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字帖|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2020-11-17 騰訊網

手機字帖 | 漢隸《張遷碑》

漢代隸書《張遷碑》又名《張遷表頌》, 全稱《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是東漢晚期佚名書法家書丹,東漢碑刻家孫興刻石而成的一件隸書書法作品。此碑於東漢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現收藏於山東泰山岱廟碑廊。

《張遷碑》篆額題「漢故轂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12字,額字獨呈扁形,書意在篆隸之間;碑陽正文15行,行42字;碑陰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碑文。此碑是谷城故吏韋萌等為追念張遷之功德而立,銘文著重宣揚張遷及其祖先張仲、張良、張釋之和張騫的功績,並涉及到黃巾起義軍的有關情節,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張遷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書法造詣高。此碑自出土以來,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在眾多的漢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樸、厚重、典雅取勝,字裡行間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間樸質之風,格調峻實穩重,堪稱神品。它起筆方折寬厚,轉角方圓兼備,運筆遒勁而曲折有力,落筆穩健,可謂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

漢隸《張遷碑》高清拓本完整版

手機字帖可直接臨摹或列印使用,請耐心加載大圖

全文

君諱遷,字公方,陳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興,有張仲,以孝友為行,披覽《詩·雅》,煥知其祖。高帝龍興,有張良,善用籌策,在帷幕之內,決勝負千裡之外,析珪於留。文景之間,有張釋之,建忠弼之謨。帝遊上林,問禽狩所有。苑令不對,更問嗇夫,嗇夫事對。於是進嗇夫為令,令退為嗇夫。釋之議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嗇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從言。孝武時,有張騫,廣通風俗,開定畿寓,南苞八蠻,西羈六戎,北震五狄,東勤九夷。荒遠既殯,各貢所有。張是輔漢,世載其德。爰既且於君,蓋其繵縺。纘戎鴻緒,牧守相系,不殞高問。孝弟於家,中謇於朝。治京氏易,聰麗權略,藝於從政。少為郡吏,隱練職位,常在股肱。數為從事,聲無細聞。徵拜郎中,除谷城長。蠶月之務,不閉四門。臘正之祭,休囚歸賀。八月筭民,不煩於鄉。隨就虛落,存恤高年。路無拾遺,犁種宿野。黃巾初起,燒平城市,斯縣獨全。子賤孔蔑,其道區別。《尚書》五教,君崇其寬;詩云愷悌,君隆其恩;東裡潤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陝,君懿子棠。晉陽佩瑋,西門帶弦。君之體素,能雙其勳。流化八基,遷蕩陰令。吏民頡頏,隨送如雲。周公東徵,西人怨思。奚斯贊魯。考父頌殷。前喆遺芳,有功不書,後無述焉。於是刊石豎表,銘勒萬載。三代以來,雖遠猶近,《詩》雲舊國,其命惟新。

於穆我君,既敦既純。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紀行來本,蘭生有芬,克岐有兆,綏御有勳。利器不覿,魚不出淵。國之良幹,垂愛在民。蔽沛棠樹,溫溫恭人。幹道不繆,唯淑是親。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幹祿無疆,子子孫孫。

惟中平三年,歲在攝提,二月震節,紀日上旬。陽氣厥析,感思舊君。故吏韋萌等,僉然同聲,賃師孫興,刊石立表,以示後昆。共享天祚,億載萬年。

《張遷碑》學習感想與建議

作者:師賢齋

學習《張遷碑》大不易,或失之僵硬,或一味沉實,非理性的描摹只能使學習進入一個無法穿越的黑洞。在黑洞裡,既失去了方向,也看不到希望,沉在其中,許多審美元素都被剝蝕掉了。正因如此,我不認為初習此碑就好,換句話說,沒有對書法諸多表達手段較為全面的積累,是無法吸收其精華的。

