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帶貨屢「翻車」 直播電商成色差異大

2021-01-08 證券時報網

爭相合作

2019年國內直播電商行業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2020年將再翻一倍,整體規模將達到9610億元。頭部主播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紛紛涉足網紅概念。其中,星期六引人矚目。2018年星期六啟動重大資產重組,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總估值20億元的遙望網絡。遙望網絡自2019年3月起作為子公司併入星期六的合併報表範圍。目前遙望網絡擁有網紅50餘位,並籤約了王祖藍等多位明星藝人,短視頻平臺全網粉絲量約1.5億。2019年10月下旬開始,網紅經濟成為資本市場熱門題材,而星期六成為一隻「網紅股」,曾26個交易日拉出17個漲停板。

有的上市公司選擇與頭部主播合作。5月11日,夢潔股份與電商直播機構謙尋文化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公司將與謙尋文化旗下的淘寶主播薇婭在消費者反饋、產品銷售、薇婭肖像權、公益等方面開展合作。夢潔股份的股價因此「起飛」,公告發布後9個交易日斬獲8個漲停板。

同時,電商平臺成為A股公司爭相合作對象。海印股份7月6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旗下子公司與阿里淘寶直播平臺開展直播帶貨業務,圍繞「家庭生活休閒娛樂中心運營商」的定位,積極運用網際網路工具,嘗試增強商業體驗性的新業態。

針對上市公司擁抱網紅直播帶貨,上海一家券商傳媒分析師林弘(化名)指出,去年網紅帶貨直播已蔚然成風,今年受疫情影響,進一步刺激企業選擇線上的方式進行銷售。

比拼價格和供應鏈

直播帶貨能否「點石成金」?

業內人士指出,直播帶貨背後比拼的是價格和供應鏈,並非所有產品都適合,有的時候甚至對品牌起到負面影響。

部分公司與薇婭和李佳琦等頭部主播合作獲益。「我們和薇婭、李佳琦都有合作,效果不錯。」錦泓集團董秘陶為民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上述兩位主播的粉絲年齡段大部分在20歲-30歲之間,年輕群體追求新奇生活,公司旗下品牌TEENIE WEENIE與主播的受眾比較貼合。

在陶為民看來,與頭部主播合作有不少好處,可以起到廣告和宣傳作用,並有效地促進銷售。「薇婭帶來流量之後,在後續合作中天貓會給公司一系列資源傾斜,平臺樂於見到我們採用網紅帶貨。」

有的商家與明星主播合作並不如意。2019年10月,李湘在直播間162萬用戶面前未售出一件衣服。財經作家吳曉波於今年6月29日在淘寶直播帶貨力推某品牌奶粉,僅售出15罐。 

李湘等明星儘管未能給商家帶來可觀的銷售收益,但仍可獲得不菲的「坑位費」。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直播帶貨一般採用服務費(坑位費)+抽傭方式。根據KOL級別,坑位費單條或單次數萬到數十萬元不等,佣金率在20%-50%。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針對網紅帶貨的投訴,集中於在直播中大量刷單套取抽傭,而後大量退貨,造成商家被「薅羊毛」。

一家東部地區零售上市公司董秘直言,直播對品牌與產品的展示和推廣有積極作用,但線上銷售價格是最重要因素。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直播商品超低折扣+高費率,尤其是頭部KOL的商品折扣往往是全網最低價,在低價和粉絲經濟效應下,對銷售的拉動作用有目共睹。但品牌商直播帶貨的虧錢情況比較常見,並且持續低價帶貨對於品牌形象塑造、價格健康等會產生不利影響。目前的利益分配模式在直播流量紅利期尚可,一旦進入流量放緩的存量競爭階段,品牌商將面臨毛利向下、成本攀升、盈利難的窘境。這種模式難以維繫。

