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記歷史上的女鋼琴家——克拉拉·舒曼

2021-01-08 三聯生活周刊

核心提示:克拉拉的首次登臺是帶有實驗性的,既非音樂會的主角,也不是特別隆重的亮相,效果卻不錯。配合之後帕格尼尼的好評,維克認為正式將女兒帶到公眾的面前的時機已近成熟。

克拉拉的首次登臺是帶有實驗性的,既非音樂會的主角,也不是特別隆重的亮相,效果卻不錯。配合之後帕格尼尼的好評,維克認為正式將女兒帶到公眾的面前的時機已近成熟。

克拉拉·舒曼

順利而又坎坷的道路

1830年3月,克拉拉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德勒斯登,以一位獨特的鋼琴女神童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此時維克仍將目光瞄準了較為私密的場合,上流社會--宮廷和貴族的府邸。在那裡,她的聽眾雖然不多卻不乏有影響的人物,更重要的是,其中懂得欣賞音樂的不在少數。推出一位以"音樂修養"見長的神童,這樣的環境再合適不過,克拉拉的成熟與沉著贏得了懂行的聽眾們的心。人們發現她擁有超乎純技巧之外的藝術修養,不到11歲的克拉拉已經開始作曲,這在女神童之中是前無古人;當她根據人們給她的題目即興創作的時候,聽眾們幾乎是目瞪口呆。德勒斯登的成功堅定了維克的信心。

維克不是那種因為孩子表現出色就給她休假的父親。鋼琴大師登上舞臺,自然就成為中心,克拉拉要走這條路,正式的首演迫在眉睫。這次她不能僅彈一首作品,也不是在客廳中演出。1830年11月8日,維克在萊比錫舉辦了一場自擔風險的音樂會,克拉拉的正式演出生涯由此開始。那時她11歲,音樂會的曲目是卡爾克布雷納、赫爾茨和車爾尼的作品,當然也少不了克拉拉自己的創作(這份節目單反映了當時的趣味,時至今日,這些作品幾乎無一例外地淡出了舞臺)。維克精心的培育,細心的鋪墊要在此刻顯出功效,克拉拉無論在技藝,還是創作才能方面都徵服了聽者。她的演奏"贏得了最熱烈的掌聲",這掌聲不是艱辛童年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為了趁熱打鐵,擴大影響,克拉拉投身旅行演出成為必然。1830年的平安夜,維克攜女兒重訪德勒斯登,舉辦了兩場成功的音樂會,其後卻由於競爭對手的阻撓而受挫。克拉拉作為"鋼琴家"的身份已經確立,現在(年僅11歲的)她要走的是大師之路。為此,維克的工作重心轉變了,他必須努力打響女兒的知名度,贏得觀眾,同時面對競爭對手間的明爭暗鬥;當然克拉拉還在成長階段,對於她的培養仍是一刻不能放鬆。

大致是從1830年底到1835年,克拉拉·維克完成了她從"兒童鋼琴家"到"很年輕的名家"的轉變,其間有三次重要的旅行演出:1830年的德勒斯登之行,1831年至1832年間的"國際巡演"(德國各城市與巴黎),還有1834年至1835年間在德國境內的巡演。至關重要的是第二次巡演,歷時七個月的旅行在各方面都有嚴峻考驗,卻是這位大師"成型"的關鍵時刻。

1831年9月底,維克父女二人從萊比錫出發,一路經過魏瑪、埃爾福特、卡塞爾、哥達、阿恩施塔特、法蘭克福和達姆施塔特,最終來到巴黎。一路上無論住宿還是飲食,條件都很糟糕,花費卻不低。更嚴重的問題是,克拉拉常要彈奏品質很差的鋼琴,其中有些"只配叫做破爛"。這使維克感到不堪忍受,甚至在絕望中思量是否該讓女兒改換一種演奏風格,因為她細緻的風格無法在這樣的樂器上體現其妙處。音樂界的惡意競爭與嫉妒時有發生,但更令他們苦惱的或許是聽眾們的冷淡。

