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道精緻手工菜,師傅功力顯露無遺!

2021-02-16 廚師菜單

在餐廳追求上菜快速、批量製作的今天,仿佛手工菜、造型菜等代表著廚師技藝的菜式,已漸漸被人們遺忘。不過,這不代表那些菜式已經消失,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不少大廚還是能做出來的。下面,就請大家看看,那些工藝繁瑣、十分考驗手藝的菜式,是怎樣做出來的吧。

主料:

冬瓜1千克,雄魚肉250克,鵪鶉蛋10個。

配料:

菜膽6個,雞蛋1個,魚子醬8克。

輔料:

鹽2克,味精0.5克,雞粉0.5克,生粉5克,清湯250克,油25克。

製作:

1、將冬瓜用圓筒按壓成直徑為4釐米、高5釐米的圓柱形,將中間挖空,留底部0.5釐米厚,備用。

2、將雄魚肉剁成魚蓉,放入鹽、味精、雞粉、生粉調好味。

3、將調好味的魚蓉灌入做好的冬瓜內(留0.5釐米的空間),將鵪鶉蛋整個去殼,放入空缺上,然後放入蒸櫃蒸15分鐘。

4、將蒸好的冬瓜放入盤中擺好,圍上菜膽圍邊,然後勾芡淋汁,放上少許魚子醬即可。

特點:

鮮香爽滑,造型美觀。

主料:

冬瓜半個約八斤,八寶(冬瓜、冬筍、火腿、蝦米、香菇、乾貝、青豆、花肉,根據冬瓜盅的大小配)各適量。

配料:

淨魚肉200克,肥豬肉80克,菜心12棵,鵪鶉蛋12個,幹香菇20克,細青蔥100克,紅心鹹蛋黃1個,小紅尖椒6個,姜米50克、生粉適量。

調料:

鹽、味精、胡椒粉(根據冬瓜盅的大小和八寶的多少)適量。

製作:

1、做一個冬瓜碗,將其翻扣在砧板上,用刀切成小於一毫米的薄片,然後扣入碗,撒上適量鹽備用。

2、將剩下的冬瓜去皮去瓤後,切成一寸見方的扇形小塊,並用雕刻刀修好形狀,再去掉一半瓜肉,然後用開水煮熟透,備用。

3、將魚肉和肥豬肉衝乾淨後絞成肉泥,加鹽、生粉、味精調味 ,再將肉泥抺入扇形冬瓜內;再用水發好的香菇切成絲,拼成梅花的杆,用小紅尖椒細的部份切圈,作梅花的花;另用過水後的細蔥和蒸熟後的紅心鹹蛋黃,在另6個扇形冬瓜的肉泥上拼成蘭花,備用。

4、把鵪鶉蛋蒸熟,做成12個兔子備用。

5、將八寶處理好並切成丁,加姜米煸香,炒好,調味,加10克胡椒粉勾濃芡後裝入冬瓜「碗」裡,封上保鮮膜,上蒸櫃蒸60分鐘。

6、冬瓜「碗」蒸到56分鐘時,將準備好的冬瓜盒和鵪鶉蛋放蒸籠,微火蒸,4分鐘,同時另起鍋,將菜心過水,然後將蒸好的冬瓜扣在盤的中間,將冬瓜盒、鵪鶉蛋和菜心拼在四周,再勾薄芡淋在上面即可。

特點:

造形美觀、晶瑩剔透。

主料:

魚茸500克。

配料:

雞蛋7個,菜膽10個,香菇5個,火腿腸50克。

調料:

鹽3克,味精4克,澱粉50克。

製作:

1、將魚尾上的肉刀刮下來,加入姜水一起打成魚茸。

2、加入鹽、味精、溼澱粉,一起調至表面光滑。

3、將蛋清打成蛋泡糊,加入幹生粉調勻,再加入調好的魚茸一起調勻備用。

4、鍋燒油至四成熱,離火,將備用的魚料用勺子一塊一塊的下入鍋中溜熟。

5、菜心炒熟擺盤。

6、鍋留底油,下入香菇、火腿片,加入雞湯和魚欖,調味打芡,出鍋放入盤中間即可。

特點:

鮮軟滑糯。 

主料:

凍大明蝦(8頭),草魚肉400克,鮮明蝦500克。

配料:

冬瓜500克,芥菜梗50克,肥膘120克,薑絲15克,雞蛋2個,花椒籽5克,生粉50克。

調料:

鹽10克,味精8克,雞精8克,紅油10克,番茄醬100克,糖色50克,浙江大紅醋50克。

製作:

