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在創作技法方面的差異

2020-12-22 奇億遊戲音樂

當前,人們對電子音樂的認識並不全面,大部分人並不能夠完全接受電子音樂作曲方式,但是電子音樂確實存在,並已經成為了未來音樂創作的發展趨勢。傳統音樂與電子音樂不僅在觀念上存在差異,在創作技法上也不同,下面遊戲音樂製作小編一起來跟大家說說。

音樂組織方式方面存在的差異

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在創作觀念、創作手法都是互補的。傳統作曲的思維組織方式為線性的,電子音樂作曲的思維組織方式為非線性的,兩者之間雖然在創作手法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依舊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係。也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才實現了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兩者的並存。

音樂靈感方面存在的差異

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音樂靈感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創作元素。傳統作曲主要依靠的是傳統的靈感,而電子音樂作曲則突破了這種傳統音樂創作靈感的來源,利用各種可能實現的靈感進行音樂創作,為音樂中的音色賦予了無限的可能性。因此,電子音樂作曲比傳統作曲更加自由、隨性。與傳統作曲相比,電子音樂作曲過程中一方面從作品創作為出發點對音色特性進行尋找,另一方面依據已經存在的各種音色進行音樂創作。雖然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在創作中所採用的音樂靈感有所不同,但是兩者都離不開音樂靈感。

技術手法方面存在的差異

在傳統音樂的創作過程中,首先對旋律進行構思,之後進行旋律的編配工作。電子音樂的創作過程中則是先對旋律進行組織,之後依據旋律選擇配器。傳統音樂的形態主要表現在節奏、結構、旋律等幾個方面,而電子音樂則是通過計算機軟體進行音源調用,實現了創作時間與成本的節約,同時拓展了音樂的創作空間。

