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式」養老,等我退休了就這樣過!

2021-03-01 漫漫說






點擊題目下方漫漫說,免費關注頂尖好文

廣告聯繫QQ:2281184104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點上方綠標收聽竹子誦讀美文

片尾曲:相思

來自美國的這四對夫妻,

是認識超過20年以上的好朋友。

孩子們長大後,

他們就買了一塊地,

建了四座小房子,住在了一起。

他們寄身荒野,兒女缺席,

卻絲毫沒覺得晚景悽涼,

反而活得比誰都瀟灑自在。

白天去附近的湖泊釣釣魚,

晚上回來來個篝火晚會,

年輕人愛玩的那一套,

逃離城市、改裝房子.

他們通通來了一個遍。

一開始他們想著建一所大房子,

然後四家人住在一起。

考慮到個人空間的重要性,

他們最後決定把這個地方,

打造成四處相連的獨立房間。

每座小屋花費4萬美元,

結構簡易,容易建造,

空間使用率很高,

整個建築相當低碳環保,

有雨水收集器,還有太陽能板供電。

小屋的內部精心設計,

結構和工藝將美學發揮到極致,

主人們可以安心在這裡工作或是看書。

而牆壁則主要以原木為主,

設計師還特意保留了木頭的紋路,

一片溫馨自然的氣息,

森林的味道讓人特別安心,

有種回歸最初的感覺。

同時不乏生活情趣,

用的杯子都是一樣的。
看完之後你是不是心生羨慕,

十分嚮往?

看完美國人的「抱團」養老

再來看看德國人的「同居式」養老:

德國姑父前年去世,

只留下姑媽一個人,

守著一間大房子過生活。

姑媽雖有個兒子,

但在德國,

子女結婚後一般都不和父母住在一起。

一天早晨,

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推門走了進來,

一進門就大聲說:

"施密特,我們『同居』吧?"

姑媽高興地說:

"好啊,我也正有此意呢。"

