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巷弄裡的十年老店喝咖啡,隔壁桌遇見林青霞鍾楚紅

2021-02-22 想開生活指南


田子坊裡的街巷裡,洋樓磚牆,木窗微光,方方正正一個招牌刻著一個「丹」字。

走過一樓的工作間,順著樓梯到二樓吧檯,舊木樓梯略顯潮溼。雖然是下雨天,增設的小陽臺也已經坐滿了人。

店主是一位清瘦溫婉的上海太太,和她的日本先生——一位溫文爾雅的物理學博士。這間店也如同他們的搭配一樣,既有上海的腔調,又有日本的精細和嚴謹。冷淡風盛行的當下,溫潤的暖光和隨性的日系小擺件反倒是帶來了一種久違的親切。

朋友對他們家的出品相當信任,指著整本菜單說:「這裡不管是菜品還是咖啡,都不會踩雷。」

又補上一句:「這裡很容易偶遇明星的,上次跟老闆娘聊天,聽說林青霞、鍾楚紅、楊採妮、潘瑋柏都來過這裡喝咖啡。小S和她老公Mike也來過哦,我朋友碰見了!」

初聽時我很驚訝,這間七拐八繞才能找到的咖啡店,竟然吸引了那麼多大明星造訪;可細想想倒也釋懷:在上海這座城市裡,時髦文藝的網紅店層出不窮,看過了太多的眼花繚亂、心機閃耀,真正會讓人感到眷戀的,還是那些長長久久、安安靜靜的地方。

而這間隱藏在田子坊小巷子裡的丹咖啡,已經用心經營了十年。

開不下去怎麼辦?

大不了就再重新找工作呀!

 

喜歡丹咖啡的人,總會不吝於讚美老闆和老闆娘的用心。從選豆到衝咖啡,都是丹先生自己動手,親力親為。

菜單上的自製系列更是全手工製作,奶茶,酸奶,芝士,甚至連木魚花都是自己做的。這樣的店,總是讓人感覺踏實和滿足。

但十年前開這間咖啡館時,這對夫婦可以說是超級任性。既不會做咖啡,也沒有餐廳的經營經驗,就義無反顧地辭職開咖啡館。這種浪漫追夢的文青模式,怎麼都不像眼前這對沉穩夫婦做得出的事。

▲ 丹咖啡的兩位主理人 | 丹先生和太太曾濤。丹咖啡誕生之前,曾濤在酒店行業做管理,丹先生則是京都大學的物理學博士,研究半導體

2003年,偶然一次在東京的咖啡館,看到店員在店裡現場烘培咖啡豆,用新鮮出爐的咖啡豆研磨手衝,曾濤便一見鍾情地感慨道:「要是能在上海也開一家這樣的咖啡館就好了。」

 

「當時只是說一說,也沒細想,很快就拋在腦後了。」

2007年的田子坊還只是一個坊,幾處居民的一樓被陸續改成小餐館和商店,周圍居民多,生意好做,一條街也逐漸就熱鬧起來。

那年曾濤回到上海,被朋友帶來這裡吃飯,一下子想起東京的那家咖啡店。

 

「我找到了!「她激動地告訴先生。

鬧中取靜的先天條件往往是咖啡店的首選。曾濤看上的位置,就靠近主街道的盡頭,避開了擁擠吵鬧,又不會給抵達帶來不便。

 

「那時候一共三層的房子,每一層都住著一戶人家。為了拿下這棟樓,只能一家家去談。」

 

