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書店

2021-02-19 李泱

很難和隔代感的年輕人們描述,我在他們這個年紀,藏身在巷弄裡的租書店,扮演著一個少年聯結那像深網的海底世界。那時沒有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是新生事物,電影院除了學校費心組織的各類禁毒反邪教安全教育等恐怖片,平時也很少去看,倒是這些深嵌在巷腳的租書店,隔開門外庸碌著的成人社會,建立起魔幻現實的夢想巨輪。

記起小城開的第一家租書店距離學校不遠,但生意遠未及旁邊的教輔店,老闆是個表情略喪的頹廢中年男人,進門時瞅都不瞅你一眼,自顧自看著電影,時不時驅趕下坐在角落埋首看漫畫的小學生,小學生騰地站起來紅著臉放下書悻悻地走出去。當時比較熱門的還是古龍金庸倪匡的武俠書,附帶些瓊瑤張愛玲李碧華的愛情小說,不多的幾本日系漫畫已被撕的差不多了。付完帳靠在書架上,讀著那些和真實世界完全不同的故事,像二十世紀末最後的補課,長出許多父母並沒有的觸鬚,款款擺動,自成迷宮腔室。坐在我後桌的陳默是個同樣熱愛讀書的青年,只是他看書的喜好有點怪,經常租借摩託車修理花卉養殖古代建築考等技術類書目,估計真要有《母豬產後護理》他也絕不放過一睹為快。後來老闆擴充了經營範圍,進了很多港臺歐美大片,彩色炫目的盜版塑封套琳琅滿目,我們站在架前踮著腳看,突然發現一張類似島國愛情動作片的封套,拿下來翻來覆去仔細檢查,拆開又合上,陳默附身過來悄聲說,兄弟,別翻騰了,我早就檢查過了,只是皮子,裡面沒有碟。最後借了張《山村老屍》呼朋喚友去他家看,記得那是個陰沉的雨天,中間很多片段著實讓人膽怯,配合窗外的電閃雷鳴,氣氛烘託的很充沛。結束後我們立馬開燈正平復情緒,陳默的父親這時進門了,他是個派出所警察,進屋後用獵犬一樣狐疑的眼神瞅著我們,倏爾綻放出笑容來,問要不要留在家吃飯,我們慌慌張張打著招呼倉皇而逃,他突然聲音很大地喊了聲「等等」,我們像中了定身術一樣保持即時姿態沒敢動彈,「讓你爹給我送罐煤氣來」,原來是在喊家裡開煤氣店的田二。

那時課業繁複緊張,若每天都抽空看書,學業就會顧此失彼,其它倒還能應付,就是英語課實在讓人抓狂,各種背誦默寫提問。英語老師像世紀末的搖滾青年每天扛著錄音機款款走來時,我們的靈魂感覺就已失去大半。每次摁下暫停鍵後,英語老師即開啟上帝視角鄙夷地看著這些斜眼歪嘴的人類,試圖洞穿在座每個人的內心,可能緣於大李的關係,當他每次帶著殷切的目光看向我時,我都低首搖頭,這時每每我身後的陳默就鐵定倒黴,「Chen Mo, stand up」,陳默紅著臉粗著脖子站起來支支吾吾堆積著不成章法的語句,我感覺他在替我受罪一樣。事後陳默問我,為什麼你每次搖頭老師都能跳過去,我試了很多次不行。