之後,他們又高興地說了一會兒話。

後來才知道,

原來,姑媽口中的"同居"乃是

現今德國老人十分追捧的一種養老模式

——"搭伴養老"。

姑媽告訴我,

他們是在老年大學裡學油畫時認識的,

他就住在姑媽家附近,

兩人彼此性格也很合得來,

於是便都有了"同居"的想法。

德國人60歲後就可以進療養院養老,

但很多老人厭倦療養院裡的單調生活,

於是,

便有一些老人因志趣相投,

而自願組合在一起,

過起了"同居"的老年生活。

在德國,除了老人與老人之間"同居"外,

一些心態年輕的老人還喜歡與年輕人一起"同居"。

德國的出租屋很稀缺,

房租也貴得嚇人,

青年人普遍遭遇"找房難"。

於是,一些老人甘願把自己的房子低價

或免費提供給年輕人和他一起住,

但前提是年輕人必須

承擔部分照顧老人的義務,

比如,陪老人聊一會兒天、

打掃花園、外出採購等等。

如今,

"讓我們同居吧" ,

已經成了德國老人最熱衷的行為。

老人之間或老人與年輕人之間,

相互幫助、相互關心,

即使老人身體出現狀況,

也能及時被發現並得到救護,

所以這裡老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

德國已成為目前歐洲最"老"的國家,

大概與此有關係。 

可能很多人覺得,

這在中國是不太可能的,

但在我國,

「抱團養老」已經成為了現實。

浙江餘杭的王阿姨老兩口,

住著200多平的三層農家小別墅,

子女們工作忙,平時感覺很冷清。

今年5月,

她看到媒體對「抱團養老」的報導,

也想親自試一試。

經過交流、面試和相互選擇,

目前王阿姨的農家小別墅裡,

一共住著7戶人家,

大家互助互愛,生活和諧。

農家小別墅有三層樓高,

屋前小院別有洞天,

大門口綠意盎然,

中間有巨石作為照壁,

院子裡的停車場能停四輛車。

陽光和煦,

一個大伯在專心看報紙,

屋子很安靜,

只有一隻小狗在汪汪叫。

房子很大,

每一戶房間都帶有衛生間,

各人隱私得以保障。

每個房間都有空調、網線、電腦,

設施齊全,生活便利。

來入住的人,

向房東王阿姨交了房租,

籤署了《結伴養老協議書》。

協議書對衛生綠化、

不打聽個人隱私、

房屋租金、夥食費、值日等做了規定,

一共11條,

所有參與抱團養老的人都有籤字。

他們用房租僱了3個工人,

分別負責做飯、種菜和修剪打掃院子、保潔,

平時吃飯也在一桌,

其樂融融。

業餘生活也很豐富,

打麻將,下棋,打拳,

在這裡,

他們不再孤單。

同一個屋簷下,

同吃一鍋飯,

大家相互幫助,互相陪伴,

其樂融融。

養老,

是一個人人都得面對的問題。

許多老人子女不在身邊,

 空巢現象很普遍,

養老靠子女成為一種奢求,

搭夥互助養老成了一種明智的選擇。

大家可以擇鄰而居,

與親密夥伴,志同道合之人,

生活在一起。

面朝草坪,背依水流,

能夠呼吸新鮮空氣,

逛莓園、挑野菜,遊農場,

這都是極好的。

喜歡的親們,歡迎點讚分享到朋友圈

編輯:漫漫,材料學博士,現居紐西蘭,

喜歡貓,喜歡簡單隨意的生活,喜歡純淨甜美的韻味

我的微信公眾號漫漫說:enjoy-talking

廣告聯繫QQ2281184104

歡迎長按下面我的頭像識別加關注漫漫說,謝謝

推薦我們團隊的另一個微信公眾號,

布穀鳥文摘,

真知灼見,

高端有料,

歡迎關注,

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加關注布穀鳥文摘,謝謝

相關焦點

  • 單身退休女性共居養老試驗成功,不住養老院,和閨蜜一起互助養老,太羨慕了
    老伴旅曾介紹過日本7個「老年單身貴族」老人組成的姐妹團結伴養老的故事,不少老年朋友和網友們表示非常羨慕。在英國,也有一群單身退休女性組成了姐妹養老團,快來看看她們精彩的共居生活吧!老姐妹一起聚餐雪莉奶奶也是創辦人之一,當年她60幾歲,剛從學校退休。離婚、兩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
  • 「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大量老年人的養老生活……
    「世上怎麼有這樣的不孝子!」 事實並非如此,洗碗是教授每天給母親「特地安排」的。 教授對自己的學生這樣解釋到:「母親即使老了,但在她眼裡,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讓她洗碗,她就會感到被需要,一整天就會過得充實。」 深以為然。 很多人都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卻矯枉過正。
  • 「同居式」養老火了,7個閨蜜組團買房一起住,看完再也不怕老了
    最近,朋友圈被7個70後閨蜜同居式養老的故事刷屏了。7個年齡相仿、志趣相投的姑娘,租下廣州郊區的一棟三層小樓,打算抱團生活、同居養老。她們花費400萬改造這棟農民房,把原本位于田地間的破舊屋子,改造成了別有情趣的鄉間別墅。
  • 臨退人員延遲退休將近,任選三種退休方式,三種養老方式選擇哪個
    退休和養老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我國目前的退休政策是男60周歲,女幹部和靈活就業女性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退休。我國的社保政策自實施70年以來法定退休年齡一直沒有改變。在今年十四五規劃出臺之前,退休計劃一般有三種:第一就是30年工齡退休,一般來說每個人都可以按照30年的工齡年限申請退休,每個工作年齡滿30年以後,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工作的具體情況申請退休。第二是法定退休,那就是男60周歲、女50周歲、女幹部和靈活就業女性55周歲退休的法定年齡退休。
  • 退休香港人越來越愛泰國養老!
    香港現年72歲的李先生退休十多年,已在曼谷生活了4年,社交平臺上儘是吃喝玩樂的照片,不是逛畫展、看電影,就是試新酒店、新餐廳。他笑言:「在曼谷沒悶過,只覺時間不夠用。」像李先生這樣的香港人現在越來越多了,去泰國養老正在成為香港一種新時尚。
  • 「新潮養老」走紅,不去養老院也不麻煩子女,網友:老了我也這樣
    當父母們喜歡上抱團養老,老人活得開心子女也輕鬆,子女:以後我也這樣過晚年此前,王大爺和王大娘退休後就一直住在兒子家,一來可以幫忙帶娃,二來兒子兒媳也覺得這樣照顧起老人來比較方便。可是終究不是自己家,王大爺老兩口與兒子兒媳同住的日子並不舒心,兩代人的生活方式很是不同,而這也難免會導致有一些矛盾隔閡產生。
  • 【養老看海外1】中國式養老:攢夠養老錢,需要60年