克拉拉陷入雙重困境之中。在那個時代,"劣質神童"也不少見,他們引起觀眾的反感與評論界的口誅筆伐;在未被了解的時候,克拉拉這位"優質神童"難免池魚之殃。另一方面,確實有許多觀眾無法領略她演奏的魅力。維克努力打開局面,而克拉拉的表現或許更令人佩服。她以兒童的年齡面對各種條件的簡陋,狀況奇差的樂器,同樣差勁的伴奏樂隊,表現了非凡的堅韌(這種品質將伴隨她一生),以及真正的鋼琴大師的素質。她手下甚少出現粗糙、冷淡,或是漫不經心的演奏,也常會彌補樂隊中演奏家們的失誤;在巴黎出席社交晚會時,克拉拉雖不適應那種拘謹和虛偽的氣氛,但她的演奏全神貫注,完全沒打折扣。

困苦之中仍有光輝。克拉拉的演奏獲得了不少報刊的好評,人們發現她"不是拔苗助長的產物",《音樂匯報》指出"她的演奏富於內涵,充滿感情";埃爾福特的門興教授更確信克拉拉"已經是一流的鋼琴家,不久就可以將所有的鋼琴演奏者甩在身後"。

魏瑪和巴黎是旅行中的閃光點。克拉拉在魏瑪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她演奏胡梅爾的音樂廣受好評,曲目中的一首"新音樂",蕭邦《"把手給我"變奏曲》也造成了轟動。當時的演奏家和教師大多認為此曲"不好理解,無法演奏",兒童時期的克拉拉卻出色駕御了它非凡的難度,除了作曲家本人之外,她是最早演奏這首變奏曲的鋼琴家(也是最早演出蕭邦音樂的鋼琴家之一)。同樣可貴的是,她獲得了的歌德稱讚,克拉拉為後者演奏赫爾茨的作品後,歌德表示:"克拉拉的演奏讓人忘記了曲子本身"。雖然在巴黎的社交晚會上苦苦消磨,但維克父女認識了音樂界的許多名人,包括蕭邦、李斯特、孟德爾頌、梅耶貝爾等等,後來更與其中幾位成了朋友。

與現在不同,那個時代的鋼琴家基本是看譜演奏,克拉拉曾被認為是第一位背譜演奏的鋼琴家。這是她的特色之一,也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其實不看譜來彈並非她所獨創,而是當時巴黎的習慣,克拉拉為"入鄉隨俗"付出了許多努力,習慣後又使之成為自己的方法。回到德國之後,她的演奏方式讓聽眾感到驚詫,現在已無法想像,背譜曾被視為一種炫耀。

克拉拉沒有停下創作的步伐,完成了一些鋼琴音樂(有些則是為人聲和鋼琴而作),她的作品受到歡迎。更為關鍵的是,這次旅行結束後,克拉拉的演出曲目發生了很大變化。原先她就是一位以表現音樂內涵為目標的演奏家,但浪漫主義時期盛行的某些展示技巧的作品仍頻繁出現在她的曲目中。克拉拉的事業正在拓展階段,取悅聽眾也是合情合理,但立足稍穩之後,單純技巧性、偏重娛樂性的曲目就迅速退後了。克拉拉公開演出巴赫、貝多芬、蕭邦、舒曼和孟德爾頌的音樂,這在當時而言是需要勇氣的,克拉拉卻顯得義無返顧,她將在宏揚高品質音樂的道路上度過餘生。此時的改變既是她本人的意志,也得益於維克和舒曼的幫助。維克的審美品位很高,卻能夠立足現實,將觀眾們所樂見的作品與經典之作穿插起來(後來克拉拉也充分學到這一手);克拉拉同樣演奏了不少技術精湛的音樂,包括塔爾貝格與亨澤爾特的作品。

