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精神難敵文化侵蝕——願我們都是賽德克巴萊

2021-01-10 貳太太
《》賽德克·巴萊海報

還是在大學裡看的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記得那時候也沒看過他的其他作品,不清楚其風格特色。殊不知,一看《賽》就刷了八遍。我想,我終於知道為什麼現在很多臺灣同胞更親近日本而不是祖國大陸,為什麼很多臺灣青年能隨口說出日語,而對大陸很多現象嗤之以鼻。歸根結底,是臺灣的根基被日本侵略時帶來的文化侵蝕了,雖然沒有完全的被掩蓋,但內質已經搖搖欲墜。

賽德克族是臺灣高山族的一個分支,居住在深山,靠打獵為生。他們信仰勇士精神,堅信只有真正的勇士才能走上彩虹橋(賽德克族的精神橋梁),到達祖靈之家(類似天堂,賽德克族死後的最終歸宿)。族民要成為勇士,就得必須砍下敵對部落成員的首級,才能在臉上刺下象徵已能獨當一面的圖騰。

原本的部落之爭局面很快被日本的槍林彈雨給打破了。日本人帶著飛機大炮,帶著不同的文化,氣勢洶洶,殺戮四起,日日逼近。賽德克族的其中一個社群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為保護自己的族群,為挽救賽德克族文化,幾十年磨一日,集結同族三百餘人,對抗日本三千軍力,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永不磨滅的一筆——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歷史照片

年輕的莫那好勝,榮譽感強,具有濃烈的頭目使命感。眼神如炬,雷厲風行。外族的侵略刺破了他從小被建立起的寧可戰死不可苟活的勇士精神,眼看著自己的族人同胞被殺,他隱忍幾十年,只為時機成熟,砍下日本人的首級,重振賽德克族的信仰,更是為了族人在往生之時,能看到彩虹橋,去到祖靈之家。

青年莫那魯道
老年莫那

而當時的日本已經在賽德克族部落建立起了郵局、學校、酒館等一系列所能建立的場所。此時的賽德克族經歷了抗拒外來文化侵蝕到被迫潛移默化的過程,族人早已不如當初那般信念堅定,更多的是在這種無力反抗大環境下的默認和努力生存——不求翻身做主人,只求保住性命,家人能夠活下。但他們心中對日本侵略者的恨還是在的,只不過埋在心底深處。畢竟不是所有的日本人把賽德克族當成「人」來看待,更別說朋友了。男的日日做重活,工薪少得可憐,稍有不慎便是打罵;女的則被安排去酒館陪酒,毫無尊嚴可言。族人經歷了那麼多生死離別才換來目前的安寧,麻木的自保心理是他們不站起反抗的根本原因。

有壓抑必有反抗,莫那和兒子們在一位日本軍官的不斷侮辱和挑事下終於決定手拿刀刃,奮起反擊。誠然,他們知道整個族群的力量和日本人的軍力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但不站出來反抗,子孫們只會記得高高在上的日本人是怎樣欺壓自己的同胞,不會想起自己的民族當年是怎樣的英勇。怯懦的靈魂看不到彩虹橋,進不了祖靈之家,他永遠只是一方遊魂,沒有歸處。

霧社事件爆發
事件爆發前夕莫那在山頂盛裝

結局當然是失敗的。

霧社事件暴動

在這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民族從抗爭無果到默默忍受再到爆發的過程。這期間,一直有人清醒,也有人無奈之下選擇蒙蔽自我內心,苟活於日本人淫威之下。犧牲,這個詞詮釋了這個族群的勇士精神。哪怕會被侵略者的刺刀插進胸膛,會被子彈射進頭顱,看不到心愛的家人最後一面,聽不到兒女的呼喚;縱使曾經充滿歡笑的家園血流成河,曾經的滿懷希望的獵場硝煙四起……是賽德克族,就應該活得像個真正的人,有血有肉有靈魂敢於犧牲的勇士。

勇於抗爭的賽德克巴萊
偉大頭目莫那

潛移默化的軟化是擊垮一個民族的重要手段。很顯然,日本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採取的這個計策成功了。過分強硬的態度只會激起暴動,而「軟磨硬泡」則會在時間的衝擊下得到人心。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現在的臺灣同胞,很多年輕人不願在自己的籍貫前加上「中國」二字,他們更親近八九十年前殺戮自己先輩祖宗的日本,更崇尚幾十年前排斥且試圖毀滅中華傳統精神的日本文化……不得不承認,現今的日本和臺灣方方面面都融合的很好,宛如近鄰,更深遠親祖國大陸。只是親愛的同胞們,根在哪裡都不知曉,死後靈魂可有歸處?

