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出師表》感人至深,劉禪看後作何感想?易中天:很不爽

2020-12-27 鬼龍看歷史

《出師表》,中學生必背的一首千古名篇,它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前夕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諸葛亮在文章提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劉禪的殷切期望,言辭懇切,真正詮釋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即便到千年後的今天,《出師表》讀起來依舊感人至深,讓人潸然淚下。那麼,當年劉禪看了情真意切的《出師表》後有何反應呢?要了解劉禪對《出師表》的態度,就要明白他對諸葛亮究竟是什麼態度。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說過這樣一段話,「不長的一篇《出師表》十處提到先帝……先帝如何如何、先帝如何又如何,某某事情是先帝定下來的,某某人是先帝看重的,某某人『先帝稱之曰能』,陛下應該如何如何,臣呢是受了先帝的委託,如何如何報效先帝,全是講先帝。」

易中天還說:「所以將心比心,他就等於對一個人說,你看你爸活著的時候什麼什麼,你爸原來如何如何,你爸是怎麼怎麼交代的。那別說是一個皇帝是吧,就是一個平民家的男孩子,他也受不了一個人整天在耳朵旁邊說你爸如何、你爸如何。我爸如何、我爸如何,那朕呢?朕如何?不爽嘛。我倒不是說諸葛亮這個說得對還是不對,我這裡沒有判斷對錯的問題,我只是說劉禪不爽。」

所以,在易中天看來劉禪看了諸葛亮《出師表》後,他的反應只會是兩個字,「不爽!」陳壽對劉禪的一句評價非常到位,「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劉禪在任用賢明的大臣時,就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帝王,但是一旦寵信小人,就成為了昏庸了帝王了。

劉禪在位41年,他的前半生都是跟隨諸葛亮以及諸葛亮選的蔣琬、董允、費禕。這四個人輔佐時,劉禪還能規規矩矩做皇帝。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劉備要求劉禪做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禪也遵從了劉備的教誨,朝廷大小事務都由諸葛亮決斷。

