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做自媒體,特意開始重讀名著,手上只有一本莎士比亞全集,只好從這兒開始。其實小編自認為更喜歡和擅長中國名著,可惜都在老家,唯有先寫眼前的了。
其實當初滿懷期待地購買了莎翁全集(朱爾豪版),以為立即能被吸引進而沉迷其中,讀了第一篇《羅密歐與朱麗葉》,索然無味,論情節輸瓊瑤小說太多,缺少戲劇性,論語言不及張愛玲多
矣。遂置之高閣,後讀到《浮士德》,覺得所獲頗多,遂決定嘗試閱讀與之齊名的《哈姆雷特》,頓覺欲罷不能,一氣呵成。
筆者凡人一個,讀名著只為當前工作和生活中言談舉止的潛移默化的提升,不刻意追求其背後的深意。關鍵是也不了解時代背景,僅就字面的理解分享幾個收穫。
1.錢借出去,往往不但丟了本錢,也會失去朋友;而找人借錢,容易養成因循懶惰的習慣。
這是第一幕第三場波洛涅斯對即將遠行的兒子雷歐提斯的叮囑(部分),讀之不禁莞爾,原來幾百年前的英國人就有那麼多老賴,難怪美國是全世界最賴帳的國家。原來根源在這兒。
近些年來,我們國內也有很多類似的話語,比如我老家有句流程很廣的話,「親戚借錢,借也是得罪,不借也是得罪」,「爺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丈夫有還隔只手。」單位有個同事總掛在嘴邊,「一不借錢,二不借車」。原來他有回借車給朋友,造了3個違章,事後一句「不可能吧」,兩人從此陌路。關於不能借錢的話題各類訪談節目,文章分析了很全面很透徹。筆者不再贅述,唯有再大聲呼喊一句,別借錢,莎士比亞都這麼說!
聽說明朝時期,我國商船多有沉在南洋,商人借錢也會再給客戶補貨,其實在那時,我們的產品是全球最好,往往先收款,再發貨,此時即便躲去內地,外商也無可奈何。但那時我們商人的信譽也是頂級的,所以在南洋,只有明朝商人可以無抵押貸款,而且不立字據,僅憑君子一諾。小編竊以為只可能是被外人帶壞了。
2.人們往往用至誠的外表和虔誠的行為,掩飾一顆魔鬼般的內心。
想想來借錢的親戚或者朋友,是否在那之前突然對你和善、噓寒問暖,甚至略施小恩小惠,來借錢的時候是否可憐巴巴,承諾還錢時是否拍著胸脯至誠至信。如果這樣,那麼你要擔心了,此時想想波洛涅斯對他女兒菲奧莉亞說的這句話,這句話後續的篇章裡還會繼續提到。確實是至理名言。
為什麼世上會有如此多的厚顏無恥之人?因為
3.美德不能薰陶罪惡的本性。
人本為禽獸進化而來,血液和靈魂中隱藏著貪婪、暴力、奸詐,所以才會有嚴刑峻法,輔以道德教化。君不見美國教化幾百年,颶風一到,各種罪惡橫行,甚至出現了避難到體育場的災民,光天化日之下大規格搶劫、強*、殺人。事後新聞也被美帝和諧。只因數百年來西方都是靠掠奪全世界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相比之下,去過世界各地之後才發現素質最高的其實是我們中國人。看看災難面前我們的團結、忍讓、互助、相幫。可惜兩年的教化漸漸被西方所謂「自由」「個性」風潮腐蝕得面目全非。可見人的本性是多麼地根深蒂固。
最後,小編寫屌絲讀名著系列的目的是為了從中發掘人生的智慧,應用到生活工作之中,這第一篇僅作為拋磚引玉,希望各位讀者能夠謹記——「不要借錢,也別輕易告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