今日臺灣

願活在當下的我們都是賽德克巴萊,不忘來處,不枉此心。

相關焦點

  • 推薦電影《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是野蠻的。血腥並不是野蠻的完整詮釋,它滋養著強者的驕傲!  帷幕拉開,展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群落後的野蠻人。他們的野蠻,在於總是光著腳丫、喝著生血、吃著生肉;在於使用著最原始的物物交換;在於中國大陸紅磚綠瓦幾千年後,他們仍住在原始的茅草屋中。賽德克巴萊,是有霸氣的。
  • 後殖民主義視域下的《賽德克巴萊》
    雖然電影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正如導演的獲獎感言所說的,他做的還不夠好,比如特效太假,情節拖沓,但題材和其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價值早已超越了電影本身。我相信每一個看過《賽德克巴萊》的觀眾都或多或少會想去了解一下「霧社事件」這段歷史,而這恰恰也是這部電影存在的最大意義。
  • 真正的人——《賽德克巴萊》
    而且,賽德克巴萊是我有生以來看過的,個人認為最有史詩感史詩級的華語電影。而這史詩感,外語我也就見過《指環王123》《勇敢的心》《星球大戰系列1-6》.勉勉強強還可以算上《黑客帝國123》。賽德克巴萊,時常五個小時,分為上半部,《太陽旗》下半部《彩虹橋》,你一點都不用擔心,這個時長,我十年前看到他,也被這個時長嚇一跳,但最後我從頭到尾,沒有起身過一次。
  • 想去走走《賽德克巴萊》之路
    必點上方綠色按鈕收聽音頻,閱讀效果更佳      一開始只知道,電影分太陽旗和彩虹橋上下兩部分,講述發生於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用生命換回信仰、自由和尊嚴的故事。看完硝煙很快散盡,但這種源自精神的感動卻能駐紮很久,更想要深入了解這個名字的含義,賽德克族是臺灣高山族的一支。
  • 推薦一部民族史詩級大片《賽德克巴萊》
    那些剛毅的面孔、古老的儀式、茂密的森林,那些來自靈魂深處的民歌,那些似乎有著頑強生命力的巨樹花草,給我們乾涸的視覺注入了鮮活流動的斑斕色彩。這部電影的名字來自賽德克語,賽德克的意思是「人」,巴萊的意思是「真實」,賽德克巴萊的意思是「真實的人」《賽德克巴萊》,早在2011年就已經上映,是臺灣電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這部電影從最初發想、史料匯整、劇本企劃,到拍攝後制完成,前後長達12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
  • 野蠻的驕傲——賽德克巴萊番刀
    「如果你的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首領莫那小編於近日有幸重新溫習了記錄歷史真實事件」霧社事件「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再次拜讀,依舊胸中熾熱。」
  • 臺灣最好看的原始部落抗日戰爭電影《賽德克巴萊》 推薦,打鬥場面極其血腥
    電影講述發生於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的故事。二、賽德克巴萊是什麼意思? 賽德克巴萊,出自臺灣賽德克語,意為「真正的人,驕傲的人」。 賽德克族是高山族的分支,他們生活在臺灣的高山深林中,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獵場。為爭奪獵場,互看不順眼,碰面就是拔刀要命。
  •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電影史上的地位如何?
    《賽德克巴萊》,是臺灣電影史上,第一部本土製作大片,也是最後一部本土大片,因此它是臺灣電影史上唯一一部大片。《賽德克巴萊》上下2部合計在臺灣取得約8億票房(新臺幣,下同),人民幣和新臺幣匯率近年來一直穩定在4.5-5之間,也就是說,《賽德克巴萊》票房相當於人民幣1.7億左右。咱們說說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
  • 《賽德克巴萊》為自由而戰!
    《賽德克巴萊》分為《太陽旗》和《彩虹橋》上下兩部,臺灣版為完整版,長達276分鐘。該片改編自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大和民族,力量的懸殊讓賽德克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信仰,男人要服苦役不可狩獵、女人幫傭不可編制彩衣。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在忍辱負重30年後聯合其它六個部落以三百人對抗三千日軍。
  • 《賽德克巴萊之莫那魯道》素描肖像步驟解析|徐忠磊