可這也帶來的一個不好的後果,劉禪處處要聽從諸葛亮的,他內心很不爽。要知道劉禪繼位時只有16歲,因為諸葛亮的緣故,他必須呆在宮中天天學習如何處理政事。劉禪直到諸葛亮去世後才出宮一次,他去參觀了對蜀漢農業生產最重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陳壽中在《三國志》中對這件事大書特書,當時人們議論紛紛,有人甚至說:「要是丞相還在世,劉禪還能去都江堰嗎?」堂堂一國皇帝,好不容易出去一趟,主要目的還不是遊玩,結果還被人說閒話,他能爽嗎?這就好比你父母天天要你好好學習,你是何種心情?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後出師表》
  • 焦晃 朗誦《出師表》作者:諸葛亮
    出師表 作者: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由於此文是奏章,內容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向劉禪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張,因此全文以議論為主。
  • 出師表的存在有意義嗎?諸葛亮是寫給誰看的?劉禪真答應北伐了嗎
    02出師表是寫給劉禪看的,也是寫給蜀漢群臣看的。蜀漢政權,在劉備關羽的折騰下,差點就滅亡了。好在諸葛亮這個時候接過了接力棒,通過幾年的嘔心瀝血,將蜀漢內亂平定,與東吳重歸於好。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三國志》這麼一來蜀漢帝國勉強算是穩定住了,光穩定住了可不是諸葛亮的夢想。他每次想到朋友們鄙夷的目光,不免就有些臉紅。
  • 古文賞析——諸葛亮《後出師表》
    今天我睡了一個懶覺,快9點才起床,導致整天頭腦都很舒適,下午臥在沙發上看書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古文觀止》的後出師表。很多人上學時都背過前出師表,今天帶大家賞析後出師表,權當為少年生涯的缺失畫上句號。後出師表【諸葛亮】版本:清 · 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吳兆基編譯;長城出版社出版,1999年3月第一版。PS:在讀文章之前,看到編選、編譯人的筆名,大家有沒有熟悉的感覺?本篇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
  • 諸葛亮《出師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在古代,蜀相諸葛亮一直是「忠」的代名詞,多少文人以他為榜樣,渴望輔佐君王,報效國家。評價諸葛亮,最貼切的一句話,莫過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一篇《出師表》,道盡了諸葛亮的治世賢能和耿耿忠心。三國鼎立的形勢形成後,中原的曹魏實力最強,蜀漢的實力最弱。諸葛亮雖輔佐劉備,建立了鞏固的蜀漢政權,但是偏安一隅始終不是長久之策。
  • 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諸葛亮的這篇代表作,到底有多煽情?
    此句是否是宋代蘇軾所說尚不能確定,但從中我們可以讀出《出師表》情感的厚重,三國時期後劉備時代的名相諸葛亮,是懷著怎樣一種心情寫下這字字泣血的文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孔明先生,為何此時根本無法保持淡泊與寧靜?
  • 諸葛亮出師表的重要意義
    創作背景: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即這篇《出師表》。出師表/前出師表【作者】諸葛亮  【朝代】三國時期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 對諸葛亮的評價
    雖然劉備在臨終前曾告誡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未可大用。」雖然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得很好:「……誠宜開張聖聽……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然而在街亭這場關鍵戰役時,他還是任用了馬謖擔當主將。結果由於馬謖的畏首畏尾和紙上談兵的空談理論,導致了慘敗,使得蜀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點基業又付諸東流了。諸葛亮在「揮淚斬馬謖」之後,也自貶三級以此謝罪。
  • 諸葛亮的智慧,出師表中如果沒有這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出師表》,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中國歷代對於《出師表》的評價都非常高。南宋詩人陸遊就在他的詩文裡提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而諸葛亮也以自己一生的操守和行為,受到後世的推崇。相比之下,司馬懿雖然贏得了戰爭,可在後世的評價卻不高。
  • 千古賢文《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啟示人生!
    每天都有分享,請放心關注                                                         諸葛亮,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 諸葛亮《出師表》| 群友之聲
    這篇《出師表》,難度很大,也是練習語氣的佳作,請大家多多創作。為seasea群友的創作點讚!群友心聲: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少年時讀《出師表》,只是木然背誦,稀裡糊塗、不求甚解。而今再讀,方才體會諸葛亮之忠、之誠,之艱、之難,對託孤之子諄諄教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字字句句,皆為肺腑,實在感人至深!如此好文,得與諸君共享,幸甚之至!
  • 看「出師表」跟著諸葛亮學習如何提高情商
    諸葛亮的「出師表」是第一次北伐前寫給劉禪的。後世一般將其當「勵志」文來鑑賞,其實還可以跟著諸葛亮學習如何為人處世。諸葛亮在處理與劉禪的關係上是小心翼翼,既要達到目的,又不要引發皇上對自己權重的猜忌。語氣與用詞都十分慎重,這點從「出師表」中就能細品出來。為了在自己走後能有人「照看」劉禪,諸葛亮要把自己信任的幾個文臣武將安排到劉禪身邊。諸葛亮特別注意要怎麼寫才能讓劉禪能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些人。「出師表」中有不少地方體現出諸葛亮用心之苦。
  • 王洛勇版諸葛亮好評如潮 英文版出師表走紅
    近日,許多微博大號,熱門公眾號都爭相轉載有著百老匯中國第一人之稱的王洛勇版的英文《出師表》,討論熱度持續高漲,出了一波背誦出師表熱。王洛勇憑《虎嘯龍吟》中飾演的諸葛亮,好評如潮。觀眾們非常喜歡這一新版的有血有肉的諸葛亮。
  • 《出師表》中不可不談的政治智慧——再讀《出師表》有感
    初讀《出師表》,可能會笑葛氏(諸葛亮)之瑣碎、婆婆媽媽,或曰其心機、控制欲強——尤其是最近看《大秦賦》看到呂不韋、趙太后對少年嬴政的處處掣肘更容易有此想法。阿鬥(劉禪)之懦弱、無能,儼然就是一位扶不起來的「政由葛氏,祭由寡人」 的小「鬥鬥」……不過,別輕易給古人下定論,容再看再品。再讀《出師表》,你會覺得,這是諸葛亮的「政治宣言」、是蜀漢的「精神憲法」。
  • 《出師表》中不可不談的政治智慧 ——再讀《出師表》有感
    何況對於劉禪來說,諸葛亮可不是一般的大臣,而是「相父」——事之如父、「鹹決於亮」。我想,諸葛亮若要此文天下皆知,一個眼神應該後主即會照辦。其二,看關鍵詞——「誠宜」、「不宜」我曾戲言,《出師表》就是諸葛亮的第二篇《誡子書》。小皇帝確實在政治大家諸葛亮面前太單薄、太幼稚了,「相父」「誡子」,並無不妥。古人雖雲「君君」,但也得「父父」。
  •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這些說法都出自《三國演義》。稍微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正史上的諸葛亮其實只北伐了五次,姜維北伐則是有十一次。
  • 如何看待易中天對諸葛亮的評價?牛逼起來連自己的臉都打!
    易中天對諸葛亮的評價中,被觀眾吐槽最兇的應該是「攻心聯」。
  • 諸葛亮《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
  • 從大學生角度去看《出師表》,劉禪和諸葛亮感情,是怨還是愛?
    劉禪與諸葛亮之間是什麼感情,估計是一種說不清理不順情感,這份愛有恨鐵不成鋼,也有覺得你煩,但是拼命想得到認可,一種男人之間的父子之情。通常我們上學,老師講《出師表》的時候。我們總會感覺自己變成了阿鬥,然後臺上的老師會學諸葛亮一樣,苦口婆心告訴你,你要多努力,我一定會幫你如何如何。最後老師總結完,會把諸葛亮說的用心良苦的輔佐一個公認的扶不起ceo,顯得他是多麼高尚。
  • 關於諸葛亮躬耕地,南陽《出師表》組碑版本多,襄陽出洋相莫笑話!
    (南陽陳列的任版出師表組碑) 《出師表》 《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出師北伐時上奏給後主劉禪的陳事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