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北歐國家

2020-12-26 天天不在28

從俄羅斯進入芬蘭,用了十來天的時間「橫掃」北歐四國,今天,我結束了我的北歐之行。此時此刻,我已經渡過波羅的海,入住在德國漢堡的酒店裡。明天到達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行程兩天),接著去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行程一天),然後回我的祖國,我的家。

十來天的時間,瀏覽了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四個北歐國,只能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基本混了個臉熟而已。

首先,我基本搞清了這幾個北歐國家是如何來經營各自的柴米油鹽的。芬蘭,是我們進入北歐的第一個國家,有三分之一面積在北極圈內,國土面積只有33.8萬平方千米,比我國面積最小的省——海南省還要小。提起這個國家,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手機鼻祖——洛基亞。確實,洛基亞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芬蘭的經濟支柱產業。但遺憾的是洛基亞被微軟收購後就在手機江湖裡銷聲匿跡了。現在芬蘭主要靠他們的造船業、造紙業以及木材加工業支撐國家經濟。上帝給了他們漫長而寒冷的冬天,也給了他們達70%的森林覆蓋率。給了他們世界上最優質的木材。上帝是公平的!他們的第二大城市土庫,只有17萬人口,但世界的頂級豪華遊艇大多出自這裡。因為寒冷,芬蘭的樹木生長非常緩慢 ,所以木材質量舉世無雙,破冰船、豪華遊艇,甚至桑拉房都以使用的是芬蘭木材為最高標準。瑞典,那就不用說啦,沃爾沃跑遍全球,67%的森林覆蓋,為他們提供了優質的造紙原料。挪威更是上帝的寵兒,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出口石油天然氣及其衍生的高附加值的產品。 出口漁業產品,靠近大西洋,擁有卑爾根這樣重要的出海口。(估計可以坐地收錢吧)丹麥,善於經商,善於燒腦,搞的都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東西,比如:胰島素、耳麥音響、助聽器等。

這些北歐國家確實不差錢,但也絕非人們想像的富得流油,他們都是「三高」國家,人一出生就歸國家負責,福利保障從搖籃到墳墓。福利高,收入高 ,稅收也高。在哥得堡,我們在一個北京人開的餐館吃飯,我跟一個來自廣東的廚師聊了好一會,他說他是28年前父輩帶他來瑞典的(現年50歲),第二年就加入了瑞典籍,他的工資的30%要繳稅,現在每年稅後收入大概二十幾萬,老婆不工作,兩個孩子,都由國家養著,所以錢夠用,90年代就在海南瓊海買了別墅,每年冬天回國度假。

北歐是「均富」的國家。因為稅很高,高收入意味著高繳稅,拿到自己手裡的並不會多很多,所以沒必要拼命工作去賺錢。大家生活水準都差不多。一路走來,看到北歐的民居都是差不多的坡頂小木屋,就沒有我們國家鄉村那些豪華別墅,超大莊園和簡易民房的巨大差別。我猜是不是因為他們氣候寒冷,房子太大太多不易保暖;亦或是北歐人少,房子多了也沒人居住?所以,錢多錢少都只能住這樣的房子。(這只是我的猜測)

行走在北歐的土地上,邊走邊上網查閱了解北歐國家的歷史和基本國情。均富的國家,好處就是沒壓力,生活幸福指數高,壞處就是留不住那些能力強的精英,他們沒法獲得與自己能力匹配的生活水準,就會離開,主要是跑往美國。

北歐人口少,出生還率低,也許是年輕人太少的緣故,他們的退休年齡是65歲。我們的旅遊大巴司機是個瑞典人,自我介紹叫「安德森 」,已經68歲啦,雖然牛高馬大、精神矍鑠,但在我們國家,這麼大年齡是不會允許從事這種高強度、高節奏且與別人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工作的。北歐人的生活模式是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不管別人閒事。他們最重要的事就是每年6,7,8三個月的度假,只留必須的人維持城市的運轉,其他人一律開著房車,帶著自行車、皮划艇到義大利南部,希臘度假去,享受陽光,天塌下來,度完假再說。我們一路經停赫爾辛基、哥德斯爾摩、奧斯陸、哥本哈根(北歐四國首都),每個城市都靜悄悄的,如果碰上是雙休日的話,那就幾乎是空城了。