此刻人們所熟悉的那位克拉拉已經準備就緒,幾乎不缺什麼了。接下來的幾年中,維克父女的活動範圍主要在德國,他們與蕭邦的關係更加密切了,克拉拉更多學習了後者的音樂,蕭邦也對她的作品表示出興趣。1833年至1835年間,克拉拉創作了《浪漫變奏曲》、《浪漫華爾茲》、《四首鋼琴作品》Op.5、《音樂晚會》與《鋼琴協奏曲》(由舒曼配器)等作品,都是她的重要之作。其中的《鋼琴協奏曲》最初雖不是很受歡迎,後來卻廣受聽者的喜愛,《四首鋼琴作品》Op.5中湧現出浪漫派的激情。克拉拉在柏林(她在那裡演奏了許多場音樂會)、漢堡等地先後取得成功,更不用說萊比錫了;1835年前後,她逐漸擠身第一流鋼琴家的行列。1837年10月8日,克拉拉在萊比錫取得了輝煌的成功,其後僅過了一個星期,她就動身前往維也納,在那裡她將要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克拉拉與孟德爾頌有美好的友誼,也很欣賞他的作品

克拉拉的成功之路是一段順利而又坎坷的道路。維克從小培養她的藝術品位與堅韌的品質,最終使克拉拉在童年便以忍耐和才情"披荊斬棘",與父親一同面對成功道路上的波折。不得不說的是,困苦在所難免,但克拉拉的成功之路還是相當順利的。維克的初衷是將她培養成為細膩的、注重於音樂內涵的演奏者,同時又具備紮實的技巧基礎。這一目標穩步實現,整個過程中沒有出現意志的動搖,或衰退的危機。許多神童都會陷入危機,許多人(其實是大多數)從此一蹶不振,少數人重歸傑出之列,最終成為大師,但早年的危機(往往在童年結束時發生)仍是九死一生的事。

摧毀神童的或許是錯誤的訓練方法,也可能是過早被磨去了對音樂的熱愛,如果神童變得比家長還要功利,那他(她)還能剩下什麼呢?隨著克拉拉的成功,維克的教學方法獲得了普遍認同,因為克拉拉不僅表現出一流鋼琴家的素質,對於音樂的追求也完全發自內心。父親雖有粗暴和專橫的態度,卻一直致力於培養女兒的自主性,這才是她能以堅定的心志追求藝術,面對生活的關鍵。

羅伯特·舒曼

1837年前後是克拉拉在德國取得廣泛成功的時刻,也正是她即將與舒曼結為夫妻,與父親的矛盾激化的時刻。克拉拉與舒曼的愛情故事已經太過著名,在此就不多費筆墨了,僅略談幾點。

