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越南的Bean-to-bar巧克力,懂經的已經能猜到是哪個牌子了。
對了,就是近年來備受巧克力「老饕」推崇的「新秀」Marou,我們親切地稱它為「馬肉」,是越南首家Bean-to-bar巧克力廠家,生產第一年就摘下了AOC(Academy Of Chocolate,巧克力學院獎)的多個獎項。
小眾呢是真的滿小眾的,上次發布時候我說 99%的人沒嗑過,一點也不誇張,但沒想到我們粉絲中還真有那 1%的幸運兒曾經吃過,然後買走了兩塊限量版。
👆👆已經無需我贅述的可以直接戳圖搶購👆👆
Bean-to-bar,字面意思是,從可可豆到成品巧克力。關鍵在於儘可能減少人為因素的幹擾,讓高質量的可可豆散發出本身的風味魅力。這樣重新去認識和體味食物原味的概念,大抵也是當下食品界的趨勢。
或許代入「精品咖啡」的概念就更好理解,可可豆作為一種農作物,其實和咖啡豆、茶葉一樣,受一方水土的影響頗深,呈現出的風味有著一期一會的脾性;
然而,回想一下從小吃到的各類大牌巧克力,味道十年如一日的一致,這當中不就矛盾了嗎?
要解釋清這個矛盾,就不得不捅破那層紙——重新認識一下我們從小吃到大的大牌量產巧克力——嚴格來說,這些口味始終統一的德芙、費列羅、M&M’s之類,比起「巧克力」,或許稱其為「糖果」更貼切,是已經吃不出原本風味的量產可可豆,和大量糖、香料及其他添加劑的組合,如同被盛裝打扮過的洋娃娃,不需要有自己的個性;
你要問,量產巧克力好吃嗎?答案必須是肯定的,不然早就沒人買了。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我們都已經習慣了簡單粗暴的製作加工方式,為什麼還要no zuo no die去品嘗那些又貴又苦的Bean-to-bar巧克力呢?
還是用咖啡來類比吧,速溶咖啡它不香嗎?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孜孜不倦地追尋那些風味各異的精品咖啡呢?道理都是一樣的。
大人啊,時代變了。
近十幾年,巧克力已不再只是大型食品公司工廠裡沒有靈魂的批量產物,越來越多追求精緻口味的Chocolate maker願意向可可農採購高品質原豆,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加工製作,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風味。
Marou,就是兩個法國人2010年在一次越南叢林的穿越旅行中,看到叢林中那片可可種植地,產生了靈感和一發不可收拾的激情(我猜,大概就類似於廚師看到頂級珍稀食材時產生的創作欲吧……)
法國VS越南,第一次聽聞這場動容的「兩情相悅「,不免想到杜拉斯筆下的《情人》。
短短幾年,Marou, Faiseurs de Chocolat(巧克力締造者)在胡志明的本店,已經成為去越南旅行的巧克力愛好者的必打卡聖地。
Marou的產品不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正統單源(Single Origin)黑巧,增味系列(風味或夾心),以及其他可可製品。
單源黑巧
- Marou六產地70%-78%小眾精品單源黑巧 -
僅在越南,Marou就發掘了六大可可單源產地,分別為大叻、林同、同奈、巴地、前江和檳知產區。
以下這些巧克力,配料表裡都只有三樣東西——可可液塊、可可脂、白砂糖。也就是說,下面描述中出現的所有風味,都是可可豆本身的味道,足以讓人重新認識巧克力。
- 大叻產區70%黑巧克力 -
大叻產區位於高地地區,是我這趟「旅程」的開始,四兩撥千斤地激活了我的味覺。
高純的黑巧,入口是那種很「集中」的苦甜濃鬱,融化在口中的感覺像是一股絹細但有力的暖流;脂香氣很飽滿,有類似酸奶的味道,酸味是被奶香包裹的樣子。
而最驚喜的在於後味,竟然隱藏了有「小豌豆」的味道,沒錯,很明確的小豌豆味。這大概就是有生命力、有表現欲的可可豆,區別於量產巧克力的區別,一時竟有些感動。
- 林同產區74%黑巧克力 -
經過前一塊的「調教」,我開始大膽起來,期待體驗到更豐富的味道。只是我本來以為,雖然分了六大產地,但畢竟同在越南,區別能大到哪裡去呢?沒想到,很大!
