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作家陳彥聊過天 女婿還客串個小角色

2020-12-27 騰訊網

最近,陝味電視劇《裝臺》熱播,每天打開電視,看看張嘉益帶領一幫朋友裝臺打工的喜怒哀樂,找找熟悉的美食、熟悉的地方,成為西安人的一大樂事。

你知道在西安市文藝路,真的活躍著一群裝臺人嗎?在他們中,有位朱師傅,被大伙兒稱為現實生活中的「刁順子」。

他總說自己「悶」得很

沒咋上學只能出力氣

12月11日上午10時許,西安市文藝路,個頭不高、憨厚樸實的朱冬平站在自家的三輪車旁等活兒。早上他已經幫一家飯店送了趟牛肉,然後又回到這兒的根據地,等待搬東西、搬家這樣的零活兒。一起等活兒的都是熟人,平常也聽他的招呼,給幾個劇院裝臺。

「我這個人『悶』(陝西方言,笨的意思)得很,就能出個力氣,別的活兒幹不了。」朱冬平說自己60歲了,幹裝臺已經20多年了,但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一些。

朱師傅和電視劇《裝臺》中的順子一樣,也是地道的西安城中村人,從小就住在文藝路附近的刁家村,初中畢業後,因為沒什麼手藝,就一直靠賣力氣為生。

早年和妻子一起賣菜,每天凌晨兩三點到批發市場買菜,然後給十幾家飯館送菜,有一次遇到一個廣東菜館老闆跑路,七八千元打了水漂。20多年前這可是一筆巨款,這讓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那時起妻子抑鬱成疾,患病離世。後來朱師傅再次結婚,開始以裝臺為生,如今有個12歲的小兒子,妻子在長安區擺攤賣衣服。他每天早上先幫妻子出攤,然後騎摩託車到文藝路上工,活兒少的時候六七點回家,有時裝臺時間緊張,回家就凌晨兩三點了。

「戲劇院、京劇團,只要一個電話,我就把人召集起來,保證按時把活兒幹完,前幾天剛帶了5個人去了趟北京裝臺。」朱師傅告訴華商報記者,20多年來,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團隊,有四五十人,年齡大的較多,大家都很熟悉,有個活兒自己就分配組織,一般一個臺子需要8-10人,有時候可以同時搭幾個臺子。幹的時間長了,大家也成了熟練工,幹起活來都很麻利,因此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生意,團裡有裝臺的活兒都通過他來組織。

喜歡裝臺喜歡文化人

裝臺收入其實很微薄

採訪中,有幾位和朱師傅一起裝臺的人圍過來,他們有的來自乾縣,有的來自甘肅慶陽,也都幹裝臺多年了。「我們領導這個人沒嘛達,說一不二,答應的事兒肯定做到。」民工們開玩笑叫朱師傅領導,說他是個老實人,很有誠信。

這行收入如何呢?朱師傅說,像秦腔這樣的古典戲,布景、東西比較少,裝臺比較容易,一般一天就完成了,但是現在現代戲比較多,對舞臺布景要求也高,所以裝臺難度高了,有時候需要兩三天。一般裝臺的活兒是按天計算的,早年一天七八十元,現在不到200元。雖然錢不多,但和文藝單位打交道「保險」,錢最多走手續慢點,不會不給。錢一般都會打到自己帳上,再分給兄弟們,這些年來帳目很清楚,所以大伙兒也很信任他。此外,他感覺和文化人打交道「心情好點」,沒有亂七八糟的事兒,從心底裡喜歡文化人,喜歡裝臺這個沾點兒藝術氣息的力氣活兒。

因為常年從事裝臺,朱師傅的嘴裡都是各種名角,說起裝臺見過的名角也是如數家珍。比如曾經給話劇《白鹿原》布景,當時見過濮存昕、郭達等。進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這些地方,他就像進了家門一樣熟悉,從領導到演員、門衛、廚師都十分熟悉,大家也很尊重這些憑力氣吃飯的下苦人,最近更是紛紛開玩笑叫他「順子」。

曾和作家陳彥、《裝臺》導演聊過天

女婿還客串了個小角色

「陳彥老師寫作的時候,曾經叫我去聊過天,了解裝臺的實際生活,和《裝臺》的導演也聊過。」朱師傅說,熟人都說自己是刁順子的原型,其實,自己連《裝臺》電視劇都沒看過。「整天想著多幹點活多掙點錢,沒時間啊!」

儘管沒看過《裝臺》電視劇,但朱師傅對裝臺曾經在哪兒取景等非常熟悉,指點著各種熟悉的地方,很多熟人也在劇中客串角色。「我的二女婿還在裡面演了個賣鳥的老闆。」朱師傅說,因為是熟地方熟人,感覺和這個劇特別貼心。