相關焦點

  • 克拉拉·舒曼誕辰200周年紀念特輯
    的確,克拉拉•舒曼——她的200歲生日將於9月13日到來——克拉拉是她那個時代的著名鋼琴家,她所寫的音樂是19世紀音樂浪漫主義敘事中公認的一部分。但時至今日,對克拉拉的提及通常集中在對羅伯特•舒曼的生活和音樂的考慮上——更不用說對她和勃拉姆斯關係的八卦猜測了——這損害了她自己的創作成就。
  • 古典音樂的力量女人: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
    古典音樂的力量女人: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這種光刻技術是100馬克鈔票上克拉拉圖像的模型在克拉拉·舒曼周年紀念日,德國各地都有特別音樂會她年輕時的新傳記和日記已經出版,克拉拉·舒曼早已被遺忘的作品也出現在了海報上。在德國,她的形象幾乎為所有人所熟悉——至少對2002年歐元被採用之前的德國人來說是這樣——她是1989年推出的"100德國馬克紙幣上的女人"。除此之外,克拉拉·舒曼在音樂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時至今日依然清晰可見。
  • 曹利群:淹沒的聲音——克拉拉·舒曼引發的思考
    未曾想到,動筆涉及他時,寫下來的卻是同為作曲家的維克·克拉拉(婚後才是克拉拉·舒曼)。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來源:spotify.com)二〇一九年適逢克拉拉·舒曼兩百周年誕辰,俄羅斯女作曲家烏斯特沃爾斯卡雅一百周年誕辰,波蘭女作曲家格拉日娜·巴切維奇逝世五十周年。
  • 克拉拉·舒曼,降A大調練習曲
    1996年發行的德國馬克
  • 女鋼琴家 徵服情感世界的柔美力量
    浪漫主義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延續與發展,富於想像力,把器樂音樂帶到了一個出眾的地位,而鋼琴是最能表達浪漫主義理念的樂器。「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勃拉姆斯在她墓前不知拉了一首什麼曲子,11個月之後即追隨她而去!她是德國馬克「三姐妹」之一,音樂史上最動人的才女——克拉拉·舒曼(1819—1896)。▲ 印有克拉拉·舒曼頭像的100馬克面值的德國馬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女鋼琴家。
  • 中國內地首場克拉拉·舒曼音樂會成功舉辦
    日前,中央歌劇院青年女中音歌唱家金久湝、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青年教師隋超及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青年教師賈抒冰,在中央音樂學院演奏廳成功舉辦了中國內地首場克拉拉·舒曼專場音樂會。    作為德國著名作曲家羅伯特·舒曼的親密伴侶,克拉拉·舒曼也是一位頗有才華的鋼琴家和作曲家,9月13日是她的生日,三位青年藝術家希望以音樂會的形式對她的音樂、她的一生進行緬懷。
  • 克拉拉·舒曼|一位命運多舛的女鋼琴家...
    她的父親佛列德‧維克,是萊比錫最有名的鋼琴老師,母親則是一位鋼琴家。由於克拉拉的父親脾氣暴躁,對待她的母親十分苛刻,導致母親在克拉拉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這個家庭。由於克拉拉很小就顯露出了音樂天分,父親一心想把女兒培養成一位鋼琴家,從小就對女兒進行嚴格的培養,想將自己的所有經驗都傳授給女兒。
  • 克拉拉·舒曼的作曲水平如何?
    答|百度派 @朱江雲關於克拉拉·舒曼是誰,我就不詳細介紹了,請自行百度。幼年時期的克拉拉就在音樂創作上顯露出一定的天分,注意,這裡是一定的天分。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夫妻關係「和」社交關係「來一味地要求克拉拉達到羅伯特·舒曼和他們周遭的作曲家朋友們的成就,畢竟不是隨便哪個人,甚至隨便哪個有天分、有感覺的人能與這些偉大的作曲家媲美的,所以常以範尼·孟德爾頌與克拉拉·舒曼
  • 紀念克拉拉·舒曼誕辰200周年(上)
    今年(2019年)是克拉拉·舒曼誕辰200周年紀念,這個時間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在去年,女性獲得投票權一百周年之際(譯者註:作者所指為英國1918年通過的人民代表法),人們對數目並不算多的女性作曲家的興趣逐漸提升,這便是一個可以用來讚頌一位久已聞名的音樂家的絕佳機會。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她以羅伯特·舒曼夫人的身份被人熟知。
