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信」的聖經用詞:
們的認信標準所陳述的觀點
「歸信」的聖經用詞1. 舊約聖經的用詞舊約聖經尤其使用兩個詞來形容「歸信」,那就是:
A. נָחַם(nāḥam),它被用來表達一種深切的感情,要麼指哀傷(簡單被動字幹[niphal]),要麼指安慰(加強主動字幹[piel])。它的簡單被動字幹意指悔改,這種悔改經常伴隨著計劃和行動的改變,而它的加強主動字幹是指安慰或安慰自己。作為對悔改的稱呼—這是我們在這裡所關注的意思—它不僅用來形容人,也用來形容神(創六6~7;出三十二14;士二18;撒上十五11)。
B. שׁוּב(šûb),這是最常用來形容歸信的詞語,意思是轉向、回頭、轉回。它經常按照字面含義來使用,以形容神和人,但是它很快就獲得宗教上和倫理上的意義。這種含義在先知書中最為突出,它在那裡是指以色列在離棄耶和華之後轉向祂。舊約聖經稱之為「迴轉」,這個詞清楚地說明舊約聖經所謂的歸信,是指人轉離罪、歸向神,因為罪使神與人分離。這是歸信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元素。我們可以從浪子的話中看到這種表達方式,「我要起來,回到父親那裡去」(編按:路十五18,《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2. 新約聖經的用詞我們在這裡特別要考慮三個詞彙:
A. Μετάνοια(metanoia;動詞形式,μετανοέω[metanoeō])。這是新約聖經最常用來描述歸信的詞彙,也是所使用的最重要的詞語。這個詞是由μετά(meta)和νοῦς(nous)複合而成的,而νοῦς(nous;理性)和動詞γινώσκω(ginōskō[認識];拉丁文noscere)有關,這兩個詞都是指人的意識生活。英文聖經把這個詞翻譯為「repentance」(「悔改」),但是這種翻譯並沒有公正地對待原文,因為它過分突出了情感的要素。崔倫奇(Trench)指出,在古典著作中,這個詞的含義是:(1) 之後認識到(to know after),後見之明(after-knowledge);(2) 由於這個後見之明而改變心思;(3) 因為心思的改變,人對過去追尋的方向感到懊悔;(4) 源於上述所有步驟,人就為將來作出行為上的改變。然而,這可能指變好,也可能指變壞,不必然包括一種resipiscentia(=conversion/歸信)——再次變聰明。然而,它在新約聖經中具有更深的含義,主要是指心思的改變、以更明智的觀點看待過去,包括為自己過去的惡行懊悔,帶來更好的生活。這裡有resipiscentia(歸信)的元素。瓦爾登(Walden)在他的著作《悔改的重大意義》(TheGreatMeaningofMetanoia)一書中得出結論說,這個詞傳遞出的概念是,「總體的思想改變,在其最完整的發展中,會成為一種理智和道德的重生。」儘管我們主張,這個詞主要是指心思的改變,但不應當忽視,這個詞的含義並非局限於理性、理論上的意識,也包括道德意識,就是良心。人的思想和良心都被罪玷汙了(多一15),當一個人的νοῦς(nous;心思)被改變,他不僅獲得新知識,他意識生活的方向、及其道德特質也發生了改變。更具體來說,神的話所表明的改變,與這些方面有關:(1) 理性生活(提後二25),更好地認識神和祂的真理,並在救恩的層面上接納此真理(等同於信心的行動)。(2) 清醒的意志生活(徒八22),轉離自我、轉向神(這再次包括信心的行動)。(3) 情感生活,只要這種改變會伴隨著聖潔的憂愁(林後七10),就會為罪人開闢一些愉悅的新領域。在所有這些層面,μετάνοια(metanoia;悔改)都包括:有意識地反對先前的狀況。這是歸信中的一項本質要素,因此值得小心留意。「歸信」(to be converted/被轉變)不僅僅是從一種意識方向過渡到另一種意識方向,而是清楚地、有意識地厭惡之前的方向。換句話說,μετάνοια(metanoia;「歸信/悔改」)不僅具有積極層面,也具有消極層面。它一面回顧過往,一面展望未來。歸信之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錯誤、自己的固執和愚蠢。他的歸信既包括信心、也包括悔改。遺憾的是,教會逐漸忘卻了μετάνοια(metanoia;「歸信/悔改」)的原始含義。在拉丁神學中,拉克唐修(Lactantius)將它翻譯為resipiscentia,「再次變得明智」,彷佛這個詞是從μετά(meta)和ἄνοια(anoia)而來的,並暗示從瘋狂或愚蠢中轉回。然而,大多數拉丁作者偏愛將它翻譯為poenitentia(=repent/悔改),這個詞是指做錯事或犯任何類型的錯誤之後,人的憂傷和後悔。到了《武加大譯本》,用這個詞來翻譯μετάνοια(metanoia),而在《武加大譯本》的影響下,英文聖經的譯者將這個希臘詞彙翻譯為「repentance」(「悔改」),因此是強調其情感要素,並且使μετάνοια(metanoia)等同於μεταμέλεια(metameleia;懊悔)。在一些情況下,這種退化甚至變本加厲。羅馬天主教會藉由其懺悔的聖禮(編按:告解禮),將「悔改的觀念」外在化,因此希臘文聖經的μετανοεῖτε(metanoeite,「你們要悔改」,太三2),在拉丁文譯本就變成了poenitentiamagite(行懺悔禮)。
