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段時間裡,西環巷和西城根街常被綿陽人指代同一條街巷。嚴格說,綿州城西城牆邊上,建國門到小西門是西環巷,小西門到大西門是西城根街。警鐘街成為兩條街巷的分界線,西環巷是今天的大觀園,西城根街(西環城巷)則是如今的衛生巷北段。
街名、巷名,這些看似每天被人們提及的名詞早就在歲月中模糊不清。文字和圖片記載了我們對它們的遺忘,而城根故事,隨著城根下的居民一起,去到新的地方再萌芽。有些逝去的日子,不需要想起,卻也永不會忘記。
西城根街與西環巷
在《東城根街:記錄老綿陽歷史的文化小巷》中我們了解到:清嘉慶五年(1800),知州劉印全為防禦白蓮教進逼綿州,沿涪江新河道西岸重新築城,向舊城西北拓展。城設五門,在城內新建街區,城外在北門、小西門、大西門、南門建有街道。《綿陽市城鄉建設志》記載:清嘉慶五年(1800),城垣改建竣工,沿城根形成四條街巷。這四條街巷便是東西南北城根街。
《綿陽市城鄉建設志》中寫到,「西環巷」在1949年前名為「西城根街」,歷史用名「城牆邊」,長160米,寬3米。
關注老街巷的讀者應該清楚,《綿陽市城鄉建設志》記載了兩個名為「西環巷」的地方。記者在《西環巷:前世今生大觀園裡再相見》裡寫到:西環巷,望文思義就是環綿州城西城牆邊上的一條巷子。建國門到小西門那一截,清朝的時候有西環城路、北環城路等,西環城路後改名光大街,又改叫西環巷。西環巷長167米,寬3米,是普通居民區。
那麼,西環巷和西城根街是不是同一個地方呢?「綿州通」湯毓良認為,曾經一段時間裡,西環巷和西城根街常被綿陽人指代同一條街巷,嚴格說綿州城西城牆邊上,建國門到小西門是西環巷,小西門到大西門是西城根街。仔細觀察上世紀80年代的老綿陽地圖,西環巷和西環城巷(西城根街)已經明確劃分開。警鐘街成為兩條街巷的分界線,西環巷是今天的大觀園,西城根街則是如今的衛生巷北段。
膠捲記錄那些逝去的舊時光
翻看楊松林在上世紀80年代拍攝的西城根街老照片,一溜兒的小青瓦房子,地上鋪的石磚已經破損了不少,小巷人不多,放學歸來的孩童尚未來得及放下書包,稀奇地望著正在拍照的大人。照片裡,一眼望到巷盡頭,是已經修建好的高樓大廈,不由讓人想到前段時間一部名為《蕎麥瘋長》的電影概念海報,上世紀90年代,從上海浦西北京東路拍攝的浦東,東方明珠的第一個球正在修建,中國在飛速發展。
說到電影,西城根街附近以前也有一個電影院。濱江電影院最開始位於現在的濱江大廈,就是天津橋一角富安百貨對面,放映廳是商業局禮堂。「四海香」也在當時的濱江電影院旁邊。那時候綿陽電影院不多,市民付悅記得,當時有綿江路涪江電影院、開元場芙蓉電影院,還有今天仍然營業的綿陽電影院和綿州大劇院,另一個便是濱江電影院。說起來濱江電影院和綿陽電影院距離很近,但生意都非常不錯。
「那時候看電影的男女老少都有,不像現在一堆堆的年輕人。」以前娛樂項目不多,不論男女老少大家都愛看電影,濱江電影院院子有兩個入口,那時候在周圍開個小吃店,生意好得很,付悅說,「一到夏天賣冰棍雪糕、汽水兒冷飲的,電影票一塊多,雪糕幾毛錢一個,受歡迎得莫法。後來舊城改造拆了電影院搬進三鵬廣場對面的樓裡。」
一晃幾十年過去,以前愛看電影的年輕人現在很難去電影院一次了。「捨不得三,電影票幾十塊錢一張,3D4D就更貴。我女子就說手機上買票很便宜,有時候幾塊錢都有,我又不會用。」去年女兒帶付悅去看了《芳華》,聽說是那一代人的故事,想必父母會喜歡。果不其然,看完電影付悅還發了條朋友圈,一陣感嘆。有些逝去的日子,不需要想起,卻也永不會忘記。
美食飄香的衛生巷
經過幾天雨水,綿陽的天終於放晴,鄧大姐正在埋頭整理剛進回來的冰淇淋,偶爾路過的行人在冰櫃面前用眼神大致瞄了一眼,有喜歡的口味就拿上一個。鄧大姐的小賣部在衛生巷口開十多年了,說起來巷子裡比她在這裡時間長的鋪子不多。
「以前都是賣吃的哦,現在藥店、茶館都有。」鄧大姐說,當你在一個地方待上十多年,一時半會兒要你說這裡頭的變化是說不清的。茶館、藥店、飲品店相繼在衛生巷開起來,現在巷子裡依舊飄散著各種食物香氣,麵館就有好幾家,做鍋盔的臨街,香味最盛。衛生巷靠近清真寺,牛肉鋪子也不少。
軍屯鍋盔和達氏牛肉館隔著一個門面,孫浩然記得清楚。因為家住附近,衛生巷又是上學的必經之路,一路飄香的食店自然是早餐的不二之選。「小時候牛肉麵2塊錢一碗。」孫浩然想了想,說出自己記得最早的時候,大概是2002年自己還在讀小學。
牛肉麵裡飄著蔥花香菜,還有白蘿蔔和牛肉粒,湯頭絕對的美味營養,喝下一口就暖乎乎的好舒服。一碗牛拉,一份牛肉片,兩個茶葉蛋,一清二白三紅四綠,肉湯清澈見底,泛著點點油花;白蘿蔔片香鮮酥軟,清爽可口;特別是油潑辣子,紅豔豔的一層,讓人愛不釋口!麵條細緻筋道,白中泛黃,有小麥的清香。鍋盔就更方便了,上學起來晚了到鋪子面前讓老闆拿一個做好的就開始飛奔,也不知道一路掉了多少酥皮渣,總之管飽!「老顧客肯定有三,經營十多年沒有老顧客怎麼行。」下午時分,達氏牛肉館店內正是少有的清閒,再過一會到了飯點,路過的、回頭客都慢慢多起來。
比起東城根街,我們更難從今天的衛生巷北段找到昔日西城根街的影子。時間的齒輪繼續轉動,而城根故事,隨著城根下的居民一起,去到新的地方,或慢慢淡出,或茶餘飯後成了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