拿下這棟房子,曾濤帶丹先生回來看。

「他嫌棄得不得了,覺得這裡太破舊了。」曾濤一邊說一邊笑。

然而雖然嘴上嫌棄,丹先生還是身體力行支持妻子,爽快地遞上了辭呈,從日本惹人羨慕的大企業裡辭職,來到上海跟妻子一起創業。

什麼都比不上跟妻子在一起,幫著她完成夢想。丹先生說:「大不了再重新找工作嘛。」

▲ 丹咖啡改造前後對比

拿到了房子,兩個人輪流駐守在現場,開工改造。哪有什麼設計和圖紙,就是手把手直接說直接幹。

3個月之後,丹咖啡開張了。

從物理學博士到食物研究員

變的只是研究對象


「做半導體的時候我研究電子,開咖啡館的我研究豆子,兩個都是粒子,只不過一個是小粒子,一個是大粒子。「

除了尋根究底的研究,丹先生還喜歡深入淺出地講述。從風向、壓力、溫度、水質對於咖啡口味的不同影響,講到糖、味精、鹽、醬油與健康的關係,各種科學結論和圖表也都被放上了菜單。食物在他眼中並不僅僅能帶來溫暖,更能帶來樂趣。

▲ 丹咖啡logo裡的那一點是咖啡豆,也就是大粒子

咖啡賣了幾年之後,有客人建議他們做一些食物。曾濤說:「最開始只是蛋糕,後來逐漸把我們自己喜歡吃的一些食物,也慢慢加到菜單上。」

▲ 真的是用心經營的十年老店,隨便一搜都是誠意滿滿的好評

這間咖啡館,逐漸朝著家庭料理店的方向拓展。客人來到店裡,除了要喝上一杯香醇咖啡之外,還有太多太多割捨不下的美味食物。

▲ 入口即化的招牌提拉米蘇

 

▲ 必點抹茶烏冬

 

▲ 特色烤六線魚

▲ 特製鰻魚飯

店內的出品堅持健康為原則,自製的酸奶、芝士、蛋糕甜而不膩,因為拒絕使用味精,味增湯也是靠北海道函館出產的昆布和煮熟曬乾的小沙丁魚乾熬製而成。

很多店鋪成功之後,一年就能複製出10間分店;丹咖啡花了十年時間打造好口碑,但卻一直沒有開分店。兩位店主說:「目標當然還是有的,但沒那麼貪心。我們兩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還不到開更多店的時候,做不好連累了這家店也會得不償失。「

「我們不是理想主義者,只是想在創業路上,有一點自己的堅持和追求。」

有人以為店主的生活很無聊,

有人以為店主的生活很精彩。

他們都錯了。

大部分時候,你都能在店裡看到老闆和老闆娘,熟練地製作著手衝咖啡、日式簡食。這一做就是十年。

而十年前開店之初,原沒有今日這般順遂。那時候的上海,星巴克還是奢侈品,精品咖啡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咖啡文化和原料渠道也遠不像現在這樣普及。

光是尋找咖啡豆供應商,挑選烘培設備,研究烘培技術就足以毀掉許多文青的開店夢,更不要說繁雜的手續,和可遇不可求的合作夥伴。

 

曾濤回憶道:「如果我當年知道開個店有這麼麻煩這麼累,恐怕也就不會有這家店了。」

但在那時候,兩個人卻勇往直前、齊心協力度過了無數難關:

不會衝咖啡,夫妻兩人就去京都的咖啡店當學徒;

沒有合適的烘培設備,就自己研究動手做;

國內買不到高品質的咖啡豆,就人肉從日本背回來。

▲ 自製的咖啡烘豆器

 

從一開始就傾盡全力,每個環節都毫不放鬆,丹咖啡也獲得了客人的認可。關於店鋪宣傳這件事,他們幾乎沒有費什麼力。

「挺意外的,開業之後就會一直有人慕名而來我們小店。「

 