B. Ἐπιστροφή(epistrophē;動詞形式,ἐπιστρέφω[epistrephō])。這個詞的重要性僅次於μετάνοια(metanoia)。在《七十士譯本》中,μετάνοια(metanoia)是נָחַם(nāḥam)的翻譯之一,ἐπιστροφή(epistrophē)和ἐπιστρέφω(epistrephō)這兩個詞則用來翻譯希伯來文單詞תְּשׁוּבָה(tešûbâ)和שׁוּב(šûb)。它們總是指再轉向或回頭。在解讀希臘文時,我們必須參照希伯來文,以便闡明真正的要點,即這裡所指的「轉向」,實際上是一種轉回。在新約聖經中,名詞ἐπιστροφή(epistrophē)僅出現一次(徒十五3),動詞則出現幾次。它比μετανοέω(metanoeō)具有更廣的含義,且真正表明歸信的最終行動。它不僅是指νοῦς(nous)或心思的轉變,也強調一種新關係的建立,使積極的生命轉向另一個方向行動。我們必須謹記使徒行傳三章19節的解釋,在那裡,這兩個詞彙並排使用。有時候,μετανοέω(metanoeō)僅僅包含悔改的觀念,而ἐπιστρέφω(epistrephō)總是包含信心的元素。Μετανοέω(metanoeō)和πιστεύω(pisteuō)可以並排使用,ἐπιστρέφω(epistrephō)和πιστεύω(pisteuō)則不能放在一起使用。
C. Μεταμέλεια(metameleia;動詞形式,μεταμέλομαι[metamelomai])。新約聖經僅僅使用動詞形式,它的字面含義是:後來成為某人操心的事。它是《七十士譯本》用來翻譯希伯來文נִחָם(niḥām)的詞彙之一。在新約聖經中,它只出現五次,也就是馬太福音二十一章29、32節,二十七章3節;哥林多後書七章10節;希伯來書七章21節。從這些經文可以明顯看出,這個詞強調悔改的元素,儘管它未必指真正的悔改。儘管μετανοέω(metanoeō)也包括意志因素,表明意志充滿活力的轉向,但是在這個詞中,最主要的是消極的、回顧性的、情感的因素。儘管μετανοέω(metanoeō)有時候會用在命令語氣,但是μεταμέλομαι(metamelomai)則從來沒有出現這種用法。感情從來不會任人擺布。這個詞比μετανοέω(metanoeō)更接近拉丁詞彙poenitentia(懺悔、悔改)。
——伯克富著,隨真譯,《伯克富系統神學》(麥種,2019年四月)
新書
伯克富系統神學
Systematic Theology
作者:伯克富(Louis Berkhof)
譯者:隨真
主編:駱鴻銘
總校訂:潘秋松
ISBN 978-1-939-25159-6
原價:人民幣500元
預售價:人民幣350元(即日起至二月28日止)
人民幣380元(3月1日起至發貨日止)
發貨日:預計四月16日(受限於客觀環境,可能延後或提前,不另通知)
大量訂購,另有優惠,請微信聯繫 akowtw
《世界雜誌》(World Magazine)選入「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百本書」(1999年)
多特會議400周年紀念
最有影響力的改革宗神學集大成之作!
此書忠於明確的改革宗信仰路線,作者簡潔緊湊的風格、現代化的處理方式,使此著作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改革宗神學概要。
在《系統神學》一書中,伯克富在神學思想上追隨加爾文,以及荷蘭神學家凱波爾與巴文克的改革宗神學。伯克富受巴文克神學的影響最明顯。伯克富並不是創意型的或思辨型的神學家。他主要的貢獻即闡述改革宗的精華。伯克富之著述堅實有力,又相當的組織,可供神學院教科書使用,又可作個人靈修讀物。已被美加各地神學院所採用,也備受世界各地純正信仰界的歡迎。——改寫自趙中輝,《英漢神學名詞辭典》
「改革宗的標準教科書,此書內容豐富,包含許多資訊和分析。從任何神學視角來看,它都是最有用的單冊系統神學。」——古德恩(Wayne Grudem)
「當代英語世界改革宗傳統教義神學最優秀的入門書。」——繆勒(Richard Mueller )
伯克富的《系統神學》的優點,乃在能用英文把改革宗神學表達出來,全書條理極分明,適合神學院作教科書用,又能討論最新的神學思想(如早期巴特的思想),雖然在神學思想上沒有什麼創意。……在可見的將來,他的系統神學仍會受歡迎。——傅格森(S. B. Ferguson)
「麥種根基系列」套書特價
多特會議400周年紀念
三本具有代表性的改革宗神學作品
加爾文(John Calvin)著,任傳龍譯,《麥種基督教要義》第二刷(十六世紀)
伯克富(Louis Berkhof)著,隨真譯,《伯克富系統神學》(二十世紀)
邁克·何頓(Michael Horton)著,麥種翻譯小組譯,《基督徒的信仰》第二刷(二十一世紀)
簡體字版本,一套3本,約300萬字,3千頁。
原價:人民幣 1500元
預售價:人民幣 1050元(即日起至二月28日止)
人民幣 1150元(3月1日起至發貨日止)
發貨日:預計四月16日(受限於客觀環境,可能延後或提前,不另通知)
購書請掃描二維碼或至網址
https://cn.akow.org/index.php?route=product/category&path=74_75
麥種官網:cn.akow.org
歡迎轉發、關注
歡迎轉發,關注麥種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