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期民窯青花罐

2020-12-27 鷹擊長空竹均樓

中國歷史上完整統治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只有蒙古和後金也就是滿族。前者是元代,連頭帶尾96年;滿族實打實統治了270多年。不同於蒙古族,滿族採用殘酷鎮壓和文化認同兩種手段使得統治得以延續。

滿族建立清朝。建立之初,漢族文人雖然被迫屈從清朝統治,骨子裡依然保存著反抗的風骨,這些風骨通過隱晦的方式反應在文化和藝術上。今天有幸見到一件朋友收藏了二十多年的特殊瓷器——明末清初青花罐附圖

這件大罐外畫青花,畫面上「琴棋書畫」有點特殊。民窯畫工淳樸,沒有什麼技巧,底部還是「玉堂佳器」款,但是,明顯沒有上一件規整。說明這是景德鎮附近的偏窯口燒制的。圈足上不僅有「火石紅」溢出,還有胎土中的鐵分子溢出,用手磨蹭,能感覺到附著的少量窯沙。

這件瓷器特殊在罐體裡面反畫了滿罐子的纏枝蓮花卉紋青花。

這非常不符合民窯常理。不要說民窯,就是官窯,這樣的大罐也不會在罐子裡畫滿畫片。民窯燒制的實用器,一般「重器不重底,重外不重裡」。所以民窯底足一般很少施釉,也比較粗糙。裡面經常露胎,施一點化妝土。精緻的會在裡面施透明釉。

明末清初,民窯受技術制約,如此大罐,沒辦法一次性燒成,要接胎。

附圖

這是罐子裡的畫片,紅色方框是罐裡面的接胎痕,在罐體外面肉眼也能看到。手也能摸到。

寶主是一位畫家,曾經他模擬過,怎麼才能在器物裡面作滿畫,發現非常麻煩。想從罐口進去運筆畫一副完整的花卉纏枝蓮完全不可能。只有先拉胚下面一部分,再接底盤,畫好這一部分的纏枝蓮。再接上半部分的胎,再從罐口進去運筆,畫出剩下的花卉紋。再畫外面的畫片。再用模具做好花口、接好,再施釉。內外都施釉,在還原氛圍中一次性燒製成功。這是非常非常麻煩的一件事。那麼問題來了,誰會費那麼大的勁兒燒制一件僅僅用來裝東西的實用器。

附圖

罐內滿身畫片,底部光澤潤澤流淌,是典型的柴窯燒制特點。曾經我那位畫家朋友跟我討論過無數次也無法理解。而贗品更不可能花這麼大代價去燒制一件賣不出價格的瓷器。

正面的畫面也很有意思 ,畫面人物是小孩,既有點像「琴棋書畫」,又有點像「攜琴訪友」。

附圖

這是整個罐體一周的畫面,為了節省空間給併到一起。紅色圈裡是書畫,這個應該放在桌上或者卷缸裡面,總之,不能放地上。再說琴,攜琴訪友的標準畫面,應該是童子抱著琴,高士在旁邊。但是,這個畫面只一個小孩抱琴。剩下兩幅畫面是同一畫面,但是,人和棋盤離得很遠。當時我們以為是民窯畫工不懂格式般畫法,出了錯誤,後來得一位科班出身的行家點撥。原來,這是當年那些文人反抗清朝統治不得 ,把這種情懷抒發在瓷器上。反畫青花,寄希望反清復明!!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然後是肅然起敬。

無獨有偶,這個罐子本是一對,還有一個在一位浙江藏友手上,他的罐子跟這件內容一樣,畫法完全相反:纏枝蓮花卉紋畫在外面,攜琴訪友畫在裡面。說到這兒插一句無關的內容:對於人物畫面,我那位畫家朋友傾向於是琴棋書畫,而我更相信是攜琴訪友。只有這樣才能更體現這些文人「反清復明」的精神理念!特別是還有另一隻完全相反的畫風罐子。可惜,與那位藏友失去聯繫了,希望有朝一日能讓這一對反畫青花的文人情懷的罐子合二為一。

這件古瓷器上反畫青花的內容如果讓當時的清政府釋讀成功,那會「血流成河」的。所以這些古代文人的風骨是我們很多現代人應該仰慕的。那些「文人體魄,將士胸懷」以及「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志向,永遠值得後世仰慕!

