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掘最大古墓,考古時間10年才確定身份,揭露古代殘忍制度!

2020-11-19 騰訊網

古代時期,人的社會地位並不平等,有高低貴賤之分,有的統治者高高在上,視百姓的性命有草芥,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出現了極其殘忍的殉葬制度,中國一大號墓就揭開了這一制度,那麼墓的主人是誰呢?墓的發現要從1976年講起,故事發生在陝西寶雞的南指揮村,村裡有片奇怪的土地,多年來始終長不出莊稼,就連雜草也不曾見過一棵,有天一位村民需要用土,於是他就來到這片土地,準備挖點土使用,一鏟子下去。

他發現黃色的土下,竟是褐紅色的土塊並且土塊質硬,這位村民當作趣談告訴了其他人,後來這件事,傳到了陝西省考古隊耳中,墓葬中常見褐色土層出現,專家意識到其地下,極有可能藏著其他秘密,考古隊即刻趕到此地來勘探,果然不出專家所料,土層之下大有乾坤,竟藏著一座,有兩個足球場大的墓穴,專家挖了幾個月後,深達20多米的墓葬初步現形,墓共分三層,第一層中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專家挖到第二層時,一個頭骨出現在專家面前,隨後又出土了20多具人骨遺骸,這些屍骨暴露在泥土中,並沒有棺材遮掩,旁邊也未曾見到陪葬品,在第三層,專家又挖到了100多具人骨遺骸,及100多具棺木,專家發現看似雜亂無章的人骨,有著共同的特徵,他們都表情猙獰,雙腿屈膝呈下跪姿勢,專家從屍骨的姿勢中判斷出,這是人牲屈肢葬,埋在這裡的,可能是一些奴隸或戰俘,專家初步推斷墓主人可能是,秦朝時期的某個王侯將相。

有一情況讓專家很擔心,大墓層上有多個盜洞,數量多達200多個,但墓穴中是否還有文物,還需要專家進一步勘探,經過了十年的挖掘和清理後,共有30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包括銀器、玉器、鐵器等,此次發現是有力的證據,證實了秦朝時期,生產力落後這一論點是錯誤的,專家將墓主人的棺材一併挖出,但棺材中僅有一段股骨,只靠這些線索,專家確定不了墓主人身份,還好之後發現的石頭殘片,提供了線索,在石頭邊緣位置,專家發現有銘文。

通過解讀專家這才得知,墓主人是秦國的,第十四代統治者——秦景公,此墓被命名為秦公一號墓,此次發現彌補了對秦朝早期歷史的認識,也揭露了,古代殘忍且缺乏人性的殉葬制度。