  • 克拉拉·舒曼 | 浪漫主義兩巨匠一生依戀的女人
    多情的勃拉姆斯當時已經65歲,他因為坐錯了火車沒能趕上克拉拉的葬禮。當他終於趕到時,已經見不到克拉拉最後一面了。他一個人站在墓前,用小提琴拉了一首無人知曉名字的傷感的樂曲。生平雙親克拉拉·舒曼的父親為佛列德‧維克,他是萊比錫有名的音樂老師,母親瑪麗安娜則是位鋼琴家,即使瑪麗安娜身體不舒服,維克還是要求她上鋼琴及聲樂課程。
  • 難道因為結婚,克拉拉·舒曼就不配擁有姓名了嗎
    克拉拉·舒曼,羅伯特·舒曼的妻子,婚前叫克拉拉·維克,是浪漫主義最重要的鋼琴師之一。她繼承了母親的音樂天賦,又從小接受父親維克的嚴格訓練,擁有精湛的鋼琴彈奏技巧,12 歲便在布商大廈以「音樂神童」之姿首次公開演奏,她一直以天才少女鋼琴家揚名於音樂界。她在八歲時就和舒曼相識,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 克拉拉·舒曼的第三次愛情(上)
    1853年的克拉拉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 1819-96)是19世紀著名的德國女鋼琴家、作曲家舒曼之妻。她自幼隨父親F. 維克學習鋼琴,九歲即登臺表演。在與勃拉姆斯的「二人關係」結束後,單身的舒曼夫人還度過了較長的歲月,雖然從名字克拉拉·舒曼得知,她終生未改嫁,但她就再沒情感生活了嗎?其實不盡然。人性複雜,時事多變,即便是小說裡的虛構人物——通常是被「濃縮」了的人生,還都有個奇遇邂逅,真實人在漫長而複雜的生活環境中,也定會碰到很多預想不到的事、預料不盡的結果,何況是克拉拉這樣地位崇高、交際甚廣的藝術家。
  • 克拉拉·舒曼的憂鬱丨有人說我曾為不耽誤音樂會,不顧兒子的死活……
    ——題記克拉拉·舒曼歌曲「他們曾深愛彼此」( Op.13之2,隋超、金久湝)克拉拉·舒曼的憂鬱5歲那年母親離家,一走不回頭,只把她鋼琴家的音樂天賦遺傳給了我。哥哥沒這麼幸運,10歲的時候被父親暴打了一頓,因為當著父親的面,哥哥把鋼琴彈得亂七八糟,直到我走上前,酣暢淋漓地彈奏了一首。於是,父親的倍加疼愛和刻意栽培得以讓我在9歲那年以「音樂神童」的身份在布商大廈公開演奏,10歲開始巡迴演出,從此,我被音樂界成為少女天才鋼琴家。
  • 致敬偉大的音樂女神-克拉拉·舒曼誕辰200周年
    她,是一名音樂家, 不只是「女」音樂家, 或許任何職業都不應先強調性別。沉穩、優雅的琴音和獨具的慧眼,為她博得樂壇的敬重和「女祭司」的美名。她的演奏生涯整整持續了六十年,更在風氣保守的十九世紀,破天荒地執起教鞭在全歐授課,成為樂界少有的女教師。她的學生來自全球各地,回國後將她的理論教法代代相傳,影響所及至今仍不容小歔。
  • 2019年克拉拉·舒曼誕辰200周年音樂會
    她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音樂老師,母親則是才華橫溢的鋼琴家。事實證明,克拉拉確實完美地繼承了父母的音樂天賦。父親對她寄予厚望,為培養她成才花了不少心血。
  • 原創譯文丨克拉拉·舒曼的十件趣事
    10 Interesting Clara Schumann Facts關於克拉拉·舒曼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以下稱克拉拉)是德國著名鋼琴家與作曲家,儘管選擇了男性佔較大優勢的作曲職業,同時又嫁給了比她更有名氣的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以下稱舒曼)在當時卻還是一股不可抵擋的力量。她的職業生涯橫跨了幾十年,確切地說應該是61年,並以獨特的音樂風格獲得最高榮譽。
  • 盤點德國歷史上的著名女性 揭秘德國馬克「三姐妹」
    在學校裡,女孩子可以和男孩子一起在足球場上奔跑;在社會中,女漢子可以和男子一樣自己扛著自行車走下火車站的樓梯;在家庭中,妻子可以和丈夫一樣蓋房刷牆、運抬家具。在這樣的一個大群體裡,幾百年來孕育了無數叱吒風雲的個體,無論她們的生活最終是喜劇還是悲劇收場,都留下了一段傳奇。她們像串在德意志脖頸上的珍珠,在歷史上閃爍出奪目的光芒。
  • 【歷史今日/女鋼琴家】羅莎琳·圖蕾克
    恰普索是研究巴哈相當有心得的學者,他在圖蕾克的第一堂課上指定地彈奏《十二平均律》第一輯的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兩天後的第二堂課裡,圖蕾克憑著記憶演奏這首曲子,而在接下來的每一堂課上,她都為恰普索演奏一首新的前奏曲與賦格直到第十六首。十八歲時在五個星期的時間內練好全部《哥德堡變奏曲》並且能夠背譜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