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城南木蓮路與林大路的交匯處,有一棟具有復古特色的獨立建築。遠遠望去侯師傅熱炒店圓潤的幾個字十分顯眼。
傍晚時分,整棟建築燈火通明,樓下行人車輛往來不絕,店門入口處一波又一波的客人湧進電梯,熱鬧的景象讓人聯想到宮崎駿電影裡的「湯屋」。
這就是南城人氣火爆的侯師傅熱炒店,店裡熱炒手藝爐火純青的師傅,能讓一道熱炒三嫩在十五秒之內出鍋。吃上一口還帶著鍋氣的熱炒,再挑剔的胃口也能被徵服。
上到二樓餐廳入口處,新鮮食材整齊羅列於門前,獨立蒸包子的小鋪蒸汽繚繞,熱炒明檔裡師傅嫻熟的翻炒,不時從鍋底躍起的火光呈現著無聲的熱鬧。
青瓷餐具,暖黃燈光,飯桌上食客話語間是家長裡短的閒適。一碗帶著鍋氣的熱炒上桌,更是增添了熱絡的氛圍。
遵循季節的食材,返璞歸真的料理。
現代人的餐桌上,季節變化不易察覺,一年四季可以吃到同一道菜,少了許多自然的趣味。
童年記憶中蘿蔔的出現應當標誌著隆冬的降臨,雖是平凡樸質的味道,但也是那種清白無華和喚醒季節記憶的滋味,需得經過口味的歷練後才能懂得。
蘿蔔,蔬中最有利者。——《本草綱目》
蘿蔔對身體有許多好處,所以人們美其名曰為「小人參」。相比起些效用相同的名貴食材,它絲毫不矜嬌,耐寒好種養,也適宜多種料理方式,這是蘿蔔的智慧。
這個冬季,侯師傅將龍山人種天養的白蘿蔔呈上了餐桌,這是一份在好山水的孕育下成就的自然美味。
好食材的料理方式,往往愈加簡單。而如何去呈現一道最本真的美味,侯師傅有自己的心得,這一道古法砂鍋煲蘿蔔足以表達侯師傅對於自然與食材間尊重。
古法砂鍋蘿蔔,肉質細膩,水潤清甜。用大骨湯燉煮,不失本味。蘿蔔的清甜和骨湯的濃厚混為一體,入口清香,肉質細滑。
燉煮也十分軟爛,齒間輕輕一咬,清甜的汁水便隨香氣湧出包裹口腔。冬季就應該是這個味道啊!
鍋巴牛肉
鍋巴牛肉也是侯師傅冬季的主打菜品之一,同時這是一道十分有看頭的菜,且先看。
陶罐裡是已經煨的十分軟爛入味的牛肉和芋頭,砂鍋裡放置鍋巴和牛骨。先將砂鍋加熱至鍋巴底部微微焦化溢出香味,再點燃陶罐上的火紙,火苗瞬間躍起,短短幾秒火紙華為烏有。最後將陶罐裡的湯汁沿鍋邊倒入砂鍋,湯汁沸騰,一齊倒入牛肉和芋頭。
大片的牛肉,肉香濃鬱,酥軟入味。芋頭也十分香糯綿密,底部湯汁浸透的鍋巴,入口即釋放出對舌尖強烈的衝擊力。
侯師傅熱炒,講究食材必鮮,刀法嫻熟,寬油旺火。從下鍋到出鍋只要幾十秒,一氣呵成,乾脆利落。
熱炒三嫩
十五秒出鍋的熱炒三嫩,炒的是豬肝、豬腰和黃喉。而我對於豬肝和豬腰的喜愛也是從熱炒開始培養起來的,記憶則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時候。
似乎從走進侯師傅的那一刻起,點點細節就註定要找回許多丟失的老味道,而侯師傅的這道熱炒三嫩更是成為了一把打開記憶閥門的鑰匙。吃到的第一口,便瞬間知道侯師傅家對於食材的處理和熱炒手藝是真的做到爐火純青了。
其實肝臟看似平凡,也不被很多人所接受,但是喜愛它的人卻也是喜愛的不行,這其中也只有熱炒能將其嫩滑的口感發揮到極致。在猛火和調料的作用下,食材的腥氣一掃乾淨,口感和調味在短短十五秒之內控制的非常好。兩碗白米飯見底,是對這道菜最基本的尊重。
熱炒吉祥三寶,炒的是雞蛋、豆芽和來自泰國海藻絲。海藻絲需得先用高湯入味,再經猛火爆炒60秒即可出鍋。
泰國海藻絲的口感細膩嫩滑,再搭配一屜薄餅,裹一裹再吃,別有一番滋味。
經過多年觀察,一碗樸素的蔬菜在飯桌上看似最不起眼,但也卻是最快見底的。擂辣椒四季豆的口感微辣,四季豆保持了脆嫩的口感,但卻很是入味,又是一碗十分下飯的菜。
如果不是看菜單,第一口吃到這道菜,真是有些難以分辨碗裡的竟然是黃瓜。侯師傅的醬菜口感很特別,在醃製的過程中已經脫出了大部分水分,口感爽脆,清爽入味。
這道菜酸辣的口感十分開胃,雞肉緊緻入味。酸豆角和老壇泡椒是酸辣口感的來源,大塊薑片則更加提升的這道菜整體的口味。
酸辣經典魷魚也是來侯師傅吃飯必點的菜之一,魷魚的處理十分細心,精緻的刀工使得魷魚片更加容易入味。
金針菇墊底,鮮蝦和花甲同燜。蝦肉十分鮮嫩,微微彈牙,配以獨特的醬汁更加美味。
侯師傅的私房包子有三種餡料:鄉裡幹豆角包,極鮮粉絲包,珍味豬肉包。皮薄餡大,一口就能咬到餡。
侯師傅家的包子實在,好吃,剛剛蒸好的包子,一般一會兒就賣完了。在店裡吃不了的,會直接打包帶回家當做早餐。
侯師傅送福利
11月20號至12月20號
出示此文到店消費
滿100元即可立減39元
*(周一至周五,每桌限用一張)
歡迎文末留言
和我們聊一聊
#你記憶深處屬於冬季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