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的見解

2021-01-09 娛樂新訊息吧

辛亥革命100周年,作為紀念這次偉大革命的獻禮影片,電影《辛亥革命》在九月底上映,遺憾的是,從這部本來應該忠實反映辛亥革命史實、宣揚革命精神的影片中,我看到的卻是這次革命真正核心的部分被有意或者無意地忽略了,革命的精神和功績遭到了背離真實歷史的人為閹割。

辛亥革命的精神實質,用同盟會的一句革命口號來概括就再準確不過了,那就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這句口號反映了革命黨人三重的革命訴求,首先是民族革命——推翻滿清政府的民族壓迫統治,建立文化認同基礎上凝聚起來的近代民族國家;民權革命——推翻封建專制的國家政權,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生革命——推翻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下已經不再適應時代需要的生產關係,建立適應發展資本主義需要、惠及民生的新的土地所有制和生產關係。這三點構成了孫中山先生舊三民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

然而在電影中,民族革命的成分被完全地抹殺了,不僅當時革命黨人更慣常使用的、帶有仇視感情色彩的「滿清」,被相對中性化、感情色彩不那麼濃的「清政府」、甚至是「朝廷」所代替,連同盟會「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口號都被刪減的只剩下「建立民國」和「平均地權」兩句。

也許站在今人的立場上,從維護民族團結的角度出發,的確應該迴避那些表達和發洩民族仇恨、宣揚復國復仇的內容;也許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當年那些包括同盟會在內的革命黨人,最初在民族革命方面所持的態度的確是有失偏激,甚至有大漢族主義錯誤傾向的。但歷史就是歷史,對也好錯也好,都不應該因為今天的立場或是是非觀改變了,就可以迴避甚至篡改的。在對待辛亥革命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上,就尤其不應該迴避民族革命方面的內容了,這不僅僅是為了還原一個完整的史實,更加是因為,無論在革命黨人最初的革命理論體系裡,還是在辛亥革命真實的歷史功績中,民族革命部分所佔的份額都是最大的。

我們常說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徹底的革命,說它不徹底,是因為它在變革生產關係方面的任務根本沒有完成,在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方面的任務只完成了一半,只有在實現民族解放方面的任務,才算是基本完成了的,而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主要就體現在它基本完成了的民族革命的方面。

在民生革命方面,同盟會,乃至以後的國民黨人在辛亥革命成功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北洋政府、廣東革命政府直至國民政府,無論偏居一隅還是掌握全國政權,直到退出大陸逃往臺灣都沒能實現孫中山先生最初「平均地權」的設想,甚至沒有進行過「平均地權」嘗試。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在「民生革命」方面的失敗——甚至可以說不作為,可以說是國民黨在大陸最終失敗的一個根本原因,而在辛亥革命當時,所謂「民生革命」更只是一個單純的口號而已——還是排在最後的,至於說辛亥革命在這民生取得的成就,就更加是無從說起了。

在民權革命方面,辛亥革命的確是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國家政權,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從此以後,無論是張勳扶持下的滿清皇帝復闢,還是袁世凱的稱帝,最後的結果都只能是在全國上下的一致反對中以失敗收場。然而,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國家政權,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卻沒有真正建立起民主共和的國家制度。辛亥革命後,別說民主共和國,甚至連一個真正意義上統一的國家政權都一直沒有建立起來,甚至連形式上的統一有時都無法保證,取而代之的是連年不絕的軍閥混戰。從破舊立新的角度來說,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方面僅僅是完成了「破舊」而遠遠沒有實現「立新」,因此只能說成功了一半,在歷史功績方面也只能以半數計了。

只有在民族革命的方面,辛亥革命才能算是真正成功地實現了最初的革命訴求,推翻了滿清政府200餘年對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民族壓迫統治。雖然在革命之初,革命黨人在民族革命方面提出了過於偏激的目標和要求,要建立純漢族的、只包括中國「本土」十八行省、具有排他性的民族政權,將滿人驅逐出中國「本土」的十八行省,甚至要對滿人進行民族報復。但在革命之後,革命黨人民族復仇的激憤迅速讓位於民族和解的理智共識,對作為革命對象的滿族統治者採取了寬容的姿態,提出了「五族共和」的口號,甚至願意接納曾經被視為「國讎」的滿人為新民國平等的國民。辛亥革命後,儘管政權頻繁更迭,但執政者都基本遵循了這一民族和解、共同參與國家事務的理念,維持了全國各民族對國家普遍的向心力。這不僅相對過去滿清政府在民族問題上狹隘偏執的做法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和成就,而且,為實現整個國家近代民族意識的真正成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辛亥革命之後的漫長歲月裡,儘管國家政權更迭頻繁、軍閥混戰,始終缺乏一個統一有力的中央政府,但國家卻始終能夠避免徹底分裂解體的危險,很大程度上也應該歸功於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在民族革命方面,辛亥革命才算是真正取得了成功,而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很大部分也要歸於民族革命的成功。

