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論】倡導清明「雲」祭祀
【評論】倡導清明「雲」祭祀 2020-03-26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明上墳燒紙祭祀懷念逝者
每年清明都有給先輩及逝者上墳燒紙的習俗。自唐代官吏就有清明放假回鄉祭祀祖先上墳燒紙習俗。2008年國家正式頒發清明為法定節假日。國人傳統觀念,百善孝為先。「孝」含二層意義,一是晚輩對長者及父母應行的敬孝養老;二是晚輩慎終追遠,每年清明,十月一給列祖列宗上墳紙以作對逝者懷念。清明一般習俗繞在節前,十月一燒在節後。城市有的在清明節前太陽落山後於圍牆外燒紙,表示對遙遠的先輩懷念敬孝,慎終追遠,有的到專設墓園鮮花祭祀。而在農村墓地多在田野,於是就扛著鐵鍁等工具給墳頭添上幾下土後點火燃炮燒紙。
-
濟南:鮮花換火紙 清明文明祭祀
把 《濟南:鮮花換火紙 清明文明祭祀》 貼到Blog或BBS
-
「雲祭祀」!今年清明,文成人這樣表達對故人的追思與悼念!
受疫情影響, 今年我縣暫停清明現場祭掃
-
所有人,今年清明,奉節旅遊邀你一起「雲祭祀」,用指尖寄託哀思
病毒的恐慌還未散盡 清明的哀思又上心頭 佳節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人們慎終追遠、祭奠逝者、緬懷先烈的最重要的祭祀節日。
-
清明,天清心明 | 祭祀既是儀式更是精神告慰
清明,天清心明 | 祭祀既是儀式更是精神告慰 2020-03-26 15: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龍風文學院紅三系「清明」時節同題詩會專輯
2020.4.1曲式五律·清明文/段文勝(紅三系執行系長)月從星影附,輪轉季清明。布穀人家語,杏花風雨情。念親思物起,知我憶娘生。三月鶯飛舞,直奔塬冢行。曲度全格詞譜[鶴遠飛] 清明(下平八庚+上平十一真)文/邱百靈祭祀行,祭祀行。塵客色傷冢前正。疫疾飛灰燼,英雄貢獻明。英雄貢獻明。寒食觥,塞食觥。祖國難忘赤子姓。忠魂悲淚慰,大典九州盛。大典九州盛。
-
清明祭祖儀式參考
祭祀活動通常由三個要件構成,分別是禮義、禮文、禮器。【禮義】指的是祭祀活動的宗旨、目的和意義。【禮文】指的是祭祀活動的程序、文書和音樂。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後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
-
清明日,一首祭祀古詩,讓人明白歸宗溯祖、血脈傳承的真正含義
作為悠久的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在歷史長河中引得無數文人哀愁傳頌,在他們筆下,清明是「春雨紛紛,行人斷魂」,是「一絲柳,一寸柔情」,是「陌上青色,心念故人」,是「鴉啼鵲噪,寒食堪悲」……詩詞賞析首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交代清明時節的主要活動——祭祀掃墓。清明悽悽切切,加上細雨霏霏,讓行人哀傷悲痛的心情加重幾分。來到山頭墓陵,放眼望去,四面八方被墳墓佔據,目睹此景,怎不生惆悵?
-
到了清明的一些傳統習俗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通常在這一天,家族成員會早早起床,相約踏青,來到郊外墳場,為先人墳墓培上新土,並將攜帶的酒、食、果品供祭於墳前,焚化香蠟紙錢,鳴放鞭炮,進行拜祭。有的還會折幾枝嫩綠的枝條插在墳上,叩頭行禮,再返回家中。
-
《清明上河圖》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色,那「清明」二字是什麼意思?