1、將魚肉、肥膘加蛋清和生粉製成紅色魚丸。

2、將冬瓜切成28釐米高的冬瓜圈,煮熟;鮮明蝦煮熟去殼,放在冬瓜圈上。

3、凍大明蝦解凍,從蝦肉中間切開,放蔥薑汁入味,拍生粉,入七成油溫炸至外焦內嫩,備用。

4、將糖色、薑絲、花椒粒、浙江大紅醋、番茄醬調汁,倒入處理好的大蝦中,勾芡淋上紅油即可。

特點:

一菜雙味,營養豐富。 

主料:

澳洲龍蝦1200克 。

配料:

基圍蝦200克,肥肉100克,紫薯200克,土豆200克,薑末10克,西蘭花1000克,雞蛋2個,澱粉100克。

調料:

鹽10克,茶油200克,鹽20克,味精10克,雞精10克,花雕酒10克,胡椒粉20克

製作:

1、將龍蝦宰殺取肉;基圍蝦去殼;西蘭花改刀。

2、將龍蝦、基圍蝦、肥膘切丁醃製,加薑末攪打上勁,備用。

3、將龍蝦殼用6成油溫炸至金黃,撈出擺盤;西蘭花飛水。

4、將攪打上勁的蝦肉小火汆定型,投入高湯煨制入味。

5、紫薯、土豆切細絲,將4裹上土豆絲,入六成熱油鍋炸至金黃,撈出瀝油;紫薯絲下鍋炸脆,撈出瀝油。

6、將炸好的龍蝦球擺盤,面上撒上紫薯絲,邊上圍上西蘭花即可。

特點:

外酥內嫩,外形美觀,營養豐富。

主料:

雞蛋6個,日本豆腐3根,磨芋豆腐500克。

配料:

肉末150克,蔥白5克,紅椒米5克,韭菜120克。

調料:

李錦記純香芝麻油4毫升,鹽4克,胡椒粉2克。

製作:

1、將雞蛋打散,製成12塊直徑10釐米左右的圓蛋皮;將日本豆腐1根改成4段,每塊蛋皮包1個日本豆腐,再用韭菜綁好待用。

2、將魔芋豆腐改成塊,中間釀入調味的肉末,入平底煎香煎熟,然後加高湯稍燜,擺入盤中。

3、將蛋皮豆腐拖蛋液,入油鍋炸熱,撈出擺入釀魔芋豆腐邊上(邊上圍西蘭花和聖女果)。

4、另起鍋放高湯,加紅椒米,調味,芶芡,澆於豆腐上,撒蔥花即可。

特點:

菜品大氣養生,老少皆宜。 

主料:

新鮮墨魚250克。

配料:

腰果50克,芥藍80克,馬蹄50克,雞蛋1個。

調料:

鹽6克,胡椒粉3克,雞粉8克,色拉油80克,麥香粉80克,生粉50克,芝士粉15克,泡打粉3克。

製作:

1、先將鮮墨魚去外皮,切條抽水備用。

2、將衝淨水的墨魚入絞肉機打成墨魚膠,放入調料,打至起膠,再放入芥藍、馬蹄末拌勻,上蒸箱蒸五分鐘,取出撒上幹腰果碎,備用。

3、將上述粉類加雞蛋和水調成脆皮糊,與墨魚膠下油鍋炸至外焦裡嫩,切條裝盤即可。

特點:

