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嶽飛沒有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最後的歷史會是另一番光景嗎

2021-01-10 風雨滄桑幾千年

如果嶽飛沒有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最後的歷史會是另一番光景嗎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相信大家對這首《滿江紅》早已耳熟能詳了,沒錯,此詩就是民 族英雄嶽飛生前留下的一首千古名篇,字裡行間無不展現出嶽飛對中原重陷敵手的悲憤,對局勢前功盡棄的痛惜,表達了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願,同時,還坦露出心中對祖國統一的殷切願望,以及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誠。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憂國憂民,戰功卓著的抗金名將,最後卻死於莫須有的罪名之下,實在令人不勝唏噓,就在他離世的二 十年後,公元一一六二年六月,宋孝宗即位,宋孝宗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為嶽飛平 反。

在對嶽飛孫嶽霖的平 反聖旨中,宋孝宗這樣寫道:「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同時還將嶽飛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一直到今天,都有很多人在問,如果嶽飛當初面對十二道金牌抗旨不尊,執意收回汴京,結果會變成什麼樣子?若是他率軍乘勝追擊,向河北進軍,又能否實現聯結河朔,恢復故土的願望呢?

不得不說,儘管不想承認,但這個問題的答案確實是否定的,為什麼這樣說呢?主要基於以下幾點理由,首先,在嶽飛收到十二道金牌之前,所有援軍已退,後勤補給也沒有了,毫無勝算。

其次,宋朝「忠孝」觀念深入人心,嶽飛起兵,在道義上處於謀反境地,全軍未必死心塌地跟著他,然後,在一一四零年左右,除了嶽家軍之外,還有張家軍、韓家軍、吳家軍等,據史料記載,張俊、韓家軍所部人數都比嶽飛要多,如果嶽飛單獨起兵,並沒有太大把握。

還有就是,即便嶽飛起兵,冒死東進,能否戰勝張俊和韓世忠部隊還是兩說,其根據地則受到四川的吳璘以及北方金朝的威脅,一旦離開根據地,前方勝負未分,後方根據地出現譁變或者被攻佔,對前線士氣將會產生巨大的打擊。

最後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當時嶽飛面臨的是一個必死之局,不僅僅是金朝以及勾結金朝的秦檜要置嶽飛於死地,就連宋高宗為了表明自己向金朝議和的決心,並且坐穩屁 股底下的龍椅,同樣不能留著嶽飛。

因此,嶽飛班師回兵之後,面對著宋高宗、秦檜、金朝都不想讓他活命的情況下,翻盤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嗟乎,良將已逝,國辱誰御,有人曾說「嶽飛魂,是中華民 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 族魂。」此話誠不欺我,當然,也正是因為有著嶽飛這樣的民 族魂所在,我泱泱華夏才能屹立世界五千年而不倒!