在《張遷碑》中,馭「方」有著突出的地位。最大的障礙是棄除僵死和刻鑿之痕,既得其意又不覺得做作。如此,執筆當松,鋪毫運行不宜壓得太死,使鋒穎與紙面處於一種似按還提的微妙動作中,寫出彈性和生命的率動。不是線粗、使狠就是有力度,那是強弩之末的掙扎,乃莽夫所為,沒有多少技術難度和感染力。

再者,要寫好轉折。為了刻鑿方便,漢碑橫折常被分解成兩筆,是橫與豎的簡單組合,偶爾使用可破空間之閉塞,增加其多樣性,若頻繁出現則無理也無趣。橫折處翻筆調鋒,有其連貫性和技術上的驕傲,不可簡單化。而空間上的方圓對比則由線條間的筆勢取向所形成;圓筆在該碑中是調劑,使筆法趨於多樣,使剛柔得以互補,增加其感染力。圓筆是對篆籀筆法的繼承,要裹得住筆鋒,宜含蓄乾淨,富於彈性。

明朝初年,當《張遷碑》再度出現在公眾視野時,有個階段曾遭到他人非議。當時,主流審美崇尚的是平正、端嚴,而《張遷碑》的跌宕、拙樸與其潮流格格不入。即便是清朝幾位隸書大家,在研習該碑時也受到了影響。比如何紹基臨《張遷碑》,字形大小、縱橫、正欹,線條之粗細、虛實都有所收斂。

從書法整個發展史來看,許多書家的成長都是從某一高峰取其一端予以強化,進而塑造個人表達元素,由源而流。在這個過程中,風格得以放大、突顯,技法卻單一多了。譬如金農,譬如何紹基、伊秉綬,以其書為法,極易上手。但若轉習漢碑,似進入浩渺的大世界,要及彼岸則困難得多。換句話說,清代隸書因為風格而致單調,其存在可以活躍思維和理念,卻不宜直接取法。視野窄了,要遠行就不容易。

而《張遷碑》就是一座高峰,是富礦,值得深挖細掘。

5去年冬天,大約有兩個多月吧,我一直站著寫大字。著力點在《好太王碑》上,與此同時也臨《毛公鼎》。這是一條道上的兩家兄弟,你追我趕,方能行深致遠。或許是同樣的狀態持續太久,我的頸椎就出了問題,整日頭暈目弦,脖頸不能隨意扭轉。多年前,我有過類似情況,但不及今日來得猛烈。當初積累了一些經驗:大字寫上一兩周,坐下來練小字。久站傷頸,久坐傷腰。如此反覆調節,身體倒沒什麼大問題。

同理,可窺書法之奧義。

篆籀筆法習練久了,不妨寫寫方筆一路的漢碑。過了些日子,身體有所好轉,我開始坐下來臨習《張遷碑》。

此碑在之前也斷斷續續寫過,總不及《封龍山頌》《西狹頌》《史晨碑》或《肥致碑》順手。一個人吃慣了麵食,再好的魯菜、川菜都會嘗起來生澀。

這個時候,理性思維就極為重要了。

書法優劣首在線質。如果線條質量跟不上,再美的結體也只能淪為花拳繡腿。儼然武術中所講的力量與速度,在此若無優勢,攻擊性與殺傷力就要小得多。而線質要得以提升,當在筆法、節奏上多加錘鍊。起、行、收,提、按,甚至執筆,運行之遲澀、暢快皆需用功。剛而不僵,沉實不死,柔能含骨,纖微不弱,是以蒼潤見勝,雅健立格。

《張遷碑》結字或縱或橫,或正或欹,大小有別,方圓有度。有參差錯落,也能端莊謹嚴,於跌宕起伏中見機心,在收放揖讓處得情懷。其中講究,當於實臨中反覆體會,進而以全局觀來思考結體與章法上的關係。事實上,在結體上下功夫,不是以形神畢肖為能事,貴在學而能化,掌握其造型規律,融會貫通地用於創作當中。這就要求在臨習過程中不僅關照偏旁部首的組合、空間方圓的經營,更不能忽視該字在行列當中的位置,是以全局觀來思考其存在價值。正所謂「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張遷碑》在章法方面採取的是有行有列,字距大於行距的布白方式,於整飭中見錯落變化。其細微差異多因結體方式而存在。

