尋陶丨要想陶藝做得好,這兩步學習少不了!

2020-12-22 手工創意DIY

陶藝源於人們對生產生活的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在滿足物質需要的同時,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斷發展。

人們的精神需求是促進陶瓷文化發展的主要原因,一說到陶瓷藝術我們會想到是陶瓷與藝術的結合。

「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 做陶藝就像做人一樣,是一個漫長修煉的過程,後期的拉坯修形都是很關鍵的。

要想陶藝做得好,這兩步學習不得少!

首先要練土。把剛買回來的陶土取材大概2-3斤,在桌子上不停的搓揉,將初始成型的陶土往桌上摔至平滑。

這樣可以防止陶土中的氣泡和硬度不一,而導致後期製作時有間隙,因為沒有練過的陶土在後期乾燥時或燒成時易發生龜裂。

準備好一桶水和拉胚機,把練好的土沾上水,放在拉胚機的中心,將事先練好的陶土先放在桶中沉浸一下,以便後期製作。

然後我們用雙手壓住土塊,使土塊和拉機黏緊。用沾了水的手抱住土塊,往上用力拉。

在製作過程中陶土大概在機器上每轉一圈就會上升一點高度,然後一直重複壓的動作,反覆幾次。

最後一步是定中心。右手食指和拇指併攏,右手食指和拇指併攏,雙手手掌保持抱著土塊朝中心插出一個洞。

慢慢的用手指的力度往上拉出我們想要的形狀。並不斷的修坯和改進磨練。

盤泥條也是陶藝成型的方法之一,它在陶藝之中是一種很方便,也是造型表現力很強的技法。

利用泥條可以自由的彎曲與變化,在一系列的盤旋中,能保持泥條捏壓的初始形態和起伏的樣貌。

我們先在桌子上搓出均勻的粗細泥條,並在泥條上塗上泥漿,去進行一層層的盤高。

中間注意要泥條間的連接,還可以用泥條做裝飾造型。這樣看著充滿原始情調,也別有一番韻味。

陶藝需要創作者身體力行

跟釉彩、泥土、火花發生接觸後

一件瓷器從創作者的手中傳遞到使用者的手中

才算完成一次有意義的陶藝行為

在追求陶藝與人文的途中

我們遙想泥土和手工的精華

或許這條路還很漫長

不過我們一直在路上

end

// 本文章內容來源於「優加手作」,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非遺傳承人與守護人帶你榮昌尋陶
    如果要問哪一件陶器最能代表榮昌陶?在梁洪萍看來,那一定是——泡菜罈。「榮昌陶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其中又以燒制泡菜罈子形狀的陶器最為有名。」梁洪萍說,在久遠的歷史中,最初陶器的發明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古時巴人善於釀酒、醃製,榮昌的泡菜罈既美觀耐看又優質實用,泡出來的菜不生花、不串味、不變味、口感清脆,所以泡菜罈的製作技藝才能歷經悠悠歲月依然保留至今。
  • 零基礎在家也能完成的陶藝,日本專業陶藝師越洋來教你捏陶啦!還不快來!
    大家都知道要製作一個漂亮的陶藝品,會用到多項技能:捏塑、雕刻、燒窯、彩繪等等。這讓一些本來想學習陶藝的人開始打退堂鼓,覺得自己肯定學不會!!!手愛君也是這麼覺得的,而且下意識地就覺得應該會用到很專業的各種工具什麼的,很複雜誒,就不想入坑了。
  • 馬行雲:從航海員到陶藝大師
    他對建水紫陶的喜愛可謂痴迷至極,幾乎每一次通話,他不在建水就必定在去建水的路上。作為一個北方人,他紮根雲南,用他獨特的視角,將雲南陶藝做出了一番風採。  1994年,原本只是想來雲南度假的馬行雲再也沒有離開這兒,走遍了大理、麗江、香格裡拉、西雙版納後,最後被建水紫陶勾走了魂:「我當時就覺得雲南的文化非常厚重且多彩,與我的家鄉大連相比完全不一樣。」馬行雲有幸拜得雲南工藝美術大師陳紹康為師,一直跟隨陳紹康學習陶藝,至今已經20多年。