陶為民坦承與頭部主播合作的隱憂,「他們當然要求全網最低價。直播對我們正常的線上和線下銷售會帶來一定衝擊,實際上內部形成矛盾。另外,在選品過程可能帶來存貨壓力。」

縮短鏈路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企業走到線上進行直播帶貨。

今年3月,新乳業和李佳琦合作,5分鐘賣出60萬盒若雪酸奶。4月份起,新希望實控人劉永好和新乳業董事長席剛為公司的「24小時鮮奶」直播帶貨。據悉,新乳業還發動各區域總負責人帶頭參與直播帶貨。  

「在線展現形式豐富,直播帶貨未來會作為常態化動作。」新乳業新零售部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直播不僅僅是賣貨,更是一種品牌與消費者直接對話的渠道,可以讓用戶更生動和全面地了解企業及產品。 

對於直播的打法,新乳業有自己的思路。新乳業新零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高顏值、高品質、高溢價的新品適合找頭部主播進行帶貨,聚集的流量能幫公司快速打開知名度。而常規基礎產品則適合內部主播帶貨。此外,直播能在短時間內拉動在電商平臺的成交量,進而提高轉化率。

區域家居賣場龍頭富森美發力直播帶貨,今年4月宣布啟動1000位直播達人打造計劃,為平臺3000多家商戶的場景營銷助力。

富森美副總經理吳寶龍介紹,公司直播達人計劃的主播主要著眼於商場內的導購和設計師。在家居行業,大部分消費者購買決策並不基於主播,而是看中商家的產品和服務。公司目標是讓主播通過專業的服務取得客戶信任,「家具行業離散度高,體驗程度高,需要現場體驗,直播引流的作用更大一些。」

作為營銷行業頭部企業,利歐股份對直播帶貨有獨到的理解。利歐股份旗下利歐數字CEO鄭曉東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直播帶貨的核心價值在於,幫助品牌縮短與消費者之間的鏈路,建立與新消費者之間的連結。「對於一些品牌而言,可能只能覆蓋三線以上城市,無法覆蓋鄉鎮以下的渠道。利用主播可以把品牌價值賦能到新的鏈路,這些新的鏈路恰恰是這些品牌原有的銷售渠道所無法覆蓋的。」鄭曉東指出,直播是整個營銷鏈路的一部分,品牌應該運用好直播開拓新用戶。「因為直播便宜而選擇在這個渠道購買,這對品牌的意義不大。」

