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 宋真宗卷 實用主義的李繼遷
李繼遷是一個行動力很強的人,既然決定了再抱一條大腿,立刻想到了就做。
他馬上聯繫了他的族兄,李繼捧,哦,現在已經為賜名為趙保忠。表達了願意歸順宋朝的想法。
趙保忠(李繼捧)一聽,喜出望外。立刻往上匯報,中間免不了添油加醋,夾了很多私貨,表功自己如何如何辛苦,如何如何籌劃,最終不費一兵一卒,說服李繼遷來降。
宋太宗一聽,大為高興。封李繼遷為銀州節度使,賜名趙保吉,李繼遷之弟李繼衝授綏州團練使,賜名趙保寧。
趙保忠,趙保吉,趙保寧。端得是個好名字
只是,宋太宗好像忘記了,和平,從來都不是談出來的。
李繼遷發現,他只是寫了一封語氣恭順的文書,加了個從來不用的名字,就得到了銀州節度使的官職。這實在是比之前累死累活,打打殺殺要划算多了。
只能要有好處,名字叫做託尼,或者叫做鐵蛋,有關係麼?
於是,李繼遷左右逢源,大撈特撈。每天該搶的還是搶,該欺壓其他党項族的還是欺壓。
因為他是宋太宗親封的典型,下面的官員沒有一個敢向朝廷匯報真實情況,只能往好的說。
宋太宗覺得自己出手很大方,李繼遷幾乎沒為宋朝做什麼事情,就得到了節度使的官職,李繼遷應該滿足了。
所謂應該滿足,通常指的是一方認為足夠,但另一方覺得還不夠。
李繼遷覺得還不夠。除了遼國的女婿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遼國的西夏王,遼國蕭太后親封的。
一個節度使對一個西夏王,這麼一對比,宋太宗好像是有點小氣。
李繼捧拉了弟弟李繼遷一把,李繼遷本著有財一起發的原則,也向遼國大肆鼓吹,於是李繼捧也投降了遼國。
遼國不明真相,也給李繼捧封了個王,平西王,是的,就是那個平西王。
於是,
定難軍節度使,銀州節度使;
西夏王,平西王;
趙保吉,趙保忠;
李繼捧,李繼遷,
兄弟兩個,手拉手,聯手上演無間道。
大騙特騙,大撈特撈,
一起薅宋國和遼國的羊毛。
兩個人幾乎就要過上幸福的生活了,
如果他們是真心實意想一起過日子的話。
兄弟兩個同時都在宋國和遼國領兩份工資,總要做出點工作業績給宋國和遼國的老闆交差。
他們極有默契地選擇了「演習」這種方式。
李繼遷攻打李繼捧,吐了幾口唾沫,喊了幾嗓子,射了幾枝弓箭,出了一身汗以後。回報遼國:「某年月日,臣西夏王攻打宋軍,殺敵若干,獲糧若干,吾皇萬歲萬萬歲!」遼國大喜,賞賜若干。
李繼捧攻打李繼遷,出了一身汗,射了幾枝弓箭,喊了幾嗓子,吐了幾口唾沫以後。回報宋國:「某年月日,臣定難軍節度使攻打遼軍,殺敵若干,獲糧若干,吾皇萬歲萬萬歲!」宋國大喜,賞賜若干。
為了力求逼真,兩位流量演員在每次「演習」前,不彩排,不對臺詞,不提前走位,務求以假亂真。
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的。意外發生了。
一次例行「演習」中,李繼捧按照慣例,射了幾支箭。其中有一支,好巧不巧地射到了李繼遷的大腿上。
李繼遷大驚,立刻帶領人馬後撤到安全地帶。他斷定這是李繼捧想趁他不注意,要他的命。
想要我的命,那就打吧。
李繼遷率部攻打李繼捧,這次不是假打,是真打。李繼捧抵擋不住,節節敗退。
李繼捧打不過,便想了一個計謀,釜底抽薪之計。
他派人告知遼國,李繼遷,你們的女婿,西夏王,早出軌了,投靠了宋國,做了節度使,把你們蒙在鼓裡好久了。
李繼遷不解氣,便想了一個計謀,過河拆橋之計。
他派人告知宋國,李繼捧,你們的趙保忠,一點都不忠,早就投靠了遼國,做了平西王,把你們蒙在鼓裡好久了。