臨習碑帖不同於抄書,貴精不貴多。而專業水準與業餘愛好很大程度上始於訓練方式的不同。桌球打久了可以成為業餘高手,縱橫馳騁以為所向披靡,一旦與專業運動員較量一回,才知道天高了、雲淡了,自己這麼玩一輩也就完蛋。有心討教,這才明白人家並不是一味地發球攻略,而是將諸多動作分解開來去錘鍊,成千上萬遍,既求動作之精準,又對力度、速度、體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學習書法, 明確訓練目標至關重要。 《張遷碑》的書寫性如何去詮釋?強化書寫節奏將有怎樣的視覺差異?墨法上的探索對其審美表達有多少影響?以柔克剛,化方為圓於風格上又會出現多大的審美落差?

當你對結體、筆法、章法有了較為深刻的把握,面臨的就是另一個層次的思考,古人稱之為「隔」,就是對所習範本的破壞,拆骨還父拆肉還母,破其體相,重塑金身。欲得此境,有個漸進的過程,即臨碑時主體意識的介入。當然,這與隨心所欲、信筆為體不同,而是調動作者現有書法技能和審美積累,予以牽移、貫通,形成個人藝術語言和美學取向。

面對《張遷碑》,我試圖在柔勁上用功,求松求活,絕鑿刻之痕而得書寫性,是以帖學積累來解讀漢碑,使骨肉筋血得以豐盈。欲得此美,執筆貴松,行筆當緩,提按要有分寸,不可使線條僵死。同時,需要強調剛與柔、虛與實、粗與細、遲與疾、枯與潤等對比關係。再者,經營細節,寫出筆觸感。重視方圓對比,使藏露得以調節,鬆緊有所關照,向背俯仰、疏密開合皆能從容。錘鍊線質,首在筆法,次在節奏快慢。起收要乾淨利落,中段若不使力怯,當留意行駐提按之法,切勿一划而過或使力用狠。若論金石氣,蒼潤者最佳。是以鬆緊、徐疾為秘,其要在一「松」字,執筆如此,鋪毫、裹鋒能夠提得筆起,使線條多靈動柔勁感。而金石氣則是松後之疾行,筆鋒與紙面因不實而陡增磨擦力,其邊沿即生毛澀感,亦是力量迅猛不勻所致。當然,若用紙粗糙,同樣火候,其味道要突出得多。

于右任寫魏碑能去僵死之弊,得逸氣;缶翁臨《石鼓文》使筆法多變、線條結字靈動,是謂善學。二賢對碑版的理性思考和對帖學筆墨的借鑑是其成功的關鍵。換句話說,藝術要永葆青春,需要從經典中汲取營養,不論碑帖,兼容則優,排斥易死。