店鋪逐漸走上正軌,夫妻倆才發現「進了坑」。原以為當了老闆,可以有更多自由的時間支配,實際上根本是分身乏術。

「最開始的幾年,必須事事親為才放心,幾年都沒有休過假,比以前上班還要辛苦。「

直到後面幾年,店裡員工都已經訓練有素,兩位老闆才試著放手,發現地球照樣轉。現在也會相伴出去旅行,享受自己的生活。

丹咖啡開了十年,許多老客人也像老朋友一樣地,陪伴著走了十年。就算是搬家了離開了,一有機會,總要回去坐坐。

他們說:一想到身邊還有這樣的咖啡館靜靜存在著,心裡就覺得安定而晴朗。

「十年,要是別人怕是都上市了,那才能算成功吧。我們比較閒散,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總有一些人在做著翻覆風雲、影響整個時代的大事,更多的人則只能專注自己眼前的一件小事,像是注視著針尖上的蜂蜜,默默地,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溫暖、可依賴。我並不以為只有前者才算得上成功,後一種人,也有屬於他們的狹隘又偏執的偉大。

如何拜訪:

丹咖啡

地址:上海市泰康路248弄41號後門 (田子坊內)

營業時間:10:00~23:00


相關焦點

  • 北京&上海&臺北,遇見8個小而美的咖啡甜品店
    和很多人一樣,在工作空隙,我總是喜歡跑去好味道的小店買一杯咖啡,外帶或者是坐在店裡慢慢喝。這絕不是什麼「小資」或者「小布爾喬亞」情結,更真實的是,這是快節奏中的暫時逃離,醇厚香濃的味道中,找回一些屬於私人遐想的空間,仿佛躲進了保護傘。
  • 盤了這12家老店,發現杭州精品咖啡已經風雨裡走了十年.
    這廂裡,新店開張門庭若市那廂裡,卻傳來老店悄然謝幕的消息去年國慶宣布閉店的甘藍咖啡更是掀起了無數杭州咖啡人的感慨說不清精品咖啡是哪年進入杭州的也查不到第一個把精品咖啡帶到杭州的人是誰但是,懂妹今天還是想好好盤一盤這些咖啡「老店」們在這將近十年的風風雨雨裡他們有的悄然消失
  • 咖啡地圖 | 臺灣10家特色咖啡館,這才是喝咖啡的不二理由!
    店內座位不多,但放滿濃濃臺灣古早味的擺飾,你喝著老闆剛送上有著65度奶泡的拿鐵,看著隔壁桌客人津津有味吃著Espresso冰淇淋,雖然它的杯盤都很平凡。一桌一椅、一磚一瓦,甘單咖啡老闆王宏榮都能跟你說出這些東西的由來。甘單咖啡也是採用自家烘焙咖啡模式來經營,從開店以來,烘豆機已經升級為四公斤級機器。所以除了意式咖啡之外,也提供不少精品級的單品咖啡,走的是淺烘焙的酸甜果香路線,很和大叔的口味。當然,在現場你也能買到新鮮烘焙的咖啡豆來當伴手禮,有喝又有拿。有人說,就是因為有像甘單咖啡這樣的風格小店,讓人一不小心就愛上了臺南。
  • 廈門丨新年的第一杯咖啡!一起尋覓廈門巷弄間綻放的咖啡香~
    但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抓好疫情防控不放鬆廈門多部門發出倡議春節假期鼓勵彈性休假倡導非必要不離廈,就地過節今年一起留廈過年吧A萌君將帶你深入體驗有一種生活,叫廈門不負詩與遠方,但食人間煙火領略廈門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探索廈門原汁原味的美食尋覓巷弄間綻放的咖啡香
  • 散步臺北丨「蘑菇」品牌創辦人帶路巷弄裡的創意小店
