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第一通訊,ID:first-it】
●品牌方和廣告人總高估大眾對品牌的忠誠度。品牌是種認知感受的合集,認知是可變的。今天我喜歡你,明天我也可能愛上別人,恨死你。
●「佔領消費者心智」這詞很不友好,充分展現品牌方和廣告人俯視消費者的心態。為什麼不和消費者做朋友呢?大家心平氣和,少點套路性的欺騙。讓世界充滿愛,鳥兒也齊飛翔,哦也~
●楊不壞幫瑞幸咖啡講好話:40元一杯的咖啡在中國就是精英飲品,現在忽然要成為大眾飲品,精英感覺被侵犯了。
這話太不科學。你把星巴克門店面積縮小100平,看還有多少人去?人們去星巴克不是為了喝杯貴咖啡這麼簡單,更是找個過得去的地方,坐下來頗有儀式感的聊聊。那40元一杯的咖啡裡,可能有一半買的是場地、桌椅、WIFI的租金,以及有場景的生活調調。不是一個純粹的星巴克咖啡品牌。
傻子才會介意商品、服務,又好又實惠。
●瑞幸咖啡做到了便宜,但調性怪了點,大部分二三線城市的人,還是奶茶喝得多些。親切溫暖中,又沒有洋不洋土不土的擰巴。
●實現品牌的唯一路徑是擬人化。這不是我說的,誰說的我忘了。但我覺得挺有道理。
就像農夫山泉「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好似阿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又如格力「讓世界愛上中國造」。不同於機構官話,他們的每一句都像個人在向你描述~
哪怕京東,也有愛兄弟、愛家鄉、真誠、可靠的大強子哥哥形象。特別是沒出事前。
●相比讀營銷乾貨文章,我更愛看水貨文章。
●不要輕信數字。1、統計方式不一樣,得出的結論或許會完全不同;2、一組數據反應的行為的背後,可能有上百種成因。
●有的中小企業隨便設計個吉祥物,就拿來當IP說。也許是他們過於自信,或者太小看IP,總之,類似行為令我費解?
●速成是種心病,它讓人過於關注宏大的事物和敘述,卻不能腳踏實地的搞好身邊的小事。比如,說人話。
●張老闆是我已知的優秀文案之一,他卻教導後輩:好文案是壞孩子。似乎壞孩子能看到世界不同,向另一種可能發起衝鋒。或許,這也是張老闆能成為世界最有錢男人的秘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第一通訊,ID:first-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