不過,關於這一幅畫,有一個專家搞不明白的問題:畫作中的「清明」到底什麼意思呢?在各種條件的推動下,清明上河圖是紅了,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關於畫作的種種不解。古代可不像現代,什麼雞湯文、論文、歌曲,全都可以抄襲,古代的版權可是非常嚴格的,大家經常可以聽到現代版的抄襲,可有聽過多少古代版的抄襲呢?既然作者沒有搞錯,更加不存在抄襲的嫌疑,那就只有一種可能,作者確實是張擇端本人,只是上面的署名是通過北宋皇帝之手替他寫的。
-
清明節的由來與道教祭祀
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曆書》中記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與春節、上元、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合稱為中華民族的「時年八節」。清明節又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十五的下元節合稱「三大冥節」,與祭祀亡靈鬼神有關。
-
鮮花祭祀家庭追思 移風易俗樹新風
原標題:鮮花祭祀家庭追思 移風易俗樹新風本報訊(記者 劉偉平 通訊員 張浩 文/圖)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近日,二七區櫻桃溝管委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及轄區十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印製文明祭祀倡議書,組織志願者開展文明祭掃及森林禁燒防火宣傳活動,倡導轄區群眾以健康、文明、低碳、有序的形式進行祭祀,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過一個平安、綠色、生態的清明節。櫻桃溝景區作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域林地覆蓋。
-
清明雨上時丨清明融情 線上潤心
慎終追遠何必拘泥於具體的方式具體的地點、具象的物質媒介移風易俗好 「清明」節更清隨著時代場景的切換祭祀習俗需革故鼎新這個清明 文寄相思借物訴情 網絡祭掃……> 「雲祭掃」傳遞最深的思念緬懷先人,祭祀先祖只要心中有情思念就不分遠近 不分形式寄語可代替紙錢 音樂可代替鞭炮網絡遙拜可代替舟車勞頓別樣清明一樣情!
-
我們的節日清明|清明假期 臨沂人最愛鄉村遊、自駕遊
2020年的清明節,既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深切哀悼的日子。清明假期期間,全市旅遊市場秩序良好,旅遊企業有序復工開放。市民出遊主要以自駕遊為主,踏青、賞花、採摘成為出遊的重要內容。
-
「七日談」倡導綠色文明祭祀
倡導綠色文明祭祀?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主要是通過掃墓祭祖,慎終追遠,緬懷先人,體現孝老敬親,實質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往年清明期間許多單位和學校都要組織人員到烈士陵園祭掃,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市民群眾則以家庭族群為主,結伴踏青掃墓,但是今年情況與往年大不相同,當前全國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就不能人員扎推祭掃。
-
識節氣 | 清明時節,踏青掃墓走起
清明節氣開始,天氣清澈明朗,陽光明媚,百鳥啼鳴,柳綠桃紅,樹木開始繁茂生長,整個大地的生物都活躍起來了因為清明是反映物候現象的節氣,清明三候就是反映大自然變化的代表。一候桐華始。「桐花開,清明到。」春來萬物復甦,到清明時節,各種各樣的花競相開放。二候田鼠化為鴽(rú)。鴽,小鳥。
-
清明|清明將至,祭祀定要防火於未「燃」!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作為掃墓的重要一環,人們通常會用上香、焚紙錢、放鞭炮的方式,寄託對祖輩的哀思和懷念,但這些行為極易引起山林草地火災,對自然環境和財產安全造成損失。清明祭掃注意防火安全壹祭掃應到指定地點燒紙、焚香、放鞭炮。焚燒完畢,要等餘火燃盡方可離去。應避免在樹林、草地和草垛附近焚香燒紙、燃放煙花爆竹。最好攜帶鐵鍬、水桶等滅火物品,以防疏忽造成突發著火。貳不得佔用和堵塞消防通道,要保持消防安全通道暢通無阻。
-
描寫清明的優美句子 分享關於清明的優美段落
描寫清明的優美句子 分享關於清明的優美段落時間:2020-04-04 1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描寫清明的優美句子 分享關於清明的優美段落 清明節是緬懷故人的日子,是充滿悲傷之日,這一天連老天爺都與我們這些失去至親的人們一同哀傷,一起落下思親之淚!
-
[視頻]清明風吹清明節
[視頻]清明風吹清明節 按照中國的傳統,清明既是節日也是節氣。這時候氣溫轉暖,草木復甦,人們出門掃墓既是追憶祖先也是親近自然。古人就曾有過「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的吟詠。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更高,文化需求更多,清明出門的人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了。近日,瀋陽、上海、蘇州,全國許多地方紛紛增加公交運量,以緩解清明祭掃造成的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