鮮墨魚膠味道獨特,外焦裡嫩,入口脆爽。

相關焦點

  • 七道精緻手工菜,廚師功力顯露無遺!
    在餐廳追求上菜快速、批量製作的今天,仿佛手工菜、造型菜等代表著廚師技藝的菜式,已漸漸被人們遺忘。
  • 7款廚師精緻手工菜,盡顯廚師功力!
    在餐廳追求上菜快速、批量製作的今天,仿佛手工菜、造型菜等代表著廚師技藝的菜式,已漸漸被人們遺忘。不過,這不代表這些菜式已經消失,在有機會的情況下,不少大廚還是能做出來的。下面,就請大家看看,那些工藝繁瑣、十分考驗手藝的菜式,是怎樣做出來的吧。
  • 菜譜 | 七道型美手工菜,廚師功力一露無遺!
    在餐廳追求上菜快速、批量製作的今天,仿佛手工菜、造型菜等代表著廚師技藝的菜式,已漸漸被人們遺忘。
  • 七道精緻手工菜,賣得貴,全靠廚師真功夫
    廚師江師傅統計欄的[廚師工資]一欄還有好幾位數呢。  廚師江師傅一邊給大家介紹各種食材,一邊把芥藍泡在水裡,洗了牛肉後當即快準穩地切了片,片片牛肉薄厚均勻,用油、生粉、老抽、料酒醃漬著,把芥藍清洗了三遍後,葉梗分開切粒,切好了放在菜籃子裡備用。廚師長往大碗裡磕了五個雞蛋打散,在另一個碗裡調了生粉水。
  • 《創新菜大賽》40道作品,賞心悅目,佩服大廚的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菜第12道菜   病房裡廚師徐師傅上完廁所,被張曉丹扶著坐回床上。那道菜條受傷的腿還是會隱隱作痛,挪動的時候廚師徐師傅忍不住嘶炒菜去了一聲。  曉丹嚇著問:「好著沒?」  廚師徐師傅炒菜炒菜炒菜:「沒事。」  女廚師這道菜話炒菜的輕輕地,聽得曉丹也跟著心疼炒菜去了一下,腿被房梁砸,能不疼麼。曉丹彎腰給女廚師掖好被子,才道:「剛那道菜個客人是你男朋友啊?」
  • 【粵菜師傅 嶺南新味】外來菜式在揭陽變潮
    「粵菜師傅」助推潮菜技藝傳承 而在想方設法發揮潮菜兼容性,創新風味做法的同時,如何更好地傳承潮菜技藝,進一步提升潮菜在海內外的美譽度,則成了揭陽「粵菜師傅」們關注的另一件大事。 「通過傳幫帶,我們新寨村一萬多村民中就有近千人從事餐飲行業。」
  • 7折品嘗私房火鍋+精緻手工菜的獨家口味!
    花膠和走地雞中所有的精華都熬出來了,濃稠鮮香,滿滿一鍋膠原蛋白,涮菜前必須好好地喝上兩碗,才捨得讓服務員加湯。另一款蝦滑也是店內的手工特色菜,每天新鮮手工打制,口感無比彈牙,蝦滑控可以都試試~吃肉就要選鮮牛肉,原切口感
  • 手工搖青,手工炒青,一個70歲老制茶師傅眼中「手工」巖茶
    比如手工茶。近幾年開始流行全手工武夷巖茶。不管茶農還是商家,都能華麗麗地拿出幾泡全手工巖茶,門檻之低流行之盛堪比「牛肉」。對於這些形形色色的全手工巖茶,村姑陳是敬而遠之的。開青師傅必須集中注意,抓住青葉拋上水篩的瞬間,掌握青葉落下的節奏,他一帶一甩,動作乾淨利落,青葉乖乖地平整鋪滿水篩。青開得好,水篩上的青葉就像一根根用手擺放上去一樣,整齊劃一。《3》村姑陳原本以為,開青時的分,是徒弟抓青,師傅開篩。
  • 七道精美手工菜
    在餐廳追求上菜快速、批量製作的今天,仿佛手工菜、造型菜等代表著廚師技藝的菜式,已漸漸被人們遺忘。
  • 侯師傅熱炒德思勤店火爆開業,銷魂滋味圈粉無數,秋冬必打卡!
    以「煤爐熱炒」圈粉無數的侯師傅,終於在德思勤也有啦,這一次,致力於用老手藝創新精緻湘菜的侯師傅,更是向嗜辣的長沙好呷鬼們發起挑戰——「不怕上火,就來侯師傅!」主打實惠好菜的德思勤店,將高性價比貫穿到底,菜品豐富、味美價美,最低價格僅只有個位數,店內的飲品也只要5元一位,還能免費續杯哦~
  • 探店 | 跟著李師傅的寶藏菜單,雲賞中國美味