  • 赤峰這對夫妻「陶藝融融」樂趣無窮
    接下來咱們聊點高雅的,陶藝你了解嗎? 這種純手工製作的東西我還是接觸的比較少,不太了解. 下面咱們就來看看這對小夫妻,不愛上網不愛街 眼前正在製作陶坯的人名叫王金良,他和王靜失防經營這家工作室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夫要二人平時最大的樂趣就是呆在這間僅有50平米的工作室內,潛心制陶。
  • 元旦親子專線 丨 「尋陶藝根源,覓香草風情」(2天1夜)佛山之旅 限額召集中...
    【這一次,我們去尋找文化與浪漫的撞擊!】2014年元旦「自然夥伴」探索營佛山文化自駕之旅召集啦.!活動時間:1月1--2日 這個元旦,「媽媽發現」將帶領大家探訪上千年歷史的陶藝世界,感受古風並動手體驗制陶的樂趣。登上浪漫的樂活香草島,做香草手工,品香草茶,吃香草吊燒彩鳳雞.
  • 【陶•分享】聽美女陶藝師講臺灣陶藝的故事
    日前,功夫小瓷資深陶藝師趙夢琳、肖思樂結束了為期七天的臺灣陶藝文化之旅,這是2016年兩岸開展的首次民間陶藝文化交流。
  • 《尋秦記電影版》古天樂林峰原班人馬開工 歐瑞偉︰想再做陶總管
    三大主角都集齊,是不是就滿足到一眾「尋迷」的要求呢?當電影版消息一出,網民就針對「原班人馬」這個賣點,希望不止三位主角齊腳,最好一眾配角都齊齊整整登場。而眾多配角中,你又最想邊位可以出現呢?當年的郭羨妮絕對靚絕,如果再演琴清應該都不輸蝕。
  • 日本陶藝︱志野
    從明清、宋元到漢唐高古,一直認為China就是代表了瓷器,認為天朝一直處於陶瓷藝術的巔峰。然而漸漸知曉,鄰國日本在我們華夏強大的文化影響之下,仍然頑強地開出了屬於自己的陶藝之花。林正太郎 志野酒杯接著有熊將不定期和諸君分享日本的各種「燒」,今天先以有熊桌上經常用來喝水的志野酒杯來開頭,並邀請已燒了二十窯「志野燒」的「入鹿窯」窯主陳舒,一起來聊聊這朵開在鄰國的陶藝「奇葩」。今日陶藝家
  • 《尋秦記》電影版古天樂林峰原班人馬開工 歐瑞偉︰想再做陶總管
    三大主角都集齊,是不是就滿足到一眾「尋迷」的要求呢?當電影版消息一出,網民就針對「原班人馬」這個賣點,希望不止三位主角齊腳,最好一眾配角都齊齊整整登場。而眾多配角中,你又最想哪一位可以出現呢?這個角色江華演得非常入血,那種不可一世及傲氣,令他折墮時更加好看。不過作為電影版又好難再叫江華演,找劉華又行不行呢?反正兩人的動靜都一樣,哈哈~
  • 柒姑娘陶藝課 | 一輩子不認真玩一次泥是會後悔的~
    而在我長時間的花園經營過程裡,我發現,陶藝這個中國上下五千年傳承下來的手工藝,除了深受大人的喜愛(尤其養了肉的寶寶們)外,其實也是孩子很喜歡的一個「遊戲」,而陶藝真正的是一個可以激發孩子想像力、創造力,提升孩子藝術素養的一種捷徑。         所以我很希望自己想做的這件事,會有人一起做,並且步調一致能讓成人、孩子都體會到陶藝這件趣事。
  • 「陶」出小康好生活
    一進門,記者就被門口桌子上一套上過釉的茶具所吸引,董事長鬥本才讓介紹,這是團隊前段時間剛創新製作的新物件,十分精美。  鬥本才讓說:「從古至今,宗日文化出土的彩陶在製作方式、圖案紋樣等方面都傳承得很好,如果能夠和現代陶藝結合起來,製作成茶具、餐具等日常用品,必定能發展得更好。」
  • 中國陶藝家 農幫敏
    2007年9月開始在景德鎮陶瓷大學(原景德鎮陶瓷學院)國際陶藝工作室學習陶藝與柴燒。2005年7月本科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雕塑專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 獲獎:2020年7月,陶藝作品《被灼傷的靈魂No.2》入選第9屆中國長春國際陶藝邀請展。