相關焦點

  • 國家博物館藏,明青花荷塘魚藻紋罐,明代民窯青花瓷器樸實無華
    國家博物館藏,明青花荷塘魚藻紋罐,明代民窯青花瓷器樸實無華瓷器作為中國非常重要的一種手工業產品,即是日常使用的器物,也是一種擁有高度技術和藝術價值的物品。因此,瓷器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便受到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的喜愛。
  • 清 康熙 青花農家樂捕魚罐
    今天介紹一件康熙民窯青花農家樂捕魚罐。罐子腹部最大尺寸是16.3釐米、高18.2釐米、罐口直徑約8釐米、圈足直徑10.8釐米。民窯沒有官窯華麗,也不像官窯過於制式化,完全憑藉窯工的功夫,可見這位窯工功夫了得。附圖罐子主題是一群農民捕魚,其樂融融的農家樂。畫面共有十人在捕魚。
  • 涉筆成趣的明代民窯青花瓷
    圖1 明青花纏枝花卉紋罐  圖2 明「大明嘉靖年制」款青花雲龍紋碗  圖3 明青花碗  圖4 明青花碗  圖5 明青花碗   ■河南新鄉 王瑞鋼  明代青花瓷在我國瓷器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明青花纏枝花卉紋罐(圖1),通高19.7、口徑7.3、腹徑17.2、底徑11.5釐米。國家二級文物,口沿有殘缺。器型直口,短頸,鼓腹,足底露胎處有星星點點的火石紅。胎質細膩、堅實。罐體肩部上下雙弦紋中和腹部繪製中國傳統式樣的纏枝花卉,近足處用筆尖和中鋒交替繪製裝飾帶,流暢自然,充滿野趣。與同期歷史風格特點相吻合。青花罐主題紋飾纏枝花卉紋以藤蔓為主線,花卉布局較隨意疏朗富有節奏感。
  • 說乾隆青花的主要特點,教你快速辨別
    清乾隆 青花花卉紋壯罐 乾隆早中晚三個時期不同青花 乾隆早期青花瓷器乾隆早期青花瓷器主要追求明代永宣青花的效果,青花濃烈暈散,紋飾中點染的的地方很多,著名的早期作品有乾隆五年、六年景德鎮督窯官唐英監製的一部分青花供器。
  • 康熙青花瓷器非同凡響,值得重點了解把握
    由於清初「匠籍」制度的廢除和「官搭民燒」制度的繼續實施,使得優秀藝人得到培養、優質原料可以官民通用,大大刺激了民窯工匠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有力的促進了民窯青花的飛速發展,從而為官窯、民窯兩相生輝奠定了基礎。傳世的康熙青花器中,民窯青花瓷不僅所佔比例很大,更不乏有大量的精美之作。
  • 斷代清光緒宣統青花瓷器的研究
    光緒民窯青花瓷數量巨大,基本上囊括了自清以來所有的傳統器型,原來已經消失的器型又開始出現,原來沒有的器型也被創造出來。品種繁多、質量不一,與鹹豐、同治時期的青花瓷相比,無論數量還是質量皆有過之而無不及。器型大多以仿康熙青花瓷為主,主要有賞瓶、玉壺春瓶、蒜頭瓶、撇口瓶、獅耳瓶、膽瓶、葫蘆瓶、扁瓶、長頸瓶、梅瓶、雙耳瓶、壁瓶、荷葉蓋罐、大罐、大海碗、雲龍紋大盤、纏枝蓮紋成套餐具、大缸等。
  • 【奇聞趣事】拍賣公司拍賣清康熙青花瓷器連出高價的歷史因素
    博納古董拍賣把康熙青花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終,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為突出。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態,仿古創新。前期比較敦厚,器型變化不多。後期厚薄皆有,以薄為主。器型前所未有,變化多端。常見以盤碗蓋罐及日用器皿為多。後期則觀賞,陳設器物增多。大到屏風、龍缸,小到鳥食罐等。
  • 清康熙青花該怎麼估價?
    今日所見康熙早期御瓷,應皆出劉源之手。這其中包括了聞名遐邇的豇豆紅八大碼,還有就是受到後世收藏家們特別青睞的花神杯,本品即應出自劉源之手。十二月令花神杯之創設正是代表康熙御瓷空前絕後的藝術成就之一,乃是明清御瓷設計藝術的標誌性事件。其打破器物組合以對為單位的傳統設計觀念,而依月令之數為一套,紋樣裝飾更見佳妙,取十二月令花神為之,配列贊賦,求詩印畫三者之融合。
  • 看看不同時期,清康熙青花瓷的特點(完整版)!
