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師表》| 群友之聲

2021-02-13 鄭老師的話

微信訂閱號「鄭老師的話」之群友之聲

點擊音頻條收聽該條朗讀,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鄭老師的話 

這是「鄭話社群群友之聲」的投稿作品,還未加入社群的朋友請點擊「入群交流」加入我們。這篇朗讀是由鄭老師語言表達交流群精英35群的群友Sea sea為大家帶來的朗讀作品。這篇《出師表》,難度很大,也是練習語氣的佳作,請大家多多創作。為seasea群友的創作點讚!

群友心聲: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少年時讀《出師表》,只是木然背誦,稀裡糊塗、不求甚解。而今再讀,方才體會諸葛亮之忠、之誠,之艱、之難,對託孤之子諄諄教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字字句句,皆為肺腑,實在感人至深!如此好文,得與諸君共享,幸甚之至!

(點此投稿)

——   Reading makes our life better   ——

 |  出 師 表

◎作者:蜀漢 諸葛亮

◎朗讀:安徽 Sea sea(精英35群)

◎製作:安徽 滄海一粟(精英35群)

◎配樂:《雨夜訣別》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  歡迎分享到 朋友圈 或點擊右下角 在看  ❖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出師表|群友聲
    這是「鄭話社群群友之聲」的投稿作品,還未加入社群的朋友請點擊「入群交流」加入我們。這是由鄭老師語言表達交流群精英68群的群友五彩雲霞為我們帶來的朗讀作品。難度極大的經典作品,為五彩雲霞點讚!請結合 諸葛亮:《出師表》|朗讀公開課 一同收聽。群友心聲:《出師表》系經典名篇之一,流傳古今,膾炙人口,百讀不厭。以前也曾讀過但理解不深皮毛而已。近日,再次聆聽鄭老師精彩解讀,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 諸葛亮出師表的重要意義
    創作背景: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即這篇《出師表》。出師表/前出師表【作者】諸葛亮  【朝代】三國時期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 看「出師表」跟著諸葛亮學習如何提高情商
    諸葛亮的「出師表」是第一次北伐前寫給劉禪的。後世一般將其當「勵志」文來鑑賞,其實還可以跟著諸葛亮學習如何為人處世。諸葛亮在處理與劉禪的關係上是小心翼翼,既要達到目的,又不要引發皇上對自己權重的猜忌。語氣與用詞都十分慎重,這點從「出師表」中就能細品出來。為了在自己走後能有人「照看」劉禪,諸葛亮要把自己信任的幾個文臣武將安排到劉禪身邊。諸葛亮特別注意要怎麼寫才能讓劉禪能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些人。「出師表」中有不少地方體現出諸葛亮用心之苦。
  • 王洛勇版諸葛亮好評如潮 英文版出師表走紅
    王洛勇版諸葛亮好評如潮 英文版出師表走紅
  • 《誦讀的力量》|群友之聲
    微信訂閱號「鄭老師的話」之群友之聲點擊音頻條收聽該條朗讀,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 國風·衛風·氓 | 群友之聲
    微信訂閱號「鄭老師的話」之群友之聲點擊音頻條收聽該條朗讀,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 《出師表》諸葛亮
    做一個有詩意的人讓生活更美好老版《三國演義》 唐國強演繹《出師表
  • 柳永:《望海潮》|群友聲
    微信訂閱號「鄭老師的話」之群友之聲點擊音頻條收聽該條朗讀,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 《 杞 人 憂 天 》| 群友之聲
    微信訂閱號「鄭老師的話」之群友之聲點擊音頻條收聽該條朗讀,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 諸葛亮《後出師表》
  • 諸葛亮的智慧,出師表中如果沒有這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出師表》,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中國歷代對於《出師表》的評價都非常高。南宋詩人陸遊就在他的詩文裡提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而諸葛亮也以自己一生的操守和行為,受到後世的推崇。相比之下,司馬懿雖然贏得了戰爭,可在後世的評價卻不高。
  • 古文賞析——諸葛亮《後出師表》
    今天我睡了一個懶覺,快9點才起床,導致整天頭腦都很舒適,下午臥在沙發上看書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古文觀止》的後出師表。很多人上學時都背過前出師表,今天帶大家賞析後出師表,權當為少年生涯的缺失畫上句號。後出師表【諸葛亮】版本:清 · 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吳兆基編譯;長城出版社出版,1999年3月第一版。PS:在讀文章之前,看到編選、編譯人的筆名,大家有沒有熟悉的感覺?本篇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
  •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這些說法都出自《三國演義》。稍微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正史上的諸葛亮其實只北伐了五次,姜維北伐則是有十一次。
  • 諸葛亮的《出師表》感人至深,劉禪看後作何感想?易中天:很不爽
    《出師表》,中學生必背的一首千古名篇,它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前夕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諸葛亮在文章提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劉禪的殷切期望,言辭懇切,真正詮釋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即便到千年後的今天,《出師表》讀起來依舊感人至深,讓人潸然淚下。那麼,當年劉禪看了情真意切的《出師表》後有何反應呢?要了解劉禪對《出師表》的態度,就要明白他對諸葛亮究竟是什麼態度。
  • 焦晃 朗誦《出師表》作者:諸葛亮
    出師表 作者: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 《 報 菜 名 》| 群友之聲
    這是「鄭話社群群友之聲」的投稿作品,還未加入社群的朋友請點擊「入群交流」加入我們。
  • 諸葛亮《出師表》原文及翻譯
    分享人生智慧打造中國最大的閱讀平臺分享智慧,功德無量點擊上方「吳光明」即可關注《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
  • 情深意切的《出師表》為何沒能打動劉禪?勸諫,諸葛亮做對了嗎?
    然而當人們感動於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拳拳報國之心時,這情真意切的《出師表》卻好像從未走入劉禪的心。 出師一表,不過是諸葛亮隱痛之深《出師表》是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臨出徵時給後主劉禪的。「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諸葛亮《出師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在古代,蜀相諸葛亮一直是「忠」的代名詞,多少文人以他為榜樣,渴望輔佐君王,報效國家。評價諸葛亮,最貼切的一句話,莫過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一篇《出師表》,道盡了諸葛亮的治世賢能和耿耿忠心。三國鼎立的形勢形成後,中原的曹魏實力最強,蜀漢的實力最弱。諸葛亮雖輔佐劉備,建立了鞏固的蜀漢政權,但是偏安一隅始終不是長久之策。
  • 經典欣賞:諸葛亮《出師表》原文及翻譯
    出師表介紹:《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歷史上有《前出師表》。至於三國演義中的後出師表,並沒有證實。通常所說的《出師表》一般指《前出師表》。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出師表原文: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xiè)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