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碰到一位家有初二娃的媽媽,說起孩子上網課學習,她一臉無奈,跟我抱怨道:「我家這孩子,也不知道咋回事,每次我去看她時,她都在玩手機,也不知道到底是下課了還是在走神。上個網課三番五次被老師批評,寫個作業也總是敷衍了事。我說她,她還生氣,覺得我一天天光找她毛病,對她挑三揀四。」
這位媽媽說,就在前幾天她和孩子還因為學習的事大吵了一架,孩子生氣的質問媽媽:「你為什麼天天盯著我學習?你是在監視我嗎?」而這位媽媽一句話,就讓孩子徹底服氣。
這位媽媽這樣回答孩子的質問:「我不是監視你,我是為你負責。你不好好學習,不是對不起我,是對不起你的日夜付出。」
其實,很多孩子都用過這樣的心理階段,他們總覺得「學習是為父母學習,所以自己能偷懶就偷懶」。比如疫情期間上網課,有的孩子上網課時不是偷玩手機,就是思想拋錨,課後作業父母督促了才去做,父母不去督促,就完全不記得。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心理,是缺乏學習內驅力的原因。因為缺乏學習興趣,找不到學習的目標,所以孩子對學習無法提起興趣,對待學習就是三心二意的敷衍態度。
內驅力指的是自身的一種動力,不需要外界的提醒與督促,它能夠推動孩子主動學習。
缺乏學習內驅力的孩子,看似在學習上和別的孩子花費了同樣多的時間,但是一考試成績卻相差甚遠。
缺乏學習內驅力的孩子,不會主動去挑戰更多的學習任務,只會按部就班地跟著學習。
所以,內驅力才是拉開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要想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父母必須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而非一味給孩子報補習班。
那麼具體怎麼做,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呢?
1、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其實孩子覺得學習何苦,是因為孩子孩子從未在學習中得到過成就感。因為沒有成就感,所以就無從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
因而要想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父母可以想辦法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快樂。
比如給孩子安排稍微簡單的學習任務,最好是稍微低於他認知水平的,這樣孩子才能在學習中得到滿足,從而願意繼續學習。
2、不過多幹涉孩子的學習
在孩子小學一、二年級階段,父母可以酌情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學習任務,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主安排學習任務。
就像我開頭提到的初二女孩的媽媽,她犯的錯誤之一就是對孩子過多幹涉,總覺得不督促孩子就不能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其實只要父母信任孩子,孩子可以做得很好。
3、給孩子做學習的榜樣
我們會發現,那些家裡愛學習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一般學習也不會差。
其實這就是父母的榜樣作用,在父母愛學習的帶動下,孩子自然也會變得愛上學習。
因而父母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內驅力,首先自己也要愛上學習,在家經常看書學習,孩子有樣學樣,久而久之,自然會對學習感興趣。
開頭初二女孩的媽媽那句話說得確實妙,當孩子有了學習內驅力,他們就會真的明白「在學習上偷奸耍滑,不是敷衍父母,而是在敷衍自己的未來。」
所以當你的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或者學習成績一直不見提高時,不要急著送孩子去補習,先檢查下孩子是否學習內驅力不足,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具體的補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