所以,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忽略和掩蓋辛亥革命中民族革命的成分,都是一種對歷史不負責任的做法,都是對辛亥革命的革命精神和歷史功績的閹割和抹殺。

相關焦點

  • 電影《辛亥革命》票房過億
    電影《辛亥革命》票房過億 發表時間:2011-12-24   來源:光明日報   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重點獻禮影片《辛亥革命》於9月23日全國上映後產生了強烈反響,目前全國總票房突破1億元。
  • 《辛亥革命》影評:革命尚未成功 電影仍需努力
    雖然《辛亥革命》打著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獻禮片的稱號,但是說起來這部電影還是有點小尷尬。  從表面上看,這部電影力求延續《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那樣的主旋律的基調,但是看似都是主旋律,差別卻是很明顯。
  •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中國人終於可以不用做奴才了
    今天是辛亥革命109周年紀念日,很長一段時間,我自己已經忘記了還有這麼一天,今天在各大網站的頭條看到了辛亥革命109周年紀念,於是中午的時候又重溫了《辛亥革命》這部電影。電影《辛亥革命》拍得的確好,特別好,讓人看完之後感覺到非常的激動和振奮,尤其電影用很大的篇幅真實的還原了廣州起義,還原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還原了林覺民的與妻書,還原了林覺民在寫完與妻書之後的那段時光,以及他在廣州起義當中英勇獻身的過程
  • 電影《辛亥革命》:凸顯歷史的精神本質
    電影《辛亥革命》截取了封建中國在1911年至1912年初那一時段發生的歷史事件,從「血染黃花崗」到「武昌城首義」,從「陽夏保衛戰」再到「創建共和制」,由表及裡的歷史重現了辛亥革命的過程,書寫了一群熱血青年用自己的生命叩擊愚昧的封建國體,用自己的熱血呼喚青春中國的壯舉。
  • 電影《辛亥革命》:文看張黎,武看成龍,都來看一下吧!
    儘管這些片子本身都製作費用不菲,但和9月23日上映的《辛亥革命》相比,無論從投資額度還是演員陣容來看,都要「稍遜風騷」。這部投資過億的電影,集合了成龍、趙文瑄、李冰冰、孫淳、姜武、陳衝、寧靜、蔣雯麗、梅婷、黃志忠、房祖名等70多位華人明星,並有拍過《走向共和》的張黎參與導演,因此在上映前就備受關注。
  • 汪精衛與辛亥革命
    汪精衛是如何影響辛亥革命歷史進程和發展方向的,南方革命黨人又是如何把革命勝利果實拱手讓給袁世凱的?目前,史學界對該問題的研究相當不夠,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汪在辛亥革命時已叛變了革命,他是袁世凱在同盟會中代理人和潛伏在革命營壘中的內奸,對北方京津地區的革命活動進行了一系列的破壞,積極為袁效勞,是袁的忠實得力打手(註:劉民山:《汪精衛在辛亥革命前後的叛變活動》,《歷史教學》1985年第4期。)。
  • 《辛亥革命》戰爭場面恢弘 口碑好受觀眾讚揚
    電影《辛亥革命》的口碑日益見好,受到老、中、青幾代人的好評。   據不完全統計,國慶長假走進影院看《辛亥革命》電影的觀眾,有80%以上是自發的個人行為。他們認為,這是一部有誠意的電影,無論是戰爭場面還是人物文戲都是很經看的,在人物造型、視聽效果、表演藝術、剪輯技巧等方面做了大量細緻的努力,觀眾在回顧這段歷史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電影本身的魅力。
  • 辛亥革命百年的歷史思考
    ●把辛亥革命放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去考察,我們應該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偉大歷史意義,具體分析它怎樣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辛亥革命還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構建作出了積極貢獻,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 合力復興社稷前行,回顧辛亥革命,簡析辛亥革命的舉措及其影響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產生了深遠影響。它推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影響之大,不止局限於政治、思想方面,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也產生了重大作用。
  • 辛亥革命:一場「成功」的大起義!
    並且可以作為一個啟示,在辛亥革命之後還有許許多多的革命運動,無一勝利,直到中國共產黨出現,中國的革命面貌才煥然一新!此外,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雖然沒有建立一個全新的中國,但是它牽出了各個勢力,使得所有的矛盾都暴露了出來。
