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去香港見發小,什麼都沒帶,
帶了一包油膩膩的辣條
我媽知道了很生氣
說我好的東西不捨得給人家吃
專門做這種害人的事情...
誒,要怎麼形容這種情懷呢
媽媽那一代的人,
不懂。
辣條一集運過來,我就立刻帶到班上
找了一節課間發給大家
發的時候,一再強調
「不要現在吃!
味道會超級無敵大」
大家都端庒且鄭重地從我手上接過辣條
大概是這樣:
看到大家雙手接過油油的包裝袋
一臉感激又哽咽又略懵逼的表情
簡直超想笑
哪怕是根本沒有人打開包裝袋,
辣條的香氣早就衝出塑膠袋瀰漫在空氣中...
A:
大家拿到的時候都會問我:
「海山這是什麼啊?」
「這個是辣條!..」
「辣條?是什麼啊?」
對啊話說辣條這名字到底怎麼來的???
「辣條就是..er..(怎麼回答???」
「海山!這個是配飯的吃的嗎?」
「不是不是...
(想了一下 好像也可以??」
「這是肉做的嗎?」
「沒有沒有沒有不是肉!!
(..幾毛錢這麼買得到肉??」
「所以辣條會很辣嗎?」
「不辣不辣!很甜!」
哦..所以辣條不辣..」
「這是你們廣東那邊的特產嗎?」
「...啊不是..辣條在整個大陸都設有產業鏈..
辣條是帝國級別的企業..」
「噢..wow..」
「所以你們那邊的人都吃這個嗎?」
「er..差不多吧???
(怎麼這問題聽起來怪怪的... ???」
到底要如何用三言兩語
解釋辣條在大陸的崇高地位和歷史價值??
B:
下午的時候,就看到有人悄咪咪拆開了在吃了
我一走進教室,濃鬱,芬芳,熟悉的安全感
「海山!這個真的超好吃誒!」
「好像韓國泡菜味的雞肉乾哦!」
「可是我真的覺得可以用來配飯誒!」
「還可以當下酒菜吧!!!」
「...」
系上有一個非常嚴厲的老師,
那天下午有同學在班上開了一包辣條
走進教室的一瞬間,
看到了讓我熱淚盈眶的一幕:
平時大家都害怕甚至聞風喪膽的這位老師
笑瞇瞇地趴在桌子上,
翹著蘭花指,手上捏著一根大概3cm長小小的辣條,
正在細細的品嚼..
C:
晚上還收到了彎彎同學錄製吃辣條的小視頻..
(截圖經得同意!)
視頻內出現這樣的對話:
biajibiajibiaji(咀嚼的聲音)
「辣條吃起來好像肯德基的炸雞哦」
「對啊,打開包裝袋的一瞬間真的可以聞得到炸雞味誒!」
現在,只要是我們班上課過後的班級
總會幽幽飄著有一股靈異的味道
繞梁三日 餘味不絕
班上同學吃完了我的辣條後,都會特別開心地問我:
「你知道屏東有一種叫xx的超好吃嗎?」
「你下次來xx我帶你吃當地的美食!!」
「...」
隔天就有臺灣同學請我吃他帶來的鮮奶凍..
感覺很幸福..
班上有小時候在大陸讀過書的灣灣同學,
他們一致都說實在是太想念了
已經開始約說下次一起買了..
謝謝辣條,什麼熊貓茶葉毛筆字..
辣條才是我們徵服地球
獲得溫暖的親善大使和友誼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