相關焦點

  • 宋高宗為什麼十二道金牌召嶽飛?
    這幾天在FM107.7播出的《聰明學堂》節目講到嶽飛風波亭冤獄這一段。記得小時候聽《說嶽全傳》,聽到嶽家軍在朱仙鎮大捷之後,眼看著可以直搗黃龍收復中原,竟然被秦檜慫恿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把嶽飛召了回去,令北伐功敗垂成,實在覺得既痛心又不解。嶽飛這樣的忠臣良將,在前線大獲全勝,做皇帝的不但不高興,反而把他召回去殺了,這是哪門子道理?
  • 你知道十二道金牌嘛?
    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廢於一旦。』」相傳當時嶽武穆被十二道金牌傳回朝廷,隨後大家都知道了,風波亭了。(關於這個,之前我在另一個公眾號寫白酒的時候,已經寫得非常清楚了,這裡略過,不寫了)那麼,白酒什麼時候停止瘋狂呢?大面上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這個時候,任務完成了,小康社會形成了,白酒也就沒有了歷史任務,要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了。
  • 趙構若不發12道金牌召回嶽飛,而是全力進攻,嶽家軍能否直搗黃龍
    公元960年,趙匡胤結束了唐王朝的歷史,開始統治宋朝。唐末「藩鎮割據」時期,國力衰弱,政局動蕩。由於深感其害,趙匡胤登基後,便開始「重文輕武」,從此,宋朝的文化發展迅速,但軍事力量卻遠遠不夠。隨著歷史的發展,外族勢力逐漸崛起,邊境地區動蕩不安。
  • 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逼迫嶽飛撤兵,面對嶽家軍10年心血將一夜夢碎,嶽飛為什麼不造反?
    宋軍乘勝而進,一路向著開封長驅直入,殺到了距開封只有四十五裡的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市祥符區西南)。面對勢不可擋的嶽家軍,完顏宗弼下令金軍迅速將城內的錢財、寶物打包裝車,並安排隨軍家屬收拾一應細軟,準備放棄中原,北撤燕京。而韓常等漢族官兵更是在私下商量好了,只等嶽家軍一來就交槍投降。嶽飛也對接連取得的勝利感到欣喜異常,如今故都就在眼前,平生之志終於可以實現了。
  • 歷史故事——十二道金牌的背後
    皇上先是發了一道聖旨:「今大宋已和大金議和,邊境無事,即著爾嶽飛帶領全軍立刻回兵進京,加封官職。三軍有功將士俱有升賞,欽此」。但「將在外有君命有所不受」,即使是忠心不二的嶽飛當時也「速傳各將聚集元帥府大廳議事」,可見其也是心中有猶豫的,怎奈還沒議出個結果來,「皇上金牌到」,而且口氣也變了:「命你帶軍即刻進京,不得遲緩!見金牌如見朕面,立刻照辦!」還沒等回過神來,「皇上第二道金牌到!」
  • 若不是趙構十二道金牌,嶽飛能直搗黃龍,滅掉金國嗎?
    尤其是嶽飛率領的嶽家軍,戰果輝煌,連戰連捷,收復了失地。舞陽,穎昌兩戰讓金軍吃下了慘敗。朱仙鎮戰事再起,再次大破金軍,開封收復在望。所稱:宜留窮追窮寇。就在嶽飛繼續北伐的時候,趙構卻在一天內拿下了十二塊金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嶽飛班師回朝不久,即被冤殺於此。
  • 嶽飛的最後一句遺言:「後悔沒有聽道悅禪師的話.」
    所以跟嶽飛有關,我就提出來跟各位分享,這在一般的典故裡面,是找不到的。嶽飛他本身是佛門的三寶弟子,他的師父是誰呢?他師父是南京道悅禪師,道是佛道的「道」,悅是愉悅的「悅」、喜悅的「悅」,道悅禪師。這個道悅禪師修得非常好,他是鎮江金山天江寺的開悟禪師,嶽飛的師父就是他。那嶽飛被秦檜下十二道金牌,限他從朱仙鎮召回,嶽飛就去拜訪他的師父道悅禪師。
  • 如果嶽飛抗旨,繼續北伐或是自立為王,結局會怎樣?
    嶽飛看著眼前的一幕發呆良久,隨後嘆息道:難道天意真不想北伐成功? 隨後就發生了人們熟知的一幕,眼見嶽飛抗旨不尊,趙構接連發下十二道金牌,急招嶽飛還朝。
  • 嶽飛:精忠報國,可惜國不是君,君不是國
    一首《滿江紅》流傳了幾百年,讓人感受到了嶽飛那種勢在必得的沖天豪氣。嶽飛不但武藝超群,軍事能力出眾,而且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同時也是一位令人傷感的悲情英雄。嶽飛一路北上,穩紮穩打,殺得金國人不敢回頭南望,就在嶽家軍快要奪回被金國人搶走的中原時。趙構卻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並且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這位年僅三十九歲的民族英雄。
  • 黃柏霖警官:嶽飛將軍的最後一句遺言!