生活壓力大

60歲了還不敢歇歇

單靠裝臺,收入是無法維持生活的。朱師傅和他的三輪車朋友們,平常還要幫人搬東西、搬家掙點小錢,他們說,自己的三輪車隊搬家絕對比搬家公司實惠。採訪中,一名男子過來說要搬12箱藥到四樓,問多少錢,朱師傅開口要了30元,男子一聽立馬同意,因為正在採訪中,朱師傅將這單生意安排給了旁邊一位兄弟,兄弟聽話地跟著走了。「雖然只是兩碗面錢,也比沒有強。」朱師傅說,自己從來開口要價都很低,就是憑力氣下苦維持生活,所以在這一片口碑好,大家有事兒都願意叫他。

每天忙忙碌碌,算下來一個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基本能維持生活。朱師傅也有很多遺憾,因為現在天天還在打工,沒辦法幫兩個女兒帶孩子。壓力也很大,小兒子才上小學六年級,未來上學花費還很高。所以,儘管已經60歲了,他還是要天天打工等活兒,沒辦法「退休」。「我啥保障都沒有,只有個居民醫保。」他說,能幹一天就多幹一天,多掙點錢,將來養老儘量不給孩子添麻煩。 華商報記者 李琳/文 陳團結/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西安作家訪談:陳彥
    陳彥:準確說,是受時代的影響。在我十七八歲的時候,鎮安縣的文學青年特別多,好像搞文學是一種時尚。那時經濟建設還在搖擺期,全民經商的時代還沒到來。讀書成為青年的一種時尚。能寫點東西,在外面發表一下,那簡直是轟動全城的事。那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縣工會這些組織,會經常請些省城的作家詩人來授課,或者開改稿會。
  • 電視劇《裝臺》6天破2,豆瓣過8,作家陳彥這樣說……
    11月29日,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陝西作家陳彥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套播出。連日來,這部還原了西安城普通老百姓的煙火人生、透視出底層勞動者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的生存狀態和生命莊嚴的現實主義力作,牽動著萬千觀眾的心。
  • 著名作家陳彥做客太白文藝出版社
    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煒講話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做客太白文藝出版社會上,太白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霽虹介紹說:「陳彥老師作品緊貼社會現實,立足當下,是為小人物立傳,他的作品深沉博大的社會擔當和簡單質樸的平民基調,在時代審美,和價值取向上取得完美的平衡,將現實主義文學的創作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對我們當代的文學創作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
  • 茅獎作家陳彥:用《裝臺》為底層勞動者立傳
    類似的情景其實也在陳彥和朱冬生的交往中發生過多次。「有時候團裡的工錢沒有及時給到,他就來找我,我就會幫著催一下,我說『你們早上起來去院裡看一下嘛,看那些人可憐不可憐,咋能欠人家錢嘛』。」不過,陳彥說,他這個院長和劇裡的瞿團還不太一樣,「電視裡的瞿團演得比較正一些,其實我平常也是整天愛和大家開玩笑的一個人。」
  • 「主角」陳彥
    面對癱瘓的父親和3個未成年的弟妹,她毅然放棄上大學的機會,挑起了贍養父親、撫育弟妹的重擔……《遲開的玫瑰》也是一部永不凋謝的「玫瑰」,問世22年來上演上千場,至今依然在全國巡演。作家陳忠實對《遲開的玫瑰》情有獨鍾,他曾說:喬雪梅的精神取向和道德內涵,是我們民族傳統的美德,然而又不局限於傳統,更不僅僅局限於我們這個民族。
  • 吳昕客串過不少角色:演過《寶蓮燈》,還和黃齡出現在同部電影中
    除了是《快樂大本營》的主持人,吳昕還客串過不少角色,而今年的乘風破浪真正讓大家看到了她的實力。 吳昕曾在《寶蓮燈》中飾演一位仙娥~吳昕在劇中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角色,這個角色就是孫悟空變化來勾誘玉帝的小仙女,而這位小仙女的扮演者居然是吳昕!
  • 張藝謀+張嘉益+陳彥,三個老陝一臺戲!《主角》開拍你期待不?
    近期,根據陝西作家陳彥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裝臺》在央視的熱播,火的一塌糊塗,也是西安這座古城,成立全國人想要來旅遊、體驗的打卡地。一 、 陝西文學界的第四駕馬車也是許多文學圈外人第一次認識陝西作家陳彥,有人甚至說,以前怎麼沒有聽說過陳彥這位作家。
  • ...裝臺》背後的文學力量——專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陝西作家陳彥
    11月29日,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陝西作家陳彥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套播出。連日來,這部還原了西安城普通老百姓的煙火人生、透視出底層勞動者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的生存狀態和生命莊嚴的現實主義力作,牽動著萬千觀眾的心。
  • 陳彥回長安再講《裝臺》故事