當兩個人的想法,做法都不謀而合的時候,我們一般會稱之為英雄所見略同。
但對於李繼遷,李繼捧兩個人的不謀而合,我只會說:「一丘之貉。」
打小報告這種事情,不怎麼上檯面,但是很管用。
遼國得到消息後,大怒:「李繼遷這個反骨仔」。
立刻點起兵馬,殺了過來。李繼遷知道打不過,老老實實龜縮在城裡,一動不動。
帶隊的韓德讓也不能真的攻城,如果殺了李繼遷,遼國公主豈不是要做了寡婦?他煞有介事地繞城幾圈,就撤兵了。
宋國得到消息後,大怒:「李繼捧這個二五仔」。
宋太宗立刻派李繼隆點起兵馬,殺了過來。李繼捧是真打不過,三下五除二就被李繼隆抓住了。
李繼隆問了個問題:「你叫什麼名字?」。李繼捧頗有急智:「罪人趙保忠」。
李繼隆微微一笑:「既然你姓趙,那就是天子的家事,我管不了了。」將李繼隆押送開封,聽候發落。
宋太宗也沒有太為難李繼捧,又給了他一個官職。宥罪侯,有罪侯的意思。
同樣清理門戶,兩邊的做法都不相同。
遼國對於李繼遷,雖然也出兵,也攻打,但基本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遼國人清楚,李繼遷對於他們是有用的。
但是宋國,直接把李繼捧一擼到底。因為他們知道,李繼隆已經沒有作用了。
李繼捧的倒臺還間接地影響到了另一個人,趙普。當初是趙普提議冊封李繼捧去牽制李繼遷。薦人不當,趙普難逃責任,自此也慢慢退出了政治舞臺。
宋太宗決定打另外一張牌,經濟制裁。
貿易戰這種事情,一千多年前就是我們玩剩下的,沒什麼稀奇。
宋太宗選的制裁項目是:青白鹽。
寧夏党項苦寒之地,物產貧瘠。當時能夠出產的只有戰馬和青白鹽。戰馬是軍需物資,党項人是不會拿來交換的。
剩下的只有青白鹽,寧夏所產鹽,色澤青白,稱為青白鹽。多少年來,党項人用青白鹽和宋人做物資交換,換取日用品。
青白鹽對於党項人很重要,幾乎是經濟收入的唯一來源。但是,宋朝就無所謂了。宋朝地緣遼闊,產出甚多。
禁止青白鹽交易,對於党項,相當於斷了一手一腳。但是對於宋朝,最多相當於剪個手指甲。
怎麼看都是宋朝划算。宋太宗覺得党項人會內部分裂,很快投降的。
但是,宋太宗很快發現,他錯了。
因為,他只算了經濟帳,沒有算社會帳。
政治家如果只會算錢,是做不長的。
古時候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
老百姓都是一樣的,百姓關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飽,穿暖,手裡有幾個錢花。
至於什麼對錯,紛爭,你喊我罵,你打我殺,老百姓也就看個熱鬧。
有老婆,有孩子,有吃,有喝,才是正經。
但是,宋太宗這麼一搞經濟制裁,党項老百姓就不答應了。本來能靠青白鹽換點日用百貨,一些現金,逢年過節手裡能有點活絡錢。
不用去弄什麼分期,借唄,花唄。現在一下子沒了收入。党項老百姓自然對宋朝不滿。
矛盾是個好東西,就看怎麼用。
李繼遷很聰明地將党項內部的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轉化為了党項和宋朝的矛盾,党項老百姓正常的生活需求和宋國帝國主義霸凌的矛盾。
打倒宋帝國主義!
於是,在党項和宋朝邊境,騷亂四起。你不賣,我就來搶。
宋朝邊境百姓,打又打不過,跑又跑不掉。結果,吃了大虧。
宋太宗大怒,決定不制裁了,退群,開打。
擺開架勢,召集兵馬,史稱「五路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