北歐人心態平和,知足常樂,不喜交往。有人調侃說,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音是芬蘭語,因為他們基本不用語音交流。呵呵。加班是他們最不能接受的事,哪怕幾分鐘都「NO",他們對婚姻,生育興趣不大,但他們並非不看重家庭,他們也會在節假日回到父母的家,或者帶著父母一起去度假,在峽灣的沃斯小鎮的房車群裡,我就看到了不少老人跟著孩子一起來度假,也有坐著輪椅的老人由子女推著在外曬太陽。

北歐人,包括歐洲人是從內心真正熱愛和平的,一戰、二戰給了他們足夠的教訓。所以,戰火再次在歐洲燃起的可能性估計不大了。首先,他們人少,沒人打;其次,大家都日子過得好好的,誰願意打呢?,尤其北歐幾個國家,面積都只那麼丁點大,當初最強大的,國土面積最大的丹麥,現在變成北歐面積最小的國家了,(只有4.3萬平方公裡了)儘管如此,也沒見他們誰因為自己的國土在什麼時期喪失歸給了其他哪個國家而憤憤不平,更別說心懷仇恨了。跟瑞典不是隔個海峽嗎?架個橋就行了!基本無國界,也都不給自己國家的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家之間也許會有些小摩擦,小意見,但和平的大方向絕對是一致的。

哥得堡大教堂(瑞典)

這塊埋在哥得堡大教堂旁的石頭,是為了紀念瑞典一位叫馬哈.舍爾德的外交官,當時他是聯合國第二任秘書長,一直致力於非洲國家獨立,1961飛機在尚比亞失事去世(但這個可能不是真正的原因)石頭上刻著他的一句名言:最長的旅行是從內心開始的。

瑞典國王拉夫古斯二世,16世紀中期,他以少勝多,結束了三年的瑞俄戰爭後,希望找到一個西面的 出海口,來到了當時荒涼一片,雜草叢生的哥得堡,他看到了這裡的不同凡響,指著腳下的這片土地說「這是我的,誰也別動」

