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增肌還是先減脂這個問題有時會困擾我們健身愛好者,吃的過多訓練不到位會長脂肪比較多,兩者非黑即白。
槓啞鈴舉鐵長肌肉、跑步機奔跑瘦脂肪。兩種生理變化,在健身房內互為異類。
詳細來說,「甩掉拜拜肉」之所以難成立,是因為燃燒脂肪的分解代謝,往往建立在生物能量的負平衡狀態。比如為了抵消一餐炸雞,而進行30-90分鐘、60%-70%最大心率的低強度耐力訓練,是為了達成脂肪、糖原被「持續消耗」的氧化供能反應。
換句話說,持續消耗、分解能源物質,能達成「瘦」的生理學適應。
相反,增肌則更多需要在能量盈餘下,實現「滋養肌肉」的合成代謝反應。
訓練前痛飲一罐紅牛,除了提神也能補充糖原,為「深蹲、臥推」的糖酵解供能作支撐。而練後加餐兩勺蛋白粉,也在於補充合成肌肉的必須營養物質,促進因訓練產生炎症的肌肉群生長。
簡單來看,「肌肉增長」需要多吃一口,「肥肉消耗」需要少吃一餐,是增肌、減脂互為異類,難以分秒同步的根本原因。
基於運動科學的解釋,更多人選擇明確區分增肌、減脂,已最大化身體塑造效率。
區分增肌減脂越來越不重要,還需要運動科學的解釋。
至少從身體成分變化來說,長肌肉、掉肥肉或許可以同步進行。
1985年到2016年,已有數十場實驗證明增肌減脂可以同時進行,而橫跨的受試者畫像包含了男性、女性、年輕人、老年人、肥胖者、消瘦者、久坐者、運動員。
舉例來說,《應用生理學雜誌》最早在1985年,面向31名缺乏鍛鍊的女性,進行為期6個月的抗阻、有氧訓練,在比對訓練前後的身體成分發現,手臂區域的脂肪量減少31%,但瘦體重沒有變化,腿部瘦體重增加5.5%,但脂肪量沒有變化。
而在相對健壯的運動員方面,同時增肌減脂的效益有所降低,但依舊客觀存在。
在2011年,《國際運動營養與運動代謝雜誌》曾發起實驗,將24名運動員隨機分為兩組:緩慢減重組、快速減重組,他們被控制不同比例的常量營養素攝入,以及每周4次的固定抗阻訓練。結果顯示,緩慢減重組、快速減重組的體重分別下降5.6%和5.5%,但是緩慢減重組的瘦體重質量出現小幅增長,快速減重組近乎沒有變化。
背後原因在於,吸納熱量合成肌肉的合成代謝、消耗熱量排去脂肪的分解代謝,這兩條路徑雖截然相反,但無時無刻不在獨立運轉。
具體來看,人體的合成代謝的意義之一,是達成蛋白質、多糖、脂類等複雜分子合成,以至於讓身上多一塊肌肉,而位於另一條支路的分解代謝,則恰恰是分解這些分子物質,轉化成能量讓跑、跳、蹲更有力。
這種分解老化生物分子、合成全新分子的過程,始終在吃飯、睡覺時共同發生進行。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相輔相成。
■ 合成代謝(左)、分解代謝(右)
舉例來說,1.6倍體重的蛋白攝取量已被證明是較大限度,能在保持體脂消耗下最大程度維繫肌肉,而少吃一口米飯降低降低糖分攝入,其實也有助於降低脂肪合成可能。
而具體熱量把控上,可根據每日消耗做出調整。
舉例來說,有兩種較為常用的日常卡路裡需要計算公式。第一種根據輕、中等、重的活動水平,比如針對男性有38、41、50千卡/公斤的日常卡路裡需要量。
第二種,則根據REE安靜能量消耗和活動水平預估每日需要能量,比如針對18-30歲女性,有REE為(14.7×體重)+496,最後根據REE乘以活動因子,得出每日能量需要。
而無論運動或飲食方案,增肌減脂共存也有助於維繫健身習慣。長期受益、有持續性的健身計劃其實是重要前提
為什麼肚子難減?
容易堆積脂肪
脂肪的堆積是全身性的,只是有的部位堆積的快一點,有的部位堆積的慢一點,男人一般腰腹部脂肪堆積的最快,而女人的臀部、小腹及腰部堆積脂肪最快,最後是四肢。
而且我們長期久坐,腰腹血液循環差,脂肪滯留,因此肚子更容易堆積脂肪。
*脂肪堆積順序:血液-器官-腰腹-臀部-四肢
減脂速度慢
雖然減肥是全身性的,但是,由於脂肪的堆積速度最快,腹部脂肪偏多,所以導致各個部位的減肥的效果及速度大不相同:四肢減得最快,腰腹和臀部減得最慢。
所以,當你身體其它部位都瘦了,而肚子上頑固的脂肪,還是需要繼續花時間堅持練下去,並消耗掉。
總結:
1.因為生活作息習慣,和生理需要,腰腹是脂肪是最易堆積的部位
2.因為腰腹脂肪多,所以相對其他部位只是看起來減的更慢
如何高效減肚子?
在知道了肚子難減的原因之後,心裡就舒服一點了,到底該怎麼快速高效的把肚子瘦下來呢?
運動篇
無氧訓練來提升肌肉質量,提高自己的基礎代謝,來加速脂肪的消耗,多做些腹部肌肉的訓練可以更好的緊緻肌膚,使腹部看起來更加纖細。
而有氧訓練著重的進行體內脂肪的燃燒及消耗,降低我們的體脂。
有氧+無氧
要想快速瘦肚子,要把有氧和無氧相結合,在進行短時間的有氧後立馬進行短時間的無氧,之後再進行短時間的有氧訓練。
例如5分鐘有氧後立馬進行1分鐘的卷腹然後再進行5分鐘的有氧,這樣可以有效的消耗脂肪,對腹部有贅肉的人群有很好的效果;或者採用跳繩和仰臥起坐相結合的方式。
以下為完整的一組
1、50次跳繩雙搖(雙倍單搖)
2、50次仰臥起坐
3、40次跳繩雙搖(雙倍單搖)
4、40次仰臥起坐
5、30次跳繩雙搖(雙倍單搖)
6、30次仰臥起坐
7、20次跳繩雙搖(雙倍單搖)
8、20次仰臥起坐
9、10次跳繩雙搖(雙倍單搖)
10、10次仰臥起坐
在做有氧時把勻速改成變速,通過多組高強度的爆發期和低強度的恢復期的組合訓練,使你的有氧和無氧系統同時進行運轉,從而同時取得有氧和無氧的訓練效果。
比如跑步,可以採用走「衝刺跑+慢跑+衝刺跑」循環的方式進行訓練,比單一的勻速慢跑減脂效果要好很多。
有氧多樣化,跑步,橢圓機,單車,跳繩,原地高抬腿。
動作不用多,關鍵在於強度和速度,不論次數還是計時時間,盡全力加快速度去做,做多少就多少,得對自己狠一點,能做20個,不做19次。
註:通常把有氧放在無氧後,不僅可以避免有氧後的無氧訓練因體內糖原儲備不足(體力不足)導致的訓練狀態不佳的情況,並且無氧在消耗完體內儲備糖原後有氧是直接消耗脂肪的,所以減脂的效果會更好。
關注這個百家號吧~
我怕你下次找不到我了
學習是智慧的升華,分享是知識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