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侵權行為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17 律師在線諮詢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有著不同的原因,當然,面臨各種各樣的不同情況,我們也應該有著特殊的對待,對於犯罪事實同樣如此,有些侵權行為也是屬於特殊侵權行為,特殊侵權行為構成要件有哪些?陝西博碩律師事務所高婷律師解析。

特殊侵權行為構成要件

特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是指根據法律的規定,構成侵權行為所必須具備的各個因素,主要包括:損害事實的存在、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係等。在特殊侵權行為中,職務侵權行為的發生必須是執行職務中的不當行為,且造成了實際損害,存在因果關係;產品侵害責任、高度危險作業的損害責任、環境汙染的損害賠償責任、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監護責任等,根據侵權主體和損害事實的法定關係,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但建築物等致人損害、地面施工致人損害是根據損害事實和因果關係,實行過錯推定原則。

因此,對於特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主要結合侵權主體、損害事實和法律的明確規定,參照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來認定是否構成侵權行為以及侵權責任承擔原則。

高婷律師補充:

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是指在一般情況下,構成侵權行為所必須具備的因素。只有同時具備這些因素,侵權行為才能成立。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有加害行為、有損害事實的存在、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四個方面。?

(1)加害行為,即行為的違法性

加害行為又稱致害行為,是指行為人做出的致他人的民事權利受到損害的行為。任何一個民事損害事實都與特定的加害行為相聯繫,亦即民事損害事實都由特定的加害行為所造成。沒有加害行為,損害就無從發生。從表現形式上看,加害行為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以不作為構成加害行為的,一般以行為人負有特定的義務為前提。

加害行為就是行為具有違法性,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或受法律保護的民事利益的原則上可認定為違法,但有違法阻卻事由的,比如職務授權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等,則應排除其違法性。違法情形包括違反法律規定和違背社會公序良俗。

(2)損害事實,即具有客觀存在的損害

損害事實,是指因一定的行為或事件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造成的不利影響。損害事實既包括財產損失,也包括非財產損失,如人的死亡、人身傷害、精神損害(痛苦、疼痛)等。作為侵權行為構

成要件的損害事實須具備以下特點:損害是侵害合法權益的結果、損害具有可補救性、損害是已經發生的確定的事實。依侵權損害的性質和內容,大致可分為財產損失、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三種。

財產損失,民法理論認為是指一切財產上的不利變動,包括財產的積極減少和消極的不增加,主要是指由於行為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權利施加侵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既包括積極損失,如人身傷害的費用支出,也包括消極損失,如誤工減少的收入等。

人身傷害,是指由於行為人對受害人的人身施加侵害所造成的人身上的損害。具體包括生命的損害、身體的損害、健康的損害三種情況。同時,對自然人人身的損害往往也會導致其財產的損失,如傷害他人身體致其支付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和誤工減少的收入等。

精神損害,主要是指自然人因人格受損或人身傷害而導致的精神痛苦,當然廣義上還包括法人的商譽損失等。與其他損害不同的是,精神損害具有無形性,難以用金錢來衡量,司法實踐也只是補償責任。

特殊侵權行為侵權情形

1、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糾紛;

2、僱員受害賠償糾紛;

3、僱傭人損害賠償糾紛;

4、產品責任糾紛;

5、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糾紛;

6、環境汙染損害賠償糾紛;

7、地面(公共場所)施工損害賠償糾紛;