    這位外國國王尤其偏好康熙青花瓷,他曾經用他軍隊中的一個兵團向奧地利國土交換了一組清代康熙青花瓷器。這組瓷器,至今仍保留在德國;它們包括兩個大罐,兩個瓶和一個尊。這裡借用瓷器鑑賞家耿寶昌的話來形容它們「我曾見過這些文物,它們確實非常精美。」
  • 崔凱:清早期·青花砂口罐,質地潤澤,市場估價4萬元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423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清康煕青花罐,口徑9公分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青花雉雞牡丹花鳥紋砂口罐是一件清朝康熙時期生產的真品。其底部露胎部分胎質呈現糯米胎的質感,胎體上面有一層護胎漿,漿的質地較為潤澤,呈現的狀態非常自然,胎釉交接線部分修制的較為爽利;雖然底釉釉層上面有縮釉,但是縮釉非常緊緻,這是康熙時期的特點。
  • 世人只知成化有鬥彩,卻不知成化青花的美,圖解成化青花幾大鑑定
    成化一朝,瓷器以鬥彩聞名於世,胎釉俱精,故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說。所以,成化窯瓷器,不論官窯還是民窯,其釉質都是明代最好的,如玉如脂。多數時候一看釉面,就能知道真偽。圖為故宮博物院藏的青花九龍鬧海紋碗。
  • 明清瓷器收藏:明代早期瓷器真的是「粗大明」嗎?
    #以往對景德鎮明代青花瓷的研究著重於官窯,對民窯青花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對明代早期的民窯青花更是很少涉及。一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明代早期民窯青花大多製作粗劣;二是明代早期民窯青花有紀年的器物很少,缺乏斷代的標準器。那麼,明初民窯青花瓷碗真的如人們觀念中的那麼粗劣嗎?這些通過明初匠人之手塑造的民用之物,到底有著怎樣的時代風貌?明早期青花碗給人的整體印象是燒造比較粗糙,精細者不多,胎質較粗較厚,尤其是洪武時期的碗,一般碗底厚重。
  • 元 青花雲龍紋獸耳盤口大罐鑑賞
    尺寸高38cm  創作年代元  成交價RMB 8,625,000  此式鋪首罐為元青花大罐的三大經典造型之一,公私典藏所見裝飾雙行龍者更是寥寥可數,至為珍稀。而且本品在整體紋飾布局方面頗見特色,常見此式鋪首罐的腹部會分別繪飾兩層圖案,而本品則合二為一,整一個腹部空間皆繪畫雙龍戲珠圖。檢閱當今公開出版資料,此式鋪首罐繪飾雙龍題材者總共不過八例,而與本品類似風格者僅見山東明魯荒王戈妃墓出土的青花雲龍紋鋪首殘罐和香港葛氏天民樓典藏青花雲龍紋鋪首罐,(圖一、圖二)而且前者整體紋飾分布與本品最為相似,尤其輔助紋飾畫法、布局皆幾無差別,如出自同一人之手。
  • 微講堂 | 明清民窯單色釉的漏與坑
    對器物的造型、釉色過渡有疑問時必須上手,並使用手電筒觀察釉的轉折處及瓶、罐等立件的內部情況,合理提出質疑,不要盲目看底斷新老。 以上文字直接說明單色釉中仿古器最為貴重,又因南宋時朝廷以瓷器代替國家祭祀的禮器,明清時無論官窯民窯都以仿唐器宋瓷為尊,收藏時可以側重仿古器型。
  • 保利香港2020秋季拍賣 | 徐展堂藏「清乾隆青花纏枝蓮八吉祥紋抱月瓶」賞析
    本次拍賣中國古董珍玩部為精挑數十件清代盛世珍品,來源有緒,領銜作品如清乾隆青花纏枝蓮八吉祥紋抱月瓶,曾為徐展堂徐氏藝術館所藏。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八吉祥紋抱月瓶款識:「大清乾隆年制」H 50cm來源1.
  • 元代 青花魚藻紋罐:傳奇藏家摯愛,一億八千萬出手仍不舍
    開篇 1972年,在倫敦的一場拍賣會上,一隻元代的青花釉裡紅大罐以22萬英鎊成交,創造了當時中國陶瓷的最高記錄 坂本五郎是古董商店「不言堂」的創立者,只要一提到他,就不得不說出兩件重器,一件就是當年創紀錄的元青花釉裡紅大罐,現在是個人收藏,被尊稱為「女王」;另一件就是今天要講的元青花魚藻紋大罐,被稱之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