  • 辛亥革命風雲人物 羅覺庵
    據說,在早前的陸河河田等地,若是羅覺庵先生從街上經過,那些當街聚賭的人遠遠見了會立即四散走開,因為怕被他老人家訓斥,這位國民革命老人,十分痛惡這些東西。一旦光復了碣石,等於是阻絕了清政府從潮汕地區及福建的福彰泉地區調兵前往惠州、廣州鎮壓革命的可能,為爭奪廣東辛亥革命的勝利起到了屏障作用。因此,光復這樣一個軍事重鎮,比光復別的地方一個縣或一個市要重要得多。
  • 真實的辛亥革命竟是這樣的?
    比如有些文章、電影,幾個小孩,一兩個遊擊小分隊就可以輕鬆擊潰鬼子的大隊人馬,那先輩們也就不用艱苦抗戰八年了。晚清至民國的這一段,是中國歷史最混亂、也最精彩的時期。春秋戰國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都比之不足,因為到了晚清民國,外國勢力不斷覬覦和侵略,朝廷上,有支持立憲的重臣,革命黨裡,有蛻變成保皇派的傢伙,不比皇權巍然時代的目的明確,即便是留洋的海龜派,也是學得皮毛,不明就裡。
  • 辛亥革命首義第一城——榮縣
    辛亥革命首義第一城——榮縣提到辛亥革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武昌起義。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然而,辛亥革命首先起義,獨立於清朝的卻是四川地區的一個縣城——榮縣。今天,筆者就來聊聊辛亥革命榮縣獨立。榮縣位於四川南部,屬自貢市管轄。東鄰自貢市貢井區,西接樂山市井研縣,南連宜賓市,北靠眉山市仁壽縣、內江市威遠縣,地處長江上遊、沱江、岷江水系之間的低山丘陵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 「變革之後我們終於明白我們可以說不」——「節令片」《辛亥革命...
    電影《辛亥革命》以「鑑湖女俠」秋瑾慷慨赴死開篇。行刑前官差掏出秋瑾與一對兒女的合影給她看,最後一次勸誘她替自己的孩子想想,把革命黨同謀供出來,給自己留條活路。身披枷鎖的秋瑾一臉堅毅,說:「我的死是為天下所有孩子。」
  • 日本票房:賭博默示錄2歸來 辛亥革命表現不佳
    三谷的作品無論電視還是電影都是如此,其中充滿了趣味性,而裡面的冷笑話也是為之一絕,相信這部SP也對本片的票房起到了不少作用。影片在上周末兩天內,動員觀眾31萬3215人、票房收入4億1372萬4750日元,為前周的82%。影片在上映兩周內,累計票房已經突破15億日元,雖然達不到當年《有頂天大飯店》的高度,不過重繼《魔幻時刻》的輝煌還是有可能的。
  •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歷史背景正是辛亥革命!看看辛亥革命如何改變了中國!
    在歷史上,他們迎來的改革正是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1911年,中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那年以幹支計為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而同時也是一場民俗大革命,十大社會風俗,自辛亥革命起,徹底改變。
  • 臺灣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鈔
    【藏品介紹】【藏品名稱】臺灣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金銀紀念幣
    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在這一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辛亥革命70周年金銀紀念幣,包括1/2盎司金幣和1盎司銀幣各一枚。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金幣(1981—0301—Au—1/2oz)設計創作談  在新中國發行的現代貴金屬幣上,多次出現「辛亥革命」的題材。
  • ...終極預告片悲壯展現辛亥革命先驅秋瑾燃燒的生命終點
    《生死時刻》,隆重宣布定檔7月9日上午10時在愛奇藝電影頻道獨家播映,並同時發布了電影終極預告片。  《生死時刻》講述「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辛亥革命先驅、第一個為推翻清王朝封建統治而犧牲的女英雄秋瑾,放棄優渥家庭,投身救國革命,不惜捨生就義,以鮮血和生命呼喚民眾覺醒以建新國的故事。
  • 來勢洶洶的辛亥革命卡冊 一路狂漲400%
    現階段市場中漲幅最驚人的要屬辛亥革命炫透卡。從最初市場價在20多元,後漲到了60多元,現階段仍在持續發力!辛亥革命新卡冊選用了炫透裝幀方式,由康銀閣裝幀,這也是康銀閣繼泰山幣後發行的第三類炫透卡品類。辛亥革命炫透卡漲幅驚人,剛開始發行價僅18元,現階段已漲到了85~90元左右,漲幅高達400%!部分特殊品類百聯售價在15888元,折合下來,單冊價位平均在158元左右。為什麼辛亥革命卡冊漲幅如此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