電子音樂的產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在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電子音樂屬於新生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困難與坎坷,需要對傳統作曲中的經驗進行借鑑,同時加強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創作出更多優秀的電子音樂作品,與此同時,傳統作曲的精髓也要繼承與傳揚,總而言之,最終的目標就是要促進音樂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淺論電腦音樂與傳統作曲的區別
    當前,儘管在我國對於電腦音樂的認識還比較陌生、比較茫然,但是這個潮流的興起,已經是聽得見、看得著、盼得到,它的到來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在創作技法方面的差異當前,人們對電子音樂的認識並不全面,大部分人並不能夠完全接受電子音樂作曲方式,但是電子音樂確實存在,並已經成為了未來音樂創作的發展趨勢。
  • 電腦音樂與傳統作曲的區別是什麼?
    摘 要:計算機系統與電子樂器的結合,使得傳統音樂創作發生了質的飛躍和革命性的變化。電腦音樂創作具有區別於傳統音樂創作的特性。        關鍵詞:電腦音樂 MIDI MIDI控制信息        電腦音樂是音樂藝術與現代高科技電子技術相交融的結晶。隨著高科技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電腦音樂作為計算機系統與電子樂器的結合,使得傳統音樂創作發生了質的飛躍和革命性的變化,電腦音樂創作本身也具有區別於傳統音樂創作的特性。
  • 如何入門學作曲?音樂學院作曲系都在做什麼?
    當今世界音樂流派五花八門,風格更是古今中外無奇不有,但絕大部分音樂所運用的作曲技法是相同的,對於初學者來說上手知識更加沒有區別。本文就針對在作曲方面希望入門但尚未入門的同學淺談一下相關問題。基本樂理是毫無疑問要首先掌握的,其內容主要是訓練讀譜、寫譜、理解樂譜的能力。
  • 音樂作曲與編曲的區別
    什麼是作曲?  作曲的英文是compose/composition,即「組織」compose/composition。什麼是組織?*是對素材進行整合、組裝、創造性地安排與使用。早期的音樂中,作品必須能夠順利進行演奏才算完成全部的作曲工作。並且,創作能夠演奏出來的音樂才能算是作曲。
  • 皮亞琴察音樂學院:電子音樂與作曲
    皮亞琴察音樂學院:電子音樂與作曲 2020-11-18 1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蕭邦《雨滴前奏曲》作曲技法研究
    曲目表達了作者悲涼、憂鬱、寂寞的音樂情境。論文從前奏曲的概念入手,引出創作背景,分析《雨滴前奏曲》的譜例及主題動機,結合復三部曲式的基本特點劃分出曲式結構,最終從作曲技法去分析其作品,即從樂匯、動機、樂段、和聲、創作手法等去論證其特點,從而與主題遙相呼應、主旨統一。
  • 天津音樂學院2020年本科招生作曲、電子音樂現場考試要求是什麼?
    作曲需要一定的樂理知識以及樂感、善於各種音樂語言、相當的文學基礎、善於觀察且熱愛生活等方面。作曲是創作音樂的行為或音樂的創作過程,也可以用來表示音樂作品的創作者。那麼,天津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2020年本科招生作曲、電子音樂現場考試要求是什麼?
  • 作曲教學中的一些觀念和想法,深度好文值得一看!
    隨著音樂創作、音樂理論問題的深入發展, 在對於音樂作品的細節、整體認識方面產生了諸多與單純傳統的調性體系的作品相異常的價值取向和作品結構設計的規劃方式。由於種種創作思維和結構觀念的更新,使得人們有必要重新審視、認識「音樂分析」 這一學術範疇的概念。
  • 對於一首音樂作品而言,作曲和編曲哪個更重要?
    在大家的傳統印象裡,可能覺得作曲是一件特別神秘、特別有技術含量的事。但是隨著近幾年,很多音樂類節目的播出,以及各大網站音樂技術分析貼的普及,作曲這件事真實的樣貌,也漸漸在大眾面前被還原了出來。簡單來說,流行音樂中的作曲,指的是Song writing,也就是一首歌的人聲旋律寫作。是的,僅僅是寫出一條人聲旋律,就可以叫作曲了。
  • AI作曲幫助人類創作普及音樂教育
    在這裡,根據孩子們創作的松陽高腔風格的主旋律,小冰通過編曲完成一首首完整的歌曲,讓山區有音樂夢想的孩子們第一次感受到作曲的快樂和成就感。   「大木山茶園啊,騎行欣賞好地方。黃家大院啊,就在望松鄉……」這首名為《遇見松陽》的民歌,是松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何舒淇在小冰的幫助下創作完成的。她說:「能夠得到人工智慧的幫助很開心,我也可以自己寫歌了。
  • 作曲和編曲究竟有何區別?
    我們常見的作曲形式大概有兩種,一種是純人聲或樂器DEMO,只給出一條大概的單旋律走向,但DEMO裡沒有給出具體的速度、調性、和聲框架、配器等基本要素;或者以文字形式授意編曲君大概想要的歌曲成品風格和曲調。作曲者在進行旋律創作的時候,有時是根據以往腦海裡儲存的旋律素材進行整合拼接創作出旋律,有時候是拿一首喜歡的伴奏改編出其它的旋律,基本和聲走向是不變的。
  • 情彀同人音樂《琴心》搶先聽,作曲老師曬出創作心得
    《琴心》的創作心得,果然作曲沒有辣麼簡單。《琴心》創作心得 首先感謝製作方對於我製作水平的認可,邀請我參與這首作品的作曲、編曲。對於古風音樂的製作,算上從第一首開始,到現在也快10年了,我自幼學習小提琴,加上對古典音樂的嚴謹和受之影響,所以我的古風音樂雖然量產少,但是每一首都是經過大量思考和觀察製作出來。這次借著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小小心得。
  • 作曲家居文沛:「音樂是電影的靈魂」
    居文沛是中國著名青年作曲家、⾳樂製作⼈、主持⼈、演員、上海⾳樂學院副教授、作曲博士。曾擔任電影《血戰湘江》《古田軍號》;電視劇《海棠依舊》《一江春水向東流》等40多部600多集優秀電影、電視劇的作曲及音樂總監,並榮獲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第15屆俄羅斯奧澤洛夫屆國際電影節"最佳音樂作曲獎"等國內外重要獎項。
  • 作曲技法精華版
    作曲技法精華版第一節 歌曲的曲調(旋律)  想要創作出一首好聽的歌曲或樂曲,要考慮到很多方方面面
  • 什麼是作曲?怎麼學習作曲?作曲可以自學嗎?
    絕大部分人關注的是流行音樂,我只敘述這個領域。作曲是在完成音樂內容的創作。作曲與文學創作一樣,使用「音樂文字」,首先進行單聲部旋律寫作。通俗音樂術語叫做,「譜曲」。單聲部旋律寫作,第一步是設計音樂主題。什麼是設計音樂主題呢?運用基本樂理、和聲學的理論知識,設計音樂主題。
  • 作曲家居文沛:「音樂是電影的靈魂」-中新社上海
    居文沛是中國著名青年作曲家、⾳樂製作⼈、主持⼈、演員、上海⾳樂學院副教授、作曲博士。曾擔任電影《血戰湘江》《古田軍號》;電視劇《海棠依舊》《一江春水向東流》等40多部600多集優秀電影、電視劇的作曲及音樂總監,並榮獲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第15屆俄羅斯奧澤洛夫屆國際電影節"最佳音樂作曲獎"等國內外重要獎項。
  • 音樂作曲助理教授 - Dr. Aversa
    助理教授,博士Berklee College of MusicDr Aversa是伯克利音樂學院的作曲助理教授。在此之前,她曾在Settlement Music School的鋼琴系任教。作為一位音樂作曲家,她擁有城市大學皇后學院的碩士學位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她的許多作品都以抒情的旋律為特色,帶有意想不到的和聲和節奏。
  • 作曲專業 | 柏林音樂表演藝術學院 AfMB-愷撒堡 2019 冬季學校
    畢業于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作曲專業,任教於美國伊斯特曼音樂學院。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 歐利文·史耐勒教授在紐約大學成立電子音樂工作室,他的作品曾獲得過無數獎項, 其中包括德國學院羅馬西莫獎學金、西門子基金音樂獎、柏林參議院作曲獎學金、哈佛大學的保羅. 弗洛姆獎等。歐利文·史耐勒教授除了作曲,作為薩克斯演奏家還和許多知名音樂人和樂團有過多方面的合作。
  • AI作曲可能將顛覆音樂產業:下一個貝多芬會是AI嗎?
    之後,貝多芬創作出了6部交響曲,其內容豐富多樣,最突出的的特點是音樂中表現出的英雄氣概和積極因素,增強了對比性和戲劇性。貝多芬因此被賦予了「交響樂之王」的稱號。他極大地擴展了交響音樂的思想內容,使之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題材,同時也突破了交響樂的傳統形式,讓音樂從古典主義邁進了浪漫主義的階段。
  • 作曲和編曲有何區別?
    當然一個編曲者本身俱備的能力有很多,對樂理方面的知識,和弦的組成及熟悉每一項樂器的特色功能,再來是對每一種類型的歌曲編曲,都要能拿捏到那種氣味。現在科技日漸愈益,在音樂上面我們也不落人後,利用電子合成的聲音來取代樂器,當然最合宜的是兩者並用,用不同的個性來處理不同的音樂形式,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