高中我們去了省城,告別了小城的租書店,也就告別了那些奇詭的滅門兇殺,漂泊的江湖浪子,漫天飛花的劍舞,被全天下人背棄而痴情的狂愛,進入另一刻度的人生。我們雖在同校,但聯繫並不多,也是臨近畢業時聽說,他的精神出了些狀況,經常莫名站起來說些不著邊際的話,或者在老師講課時經常打斷,由此在宿舍受到同班幾個男生的欺辱霸凌。我和田二等一眾同鄉氣不過,聯繫中間人在一個周末夜裡約出來,對方顯然也叫了幫手,滿臉橫肉打著耳釘叼著煙,但我們也有伏線,田二說這叫戰略。雙方喊完話後衝過去展開肉搏,酣戰僵持階段,伏線也應聲而動,田二聽到應援聲備受鼓舞,在團戰進行中脫下衣服蒙住對方緊攥打火機底端朝頭猛砸,眼眶裡盈著淚水,在月色的映射下像鑲著銀色的緄邊。肉搏戰以我方全勝告終,校方第二天即傳至教導處,大家一字排開背著手低著頭不說話,問起主謀時田二昂著頭向前邁去,說都是我策劃的,跟其他人無關。此事對小城驚動不小,家長們知道事情緣由後集結關係多方斡旋,湊齊了醫藥費交給校方,最終校方只給了警告處分,保留了高考資格。校長要求田二面向全校做出深刻檢討,我當仁不讓執筆了那篇氣勢磅礴義衝雲天的原稿,田二看完後猛錘我胸口,說你這孫子是想笑死我,這能讀下去?按照意想中的審查機制,原稿被閹割了很多,只保留了沉痛悔意的部分,教導處主任無奈地邊改邊說,氣也出了,風頭也出了,差不多得了,還想不想高考?!田二賠笑說是是是主任,您怎麼改我怎麼念。次周一的晨會,升旗後全體師生莊嚴肅立,往常嗜睡逃課的學生那天也整齊的到場,田二沿著人群讓開的甬道走到話筒邊,豪邁地念著那篇用詞官方蒼白的檢查稿,像個英雄一樣。

畢業後田二去了浙大,陳默休學回家,我去了北京。陳警官接陳默回去的那天請我們吃了飯,我記得陳默說過他爸因為職業原因很多年前就戒了酒,可那天他喝了很多,不住跟我們碰杯,喝到後面鼻息漸漸粗重,雙目布滿血跡,提著杯子說你們真他媽爺們兒,夠兄弟!陳默低著頭留淚,偶爾抬起頭來,就望著我們笑,說你們還記得那間租書店嗎,我們笑著點頭,他說真懷念那些年啊,內心被那店裡的怪書建造起一個封閉的小宇宙,就像山海經裡的世界,住滿了毛色鮮豔的怪物。那天陳警官喝醉了,吐了一路,我們扶著他回了賓館。安頓好他休息後,陳默掏出西安的火車票給我們看,說聯繫了家醫院,明天就過去,頓了頓又抬起閃亮的眼睛,「你們到了學校一定要告訴我啊,常聯繫」。出門後,在空曠漆黑的街道上,田二昂起頭顱,挺著脖子朝天奮力吼叫,向著塵土與虛無,以及浮在半空中的萬事萬物。