  • 爭鳴丨國內與臺日韓陶藝發展差距在哪裡
    社會的整體文化水平低俗,廠家就做不出好東西,否則不能賺錢,不能循環。藝術家的創造對市場的引領是逐步實現的,慢慢改變風氣,教育還得跟上。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這是互為的。儘管中國是公認的世界陶瓷文化發源地,有著數千年的陶瓷文化史,但在當代陶藝方面,地位卻有點尷尬。
  • 吳偉丞 陶的況味氣韻
    觀察這個世界及一切美的事物,將其打散、剪裁、加工、重組成一件件作品,表現美與創意便是吳偉丞對陶藝創作的一番詮釋。▲吳偉丞:1976年生於臺中縣烏日鄉,1994年自臺中明道中學美工科、1999年自「國立臺中商專」 商業設計科畢業,並成立陶藝工作室,至今未曾離開家鄉。
  • 手捏陶,是一生修行. 與 齊洪陶大師 近距離接觸後
    手工陶所顯現出的泥土質感,傳遞出現代陶藝作品的形態以古樸為先,呈現出一種隨意的自由個性和材料的原始屬性,保留住陶土的自然性質和不加修飾的肌理狀態。 手捏造型選擇的陶泥要軟硬適宜,過於乾燥不宜成型也容易龜裂,反之陶泥太軟,作品成型後容易坍塌,手工陶之所以主要是以手作為它最直接的工具,是因為在製作作品時用指尖、關節乃至手掌一點一點揉擠、抹壓泥土,會使泥漿牢牢包裹外壁,更體現出創作者的強烈個性和內心表達,使作品顯出一種稚拙之感和手工痕跡所留下無法複製的美。
  • 「美陶杯」第一屆中國好陶藝設計大賽啟動,鼓勵多元化設計跨界融合
    10月15日,「美陶杯」第一屆中國好陶藝設計大賽在「中國陶都」石灣正式啟動。賽事組委會將在2020年10月15日~2021年4月25日期間接受設計參賽申報,並在2021年4月底組織專家進行初評,入圍作品實物將在2021年6月進行終評,組委會屆時將2021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期間對獲獎作品進行頒獎和集中展覽展示。
  • 尋訪臺灣地區的陶藝:最好的藝術就是生活本身
    陶藝家重新思考陶的本質,調整做陶的觀念,通過反覆的實驗、探索,運用不同的材料、探索新的配方和燒造方式,形成了風格多元又獨立的陶藝新美學,為現代陶藝增添了新的色彩。本文為該書前言,由澎湃新聞經浦睿文化授權發布。
  • 章子怡一家做陶藝,章子怡摟著醒醒做小碗,汪峰做出一灘泥
    10月4日,章子怡汪峰帶著小蘋果和醒醒一起去做陶藝。醒醒第一次動手就顯示出驚人的天賦,和媽媽成功做出一隻陶碗。而一旁的汪峰卻手忙腳亂,做出了一灘泥,還被老婆無情吐槽。越來越大的小蘋果性格也越來越文靜,不過她很獨立,自己在一旁默默做陶藝,章子怡也不時誇讚繼女幾句。
  • 【自在而立 • 匠心獨具】- 臺灣著名陶藝家張自立先生將於11.18親臨濟南
    親愛的茶友們,我們誠摯的邀請您親臨,現場與張先生面對面交流,先生將為您答疑解惑,講述一把好壺的誕生歷程;現場購買滿額更有驚喜等著您!張自立先生1976年出生,成長於臺灣省陶瓷之鄉鶯歌,1994年畢業於臺灣培育美學人才著名的復興美工雕塑組。
  • 樂天陶社:馬雲直播點讚,見證景德鎮「返老還童」
    工作人員回憶道:「當時雕塑廠的倉庫都是空蕩蕩的,即便是不收租金讓人來使用,也沒人願意來」*。*資料來自:《那些被樂天陶社留下的年輕人,正在改變景德鎮》樂天陶社進駐雕塑瓷廠後,慢慢發展成如今這個集陶藝課程、工具和藝術作品售賣、展覽、咖啡館、藝術家駐場和創意市集一體的綜合性機構。2008年,國內第一批創意市集在這裡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