這一塊就非常直接,上手就是飽滿芬芳的莓果酸甜,甚至搶在了黑巧味融化出來之前。儘管有深深的苦味做鋪墊,但能明顯感覺到一縷甜度被拉到很高,帶出一點仿佛白蘭地般的香醇。最後捕捉到一點芹菜/香菜的味道。
- 同奈產區72%黑巧克力 -
摸起來就和前兩塊完全不同,有奶油般的嫩滑。
很特別的有微辛的感覺,暖暖的;質地比前兩塊醇厚,和漿果的香甜混在一起,是一個幾乎要脫口而出的味覺記憶,但想不起來……半分鐘後,啊!——是酒漬櫻桃。
- 巴地產區76%黑巧克力 -
入口是純正的苦味打底,但立即反彈出馥鬱的熱帶果味,來勢洶洶。
怎麼形容這種強勢呢?就好像超甜的菠蘿,有點微微抓到喉嚨的感覺,甜蜜的小心機。
- 檳知產區78%黑巧克力 -
和上面穩穩輸出的黑巧滋味相比,檳知這款的可可味挺謙虛,甚至有點慢熱,首先出場的反而是肉桂和胡椒的味道。
緊接著出現了椰奶的奶甜,最後的回味則是石榴圓潤的酸甜,整個都是明快的節奏。
- 前江產區70%黑巧克力 -
最後一款,驚豔度用來壓軸名正言順。自以為熟知了這套單源黑巧「套路」的我,還是被驚喜到了。
神奇地竟然以一股紳士的、柔和的茶香開場;延續這股優雅,漸漸分辨出一絲甘草的滋味溫溫地升騰起來,比前幾款更甜美乖巧。就這麼看描述,似乎口味有些小眾,其實不然,當它們混合在一起,反而異常和諧。六種產地盲吃盲測,這款也是局裡人氣最高的。
看,真正以可可豆為主角的巧克力只會用到非常有限的材料——可可和糖即可,甚至連大豆卵磷脂之類乳化劑都可以不必。
好在一套就是六塊巧克力全包,不用你去糾結選哪個,默默去體會六大產區之間微妙的差別,正好是一套單源Bean-to-bar巧克力最好的「入門教材」。
關鍵是,它性價比還狠高,不要大幾百,不會像某些奢侈品巧克力一樣,讓你覺得每一口都在啃毛爺爺,品嘗的心思都單純了很多……
*以下點擊小程序卡片即可直接購買:
Marou六產地70%-78%小眾精品單源黑巧
- 前江產區80%黑巧克力 -
大概因為前江產區太特別也太優秀,這裡還有個加強版的前江黑巧。
和前面的小排塊相比,更厚更大,可可比例也更高,是全方面的加強,特別是口感上,享受加倍了。
如果六大產區只能選一個,私以為最不可辜負的就是這一塊;想要送人但不確定對方口味的話,選這款也不容易出錯。
*以下點擊小程序卡片即可直接購買:
Marou前江產區80%黑巧克力
增味黑巧
喜大普奔,這兩款增味巧克力,自誕生以來就只有在胡志明市的Marou實體店才能買到,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實在想吃,只能代購。不過嘛,由於太小眾,願意做這筆生意的人非常有限,多數為巧克力愛好者。
而今年,它們「出店」了,這還多虧了可可狐的老闆。
對於它們今年突然能在國內買到的原因,我曾天真地以為得益於技術、產量或者物流,結果,可可狐老闆直接來了句:「都不是,就是(死皮賴臉)求來的,求了好幾個月,現在就只有這批進口了。」
好吧,雖然覺得有點好笑,但更多的是佩服。沒啥好說的,就替自己和所有因此而收益的吃貨胖友們謝謝他先~
- 限定 | 腰果夾心黑巧克力製品 -
限量
給好幾個朋友吃,都說不覺得有腰果味。的確,習慣了鹽烤腰果的味道,吃到這未經烘焙的腰果,反而陌生了,它究竟是腰果、花生,還是榛子?老實講,分不清楚,只知道是清新的、帶點奶甜的果仁原味,也正因為這一點,對它的評價在我局頗有爭議。
在這塊巧克力裡,本花能嘗到黑巧、堅果、比利時焦糖餅乾、香料等複雜而飽和的味道。
而對於可可狐老闆來說,正是這塊夾心排塊,讓他下定決心要把Marou「拐」進國門。我曾就「為啥腰果夾心沒啥腰果味」和他討論過,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三年前,他在去種植園路上,Marou的創始人給他吃的,那時候還沒發布,他也不知道是啥,就覺得奇妙——他的記憶點就是香而不膩,記憶裡沒把它當成腰果,而一個是奇妙的結構;另外,排塊巧克力裡面很少用這種無添加的堅果醬製成夾心。事後他才被告知是腰果,產品還在試驗中……
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提醒那些看了名字,就期待且只期待腰果味的胖友,以免失望;當然內心則更歡迎大家拋開一切既定印象和期待去品嘗它。
- 前江產區68%金桔幹黑巧克力 -
限量
為什麼是金桔,因為它有著最甜美的柑橘類果皮。用酸味水果搭配黑巧的做法已經見怪不怪,但吃到這一塊,你能很清楚的知道,這種感覺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樣;
和剛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腰果味不同,這塊exactly真就是金桔本桔,但這只是第一層;相繼湧現出的,似乎是墊在後面的濃苦和回甘,讓風味不飄,緊緊抓牢在巧克力的基礎之上,特別是這裡的苦,讓人分不清是可可的苦,還是金桔果皮自帶的苦澀,而這也才是第二層;最後一層,在你沒有設防的時候不期而至,也是最驚喜的,過後,一股辛辣的餘味留在喉嚨口。
這塊金桔,局裡最刁的嘴巴也對它劈頭蓋臉一頓讚美,害挺肉麻。
*以下點擊小程序卡片即可直接購買:
Marou限定 | 腰果夾心黑巧克力製品
前江產區68%金桔幹黑巧克力
這次的推薦或許略小眾,但是對於有需求的小夥伴來說就是不容錯過,甚至直接買就行。如果信得過本花,或者之前買過可可狐家的自製巧克力(它家的介紹和產品可以看👉這裡)。
注意,目前Marou的正規進口渠道僅此一家,為了鼓勵更多人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可可狐老闆願意給到食鑑局獨家折扣,機不可失~
*以下點擊小程序卡片即可直接購買:
Marou六產地70%-78%小眾精品單源黑巧
Marou限定 | 增味黑巧克力製品
多口味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