    我們算過買一輛車要花多少個月的工資,算過供一間房子要熬多少年,算過把孩子拉扯長大要準備多少積蓄,卻很少算過讓退休後的自己過上舒心的生活需要多少養老錢。沒有人能避免老去,我們真的不需要好好想想自己老了之後靠什麼維繫生活麼?
  • 我們同居吧!7位單身老太,組了個養老姐妹團!
    退休後,我們必須考慮養老問題。現在,家裡的孩子大多去遙遠的城市。一方面,我們不想和孩子們一起離開。另一方面,我們在家鄉感到孤獨「合租房互助養老」大受歡迎!幾個體貼的朋友找到一個小院子,共同生活。現在,成千上萬的老朋友加入到「合租房互助養老」的團隊中來。
  • 「廢物式養老」引爭議:子女自以為的孝順,實則正在摧毀老年人
    其實,這是老人在拒絕廢物式養老的表現,我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因為這樣的養老方式,正在無形中慢慢將老人「廢物」化,因此也被稱為「廢物式養老」,如今引發了巨大爭議。雖然生活環境變得更好,然而心情卻越來越糟,熟識的街坊被陌生人替代,自由隨心的生活方式被兒女的科學養生替代,滿園的蔬菜被鋼筋水泥替代,安靜的夜晚被汽車聲替代。
  • 5位50歲單身姐姐同居引爭議:和閨蜜一起養老,到底有多酷?
    10年前,日本有7位單身奶奶集資買下了一座「豪宅」,同居養老。 看完網友紛紛表示,這不就是我理想中的養老生活嗎? 只是多少有點理想主義,不過最近,中國的幾個閨蜜,也開啟了這種同居模式。 1 最新一期的《夢想改造家》節目中,講述了五個「大齡姐姐」的故事。
  • 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中國式養老的擔憂:我還沒長大但您卻漸老
    有的父母可能還在用自己的經濟能力給著兒女們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有的父母也可能還在用自己退休閒暇的精力在幫兒女帶孩子做家務。真的難以想像,我們有時竟是欣然的接受了父母們通過這樣的一些所謂「交易」來參與控制自己的家庭和生活。
  • 「廢物式」養老讓老人們深受打擊,網友:別讓父母覺得自己是廢物
    於是相較於讓老人們過得熱氣騰騰,成年的子女們更希望老人們能夠過得相安無事。女兒把父母照顧得很「體貼」,可老人卻不開心,年輕的子女們需警惕「廢物式養老」王女士今年35歲了,有一個兒子正在上小學,平日裡老公的工作忙,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是由王女士一個人來操持。
  • 老人退休後的「養老潛規則」,正在很多家庭上演,父母有苦難言
    兒子口口聲聲說理解,但話鋒一轉說道:「現在我老婆本來就懷著孕沒工作,如果你們不幫襯帶孩子,那我媳婦生完孩子,還是上不了班,那家裡就少了一份收入,房貸車貸,不就落在我一個人身上了?那以後你們二老養老的問題,恐怕我就更力不從心了。」
  • 我們一起同居吧!
    「老故事跑團」的俠妹跟我說:哥,等我們幾個都退休了,就一起同居吧!俠妹曾經是我客棧的客人,喜歡我的客棧,就成了朋友。這兩年「同居生活」已成為時尚話題。日本有一個紀錄片《7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人》。7位女性,其中6位終身未婚,1位離異單身。她們共同買了一棟公寓,組成養老姐妹團。一起生活、做家務、養花、養寵物。有朋友來時,或節假日家人來訪,大家庭也一起慶祝。遇到緊急情況,只要按下床頭的SOS按鈕,姐妹們就會及時出現在床頭。
  • 父母退休無收入,家中姐弟三人,該如何為他們養老?
    不得已,很多年過50歲甚至是60歲的人,依然還要繼續打工賺錢,如果身體尚可倒無所謂,但怕就怕在無法勞動,甚至工資太低不夠生活。而養老的重任,便只能落在兒女身上了。雖然女兒為父母養老是理所應當的,畢竟有句話叫做你把我養老,我為你養老,但是,家家都會有本難念的經。
  • 退休制度由雙軌到並軌,體現的是養老制度的歷史性變革
    退休制度雙軌制並軌以後,我認為產生差別還是巨大的,而且這種差別也是實質性的。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第一,什麼是退休的雙軌制?嚴格地講,他們領取的不是養老金而是屬於退休金;而對於企業職工來講,他們在領取每月的工資時,需要按照社保法規定的繳費比例,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來繳納社會保險,只有養老保險繳費最低達到15年以上,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才能辦理退休,領取基本養老金,後來人們把這種制度稱為退休制度的「雙軌制」。第二,什麼是退休制度的並軌?
  • 養老保險是一般帳戶或臨時帳戶,決定了你的退休地
    趕緊來看看你的養老保險屬於哪一類帳戶?一、什麼是一般帳戶1、一般帳戶,意味著將來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如果繳費年限符合當地規定,就可以在該地辦理退休手續,享受該地的退休待遇。如果有本地戶籍,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至少已滿15年,通常就可以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了。
  • 養老方式 | 50、60歲照顧著70、80歲!「老老看護」養老,我們有選擇麼?!
    有首歌是這樣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歌詞很浪漫,現實很骨感!當我們真的老了,養老是個問題,而已老的我們,還需為父母養老,也是問題~今天我們來聊聊「老老看護」式養老,因為在這一代退休人中,50、60歲的子女照顧著70、80歲父母為數著實不少!這種養老方式,利弊知多少?是我們不得已的選擇?
  • 「廢物式養老」興起:永遠不要讓老人覺得,自己很沒用
    如今媽媽已經退休,小滿也已經結婚生子。為了孝敬母親,小滿將其接到自己身邊,每天都讓媽媽吃好喝好,不讓她傷心難過。因天天閒著沒事幹,媽媽提出要照顧孫子,誰知小滿當場拒絕,稱帶孩子太麻煩,怕媽媽會累著。小滿的初心是好,希望媽媽的幸福感更高,誰知媽媽卻不高興了,其情緒很是失落,每天悶悶不樂,沒有一點精神。
  • 「養老壓力」不再是年輕人責任,退休老人也同樣面臨,壓力重重
    「養老壓力」不再是年輕人責任,退休老人也同樣面臨,壓力重重隨著社會醫療技術的發展,我國人均壽命不斷的延長,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但同時也給社會帶來新的養老壓力問題。中國早在幾年之前就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壓力問題就開始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