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不僅僅是用來看的,還可以一起「玩」。在美術館來一場沉浸式體驗;去大劇院玩一場「劇本殺」;到開心麻花江蘇站參加舞臺劇演員招募……作為世界「文學之都」,南京濃厚的文藝氛圍為戲劇孕育出了更多可能性,除了坐在觀眾席上欣賞到各種類型的戲劇演出,人們還可以深度參與,開發許許多多的戲劇新玩法。
碰撞
「犀牛」在200米高空衝進美術館
走進美術館、戴上手環、放下手機,跟隨演員們分別進入四個不同的空間,打開全新的劇情線……在200米城市高空,金鷹美術館變身沉浸式戲劇空間,迎接100位體驗者。「犀牛衝進美術館」沉浸式戲劇體驗是南京戲劇節與金鷹美術館的首次跨界合作,是戲劇藝術與展覽空間的疊加碰撞。
「犀牛衝進美術館」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丁零零……」清脆的鈴聲響起,一隻名叫圖拉的白色「犀牛」突然衝出來,身後,100人跟著他狂奔。在這場美術館奇妙夜,人們共同見證話劇《戀愛的犀牛》如何以其極強的生命力,展開一場沉浸式戲劇體驗。戀愛教授、明明、牙刷、黑子、大仙……眾多耳熟能詳的角色在這裡牽引著每一位觀眾走進《戀愛的犀牛》的世界:上戀愛教授的戀愛訓練課,在動物出逃的動物園遇見牙刷,在明明的房間直面自己的愛情,在世紀大鐘彩票站與黑子和大仙爭奪那500萬世紀大獎……有人歡笑、有人落淚、有人跳舞、有人躺倒……這不僅僅是一場沉浸式戲劇演出,更是一場屬於每一位參與者的沉浸式表演體驗。
本場活動編導龔龔說:「這次沉浸式體驗的設計打破了原有的故事線,用不同分區同步進行的方式,把四個場景展現在觀眾眼前。轉變了既定時空和觀演關係,讓舞臺上二維的人物變得真實可感,更加立體。在和演員的互動中,觀眾不僅能夠從更深入的層次與角色共呼吸,還能在參與表演的過程中反觀自己。」
「戲劇表演+藝術展覽+百人沉浸」這一讓人眼前一亮的組合,是2020南京戲劇節的一個創新活動,在不破壞美術館展覽和空間的前提下,將戲劇融入其中。「我們將美術館空間場景化,挑出金鷹美術館的中央展廳和四個分展廳,重新賦予它們在《戀愛的犀牛》這部話劇中的空間身份,分展廳分別對應著『戀愛訓練營』『馬路的動物園』『世紀大鐘彩票站』以及『明明的房間』四個體驗空間。」藍色天際文化傳媒公司宣傳策劃總監田野介紹,「這是我們第一次把大型戲劇體驗搬進美術館。在這個空間裡,觀眾也有特定的身份,他們通過肢體語言等表演方式融入話劇空間,成為情節的重要部分。」
現場有很多觀眾是第一次參加沉浸式戲劇體驗,大家從有些拘謹、不知所措,到融入角色、主動傾吐心聲,這種體驗讓他們覺得和想像中「有些不一樣」:少了一些浮誇的戲劇化,多了一些真實的情緒。
「雖然現在看戲劇的人越來越多,但與其他娛樂方式相較,它還是小眾的,以至於很多人會認為自己與戲劇之間有一個天然的壁壘。」田野說:「我們通過沉浸式戲劇體驗想告訴大家,戲劇源於生活,戲劇就在我們彼此之間發生。」南京大學社會系社會心理學博士黃菡也是100位體驗者中的一位。「在參加完活動之後我覺得現場的互動形式很有意思,解放了表演者和現場觀眾的天性。」
參與
在專業舞臺上玩一場「劇本殺」
漆黑的舞臺中央,幾束亮眼的燈光直射在人們的身上,略有些掉漆的酒櫃中零零散散地放著幾瓶酒,酒店老闆娘站在酒吧櫃檯旁熱情招呼客人,酒保在認真擦拭高腳杯,男人在角落裡安靜看報,大聲吵嚷的醉鬼躺在泛黃的沙發上……一幕幕精緻的場景,在南京保利大劇院的專業舞臺上上演著,但是這次,站在舞臺上表演的不再是以往專業的演員,而是普通的觀眾,他們也不是在演戲,而是在玩「劇本殺」《北國之春》。
保利大劇院推出的沉浸式劇本殺活動。受訪者供圖
南京保利大劇院在6周年之際,探索劇場更多的新鮮玩法,推出了「劇本殺」特別策劃活動,邀請觀眾來劇院玩一場與眾不同的劇本殺。保利會員、戲劇舞臺劇愛好者、劇本殺發燒友都可以報名參加。