中信建投研報認為,5G時代商品信息展示更立體動態,給用戶帶來新購物體驗,內容營銷提高平臺黏性,在滿足消費需求的同時重塑品牌。

相關焦點

  • 直播頻翻車,明星帶貨路在何方?
    這一出,徹底揭開了明星直播帶貨的遮羞布,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各界激烈討論。有人認為明星直播帶貨充斥著泡沫和行業亂象,頻頻翻車就是一種徵兆;也有人認為新興行業的初期混亂是不可避免的,不應該過分地錯估事物的發展。
  • 明星帶貨頻繁「翻車」,還能看好直播行業嗎
    要問2020年電商界的行業熱詞,那麼直播帶貨一定是那個最火爆的詞。雙十一期間,薇婭直播間銷售額53.2億元,李佳琦直播間銷售額38.7億元。直播帶貨就像一個新鮮出爐的蛋糕,各路人馬紛紛加入了瓜分蛋糕的隊伍中,各大明星也逐漸開始直播帶貨。
  • 汪涵帶貨被指「造假」,明星直播屢「翻車」,監管出手整頓
    眼下,直播帶貨這一行可謂如日中天。繁榮的背後,疑似「翻車」事故頻發。日前,汪涵、李雪琴、楊天真等明星網紅因疑似刷單,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事發生後,「汪涵直播帶貨退款率達76%」的話題迅速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
  • 專訪高級經濟師郭全中:明星直播帶貨翻車恰恰說明直播電商更規範了
    2020年,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高級經濟師郭全中博士編著的《直播電商:從消費紅利到數智創新》,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在書中,郭全中努力帶我們更全面、更多元地認識直播電商。他梳理了直播電商的動因、發展現狀、如何做好直播電商以及快速培養主播,還講到直播電商如何讓經濟社會更美好,如何助力精準扶貧等課題。
  • 明星帶貨翻車到底是直播不行?貨不行?還是明星不行?
    ,平時形象高端神秘的明星紛紛下場,李宇春、黃子韜、劉敏濤、張雨綺亮相直播間或者各大平臺的電商晚會。科技君也想不明白,明明是一場品牌、平臺、明星三方共贏的合作,為什麼自帶流量、受關注、粉絲充足的明星大V們,直播會不斷地翻車?明星帶貨的翻車到底是直播不行?貨不行?還是明星不行? 當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清二楚。
  • 鄭爽翻車!為什麼明星就是幹不好帶貨直播?
    ​好久沒戲演的鄭爽又翻車了。8月21日,鄭爽生日,鄭爽於快手開啟了其電商帶貨的首秀。而在直播現場,鄭爽情緒崩潰,展現了一場可以寫進教科書的直播帶貨反面教材。這也不是明星帶貨第一次翻車了。這也是同樣沒有電商背景,快手的直播帶貨業務做得比抖音更好的根本原因,即前者更接地氣。
  • 「遠見」明星直播帶貨「翻車」 誰之過?
    本期話題:明星名人直播帶貨數據遭媒體「起底」爆料:90萬人觀看成交不到10單;直播次日,超一半訂單被取消。誇張數據,引發關注;商家吐槽「直播帶貨」一旦踩坑,猶如「遭遇詐騙」。坑位費、打賞、銷售抽成,名人和明星帶貨有哪些成本和規則?刷流量、造銷量,電商直播「風口」下衍生了哪些灰產和泡沫?主播臺前「毫不費力」的背後,是怎樣「拼盡全力」?未來,如何引導和規範產業更加健康發展?
  • 這20起翻車 抖出了直播帶貨的所有亂象
    直播帶貨變成直播「翻車」。  上月底(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指出,要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帳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詳見《直播大整頓!薇婭/李佳琦要被「重點管理」了》)。  本月初,「快手一哥」辛巴即栽跟頭。
  • 鄭爽直播翻車 明星帶貨是作秀還是玩票?
    8月21日,明星帶貨翻車史上又出現了魔幻的一幕。「鄭爽直播翻車」「鄭爽直播坑位費」接連兩天衝上熱搜。8月21日,鄭爽進行了自己生日會直播,但是直播現場一度情緒崩潰、哽咽落淚、場面尷尬。除了鄭爽以外,直播間還有配備一個副主播,就是快手著名的帶貨大王「辛巴家族」的成員貓妹妹。
  • 網紅、明星直播帶貨頻頻「翻車」,你買得放心嗎?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在明星帶貨屆名列前茅的李湘,直接將自己的微博改成了「主播李湘」,在布滿花朵的直播間裡,只見她一邊和工作人員開著玩笑,一邊有條不紊地宣傳著產品……一邊帶貨一邊翻車但在明星們紛紛入駐直播的背後,是近年來電商平臺直播業務的突飛猛進——據《2019淘寶直播生態發展趨勢報告》,在過去兩年,淘寶直播的業務呈現出極強的爆發性,2018年直播平臺帶貨達千億,目前帶貨同比增速接近400%,每月帶貨規模超過100萬的直播間超過400個。