相關焦點

  • 港城說事|金釵街的那家租書店
    ,和隔壁連租。而金釵街上的這家小小的租書店,就是陪我們度過那個年代的特有時光的典型。小書店沒有招牌,門牌號是375號。這還是後來的新門牌。它所在的這套落地房也是龍港早期的投資建設房。和他後面的商品房一起,見證著許多來龍港這片熱土墾荒的青年才俊。
  • 在兒時三毛錢看一天的街角租書店裡,這些武俠小說你看過嗎?
    遍布大街小巷的租書店裡的武俠小說大部分都被看得封面脫落、頁面捲曲,也有不少缺頁的內容。那時只需交十元押金,三毛錢一本一天,我們基本上一至二天看完一套,看完這套換那套,一套接一套!鬼谷子:《奇門兵刃》;東方英:《武林潮》;東方禮菟:《風花雪月圖》;……新世紀以來,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再加上影視文化的衝擊,火爆一時的租書店逐漸消亡
  • 書店裡的影像詩 獻給孩子們的書店
    去臺灣時,書店是必不可少的「著名景點」,然而大多數人的第一站都是誠品,沒有注意過在小巷弄內默默經營的獨立書店。
  • 單向街書店眾籌自救:疫情會是壓垮實體書店的最後稻草嗎?
    單向街的慶祝方式,就是在官方公眾號上發布眾籌求助計劃,打出了「走出孤島,保衛書店」的煽情口號。15年至少求救過三次單向街創立於2005年,業主在2009年續約時加租,單向街開始了第一次求救。求救的結局是,另外一個商業地產項目願意引入網紅書店。單向街和新業主的合作條件是,免收租金,但按照收入進行分成。
  • 書店裡的影像詩|臺灣獨立書店紀錄片
    《書店裡的影像詩》記錄臺灣40家獨立書店樣貌,每集三四分鐘,呈現一家書店的故事和氣質。
  • 島上書店的第一年
    它是我們島上唯一的一間書店,不租不售不借,提供店內免費閱讀。裝修完畢後,由於疫情的耽誤,它在今年4月才慢慢開放,但是在這短短的幾個月內,我們收穫了很多。首先,書店的成立,我們要感謝太多太多的人,因為這家書店從籌辦開始,便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捐書捐款,甚至很多陌生人慷慨解囊,令人感動。記得有一次,有人推門而入,問我:「你是書店老闆嗎?」我說:「不是呢,我只是一名圖書管理員。」
  • 誠品書店這麼火的原因是?
    如今到臺灣的遊客,一定會去誠品書店,感受臺北的文藝氛圍。臺灣流行個說法:「如果說世界最高的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可見誠品在臺灣的地位啦!2004年,誠品敦南店獲《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並且在 2015 年被 CNN 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全球入選的 17 間書店之一。創始人吳清友先生在一次演講中說,「誠品書店一開始不是為了要賣書,而是要推廣閱讀,所以會從人、空間、活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 最大英文書店關門,誠品書店感慨香港人不愛看書
    2月24日,新加坡連鎖書店葉一堂(PageOne)也關閉了位於香港銅鑼灣時代廣場9樓的分店。據港媒報導,時代廣場從去年底啟動全面裝修,葉一堂搬走後,其鋪位將分拆成數間商店。至於能不能在時代廣場其他位置保留一席之地,書店仍在同商場協商。 鋪位難找又難留。從1948年起在港經營書店的三聯書店對此深有體會。
  • 益弘學院排行:蔦屋不僅是一家書店
    後來,人們看到了他的成果,即代官山蔦屋書店。它打破既有框架,在書店領域成為一個新標杆。增田宗昭對它的功用定位是「樹立品牌」。他承認,代官山項目投資巨大,如果都按照代官山模式運營,不可能賺什麼錢——不出現赤字就不錯了。代官山蔦屋書店就是增田宗昭的蔦屋書店商業模式樣本。書籍庫存不必齊全,但要定位明確,有生活提案感。要足夠吸引人,讓人願意拜訪。
  • 香港尋書的驚喜:我的書房(二手書店)| 香港書店巡禮之三
    香港不大,地租又高,卻有那麼多新老書店,實在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不是查資料、聽書友介紹和實地走訪,確實很難信以為真。其實臺灣的很多地區也是這樣,雖然自己還沒有機會實地走訪,但在書友的照片和文章裡多有發現。
  • 在書店裡遇見青島——躲藏在城市角落的N個文藝書店
    獨立書店總是以一種讓人驚喜的姿態存在著,當你走在喧鬧的大街上,偶然發現了一個書店,你會不會由心底產生驚喜?下面就讓小編帶你推開這些書店的門。>「不是書店」是一個「後書店時代」的概念,意思是說她不僅僅是一個書店。
  • 老闆們的「獨立書店」保衛戰