    冬天,陳彥在晨跑時,經常看見裝臺工蜷縮在劇院院子的暖氣井蓋上休息。「舞臺那樣美麗的地方,背後到底有多少人的犧牲和奉獻,我特別想把他們展示出來。他們的奮鬥、隱忍、韌性,都是我們中華民族非常需要的一種精神。」陳彥說。在陳彥幾十年的創作經歷中,他認為生活是最重要的,對於作家來講,創作就是一切要從生活出發。
  • 作者陳彥:一切從生活出發
    因為《裝臺》的大熱,「說說裝臺是怎麼回事」成為陳彥此次文學講座的開場白,「《裝臺》的源起,是自己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做院長時,認識了一個小名叫『生生』的普通人朱冬平,當時搞了個活動叫『西安每一天有秦腔』,就意味著劇場要每一天翻臺,工作量很大,以此僱了大量民工作出裝臺工作,這群工人的工頭就是『生生』。
  • 劇作家陳彥的足跡
    消息一時傳遍小小山城,陳彥的名字與「作家」掛在了一起,這顆年輕的心第一次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愉悅。19歲那年,陝西省在全省公開徵集校園劇劇本,縣文化局的領導鼓勵他試試。陳彥精心構思了一位年輕美麗的女老師和學生的故事,創作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劇本《她在他們中間》。不久飛來捷報,該劇本榮獲全省二等獎。在陳彥看來,這是一個「不無意外的收穫」。
  • 電視劇《裝臺》原著作者陳彥:請給勞動者一個敬重的注目禮
    其實此前就有寫他的意思,也有意找他聊過幾次,而真正下筆卻在離開劇院以後。對我衝擊最大的是這些人的苦累。我有晨練和清晨背誦的習慣,一早起來在院子裡就能看到,只要有能臥人的地方,都臥著他們這些裝臺人,裝了一夜,早上累得不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冬天,在下水道井蓋上弓著一個人,因為井蓋下邊有暖氣管道,他是累了一夜,臥在上面睡覺取暖。
  • 陳彥長篇小說《裝臺》在日本發行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日前,著名作家、劇作家陳彥長篇小說《裝臺》日譯本『西京バックステージ仕込み人』在日本出版發行。該書由日本翻譯家菱沼彬晁歷時兩年時間精心翻譯。無論是大到主角刁順子還是小到只有幾個鏡頭的配角,都有著常從廬有的粗鄙、高大、可憐、可恨、可愛、可敬之處。人生百味、跌宕起伏、百轉千回、真實虛幻、發人深省、更引人入勝。陳彥表示:與「裝臺」人打了20多年交道,他從這個小行當中琢磨出了大滋味:「有人說,我總在為小人物立傳,我覺得,一切強勢的東西,還需要你去錦上添花?
  • 聊一聊那些客串過《開心速遞》的藝人們
    追了七百多集後,湯粉發現有不少藝人都客串了《開心速遞》。 清潔阿姐亂入《愛回家》?今天湯粉想要和大家聊一聊,那些客串過《開心速遞》的藝人們。 「外賣小哥」古巨基 大家熟悉的歌手、演員古巨基,就曾在《愛回家之開心速遞》,以「外賣小哥」的身份登場。
  • 新書節選■陳彥:《喜劇》(節選11)
    作者以賀氏一門父子兩代人的生活和命運為主線,在戲與人生的交相互動中牽連出廣闊的人間世各色人等的生命情狀——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諸般際遇所致之起落、成敗、得失、榮辱等等不一而足,並於此間表達了對戲曲與歷史、時代和現實關係的透闢理解。賀加貝一度背離乃父火燒天所持守之價值觀念,而在喜劇之「邪」路上愈行愈遠,終至於喜劇人生轉為悲劇收場。
  • 陳彥為小人物立傳 《裝臺》入選年度長篇小說榜首
    陳彥說。   寫《西京故事》時,陳彥當時所在的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門口,每天晚上都有十幾個農民工在單位的屋簷下打地鋪住著。為了對他們的生活有更深入地理解,他先後到西安的東、西八裡村,訪問過數十戶人家。這個當地居民僅3000多口的城中村,竟然居住著10餘萬農民工和附近上學的大學生。   而走進西安木塔寨,這個原本1500餘人的村子,卻密集充塞著50000多農民工。
  • 明星曾客串的角色:張雨綺演過《夜上海》,趙麗穎演過《雲中歌》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聊聊明星曾客串的一些角色,看看你都認出了嗎?孫儷的妹妹還客串了,網友都說沒認出...你們認出來了嗎?這個飾演「晴晴」的女演員就是現在的袁冰妍,當年就覺得這個小宮女眼神好亮,看起來很有靈氣,沒想到六年後,她果然成了當紅的小花旦。
  • 《裝臺》作者陳彥的獲獎作品《主角》被張藝謀改編成電視劇開拍了
    電視劇《裝臺》的熱播使原著小說作家陳彥的的作品受到了市場的熱捧。他的又一部小說即將搬上影幕。這些年通過挖掘本土區域文化的影視作品,越來越有前景。《白鹿原》、《裝臺》的成功推出讓更多的資本方、製片人、導演找到了創作的方向。
  • 陳彥 大愛醫者
    【編者按】1月27日,省作協向全省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發出抗擊疫情倡議書後,《美文》雜誌社積極響應,聯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共同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30餘位知名作家、評論家和專家學者撰稿,書寫他們對防控疫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抗擊疫情過程中展現的人間大愛、引發的深刻思考,從不同角度全面反映全國人民眾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