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學鋼琴怎麼辦 (節選)
——我聽劉詩昆大師的鋼琴課
石 慧
鋼琴從它的出現到現在只有300年歷史,但它的發展速度令人驚異。當代西方家庭鋼琴擁有量達到了30%40%;在中國,雖然鋼琴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西洋樂器,但由於我們過於貧窮,所以巨大的發展還只在改革開放後的20多年中. 30年來,城市人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開始渴望高雅藝術伴隨高質量的生活,有的家長由於年輕時沒有實現的藝術夢希望能在自己孩子身上體現出來。於是孩子們在家長要求下,紛紛拿起琴譜走進琴房學習鋼琴。這說明,一方面中國改革開放經濟上得到了巨大發展,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人開始對高雅文化有了追求.無疑這是一種可喜的文化現象,文化教育現象。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將成為世界上學習鋼琴人數最多的國家。
當代中國早已脫離了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社會也步入資訊時代,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新鮮的諮詢和誘惑,孩子們從小在家長的精心呵護下營養攝入全面,體質和智力都很棒,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接收到各種信息。很多孩子通過對鋼琴的初步接觸,喜歡上鋼琴那動聽的聲音,漂亮的造型,但是,這只是他們眾多好奇事物中一項而已,一旦真正學習鋼琴,每星期定時上課,每天持之以恆認真練習,對於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學校由於追求升學率,孩子文化學習的壓力大,許多學生除了要完成學校布置的學習科目外,課外還參加了奧數、作文、英語等校外補習班,課餘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但還得抽時間去學鋼琴,這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有同學學到一半有放棄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不要讓孩子堅持下去呢?
從醫學角度來看,手指是全身神經最敏感的部位,也是神經支配力最強的部位,所以手指對腦的反刺激作用最強。由於孩子正處於大腦發育期,腦力發展的黃金期,彈鋼琴對大腦基本反應起著強大的作用,能增強孩子的記憶力。所以學鋼琴對開發孩子智商作用巨大。
樂器中任何一件樂器都沒有鋼琴的音域廣,演奏時也沒有鋼琴使用的音符數量更多,由於這些音符以縱向結合的和聲方式出現,它對東方民族習慣的線性思維有巨大的突破,無疑這些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是有益的。
由於鋼琴譜是所有樂器琴譜中包含音符數量最多的,孩子的學習是靠對眾多音符在大腦中縱向的拼記、對橫向旋律的回憶進行的,怎樣能在一定時間內把眾多的音符在縱的和橫的關係弄清楚,並通過大腦指揮十個手指分別演奏出來,完全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所以孩子必須學會劃分段落,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然後進行對比、區別來進行記憶,這在很大程度上鍛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美國有一個研究試驗成果說,只有鋼琴演奏家在演奏時的大腦電流是最活躍的。在成長期最活躍的大腦也就意味著大腦的腦容量會比一般人的大腦更大,大腦皮層的細胞的利用率會更高,大腦細胞之間就會產生更多的聯繫。研究還發現,6-7歲進行了鋼琴專業訓練的孩子,尤其是音樂與數學之間的邏輯聯繫變化尤為明顯,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數學技能有所提高。。這說明這時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思維能力的提升就是智力的提升.