    那嶽飛被秦檜下十二道金牌,限他從朱仙鎮召回,嶽飛就去拜訪他的師父道悅禪師。他跟他師父講這個情形:「我該不該回臨安?我該不該回朝廷報到?」他師父跟他怎麼講呢?他師父說:「你不要回去,你出家,然後你不要回南方」。 但是嶽飛還是回南方,所以有時候這個業力,業力的牽引很不可思議;《地藏經》裡面講:「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
  • 嶽飛帶領嶽家軍打敗金軍,趙構卻恨嶽飛
    嶽飛是南宋朝湯陰人,也就是河南安陽湯陰縣人。是南宋軍事家,漢族民族英雄。茫茫天地間晴空萬裡,彩虹划過。公元1142年,一代名將民族英雄嶽飛被加害致死,就如同彩虹,而瞬間消失。嶽飛青年時期,正是北宋末年,金國女真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戰爭。中原漢人百姓深收其害,處在戰亂的水深火熱之中。許多人英勇反抗金軍,嶽飛也組織了嶽家軍,與金軍作戰。由於嶽孤軍作戰勇敢,很快收復了許多失地。
  • 為什麼老有人黑嶽飛,他們讀過歷史嗎?這種「高級黑」太誅心!
    這種抹黑嶽飛的行為,究其原因,居然是為了給秦檜翻案。歷史上秦檜陷害忠良的行為被世人唾棄,而他陷害的最有名的將領就是嶽飛。現在,有些人不遺餘力的抹黑嶽飛,以此來給秦檜翻案,這種行為是對歷史嚴重的歪曲,是對愛國將領嶽飛極大的不尊重。
  • 沒有「民族」本身,就沒有「民族英雄」?嶽飛的爭議也就在於此!
    △嶽飛之詞嶽飛,他帶領了一支令金軍聞風喪膽的「嶽家軍」,在宋金對峙當中,嶽家軍節節勝利,將近直搗黃龍府之時,被十八道金令召回,加以又被秦檜用「莫須有」罪名陷害含冤而死。在19世紀同樣是屬於「古代」,18世紀,17世紀之前的古人,難道就不屬於古代的範疇嗎?因此,嶽飛的「民族英雄」被否定,就是因為概念沒有出現的問題,如果那時候有了概念,民族英雄自然就實至名歸了。
  • 嶽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
    嶽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他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餘味無窮。
  • 觀《精忠嶽飛》有感
    嶽飛,字鵬舉,諡號武穆,河南湯陰縣人。這個背上一生刻著「精忠報國」的熱血男兒,母親把「精忠報國」 四個字刻進他的肉裡,他自己把這四個字刻進心裡,終生不改這份痴情。 兩宋是中國歷史上最窩囊的時代,打敗了仗向人家求和,打勝了仗仍然割地賠款,總而言之,是沒有一天揚眉吐氣的時候。隔了千年的歷史雲煙,我們回望這段歷史,仍然覺得氣憤難平。
  • 湖南花鼓戲《嶽飛傳》全集,花鼓戲迷
    《嶽飛傳》是一部以嶽飛抗金的故事為題材,略帶有歷史演義色彩的英雄傳奇小說。  嶽飛,字鵬舉,是南宋著名的愛國將領。嶽飛出生三天,黃河決堤,母親帶著他坐在蓮花缸裡逃到了麒麟村。在麒麟村裡,嶽飛幸運地拜周侗為師,並和王貴、湯懷、張顯、牛皋等結為兄弟。幾個少年英雄,滿懷一腔熱血來到大宋軍隊。然而,面對著金兵的入侵,朝廷的奸臣卻不顧國家的安危,將立下戰功的嶽飛遣返回家。
  • 嶽飛之死——真實歷史無主角
    本來只是隨意糾正一下中國歷史傳統史書的一些弊端,結果卻只能承受一萬噸的人身攻擊。大致傳統史書的弊端,乃是一種帝王將相的列傳,由此,很容易讓讀者產生傳主即是彼時歷史舞臺的主人公,以為所有聚光燈只照射其一人之身。如果這個傳主是一個擁有傳奇功績的人物,那麼簡直等同於明星。於是,一切的評價,也往往會為之傾斜。
  • 亦師亦友,宗澤對嶽飛影響幾何
    一次,宗澤對嶽飛說,你作戰勇敢,如果能夠熟知兵法,一定會如虎添翼的。對於上級的諄諄教導,年輕的嶽飛卻不以為然。「兵無長勢,唯有不拘一格,方能出奇制勝」,嶽飛回答說。宗澤時任兵馬副元帥、開封留守,是宋廷第二號人物。面對下屬的「不識抬舉」,他沉默了一下,緩緩地說:「你說的有道理啊」。
  • 和嶽飛有關
    以嶽飛為代表的南宋將領,把金軍打得昏頭轉向。金兀朮的「拐子馬」被嶽飛輕鬆幹掉,又在朱仙鎮被嶽飛教怎麼做人。金兀朮這麼牛的人,一聽到嶽飛的名字就膽顫心驚,哀嘆道:自我興兵北方以來,從來沒有敗的這麼慘!嶽飛連戰連捷,北方大批反金人士來降。有一個名叫韓常的金國將軍率5萬人願意跟隨嶽飛,嶽飛大喜,遂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嶽飛要迎還二聖,得罪了保守派宋高宗和秦檜。
  • 由《精忠嶽飛》來看,武穆死於風波亭的幾個致命錯誤
    該電視劇以不輸於電影的打鬥,演員投入煽情的演繹,使得那個在西湖邊上安靜了數千年的嶽飛再次被全國人民所提及,除了嶽飛奮勇殺敵的血性之外,搭配自己感情生活,使得觀眾在戰場的刀劍無情之外找到了一絲款款溫情,結尾以武穆慘死而收場。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嶽飛死的真的全都是趙構和秦檜一手造成嗎?其實,嶽飛自己也犯了幾個致命失誤,為其英勇又慘澹的一生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