  • 姐姐們不玩唱跳,挑戰頻翻車的明星直播帶貨生態
    疫情裡的「宅家」生活不僅讓線上購物數據飆升,也催生了「電商+綜藝」文娛節目內容。記者注意到,最新玩法是,在「電商+綜藝」基礎上,還融入主播選拔真人秀元素,比如《奮鬥吧主播》就備受行業關注。姐姐們不玩唱跳,轉而挑戰頻翻車的明星直播帶貨生態,一檔綜藝能做到嗎?
  • 這20起翻車,抖出了直播帶貨的所有亂象
    上月底(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指出,要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帳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詳見《直播大整頓!薇婭/李佳琦要被「重點管理」了》)。 本月初,「快手一哥」辛巴即栽跟頭。
  • 蔡少芬直播帶貨現場大翻車!盤點宋茜任嘉倫鄧倫帶貨名場面
    今日蔡少芬直播帶貨翻車了!普通話王者蔡少芬老師又誕生名場面了!「烏拉拉拉式宜搜」已經成為過去式,現在站在Top位置的必須是「是我的不對」,同樣是直播翻車,蔡老師真的是不一樣的煙火。介紹某款攪碎機的時候不小心把蓋子掀了起來,雖然這只是小型翻車現場,但可以看出蔡少芬職業素養很好, 史上最快的翻車道歉?不愧是大家的快樂製造機!
  • 小瀋陽、葉一茜直播帶貨銷量翻車,明星直播帶貨為什麼不行?
    小瀋陽合作一場直播,當晚成交20多單,第二天一看退貨16單;葉一茜直播帶貨賣茶具,客單價200多,一場直播賣了不到2000塊;財經大咖吳曉波一場直播60萬坑位費,實際成交5萬元不到。現在正是直播帶貨的風口,李佳琦、薇婭一場直播成交過千萬,成了帶貨界的王牌明星,為什麼真的明星來帶貨,卻翻車了?其實,直播帶貨,和明星直播帶貨,有本質區別。
  • 直播帶貨比傳統電商強在哪?帶你了解直播帶貨的優點和紅利
    直播帶貨的話題從今年4月份開始話題熱搜不斷,更在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購物節達到了高潮,直播帶貨相比於傳統電商優勢在哪呢?現在入局還來得及麼?紅利期還有多久呢?今天就個人的一些觀察和思考,鬥膽給大家分析一下直播帶貨。
  • 明星直播帶貨又雙叒叕翻車了
    如果問2020年中國有哪些新的賺錢風口,直播帶貨是當之無愧的而直播帶貨行業這一條快車道。頻發的直播「翻車」新聞,也成為這條路上的限速標識。,小編認為翻車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大家忽視了明星流量與購物消費之間的問題對直播帶貨期望值過高明星帶貨翻車現場
  • 直播帶貨頻「翻車」,帶貨主播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如火如荼的直播電商行業為何接連發生帶貨翻車事件?帶貨主播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辛巴「燕窩事件」、李佳琪「買完不讓換」直播帶貨頻現翻車現象羅永浩直播售假並非首例,早在11月初,就有消費者在網絡上表示,其在快手頭部網紅辛巴徒弟「時大漂亮」直播間所購買的燕窩疑似是糖水。
  • 明星玩票直播帶貨頻翻車商家投入重金反成...
    雖然該事件隨著工作室的回應熱度有所減輕,但諸如此類帶貨效力不足、數據造假、頻頻翻車等現狀,不禁令人深思,明星直播帶貨香嗎?「明星直播帶貨大部分還都是『玩票』的性質。」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12月10日對時代財經解釋道。
  • 粉絲經濟泡沫化,明星帶貨是巨坑?深度拆解直播帶貨4大秘訣
    近半年,明星直播帶貨出了幾次翻車事件,讓廠家擔心,明星直播帶貨帶來的風險,但又扛不住明星的流量誘惑,很是糾結。回顧整個明星直播翻車背後的原因,其實是廠商、主播及明星三方之間責任歸屬不清。前一陣子,乘風破浪姐姐的張雨綺,跟名主播辛有志聯合了一場水果牌手機直播首秀,但卻引起了一場互撕風波。
  • 鄭爽直播帶貨又「翻車」,明星的真性情與商業化規則孰輕孰重?
    雖然明星名人的入局一度被認為是「自降身價」,也是對電商主播的「降維打擊」,但從實際情況和效益來看,尤其是在明星直播帶貨過程中意外和爭議時有發生的情況下,明星名人的帶貨江湖以及商業化新豁口隨即被打上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