相關焦點

  • 黑龍江古墓出土「胖臉王妃」,臉被金絲布蓋住,屍檢結果令人心酸
    對於古代皇室和達官顯貴而言更是如此,他們會早早為將死之人修建陵墓, 一切置辦都十分講究,金銀珠寶更是少不了,因為他們相信這些陪葬品會隨著死人而去,帶到另一個世界享用。在帝王家中,除了金銀珠寶等陪葬品外,還會有殉葬這一制度,並且這一殘忍制度還延續了千百年。在中國黑龍江省,曾經就挖出過一座古墓,墓中主室為男女合葬,不過這「胖臉王妃」的臉卻是被金絲所遮蓋住了,而屍檢的結果也令人感到心酸。
  • 周家莊古墓的主人,在商代是什麼身份?反映了殷商王朝的什麼特點?
    近日河北文物局對石家莊市欒城周家莊古墓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進行了驗收,其成果十分喜人,這也引發了全國網友的高度關注。這次在該區域發現了22座距今約三千年的墓葬,其中有17座被確定是殷商文化的遺存,則讓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這個神秘的王朝。
  • 邯鄲發現古墓竟成「網紅地」,不僅影響考古發掘,還有人偷雞摸狗
    2020年7月22日,河北邯鄲涉縣一下火爆網絡。並不是說這個地方發生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原來邯鄲涉縣發現一座規模龐大的清代家族墓葬,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當地發現清代墓葬群之後,也吸引不少自媒體蜂擁而至,更有網絡主播來到現場開啟直播賺取流量。可是這些網絡主播不僅影響考古隊正常發掘,甚至還有人偷雞摸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考古為啥不想看到古墓雞蛋,其中有何秘密?專家:碰一下就心痛
    不過雞蛋要放在古代對平民百姓而言就是稀罕物品了。在當時,一般的百姓飯都吃不飽,即使有養母雞的,生下的雞蛋也不會自己吃,而是拿出去賣錢。所以在古代能吃上雞蛋也是一種身份的體現,如果要拿來陪葬,那一定是身份地位都很高的人才能做的事。然而,在考古的時候,專家們卻最怕在古墓見到雞蛋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 漢代「駙馬墓」出土青銅鏡,尺寸是世界最大,挖到一半專家卻喊撤
    從古代到現在,雖然盜墓賊不少,但在中國,仍有許多古墓保存完好,等待著人們的發掘和發現。建國後,中國曾組織過考古隊發掘、研究一些古墓,但由於當時技術上的問題,在考古過程中,又發生了不少意外事件,致使一些文物受損,甚至完全被毀,不得不說是一件遺憾之事。而且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駙馬墓》的故事。
  • 濟陽三官廟漢墓入選「考古新發現」 是濟南發現最大的漢畫像石墓
    山東大學欒豐實教授在發布會現場對5項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進行了點評。他認為,5項新發現獎的資料各具特色,價值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某些方面的空白:日照蘇家村遺址是一處龍山時期的環壕聚落,可能是以兩城鎮遺址為中心的區域政治集團的次級區域中心,該次發掘則是從區域社會結構層次上對次級中心聚落的首次詳細揭露,將會大大深化對區域社會的認識。
  • 吐魯番古墓挖出一個「豬八戒」,考古家看後大喜:書上說的沒錯
    導讀:新疆在中國古代被稱作西域,也是古代中國重要的中西方交流通道——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新疆在古代各種文化交流十分的複雜,波斯,印度,中原地區的文明相互借鑑融合,形成了奇特的文化。吐魯番古墓挖出一個「豬八戒」在吐魯番高昌區不遠的市郊,有一座著名的古墓,那就是阿斯塔那墓地,18世紀一些來自歐洲的所謂探險家,為了研究印度,波斯,以及中原文明在新疆的文化影響,對於這座古墓進行了所謂的「科學考察」,帶走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此後還有日本和俄國也參與其中,很多國寶文物都被這些國家掠走。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天津西青發現900座古墓!
    、 年代跨度之大、分布之集中 在近70年的天津考古史上絕無僅有 且在中國國內運河沿線地區也極為少見 、髮飾、符咒磚瓦等 文物100餘件 同時對考古發掘現場出土人骨標本 進行全部科學採集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 天津沒出過什麼有名墓?
  • 河北發掘商代古墓,墓室有殉人殉狗現象,考古專家:初判為貴族墓葬群
    近日,河北省文物局組織國內專家對石家莊市欒城區周家莊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進行現場檢查與驗收。記者了解到,經過近一年的勘探和搶救性發掘工作,該墓地累計發掘墓葬22座,出土了青銅簋、爵、觚、兵器及玉器等器物。
  • 中國古墓,與華夏文明伴生的「彼岸世界」