停滿遊艇的港灣
波羅的海

相關焦點

  • 為何北歐國家最幸福
    我今年40出頭,打我十幾歲時候,電臺電視臺就總說北歐人民如何如何的幸福。 聯合國最新發布的世界幸福報告應該算是比較權威了吧,芬蘭榮登榜首成為最幸福的國家,排名第二第三位的同樣也是來自北歐的挪威和丹麥,三個北歐國家又把前三名給包圓兒了。
  • 世界上最純正的白人國家在哪裡?一個是北歐的冰島,另一個在南美
    如今的歐洲各國基本都是以白種人為主,但是隨著近代殖民統治的興起,西歐國家在海外擴張的同時也接納了許多殖民地的移民,致使本國白人佔比不斷降低。許多人都認為美國是個白人國家,美國的確是一個以白種人為主的國家,但實際上美國的白種人人口佔比已經下跌到了62%,加州白人的佔比更是已經跌破50%,也成為美國首個白人人口佔比不足50%的州。其實不止美國,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荷蘭等國的外來移民也很多,例如法國就有相當數量的黑人。
  • 北歐國家的高福利怎麼來的?那要講講維京海盜的故事
    北歐的五個國家,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有著全世界最好的福利,從出生到死亡,政府全都一手包辦,上學不用錢,看病不用錢,失業了,還可以領取高額救濟金。人們生活非常平等,社會上幾乎看不到窮人,簡直是地球上最幸福的國家,那麼北歐這種高福利國家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所有人都知道方法卻難以複製呢?我們得從歷史文化來好好探討。
  • 在北歐「上天入地」,真實的高福利北歐生活是怎樣的?
    大家好,我是大米姐,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打算和大家說說北歐。 北歐由五個國家組成,分別是丹麥、挪威、瑞典、芬蘭還有冰島。 人們提起北歐,最先想到的是極光、寒冷還有令人豔羨的高福利。 在國內,離我們最近的北歐「特產」是宜家,時間再往前倒推,是曾經比錘子還硬的諾基亞手機。
  • 北歐媽媽有480天產假
    中國媽媽大概是全世界壓力最大最焦慮的媽媽,北歐媽媽大概是全世界最佛系最歡脫的媽媽,如果能讓我成為北歐的媽媽,我願意用前男友的生命來交換。讓老娘累得只想睡大覺啊……中國媽媽活得很累,因為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我們不想成為自己眼中的「壞媽媽」。但累到喘不過氣的時候,也會羨慕嫉妒北歐媽媽的那種自由佛系的生活和他們的育兒理念。對啊,幹嘛要那麼累啊!不得不說,中國媽媽最強大的地方,我們吐槽但不哀怨,知道你過得比我好,娃養得比我壯,我就學!
  • 這個國家不僅死亡人數北歐最多,經濟數據也十分難看
    但從3月開始,確診數開始隔天翻倍,在這樣的情況下,地處北歐的瑞典酒吧繼續營業、學校繼續上課,娛樂場所繼續開放,實行「群體免疫」了!而這時,全球約有45個國家在防疫隔離。半年過去了,瑞典的群體免疫效果到底如何呢,數據說明了一切。
  • 紀錄片 北歐半島遊記
    在世人普遍思想中,他們被統稱為「北歐三國」。他們仿佛兄弟般分布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相似卻又不同。那裡的人熱情、淳樸,是最接近大自然的。近年來,北歐國家逐漸被世人稱讚,他們成為國家中的典範,成為世人嚮往的生活聖地。今天,讓我們隨著紀錄片《北歐半島遊記》來揭開北歐的神秘面紗,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的前世今生。首先,是介紹第一個國家——瑞典。
  • 每月看一場北歐電影-北歐電影俱樂部開啟
    >        過去兩年,極地光影影展在全國各地為大家帶來了來自北極的冷酷電影,從北極圈裡原住民薩米導演的作品,到瑞典大師導演羅伊安德森的《寒枝雀靜》等等,在大熒幕上為中國觀眾集中呈現了最震撼的北歐電影
  • 瑞士戶外品牌 Odlo 被 Monte Rosa 收購,現為多個北歐國家滑雪隊...
    瑞士戶外品牌 Odlo 被 Monte Rosa 收購,現為多個北歐國家滑雪隊合作夥伴
  • 福利堪比北歐的黑人國家:曾10英鎊能買4公頃地,如今人均gdp13萬
    熟悉北歐的人都知道這個地區最顯著的特點是高福利國家,幾乎所有這些機構,從醫療保健和教育到病人和死者,都得到補貼,但這就是為什麼在北歐國家,由於公共資源不足,有時會出現排隊現象,我記得有人說過,如果你在北歐生病了,你可能已經病入膏肓了,才能去看醫生。
  • 在北歐留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說到出國留學,大家腦子裡蹦出來的都是美國、歐洲、澳洲這些國家,但是隨著留學生觀念越來越成熟,很多「冷門」國家也走入人們的視野,北歐四國(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就是這些冷門國家的代表。北歐國家雖不是傳統的留學國家,但近些年憑著優美的自然環境、完善的福利和發達的經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一、教育體制優越北歐各國實行以教育為福利的教育政策,所有教學支出都由政府承擔,所有收入則全部投入科研項目的研發中。