    早年赤峰街一帶暗、黑、巷道狹隘,幾乎都是汽車配料行,路面經常流淌洗刷的油汙與化學清潔劑;如今雖然還能看到類似景象,但巷弄環境之間多了一家家的創意小店,他們販賣衣服賣手工飾品皮件,開咖啡館、小餐廳……「當然,房價開始節節高漲。」嘉行補充。
  • 六弄咖啡館,不在六弄裡!
    這是一部「不一樣」的青春片沒有墮胎失憶,沒有硬潑雞湯,這部熱血的電影,這個夏天,不弄不行!   六弄的老闆是個年輕人,男的。大約三十歲吧。六弄是店名,所以就叫做六弄咖啡館。奇怪的是,店並不是開在某巷六弄裡,它的地址甚至只有某巷某號,沒有某弄。
  • 曉食|這家藏在巷弄裡的十年老店,以醬鴨兒「稱霸」武林
    藏在體育場路沿線混堂弄的「武林坊精緻杭幫菜」,原名「老街坊餐廳」,開了十數年,被一些懂吃的老杭州藏在「私房推薦」裡。儘管位置有點兒隱蔽,但慕名而來的食客卻絡繹不絕。這不,到了年邊上,老闆朱晉平又開始忙碌起來。
  • 上海今冬第①杯咖啡,你喝了嗎?
    Zjun_Laddress:靜安區富民路210弄1號time:8:00-20:00一說到石藤咖啡,大多數咖啡迷想到的大概會是位於威海路上的簡約白色日式老店,而就在前不久,車側的窗口就是點單處,復古的拍立得照片被貼在了車門和車內,似乎在用無聲的語言向前來喝咖啡打卡的夥伴們,訴說著一個個不同的故事與人間百態。
  • 鍾楚紅、張曼玉、林青霞,女明星息影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據鍾楚紅經常光顧的那件灣仔花店工作人員說,別看鐘楚紅已經五十多歲,但「比二十歲女孩都靚」。出去旅行同時攝影啊,還開了影展。我們還可以知道啊,林經常在家裡大宴賓客,一個家庭主婦擁有自己的小公寓,和朋友們在公寓裡不受打擾的吃飯喝酒,這確實是奢侈啊。還有她的生活日常信息全在文章裡,比如新公寓找誰裝修。張叔平幫我裝修,我只跟他說了一句話,「我要在每一個眼睛接觸到的地方都是藝術。」張叔平的品味是我輩人中的標準。他了解我,我也相信他,裝修一年,我只去看了一次。
  • 臺北赤峰巷弄裡書店
    好書配上好咖啡是浮光書店給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對正菁來說,理想書店不僅止於此。「我覺得書店的美感很重要,要有燈光、音樂的氛圍。一般的小書店很擠,會堆東西,這也是一種風格。笑稱退休後過了十年宅女生活,開書店讓自己找回與社會的連結。「活著有活著的方法,我現在和一家書店一起生活。書店或許也擴大了我的生命意義。」
  • 跳房子淘舊物,下呂浦巷弄懷舊餐廳,看印度師傅現場甩飛餅
    初遇見巷弄底時,便被其的名字所吸引。想起兒時住在弄堂裡,炎夏的傍晚,吃完一桌熱騰騰的飯後,爺爺奶奶們坐在藤椅上扇著蒲扇,笑看著我們嬉戲玩耍。今天就跟著食堂君一起回憶一下童年的味道吧~【深食二周年全民公投】今天「一人食」餐廳的投票活動已經截止,第二場「排隊王」投票正在火熱進行。讓我們一起來八一八那些讓你排到腿軟的餐廳!1.
  • 一起躲進這18家弄堂裡的咖啡店,在上海的初夏時節忙裡偷個閒~
    咖啡則是自家烘焙的咖啡豆,因為店主的老師就是一位烘豆師,遵循「小而精品」的烘焙理念,所以日曬的耶加、肯亞、哥斯大黎加以及其他大莊園的優質咖啡豆,這裡都有機會喝到~蜜丘的面積不大,店裡總共就六、七張桌子。蛋糕櫃裡則是每天新鮮製作的蛋糕,同時邊上是一張甜點桌。
  • 2020的文昌巷,所剩無幾?
    林立的店鋪暫拋腦後,躍入視野的是上了年紀的老小區,電線交纏間,如同一腳邁進了素顏的鄉村。 配菜上多了豆芽海帶打底,撒上一圈胡椒粉,解膩的同時鮮香之極!選好的菜碼擱在漏鬥裡燙熟,不等盛上來,香味便直往鼻裡鑽。加入靈魂蒜泥的麻辣燙仿佛開了光,裹挾著鮮嫩的肥牛一口悶下,爽意直達天靈蓋!