    截止此時,中國古代的墓葬制度其實跟東方的另外一個古老文明「古埃及文明」在墓葬形式上其實是差不多的,都是選擇了往「地上」延伸。區別就是埃及法老修建「金字塔」一方面是為了彰顯身份地位,另外一方面則是覺得太陽神能讓自己在三百年後重新復活,所以才修建金字塔,並將自己製作成了木乃伊,藉以保證自己復活之時肉身還在。
  • 古墓發現遼代版「金縷玉衣」,考古專家:下面埋著南院大王蕭峰
    位於內蒙古西遼河中下遊赤峰市和通遼市之間有塊沙地,叫科爾沁沙地,面積達到4.23萬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的沙地。其地勢連綿起伏,廣布灌木叢,過去被人們稱之為「八百裡瀚海」,可見地域之廣,後因風沙嚴重建立了國營張家窯林場。
  • 直擊現場丨海昏侯大墓的發掘現場有多耀眼?
    8月24日-8月28日全網首播在央視頻App海昏侯大墓發掘現場全紀錄坐等漢墓考古之最!倒計時即將結束——海昏侯墓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位於江西省南昌新建區,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從考古現場探尋中華文化的精髓
    「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是敘述中國近年來重大考古與發現的系列作品集,該書為讀者真實展現11次中國歷史上的「珠玉」考古發現,將考古歷程與史海鉤沉熔於一爐,展示《盜墓筆記》外,更驚險、更神秘、更折服後人的真實中國考古故事。從追憶事實真相和對文化的傳播角度看,這套書的出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2019年,商務印書館將這套經典之作改版,將「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套系書名改為「考古中國」。
  • 一個考古學碩士對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解讀及預測
    沿著1981年蘇秉琦先生在《關於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問題》中為解決史前考古學文化的空間分布和在時間上的發展演變,而提到的「區、系、類型」的問題,中國新石器考古研究者對中國境內的考古學分區域和時段進行研究,不斷湧現的考古發現,為「書寫」區域物質文化史,構建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文化譜系,解決中華文明起源、早期中國文明化進程研究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等重大課題提供了詳盡的資料。
  • 2019年古希臘考古十大發現
    2000年的一次水下考古調查中,考古學家發現了這座城市並自此開始古代秘密的發現之旅。城中的古希臘建築遺存是體現該地區希臘元素的重要依據。考古學家確認遺骸與陪葬品屬於公元前700年至650年間,更精準的時間是第一批希臘定居者殖民此地之時。發掘出來的墓地對科研有著重大意義,它可為研究西西里的首批希臘定居者的日常生活的考古學家提供珍貴信息,這一方面直到發掘之時尚不為人所知。
  • 金壽福|循著夏鼐先生的足跡——記中國在埃及的首次考古發掘
    1880年,為了確認位於埃及吉薩高地上的金字塔的數據,皮特裡帶上測量儀器奔赴埃及。他對吉薩金字塔尤其是胡夫大金字塔做了精細的測算,更正了之前的錯誤,確定了這些金字塔的正確數值。接下來,在沒有政府投入的情況下,皮特裡完全藉助私人募捐在埃及開始考古發掘。
  • 「網紅」古墓之怪現狀:「拍視頻的比考古的人還多」
    圖為2019年的衛青墓。(陳彥/圖) 2020年6月15日早上六點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某村的宋代古墓考古現場,寧靜早早被打破了。快手用戶「宋哥不是傳說」一早就開了直播:「關注宋哥不迷路,宋哥帶你看古墓。」 考古現場,五六名工作人員站在墓坑中,正在對一處古墓進行「裝箱」,做整體性的遷移。古墓周邊長滿樹木,塵土飛揚。
  • 蘭若寺發現一座古墓,有價值的文物沒幾件,墓主的名字也全靠猜測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電影中的蘭若寺是一個陰森的古剎,而在現實中的蘭若寺,卻是一座水庫邊上的廢墟,一些盜墓賊卻盯上了廢墟旁的一座古墓……歷史上的那些可恨的盜墓賊,都給華夏考古的歷史,造成了多少的傷害呢?小編隨便舉幾個例子,您就知道具體的情況了:2003年5月,位於山西省曲沃縣羊舌村的山西晉候墓被盜,當地的文物部門急忙趕到現場,對其清理。
  • 《古墓派·地下驚情》:中國首部互動紀錄片如何玩轉考古紀實?
    文 | 樂意2019年,互動劇無疑是影視行業的話題焦點,今年,這一股交互熱潮終於蔓延到了紀錄片。4月28日,優酷上線中國首部互動紀錄片《古墓派·地下驚情》,開啟了交互手段與紀實內容的精彩融合。《古墓派·地下驚情》由優酷獨家出品,中央新影集團發現紀實傳媒與芒果娛樂聯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