  • 那些單曲循環的北歐音樂
    是的,在2016年3月25號下午15:10,微信公眾平臺給我發來了原創保護功能的邀請,本寶寶確實有點小興奮.希望親愛的朋友們隨便吐槽。這期我們說說北歐的音樂吧。啥叫好音樂,我一介凡夫俗子只能這麼定義:聽起來覺得舒服。
  • 【分享】哪道菜最能代表你的國家?外國人眼中的本國菜 vs 本國人眼中的本國菜居然是這樣的!
    其實很多國家的「國菜」在本國人心中和外國人眼裡的差別都絕對會刷新大家的認知哦!那麼澳洲人眼中真正的「國菜」究竟是什麼呢?不過日本人眼中的國菜並不是這個,壽司對於他們來講並不是一種日常食物(everyday food),而是一種珍饈(delicacy)。他們覺得,最能代表自己國家的菜,一定得是那種你在國外想家的時候首先會想吃的菜。
  • 北歐人的佛系防疫
    放眼看北歐其他國家,也在同一時間段放公共假期。瑞典是運動假,丹麥是滑雪假,挪威、冰島也是滑雪假。於是,2月下旬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波北歐人去南歐義大利度假、滑雪曬太陽。大多數北歐父母仍然像往年一樣,帶孩子出去玩、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度假,其中就包括正在爆發疫情的義大利北部。2月底,這些北歐家庭陸續歸來。出事了。。。。。。
  • 美國迪波洛(地菠蘿Diplo)音樂:(丹麥歌手MØ演唱) 《Sun In Our Eyes 我們眼中的太陽》
    北歐國家的音樂的確帶給了我們很多驚喜!我已分別分享了約128個北歐國家的樂隊和近174首歌曲。說起丹麥,必然會提到童話故事,確實童話故事已經成了丹麥的象徵,而且是北歐第二大國土面積國家(本土面積4.3萬平方公裡)。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216萬平方公裡。而人口卻只有573萬。相較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丹麥在很多方面都處於非常領先的地位,丹麥人也擁有非常高的生活水準。在許多獨立調查中,丹麥一直處於世界上最幸福國家的行列。
  • 北歐海洋神話傳說:北歐版的《創世篇》
    北歐海洋神話傳說:北歐版的《創世篇》北歐版的《創世篇》這是挪威神話中的創世傳說。北歐神話中的始祖巨人伊米爾,類似於希臘神話中的混沌。他是北歐神話中所有巨人的祖先,同時也是最初一代的神。伊米爾被北歐諸神殺死後,他的血淹死大部分巨人, 只有貝格爾米爾和他的妻子遊過血海,逃往世界的另一邊約頓海姆,他們在那裡建立了 "巨人之國」 ,在那裡他們繁衍出許多霜巨人,並且發誓永遠與諸神為敵。有關巨人的傳說,不僅在北歐神話裡出現過,而且在印加傳說和其他不少國家的故事裡也都屢見不鮮。
  • 冬奧會北歐兩項分項簡介
    目前,冬奧會只有一個項目不設女子比賽,這就是北歐兩項。因此,冬奧會的北歐兩項比賽也被稱作是「男子漢的較量」。 北歐兩項比賽起源於北歐,由越野滑雪和跳臺滑雪兩部分組成,1924年首屆冬奧會就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 《北歐神話》:為什麼北歐諸神走向死亡是一種必然?
    而北歐神話早在創世之初,就為諸神們定下了堅不可摧的觀念——有生必有死,諸神同樣要面臨死亡。為什麼北歐諸神免不了一死?為什麼「諸神之黃昏」是一種必然?在《北歐神話》這本書裡,作家、文學評論家茅盾先生指出了關鍵所在:北歐諸神是善與惡的混合體,是不完備的、非純種的,在諸神的身體裡埋藏著死的根源。
  • 北歐風格能裝修成什麼效果?-洛陽國家大學...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一套案例,樓盤在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採用全包的裝修方式,將124平米的房屋打造成二居室,整個裝修費用僅花了9萬,業主採用的是北歐風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款充滿設計的裝修案例!設計理念:首先色彩計劃部分,當然免不了選擇最容易了解的灰黑色系,緊接的在隔間的建材上,由於面積不大,則是以透光性強的黑鐵落地窗為主要隔間方式。
  • 一居室北歐客廳
    北歐風格是指北歐的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冰島等國的藝術和設計風格,簡單、自然、人性化。如今的年輕人一般選擇一套小的一居室公寓,一是因為成本相對較小,二是為了滿足我們的置業需求北歐風格倡導簡約現代的理念,迎合年輕人的需求;乾淨明亮的視覺體驗,讓疲憊的都市人享受短暫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