手機字帖 | 漢隸《張遷碑》

YES!點亮在看

相關焦點

  • 《張遷碑》最好的版本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張遷碑》,則是最能體現漢隸雄強一路風格的碑文。《張遷碑》是東漢晚期作品。通篇為方筆,方整勁挺,稜角分明,結構謹嚴,筆法凝練。書風端正,方勁雄渾。初看似乎稚拙,細細品味才見精巧,章法、行氣也見靈動之氣,沉著有力,古妙異常。其碑文記載的是那時候的縣令張遷的豐功偉績,文裡提到,張遷之祖世代英良。當然,讚頌的文辭,難免就是從出身、品德等方面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實惠等等。
  • 初學隸書選《曹全碑》還是《張遷碑》?清朝書法家建議選這個帖
    《曹全碑》字帖內頁清王澍《虛舟題跋》評云:「隸法以漢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曹全碑》作為漢隸主要代表作品之一,在漢碑中極負盛譽,是漢代碑刻隸書字數較多的一塊碑,以風格秀麗多姿和結體勻整清麗著稱於世
  • 漢隸十二品新探,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展
    展覽現場展覽共展出當代書法作品140餘件,以及「漢隸十二品」原拓近40件。參展藝術家以「漢隸十二品」為取法對象,或臨摹,或創作,對經典做出合乎自己意趣要求的新詮釋。展覽現場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所長魏廣君指出,展覽以十二品漢隸為載體,解讀了十二品產生的社會背景以及其對隸書創作所起到的作用,展現了漢隸對臨摹與當代創作提供的巨大歷史資源和圖像支持。
  • 手機字帖 | 楊凝式《韭花帖》高清大圖、58個單字帖、賞析和學習建議
    字帖精選| 褚遂良《字陰符經》字帖24圖字帖精選 | @西周《散氏盤》拓本字帖精選 | @《散氏盤》善本字帖精選 | @佚名《甲骨文金文》二玄社(中國法書選1)史上最全書法字帖書法字帖大全行書作品欣賞字帖精選|佚名《石鼓文(中權本)》二玄社(原色法帖選49)字帖精選|佚名《石鼓文(先鋒本)》二玄社(原色法帖選37)字帖精選|佚名《石鼓文(後勁本)》二玄社(原色法帖選14)隸書硬筆字帖《曹全碑》,寫字更古雅的秘密
  • 隸書作品欣賞 隸書發展歷程 以及如何練習隸書書法
    隸書分為秦隸和漢隸,也可以叫古隸和今隸。 古隸就是古樸的古拙的刻石字體,不同於完成體「八分體」隸書。今隸就是兩漢時期,經過官府干預和官方文人審美觀念的融合,進而形成八分書,具有規範、和諧、靜穆、左撇右挑的獨立風格特徵。 隸書是現代一種常見的鄭重的字體。
  • 書法欣賞|大巧似拙《張遷碑》
    《張遷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個性極為強烈,歷來被譽為漢碑中稚拙古樸、雄強穩健的典型。原谷城長張遷改任蕩陰令後,谷城故吏韋萌等為追念故令張遷的功德而集資刻立的《張遷碑》,所以前人又稱此碑為「去思碑」。碑文記述了碑主張遷的家世、經歷,歌頌他的功績、品德。
  • 張法:用「漢隸十二品」重建經典在當今時代的書學意義
    漢隸經典化,是在清代碑學基礎和當今書法現實的雙重背景下,對中國書法史的重寫,即進一步認識二王帖學之法與隸篆古法,以及二種法後面的中國書法整體的統一之法,具有重要意義。帖碑之別,乃筆帖之法與刀碑之法的區別,從刀碑之法進入後面的中國書法整體的統一之法,對當前中國書法和審美文化中的流俗傾向具有矯正作用。    「漢隸十二品」這一名稱的醞釀和提出,意味著開啟了漢隸經典化的新路。
  • 濱州書法家徐延波作品入選國家畫院「漢隸十二品新探」刻石書法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郗運紅近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漢隸十二品新探」刻石書法研究與創 作系列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當代書法作品140餘件,以 及「漢隸十二品」原拓近40件。參展藝術家以「漢隸十二品」為取法對象,或臨摹,或創作,對經典做 出合乎自己意趣要求的新詮釋。漢代是中華民族最為輝煌的時代之一,有著宏大精神內蘊的「漢隸」, 在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典範意義。以傳統「品」的話語 方式,重新發現和挖掘隸書的美,「漢隸十二品」這一概念正是在這一學術 背景下誕生的。