    我希望在菜品上做到博採眾長,比如選南方食材融合在北方做法中,或是在北方經典菜裡以南方元素改良,順應本地消費者的口味。」樽宴首創菜品:酸蘿蔔燒粉條▲這就難怪這道樽宴首創酸蘿蔔燒粉條如此深得人心。這道菜的靈感來自東北經典名菜酸菜燉粉條。在李師傅的巧思勾勒下,精心醃製的酸蘿蔔絲替代了酸菜,越燉越爛的土豆粉條也被改進成根根分明的精緻粉條,些許泰椒的加入更是讓味覺結構的立體錦上添花。
  • 大廚推出七道精緻手工菜~刀工不過關的你就別看了!
    在餐廳追求上菜快速、批量製作的今天,仿佛手工菜、造型菜等代表著廚師技藝的菜式,已漸漸被人們遺忘。
  • 老曼食記|鄧師傅和他的傳統川菜(貳)
    前兩天剛發了公眾號的首篇文章老曼食記|鄧師傅和他的傳統川菜(壹)鄧師傅為了食客一直奮鬥在灶臺第一線,全部食材都親自料理,親力親為,席間鄧師傅也都會到包房為食客親自講解,讓他們能夠更詳盡的了解每一道菜。糊辣荔枝味之宮保腰塊友人一再強調,吃鄧師傅的菜要抄底,所有食材一併放入口中,鄧師傅做的這道宮保雞丁香味尤其突出,雞丁鮮嫩,酸甜微辣,蔥香,蒜香,花椒的香麻,花生的香脆,
  • 【臺灣菜】10道正宗的地道臺灣菜
    菜脯就是蘿蔔乾,是臺菜常常使用的食材。菜脯蛋要做得好吃,蛋要新鮮、菜脯卻要「陳」,而鹽分則要去得恰好,香味才夠,連剁工都要兼顧菜脯丁嚼起來的口感。欣葉的「菜脯蛋」是不折不扣的正圓形,據說要達到這樣的功力,得煎上幾百個菜脯蛋才能「爐火純青」!
  • 廣東人見過的菜,這裡的師傅都會做……
    廣府菜、順德菜、潮州菜、客家菜… 連蔡瀾都忍不住打卡7年時間堅持給大家帶來平實廣東味道,地道廣東文化一站吃遍廣東,認準這輛綠皮車① 廣州塔可以不去,廣東道不能不來真正會吃會玩的人,應該都見過這輛綠皮車:1890-1935年,廣東的光輝歲月在這裡停駐,至正的廣東滋味,在這裡流傳下來。
  • 侯師傅熱炒店上新菜,人種天養龍山蘿蔔,清甜味美,養身滋補!
    現代人的餐桌上,季節變化不易察覺,一年四季可以吃到同一道菜,少了許多自然的趣味。童年記憶中蘿蔔的出現應當標誌著隆冬的降臨,雖是平凡樸質的味道,但也是那種清白無華和喚醒季節記憶的滋味,需得經過口味的歷練後才能懂得。
  • 香港星級大廚陳國強師傅獲獎菜式午宴
    三輪的比試,初賽、複賽、總決賽,陳國強師傅均以總冠軍姿態勝出、實力無庸置疑,同時亦開始為廣大市民所認識與認同。 菌皇龍蝦球作為2011年大廚出馬總冠軍的初賽冠軍菜式,從造型到味道都能給人一種霸氣的驚喜。說到比賽時的緊張,陳師傅笑著說「比賽時要求以3分鐘的時間料理出5份菌皇龍蝦球,不過我們今天時間不急,大家可以慢慢邊喝酒邊欣賞料理過程。」
  • 尋味記憶中的老上海手作點心,吃的就是那份精緻!
    老聶家手工點心的包子都是師傅每天新鮮手工現做,相比機械化的生產,這裡的每一隻包子似乎都更有靈魂,不得不向這些手藝人致敬!老聶家的大廚就曾在綠楊邨任職過三十餘載,功力那不是一般地深厚啊!撕開綿軟的麵皮,滿眼都是碧綠。
  • 香港|彤福軒 - 老菜新做的功架紮實精緻粵菜館
    粵菜中的四系包含了廣州、潮州、東江客家和順德,家鄉新會的行政主廚李志偉主打南番順一帶的菜餚是理所當然,儘管出品不能算是傳統粵菜,然而最重要是他領悟到廚師一輩子離不開的是刀、勺和灶 ── 做好菜的根本。老菜新做的發揮圍繞著強而厚的功力、文化內涵的支撐,以及開闊的見識與眼界,說到底,最讓我安慰是放棄了餐桌上的「自High」土豪組合 ── 魚子醬跟金箔。
  • 郭德綱用自己的廚藝來鞭策徒弟,每道菜都有他的人生哲理
    正好郭德綱的第一道菜也確實是給欒雲平做的,身為愛徒,見證了郭德綱一路的風風雨雨,也陪著郭德綱一起大起大落,以前什麼都沒有的時候,經常會在郭德綱家裡吃上辣椒炒肉,之前的飯館也賣過這道菜,這道菜也被郭德綱稱之為救命菜,這就可以看出眾人對這道菜有著很深的感情,這道菜也陪著郭德綱一起見證了他的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