  • 劉醒龍:澳門戀愛巷
    再去已經知其名為戀愛巷的戀愛巷時,開車送我們的當地女子,竟然在附近找到一個停車位,惹得她山呼海嘯般地驚叫:今天的運氣太好了,一定要去買彩票,而且肯定可以中頭彩。那女子的意思是在澳門開車出門時想找個停車位,比中頭彩還要難。在澳門開車永遠想不到下一個停車位會在哪裡。人一生要走很多的路,也要有很多的經歷。
  • 上海人「拉桌頭」 ▸上海獨白◂
    男主人平常無論工作幾化忙,碰著拉桌頭辰光,總歸要圍只圍袋、捏把鑊鏟上灶頭,一隻煤球爐子上照樣可以燒出四冷盤、四熱炒,外加點心甜羹酒釀小丸子,滿滿一臺子像像樣樣,迭個就是上海人拉桌頭的本事。屋裡廂拉桌頭小意思,以前碰著辦喜事,勿行到飯店裡去擺酒水,大家日腳過得緊繃繃,再講飯店也嘸沒像今朝實梗開得比米店多。
  • 男神李健也會到這家隱藏在老上海弄堂裡的小店喝咖啡
    李健和蘆田家合作的掛耳包|@手工咖啡蘆田家在隱藏在老上海弄堂裡的蘆田家喝咖啡對話館主[中島英男&高霞]很多人都在誤解日式烘焙,咖啡其實喝多了喝久了之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定義。對於中島來說,咖啡的好壞,並不是它的風味有多麼的突出,它其實一杯多元素的東西,比如精神和心力的投入、情感的交流。
  • 在城市巷弄裡尋找電影微光
    認識感受一座城市,不論是旅人或在地人總有屬於自己的步調;也許是那杯伴隨自己閱讀哲思的咖啡,也許是小說字裡行間敲打的畫面,也許是本不那麼典型的旅遊指南,也許是部疏理城市記憶與情感的電影。生活於臺北,總深信自己已摸透看熟了大小巷的風景;然而依著臺北電影節活動的腳步,才發現城市角落裡的許多小空間,除了盛裝人事物的各種發生,也乘載著與電影媒材呼應的訊息、畫面與故事。
  • 6位港圈大佬背後的女人,鍾楚紅、利智、林青霞,個個霸氣十足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可謂是百花綻放,鍾楚紅、利智、李嘉欣、林青霞等人至今還是眾多人的夢中女神。當時港圈這些知名女星大部分都嫁入豪門,過上了少奶奶的生活,而娶她們的這些人也都是當時的富豪大佬,你知道鍾楚紅、林青霞她們的老公是誰嗎?
  • 《刀馬旦》中的三大女神:鍾楚紅、林青霞、葉倩文,你最喜歡誰?
    一、鍾楚紅鐘楚紅一直被人稱之為紅姑,其實香港女星大多出道都是源於港姐出道。雖然鍾楚紅並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獎項,但是卻被港媒評價為歷代港姐中「最美豔的港姐「,其實那個時候的紅姑可以說是驚豔來號稱的。當時她與林青霞、張曼玉、梅豔芳合稱「霞玉芳紅」。
  • 巷弄美食之水巷口
    在海口想找一些特色的美食小吃,一定不要漏下這些巷弄裡面的美食哦!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喜歡的東西就更不用說了,也是各有不同。龍生九子都各不相同呢,更何況每個人喜歡的東西或口味了!是吧?人往往都喜歡高檔場所製作的美食,但有時找一些巷弄裡的美味小吃也是不錯的選擇。水巷口被稱為「辣湯飯一條街」很多家都是出售著這種辣湯飯!看著簡單的這一份辣湯飯,承載著老海口人多少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