  • 趙子昂《洛神賦》原色書法真跡,牽絲飛白、纖毫畢現!行書好字帖
    在中國的書法藝術中,我們常常有「臨池」「臨帖」的說法。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任何人都離不開臨摹。我們知道「臨摹」其實包含兩層意思,但它們都必須有一個承載的對象,那就是字帖!因此,在學習書法的時候,選擇一本優質的字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書法碑帖大全電腦版下載_書法碑帖大全電腦版官方下載【含安卓模擬...
    《書法碑帖大全電腦版》是一款專為書法愛好者打造的軟體。功能介紹?下載無限制:可以下載任意您喜歡的字帖;?內容高清:收錄高清大圖、支持超高清圖片流暢加載、支持字帖無限制放大;?檢索方便:提供按照書法家檢索、提供所有內容搜索、提供精品推薦;?功能貼心:提供字帖大圖預覽、專門為行書草書提供原文對照功能,方便讀貼臨習;?
  • 書法名家精講:王羲之行書聖教序解析字帖,從這裡了解王羲之
    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很多書友都非常喜歡書法藝術,今天分享這本《王羲之行書聖教序解析字帖》給各位書友,這不是一般的字帖,書法名家精講的專業教材,來看看老師怎麼解析王羲之的筆法的。
  • 顏真卿《勤禮碑》單字臨帖米字格在線字帖
    《顏勤禮碑》對於愛好書法的人來說都不陌生,想必手上都有他的字帖,應書友的提議,紙質版本攜帶起來不是很方便,今天發布《顏勤禮碑》微信高清版
  • 美女畫家的書法,平靜雅致,字如其人
    美女畫家的書法,平靜雅致,字如其人 清劉熙載《藝概》:「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就拿漢代隸書《張遷碑》來說,這本是一本風格古樸、稚拙的隸書字帖,字體風格不如唐代的楷書那麼秀美,筆畫的長短粗細和楷書裡的標準不一樣,有時候還會讓人覺得很醜,加上它又是一幅漢代的碑刻作品
  • 1400個陸柬之行楷書法集字欣賞:古雅遒逸、學習行楷的上好字帖
    喜歡書法的朋友都知道,要想入門習字,必然是離不開臨帖的。其實臨帖又分兩種情況,那就是臨和摹。而不少的書法愛好者往往在選擇字帖的時候容易選描紅的版本,這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對任何事物的學習了解都需要一個過程。倘若有人指導,或許更多的還是選擇讀帖臨寫。
  • 漢隸三頌之《石門頌》:隸書中的草書
    (來源《書法報》2019年5月15日第19期10版 欄目:讀帖 作者:許強 責編:葉積豔)漢隸三頌之《石門頌》:隸書中的草書■許 強東漢隸書主要分布在兩大區域:一是以山東、河南為中心,二是以陝西、四川為中心。
  • 拓本:普惠天下的學術公器
    拓本雖是一種高冷、小眾的收藏,甚至被譽為難以貼近的「墨老虎」,然而它對古代文化傳承的貢獻,卻厥功至偉。在2016年兩場拍賣會上,有兩件拓本出盡風頭。一是6月13日在廣東拍賣的《漢萊子侯刻石》初拓本,從200萬元起拍,最終以2070萬元(含佣金)收官,成為碑拓拍賣史上的傳奇。
  • 央視曝光:女孩書法驚豔如字帖範本
    近日,一則「女孩書法驚豔如字帖範本」的新聞,刷爆朋友圈。在央視訪談類節目《經濟半小時》中,一位單親媽媽講述了,獨自撫養女兒的故事。
  • 文徵明泥金小楷《金剛經》,高清字帖圖片,精美絕倫!
    ▍綜合整理:書法藝術堂 ▍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款書畫家人人必備的文房第五寶  【書畫易多功能書畫儀,手機同屏投影神器】用途:書法繪畫臨摹拷貝打稿、宣紙上畫格界格、牆畫、蛋糕製作、玉石雕刻、葫蘆畫。
  • 書法人物劉千書
    首屆「湖北省100名優秀書法人才」、入選「湖北省優秀青年文藝人才庫」,首屆、二屆「孝感市傑出書法人才」,獲「首屆孝感市槐蔭文藝獎」。學書數十年來,遍習歷代碑帖,楷、隸、行、草諸體兼備,作品入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二屆手卷書法作品展、「絲綢之路」全國書法作品展、第二屆媽祖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等多次展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