由於鋼琴學習的內容大部分是高雅音樂,是人類文明真善美的經典,孩子從小薰陶在這種經典氛圍之中,怎麼不會對年幼,處在成長中的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呢!當然,它會使孩子的心靈寧靜、情感真摯、氣質高貴,使孩子的素養得到提高。所以,鋼琴教育是一個豐富情感體驗的學科,它能培養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通過鋼琴的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這是鋼琴教育中蘊含的生命意識、生態關係,愛國情懷,是高尚人性美以及客觀、公允、嚴謹求實等價值觀。
由於鋼琴音樂不像中國的古琴音樂僅僅是自娛自樂、修身養性的工具,鋼琴學習不僅能修身養性,還能讓大家欣賞,與外界進行交流與學習,與同齡孩子接觸溝通。但對孩子過分的表演欲望是不能滿足的,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尤其是在取得一定的成績時,不要因此而驕傲;在成績不好時,也不要因此而氣餒。還要在交流中懂得尊重別人的演奏成果,懂得禮貌,懂得幫助別人,愛護別人,體諒別人;懂得如何對待自己的同學,老師;懂得謙讓,懂得敬畏,懂得感恩。因為這些不僅是一個藝術家所要具備的,也是一個社會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孩子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由於對音樂的感知不同,因此接受能力也出現了差異,家長對於孩子鋼琴學習出現這些問題也產生不少的想法。成功的家長總結經驗,失敗的家長在想孩子是不是有學習鋼琴的天賦,各種不同的想法和心態都出現了。甚至有的家長在孩子還沒開始學習鋼琴就找專業人士看自己小孩的手到底適不適合學鋼琴,有沒有學習鋼琴的天賦?還問什麼樣的手才能學習鋼琴?其實這是學習鋼琴的一大誤區,劉詩昆先生在大師課上作了最好的回答:「莫扎特在音樂界的地位至今無人超越,如果用他的標準來衡量的話,像我、郎朗、李雲迪還有國外的一些鋼琴家都別學音樂啦!」
鋼琴的學習,在手指條件和天賦上是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的,唯一無法學習的就是病理上所謂的畸形手和唐氏兒,此外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手,天賦如何,只要你想都是可以學習鋼琴的。不是中央音樂學院還培養了全盲的鋼琴學生嗎!好的手型不一定能讓你彈出好的音樂,但是沒有好的手型根本不可能演奏出優美的音樂。所以孩子在練琴過程中的手型,練琴時間的安排等都是我們要注意的。這些均會因為不規範而制約孩子的學習進度,久而久之,孩子如果沒有感到進步,興趣一樣的會慢慢消失。
也有的家長以走鋼琴專業之路為自己孩子的奮鬥目標,也有家長為了孩子能進重點初中、高中、大學加分為目的。望子成龍抱著功利心理,熱衷於各種社會考級和比賽,盲目拔高孩子的程度。孩子只能彈三級的曲目考六級,六級的能力考十級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孩子為了比賽,為了考級,每天花上幾個小時,用整整一年的時間反覆彈奏一首或者幾首要考級的曲目,不顧及鋼琴學習的各個方面,背離學習鋼琴的目的,這往往會給孩子對音樂興趣的培養是毀滅性的,音樂帶給孩子僅僅是單一重複的枯燥回憶,音樂變化之美,音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從正面移到了反面.英國鋼琴演奏家託薩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個滿懷功利心的家長站在身後,即使孩子是天賦神童,也難成大師。因為家長把音樂藝術作為追求成功的手段,功利心會汙染孩子純潔的心靈,中斷對藝術的攀登。」所以,鋼琴學習更多的應該是通過鋼琴學學習提高個人的內在修養與氣質。
還有的家長覺得彈琴就是文娛活動,是閒著沒事時候的消遣,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算了,抱著這種心態的家長如果想想這種情況出現在學習上你們會如何對付?如果你們的孩子說:「我不想寫作業。」或「我不想讀書了。」你們會不會回答:「不想就算了」這樣的話?我想肯定沒有一個人會這樣說,大家一定會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完成好每天的家庭作業和課外作業,並且還是高質量的完成。鋼琴學習是美育,美育是教育,既然是教育對於一個年齡不大的孩子來說都有一定的強制性質,必須用誘導、甚至有的時候伴隨一定壓力或有哄的成份來進行。對於智育家長們尚且目標如此清晰明確,而對於同等重要的美育,家長們應該是怎樣的態度,不是很清楚了嗎!
家長還要注意;學習的高低與興趣不要過於關注,要重點關注的是孩子每天的練習時間、教師的方法、督促練琴的耐心有關。
正如劉詩昆先生所言;學習的道理是相通的,今天孩子可以因為枯燥而放棄鋼琴,明天說不定就可以因為學習壓力太大而厭學。在孩子的世界,好奇貪玩是他們的天性,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隨時都有很大的改變,今天喜歡鋼琴,說不定明天又會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是循循善誘的加以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在孩子的能力範圍內,適當的時機規定任務讓孩子完成,讓孩子明白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做什麼事情,想要取得成功都是在重複單一中找到樂趣,在寂寞思考中尋找超越,在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中得到解脫。我們要讓孩子記住:成功只屬於勇於克服困難,意志堅強的勇敢者,鋼琴學習是特別能鍛鍊意志的方法,是培養勇敢者最好的途徑。但是我們要記住,當興趣愛好貼上功利的標籤時,它就變成了工具。
進入【柏樂鋼琴城微官網】
抱歉的通知:
【閱讀原文】連結進入是沒有辦法領取會員卡的。
想領取會員卡的親,請直接對柏樂鋼琴城回復【微官網】三個字,然後點擊進入微官網……
小溪已經上報對這個問題修復,正在修復中…… 希望大家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