「劇本殺」,又名謀殺之謎,2016年因為國內推理綜藝《明星大偵探》熱播而出圈。玩家們通過分飾劇本中的角色,在各自的視角下,圍繞劇中案件展開講述,挖掘線索,合理推理,還原人物關係和事情真相,並找出兇手。「劇本殺」有懸疑、情感、科幻、歡樂等不同類型,玩家們一般相聚在「劇本殺店」裡,一玩就是幾個小時。
「劇場不只是用來演戲,它能夠承載更多功能。這次6周年特別策劃,也是我們劇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面對市場,保持活力的一種探索。」南京保利大劇院舞臺技術人員徐立,也是這次「劇本殺」活動的策劃人之一,他告訴記者:「第一部劇本《郵輪驚魂》是在9月玩的,200多人報名,我們只選了6位觀眾。粉絲群裡呼聲太高了,我們又推出第二部劇本《北國之春》。兩部劇本,邀請了6批觀眾前來體驗。」
「與劇本殺店為玩家服務不一樣,劇院推出劇本殺活動,是為觀眾、會員服務的。」徐立強調,不同於單純在劇本殺店玩一次燒腦的遊戲,保利推出「劇本殺」活動,是利用劇場現有的道具場景,把重點放在劇本以外的專業舞檯燈光、音響和舞美道具上,來塑造劇本殺的氛圍,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來體驗舞臺和劇場的獨特魅力。「劇本殺《北國之春》的主場景是一個酒吧,我們就利用劇院現有的酒櫃、小圓桌、沙發搭建了一個場景。」
徐立告訴記者,保利還會不定時地推出此類與觀眾互動的活動,並結合劇院正在上演的劇目,與演出方劇組合作,利用現有的舞美設計,打造更多有意思的「劇本殺」活動。
本土化
開心麻花組建南京本地表演團隊
昏暗的劇場中,觀眾聚精會神地盯著舞臺,因為一段段無釐頭對話爆笑起來,現場掌聲雷動。這是前段時間南京文化藝術中心的常態,開心麻花喜劇《烏龍山伯爵》在南京連演四場,場場爆滿,上座率達到疫情防控所要求的75%上限。
2015年,開心麻花首部電影《夏洛特煩惱》在全國上映。隨著開心麻花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借著電影的勢頭,開心麻花陸續在華南、華東、東北、西南等地中心城市設立子公司分支機構,進行區域管理,實現區域本地化運營,擰出本地「更熱乎的開心麻花」。
開心麻花江蘇站就在這時在南京落地了。「南京是江蘇省會城市,經濟體量大,演藝人才儲備、舞臺劇觀眾數量對劇場的運營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開心麻花華東(蘇皖)區域副總經理潘輝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開心麻花江蘇站已經累計排演了《烏龍山伯爵》《江湖學院》等七部舞臺劇,光江蘇站復排的《烏龍山伯爵》在南京就演了十一輪、近50場。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開心麻花獨特的本地化運營模式。潘輝介紹,江蘇站排演的劇目都是開心麻花成熟的IP,已由開心麻花眾多經驗豐富的優秀演員演過數輪,並經過全國巡演檢驗過的成熟舞臺劇;在本地招募演員,經過嚴格的「麻花風格」訓練後,組建成本地表演團隊,使用本地舞臺設備。
「這種模式不僅可以確保每年一定的演出場次,保證演出質量,同時最大限度地控制演出人員的差旅和舞美道具運輸成本,實現盈利。」潘輝稱,區域本地化運營也為本地培養了大量的舞臺劇演員,一些演員因為有了開心麻花的演出經歷,走進了國有文藝院團。
培育本地演員的同時,開心麻花江蘇站還在培育本地觀眾。潘輝告訴記者,開心麻花在南京紮根發展的模式之一就是培養觀眾和演出氛圍。開心麻花江蘇站自成立以來,就堅持深入開展高校免費義演,把對熱點話題接受度高的大學生作為未來演出市場的潛在受眾培養。「開心麻花的舞臺劇有其獨特的風格,包袱、笑點很容易被大學生接受,當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成為白領,就會成為我們的忠實觀眾。」
南報融媒體記者邢虹翟羽
實習生張瑜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