    徐忠磊 徐忠磊素描 賽德克巴萊《賽德克巴萊之莫那魯道》素描肖像 作者:徐忠磊材料:木炭,碳筆,水彩尺寸:二開時間:20180615我喜歡英雄,莫那魯道是我鍾愛的英雄之一《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我也是看了不下十幾遍。很多鏡頭和經典臺詞總是會在腦中盤旋迴蕩。《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導演是魏德聖,他的其他作品也非常的優秀。這部電影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熱血,勇猛,男人氣魄,精神,靈魂,都難以形容電影帶來的震撼與衝擊。我喜愛裡面的很多英雄人物,尤其是莫那魯道。這幅作品是去年起的稿子,中間由於工作,中斷了很長時間,今年6月重新拿起筆,把它進行了完成。
  • 賽德克巴萊—莫那
    賽德克巴萊是由魏德聖導演執導的一部史詩級電影,意為真正的人。該電影原型為真實發生的「霧社事件」。看了這部電影感觸最深的人物有3種人。一是關於主人翁莫那這一類。無論是從首祭的快準狠還是以後為反抗日本壓迫蟄伏20年,甚至到最後出草,都展現了一個領導人該有的魄力和民族靈魂。他為了民族的領地、族人安慰和信仰等等原因一直糾結到底要不要進行反抗。
  • 【經典影評】《賽德克巴萊》為自由而戰!
    《賽德克巴萊》分為《太陽旗》和《彩虹橋》上下兩部,臺灣版為完整版,長達276分鐘。該片改編自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大和民族,力量的懸殊讓賽德克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信仰,男人要服苦役不可狩獵、女人幫傭不可編制彩衣。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在忍辱負重30年後聯合其它六個部落以三百人對抗三千日軍。
  • 遠離萬聖節鬼節,警惕西方糟粕文化侵蝕!
    當下,很多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還太弱,才讓西方的糟粕文化有機可乘。這值得我們深思、重視和警惕。 很多中國人喜歡跟風,盲目跟風,不分好壞,照單全收,只要是西方的,就覺得是好的、對的、先進的,絲毫沒有一點自己的文化自信。而為什麼很多人只要是西方尤其美國的東西都去追崇呢?大家想過根源嗎?
  • 《賽德克巴萊》 戰鬥吧,成為「真正的人」
    《賽德克巴萊》上映後,一方面在臺灣原住民中引發討論,誘發族人對本族歷史文化的檢討與探究。另一方面,也向世界傳播這段歷史及相關文化。  如今這部恢弘的史詩電影正式「登陸」,相對於臺灣版的4個半小時,154分鐘的大陸放映版本精剪了一部分歷史背景性內容。新京報特意採訪影片歷史顧問郭明正(賽德克族),希冀通過他的解讀,讓大陸觀眾觀影前,能對「霧社事件」前後歷史背景有所了解。
  • 真正的英雄《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莫那魯道砍下了人頭,成為了合格的賽德克巴萊——族人眼中的英雄,人們說他會繼承父親的位置成為首領,母親在他的臉上刻下象徵族人的刺青,告訴他死後靈魂會到達彩虹橋的彼岸,成為永恆。自從這群文明人來到這裡,生活在世外桃源的賽德克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和信仰,男人必須服勞役,任人打罵,稍有差錯就被扣掉工資。女人被派遣幫傭不能編織彩衣。驍勇善戰的賽德克族人過著苦不堪言的日子。轉眼日本統治臺灣已三十年,中年莫那終日以酒精麻醉自己,他每天都看著族人生不如死的日子,真的熟視無睹嗎?不,英雄還是英雄,只是英雄學會了隱忍和妥協,學會了等待時機。
  • 如果文明不夠文明,就讓野蠻足夠野蠻——《賽德克巴萊》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一部令人熱血沸騰,令人感慨的抗戰題材電影,名字叫做《賽德克巴萊》。「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這是一部極好的片子,具體劇情就不在此多做贅述。賽德克族是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賽德克有著「真正的人」的寓意,而賽德克巴萊則是其中對勇者的稱謂。在他們的信仰中,他們都是彩虹之子,身為彩虹之子,一定勇猛、善戰且永不屈服。
  • 《賽德克巴萊》 戰鬥吧,成為「真正的人」(1)
    《賽德克巴萊》是臺灣導演魏德聖的第二部長片,於2011年9月起分《太陽旗》《彩虹橋》上下集在臺灣地區上映,不僅創造超過8億新臺幣(約合1.7億人民幣)創紀錄票房,更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影片改編自歷史:1930年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首領莫那魯道率領族人反抗日本殖民者,參與行動的部落幾遭滅族,史稱「霧社事件」。
  • 《賽德克巴萊》—日本人竟被他們眼中的野蠻人反殺
    瞥了一眼韓寒微博,提到了賽德克巴萊,乍看之下還以為是莎士比亞的話劇改編的呢,後又看到彩虹橋三個字,有點中國味了。 既然被韓寒推薦了,且不說電影本身精不精彩,話題性肯定是十足的,說不定還能引來方瘋子前來撕咬,那時我若是全然不知就不太好了。
  • 電影:《賽德克巴萊》野蠻的驕傲
    最近刷了一部讓人熱血沸騰的電影,當然是被朋友推薦來的,片名就叫做《賽德克巴萊》,分為太陽旗和彩虹橋上下兩部,刪減之後的大陸版本只有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