    03遷徙是實體書店的常態,至少是「樂開書店」和「犀牛書店」的常態。2011年,「樂開書店」 在上海婁山關路開張,主要業務是租書。「租書的利潤肯定是遠高於賣書利潤的,因為賣書的利潤很難做突破。」她開書店的那一年,正好碰上擁有全國最大連鎖渠道的「光合作用」書店關閉了廈門和北京的分店。光合作用的命運只是整個獨立書店的縮影。從2001年到2011年,近五成的民營書店倒閉,在上海,僅2011年,作為文化地標之一的「季風書店」就關閉了四家門店。大環境向下,蝸牛不得不做出新的選擇。
  • 【90號茶室】香港最大英文書店關張 書店真的經營不下去了麼
    但國際金融中心沒有與「老房客」續約,轉而以每月77萬港幣(約合62.08萬元人民幣)的價格租給了法國知名品牌agnès b,租金一口氣上漲35%。《蘋果日報》報導稱,國際金融中心規定租戶將每月營業額的16%上報,並將之與基本月租相比較,選較高者定為租金。在這條原則下,利潤較小的書店顯然無法和化妝品店、服裝店相抗衡。恬墨書舍早前關閉數家分店,也是因為拿不到續租。
  • 雕塑家劉景活和他的免費書店 -百姓故事- 華龍網
    這位中年男子正是書店的主人劉景活。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看書,還夢想當一名圖書管理員。」劉景活出生在重慶合川的一個小鎮上,小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很好,但是他很喜歡讀書,一有時間,劉景活就跑到鎮上的供銷社書店裡去看免費書,一待就是一整天。  1992年,劉景活正準備參加高考,為了突擊複習,劉景活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農民的房間。
  • 書店與城市風格:在成都逛書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所以上上周四,《東京本屋》的責編藤原琉璃君自然也去了成都,並陪兩位作者逛了一下成都這幾年雨後春筍般開出來的書店。 因為《東京本屋》的緣故,不僅出了繁體版,吉井更被邀請去臺灣、新加坡等地參加了不少有關書店的活動。 今天,我們就跟隨著責編藤原琉璃君一起「逛逛書店」。
  • 香港書店攻略(中環篇)
    (不過你當然不能把他與臺灣的誠品比較或者是要求每個店員都笑容可掬等)加上大書店的營業時間比較長,此乃其中一個優勢。 評分:★★★★☆ 貨品種類:基本上大書店的書種都比較齊,而且有電話查書,可以要求調撥等,使該書店無的書亦可從別處調到最近你家之店鋪,此乃小書店不能做到的。(不過中環三聯的英文書類比較少),而且更兼有文具及教科書發售。
  • 20170724 吳清友先生走了,但誠品書店永遠活著
    誠品書店創立28年,虧損15年,如今誠品書店不但實現盈利,還成為一處文化旅遊地標,那麼吳清友先生和誠品是如何做到的?一、走近誠品誠品書店1989年由吳清友先生在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第一家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發展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
  • 書店尋路
    推著錢小華走進鏡頭的,是先鋒書店的經營困境。從先鋒書店1996年開業至今,這是第一次,十五家門店整整一個月沒有開門。012月5日,中小書店聯盟書萌收集了過千家實體書店信息,發布了《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 書單|就是想開一家書店
    「迷惘的一代」是她書店的常客和支持者,安德烈·紀德是她的第一批會員,也是最先訂購《尤利西斯》的人;海明威回憶自己在沒錢買書的日子裡,都從書店租書看;而喬伊斯則可能借走一本書,幾年後才歸還。如今人們將它列為打卡聖地,而早在開業後不久的19世紀20年代,它就擁有了許多朝聖者。大量美國人受時局影響,慕名而去,甚至將莎士比亞書店作為自己的收信地址。
  • 從香港樓上書店到清遠島上書店
    直到前幾天,我趁天晴去了清遠一趟,前同事開的島上書店把心中陰霾幾乎一掃而空,回廣州次日暴雨就又來了。從車公廟出來,我去了新蒲崗之前尋訪而未開門的清明堂書店(Bleak house Bookshop)。書店英文名源於狄更斯同名小說,位處大廈17樓,是典型的香港樓上書店。不過,和其他樓上書店不同,清明堂只賣英文書,尤以二手書為主。店內貼有英文《南華早報》對店主的專訪報導,原來他以前在英國做律師,最喜歡讀的是那一套20卷的《喬治·歐威爾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