8、建築物、擱置物、懸掛物塌落損害賠償糾紛。

相關焦點

  • 論環境民事侵權的構成要件及其救濟
    本文對環境侵權的定義及特徵、環境民事侵權的構成要件、環境侵權的救濟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環境;救濟;民事侵權;構成要件  一、前言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大規模的迅速發展,由於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所造成的環境侵權現象也越來也多。環境侵權是一種新型侵權行為,也是一種特殊侵權行為。
  • 淺析侵權行為法律構成要件之一的違法行為
    在我國一般侵權行為法律構成要件是:①違法行為;②有損害事實;③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係;④行為人主觀有過錯。一.違法行為的含義在侵權責任法上,違法行為也稱為侵害行為、加害行為、不法行為、不當行為等。
  • 尚一侵權 | 侵害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分析
    本文將以此為背景,討論侵害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問題。名譽權屬於具體人格權範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但此項權利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初次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現已失效)第一百一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現已失效)第二條均有規定。
  • 2020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知識點:國家賠償的構成要件
    一、國家賠償的構成要件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必要條件。國家應當在什麼情況下給予受害人賠償,申請人符合哪些條件才能取得國家賠償,國家裁判機關根據哪些條件要求國家對受害人負責賠償。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是國家賠償制度的核心內容,它通常包括侵權主體要件、侵權行為要件、損害結果要件和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因果關係要件。只有在完全具備上述四個要件的情況下,國家才承擔賠償責任,缺少任何一個條件,國家都不承擔賠償責任,受害人也得不到賠償。
  • 刑法基礎入門:犯罪構成與構成要件
    犯罪構成該當性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規定的內容要相一致。具體來說該當性中包括了行為主體、危害行為、犯罪對象、危害結果、因果關係幾個要素。符合主觀和客觀(2)違法性。違法性要求犯罪行為不僅是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而且實質上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即必須是違法的行為。違法性的判斷標準在於是否有違法阻卻事由。
  • 脫逃罪的構成要件
    脫逃罪構成要件一、脫逃罪基本概念本罪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從羈押、刑罰執行的場所或者在押解途中脫逃的行為。被錯抓、錯判的人,獨立實施脫逃行為的,不構成本罪。但可以以參與其他人脫逃行為的方式構成本罪。4、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行為人脫逃的目的是逃避羈押與刑罰的處罰。如果沒有逃避羈押或刑罰處罰的目的,則不構成犯罪。
  • 正當使用不侵權抗辯的構成要件
    【裁判要旨】權利人註冊商標中含有本商品通用名稱與被告系正當使用,是以正當使用本商品通用名稱進行不侵權抗辯得以成立的兩項要件。國家標準的規定可作為認定法定通用名稱的直接依據;消費者認知、媒體報導、相關政府文件、權利人自己的主觀認識及使用方式等可作為認定約定俗成通用名稱的考量因素。
  • 犯罪構成三要件說與四要件說之比較
    其一是前蘇聯等國採用的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將犯罪構成要件分為主體要件、客體要件、主觀要件、客觀要件四部分,即通常所說的犯罪構成四要件說;其二是英美等普通法系國家採用的犯罪論體系,將犯罪成立條件分為犯意和犯行;其三是以德國和日本為代表的「三要件說」,三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要件應當是由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組成的三階層遞進式。
  • 販賣毒品罪定義、構成要件、立案標準及 量刑標準
    販賣毒品罪構成要件 1、販賣毒品罪的主體要件販賣毒品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為販賣毒品罪主體。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販賣毒品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販賣毒品罪的客體要件  販賣毒品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毒品的管理制度和人民的生命健康。
  • 淺析惡意訴訟侵權行為及其規制
    本文從惡意訴訟的概念及構成要件入手,進一步論述了惡意訴訟產生的原因,對如何規制惡意訴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以期有助於這一難題的解決。  近年來,隨著國家法制建設的進步,公民的法律意識逐漸覺醒,法制觀念增強,依法維權的社會氛圍愈加濃厚。
  • 熱點案例 | 開發、運營虛假微信截圖生成軟體構成侵權
    現實生活中,部分經營者利用該軟體截圖偽造商品銷量或用戶評價進行虛假宣傳,更有不法分子利用虛假截圖騙取他人錢財,侵害他人名譽……這些行為都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如何從源頭上對濫用、亂用虛假截圖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進行遏制?提供虛假截圖生成工具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抑或是技術中立?
  • 代書遺囑的有效要件是什麼,有哪些?
    我國法律也對於遺產做出了嚴格的規定,那麼代書遺囑的有效要件是什麼,有哪些? 網友諮詢: 代書遺囑的有效要件是什麼,有哪些?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賈夢飛律師解答: 代書遺囑的有效要件如下
  • 有哪些行為構成詐騙罪?
    騙子行徑,人人喊打,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騙子的騙術也越來越多樣化,什麼樣行為叫做詐騙行為?針對社會上的不同詐騙行為,未來我國刑法還會不斷改進,如何識別詐騙罪行為?四川豐宜律師事務所張江律師解析。什麼叫做詐騙罪?
  • 直播他人體育賽事節目構成侵權嗎?
    XL公司認為,ZC賽事節目構成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T公司未經其許可,在其網站設置中超頻道,非法轉播2012年至2014年兩個賽季的ZC聯賽直播視頻,嚴重侵害了XL公司享有的著作權。故起訴至某法院,請求判令T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並賠禮道歉。某智慧財產權法院於2018年3月30日作出判決,認為涉案體育賽事節目未構成電影作品,駁回XL公司全部訴訟請求。
  • 網絡誹謗構成誹謗罪之要件兼評「兩高」關於利用信息網絡誹謗的解釋
    關鍵詞: 網絡誹謗,構成要件,誹謗罪,司法解釋  內容提要: 網絡誹謗構成誹謗罪應堅守誹謗罪的構成要件標準。誹謗罪的客體是公民的名譽權而非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兩高」的司法解釋將「散布他人捏造的誹謗信息」解釋為誹謗行為有違背罪刑法定原則之嫌,應通過修改刑法增加此種行為方式。
  • 夫妻一方通過社交媒體曝光對方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
    張二蛋認為翠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眾多負面評論,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名譽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故以侵犯名譽權為由要求翠花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以上兩個案例,翠花和錢二蛋是不是構成侵權,需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呢?
  • 「敲詐勒索」構成要件之界定分析
    【分歧】  張某以上訪告狀為手段向開發商索要巨額補償款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對於此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存在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張某的行為不構成敲詐勒索罪。敲詐勒索罪,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公私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使被害人基於有瑕疵的意思表示交付財物的行為。1.張某主觀上沒有非法佔有的故意。
  • 最高院指導性案例:在微信群侮辱.誹謗.污衊.貶損他人構成名譽權侵權
    認定微信群中的言論構成侵犯他人名譽權,應當符合名譽權侵權的全部構成要件,還應當考慮信息網絡傳播的特點並結合侵權主體、傳播範圍、損害程度等具體因素進行綜合判斷。2. 不特定關係人組成的微信群具有公共空間屬性,公民在此類微信群中發布侮辱、誹謗、污衊或者貶損他人的言論構成名譽權侵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相關法條1.
  • 【案例學習】票據行為的形式要件
    三、 學理分析上述案例所要探討的是票據行為的形式要件問題。票據為要式證券,票據行為是要式行為,它除了須具備實質要件之外,還應當具備票據法規定的特別要件。票據法對票據行為規定了一些形式上的要求,票據法理論上稱之為票據行為的形式要件。
  • 如何才能構成行為犯,是怎樣的?
    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犯罪的罪名是非常多的,而刑事犯罪的罪名可以分為結果犯、行為犯、連續犯等,結果犯是指犯罪行為在構成犯罪結果的既遂構成的犯罪,那麼如何才能構成行為犯,是怎樣的?網友諮詢:如何才能構成行為犯,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