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的大潮下,各路人馬紛紛下場。明星,網紅,企業家,你方唱罷我登場,人人都想實力出圈。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是當前風口,更早的入場,才能更好佔據流量,以及更多的資源。其中頭部主播和明星具有天然的流量優勢,真正的爭奪在於流量的轉化。
網紅主播+明星已經成為了直播帶貨的常規模式,網紅主播的專業+明星的流量,十分容易吸引公共流量,轉化自身的私域流量。再加上主播的專業導購,出貨變的十分簡單。越來越多的明星樂意加入到直播帶貨之中,明星和網紅之間的壁壘似乎逐漸消失。頭部主播已經遠超一般明星的流量,明星轉戰直播帶貨,成為了當紅的網紅主播。
所謂的壁壘,只不過是階層的鄙視鏈。網紅的進階之路十分的坎坷,一夜爆紅,一個月之後徹底涼涼的屢見不鮮,而明星正是網紅的終極目標。網紅在坐擁巨大流量的同時需要內容持續不斷的輸出,最終實現從網紅向個人IP的進階。
而網紅主播的生存周期更短,替代性更強,因此只能不斷進行流量曝光和價值營銷,如果沒有了流量,網紅主播很容易被打回原型,而真正能夠走到頭部主播的則是寥寥無幾。
明星天生自帶流量體質,流量,話題都是明星的優勢,名氣等同於流量。網紅主播除了業務能力之外並不能做到內容輸出,局限了自身的發展。
明星帶貨更像是降維打擊,即使是三線明星的流量也是輕鬆媲美頂流的網紅主播。並且明星的保質期更長,擁有更多的曝光機會,八卦、戀情,品牌代言,影視劇曝光。
例如李小璐的直播首秀,單場直播流水4300萬,明星坐拿坑位費和不同比例的佣金抽成,這也是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下場原因,不賺錢,哪個明星誰還會選擇帶貨?
明星的主動下沉對於自身有了更多的話題流量曝光,名氣流量上去了,收入自然也是水漲船高。明星下沉的原因不盡相同,最終都是為了名和利,話題曝光和聚集流量,穩固熱度,提升自身的地位。對於不太紅的明星,流量變現容易,來錢快,吸引明星親自下場直播。
明星的網紅化是發展的趨勢,將名氣和流量進行快速變現,話題、流量、熱度是明星最好的保護符,直播帶貨和社交平臺的軟廣,穩固明星人設流量的同時進行快速變現。
明星擁有精準受眾的載體,借用明星這一介質撬動品牌營銷的最大化。明星帶貨優勢在於品牌價值的輸出和轉化率的疊加,提升粉絲用戶的粘性和消費行為。因此明星在直播帶貨中,轉化率是關鍵,同時精準社交平臺的互動營銷,促進話題的深度傳播,增強和粉絲流量的深度互動。
以圈層文化,打造漣漪式傳播,提升品牌的商業效果,以明星熱度話題為營銷中心,KOC矩陣種草,通過UGC帶動品牌推廣,吸引更多的路人參與其中,將聲量轉化為銷量。
明星雖然先天就佔有極大的營銷優勢,但是明星直播帶貨和頭部主播帶貨有著明顯的差距,最主要的還是專業能力的差別。明星帶貨很大程度上只是為平臺帶來了熱度和流量,並沒有實際的參與到直播帶貨之中,單純的產品背書導致了明星直播帶貨雖然帶來了品牌的熱度營銷,但是銷量的增長卻是拋物線式的下跌。
明星的直播首秀,基本上都會的取得十分喜人的成績,明星的直播帶貨更像是一錘子買賣的薅羊毛,尤其是對於當紅明星而言。對於非當紅明星而言,明星依託於品牌和平臺,通過直播打造個人專屬帶貨人設,穩固私域流量,明星人設和品牌調性相統一,實現消費者增量和品牌增量。
平臺要流量和熱度,明星得到曝光和利益。明星的直播帶貨很容易實現從熱點,話題,流量三個方面的突破,打破傳統頭部主播的壟斷局面,讓直播帶貨更加多元化,規律化和常態化。
同時明星帶貨可以提升直播的話題性和趣味性,從商品到人,從人到人的社交營銷,通過帶貨過程中明星趣味性和話題性的社交互動,使得粉絲流量更具有粘性,有效進行消費行為的轉化,實現產品聲量和銷量的共同增長。
例如劉濤的直播帶貨,品牌調性和明星人設相符,作為使用者和消費者,採用沉浸式的的直播帶貨,加深消費者對於商品的場景應用認知。
在直播中兼顧娛樂性和帶貨,通過明星的銷售能力和粉絲爆發力,輔以平臺流量供給,以明星營銷連結平臺、品牌、消費者,專業能力的提升帶來的是大流量和高轉化,提升品牌銷量和效果。
相較於頭部網紅主播,主打的是性價比策略。頭部主播之間為了提升流量轉化,勢必大打價格戰。而頭部主播的帶貨優勢依然是性價比和低客單價的商品,不斷促銷折扣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一旦回復正常價格,頭部主播也失去了相應的競爭力。無法建設穩固私慾流量,一旦沒有了流量和價格優勢,頭部主播也將喪失相應的競爭力。
網紅主播的最終目標需要完成個人IP的進階,而不是單一的性價比出貨,網紅之路想要走的更加長久,需要打造和完善個人品牌。網紅是時代審美發展需求的產物,最後也將被市場所遺忘。
明星誰也無法保證自身能夠成為娛樂常青樹,隨著企業家,主播,明星的湧入,明星本身在直播帶貨中具有先天的流量優勢。明星人設和品牌調性的契合,在流量同質化的品牌營銷中帶來巨大的熱度和話題。
明星帶貨從代言走向帶貨,需要增加一些真誠和專業。撬動流量背後的品牌價值,打造個人專屬直播品牌IP,明星直播帶貨依然具有很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