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輕小說到中國輕小說:一種文化現象的興起和演變(下)

2021-02-18 網文新觀察

《網文新觀察》第6期第7期合刊 北大輕小說專輯選登


從日本輕小說到中國輕小說:一種文化現象的興起和演變(下)


周文韜



續昨

三、中場,有關日本輕小說的幾個問題


行文至此,我們來初步回答開頭的幾個問題:

問:什麼是輕小說?

答:一種是誕生於80年代日本,成熟於2000年以後日本的徹底少年向、富含動畫、遊戲元素、充滿幻想風格的流行文學。20世紀80年代多種類型作品在連續變化的讀者群體訴求下,長達30多年向同一個方向演化,產生共性的結果,即是輕小說。

問:推理小說、奇幻小說、科幻小說和輕小說的差別究竟在哪裡?為何《冰菓》這樣的推理小說和《狼與香辛料》這樣的奇幻冒險小說都能被歸為輕小說?

答:推理小說、奇幻小說、科幻小說是按照題材的分類,但如上所說,輕小說由於演化自傳統的類型題材,因而包羅萬象。輕小說不以題材而是以寫作特點和受眾區別於其它作品類型。輕小說中包含許多經過「輕小說化」的奇幻小說、科幻、推理小說。《冰菓》《狼與香辛料》兩本書具有同樣鮮明的輕小說特徵,因此題材不同卻能都歸為輕小說。

問:早期的青年向《銀河英雄傳說》與後期的少年向《學戰都市》各方面差別巨大,為何都被歸為輕小說?

答:輕小說應該視為一個發展的過程。之所以兩者都被歸為輕小說,是因為兩者都處於「輕小說化」這一歷史過程的不同時期,且兩者的讀者群體在時間維度上具有延續性。

問:輕小說是日本動漫的衍生品嗎?

答:不是。根據我們上述的分析,輕小說誕生時間遠在日本TV動畫成熟以前,雙方各自有發展脈絡,儘管有互相影響,也誕生過一些改編作品,但基本屬於獨立發展。在2000年以前,輕小說改編TV動畫的商業模式成熟前,雙方的結合遠沒有很多人想像的緊密。

四、第二個故事:中國輕小說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1、日本輕小說在國內的傳播


輕小說傳播至中國的時期,正值日本輕小說發展至高峰之時。隨著輕小說翻譯網站輕之國度的建立,優秀的日本輕小說作品不斷翻譯至國內,也激起了眾多輕小說愛好者的熱情。

2007年時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沒有今天發達,而網絡小說也正處於百花齊放的時期,起點中文網開創的網絡付費閱讀模式剛剛渡過艱難起步階段。

這時候,輕小說的種子播撒到了中國。

很快,日本輕小說豐滿鮮活的人物塑造、對青少年角色內心的深刻刻畫引發了中國讀者濃厚的興趣,儘管這些舶來品小說的閱讀還存在著翻譯、傳播等多個環節的障礙,然而,輕小說因為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輕之國度和SF輕小說等網站在2010年時日均活躍IP已經到了數萬的級別,這一數字今天看來很不起眼,但在當時已經是較大的發展。

這些讀者聚集在百度貼吧、輕之國度論壇等地點討論喜歡的作品和人物。

2、早期的中國輕小說創作


很快,少量讀者在閱讀日本輕小說之餘,也萌生了創作輕小說的願望。然而當時在國內,輕小說的影響力微弱,僅有少量動畫、漫畫方面的雜誌由於日本動畫的影響,對輕小說做一些科普性質的介紹。而創作輕小說的原創作者面臨了一沒有可發表平臺,二沒有讀者群體的窘境。當時輕之國度的原創區和SF輕小說作為僅有的接納原創輕小說的平臺,也聚集了最初的一批作者,其餘的作者散步與百度貼吧和其它網絡小說書站,艱難地開始了中國輕小說最初的探索。

這一時期中國輕小說的代表作包括《SMS舍子花》《作弊藝術》,以及後來經常爭論是否應該歸為輕小說的《龍族》。這些作品雖然汲取了輕小說的概念,例如面向少年讀者、注重人物塑造、著重描寫人物關係等,卻在行文語言、故事情節、價值觀等多方面與日本輕小說拉開了一定距離。除此以外,更多人模仿日本輕小說創作出許多作品,得到了一定數量讀者的認可。在百度輕小說吧和原創輕小說吧,「寫得幾乎和日輕作者一樣,很難分辨出來」在當時是對作者寫作才能的一種高度評價。

在這一階段,中國輕小說已經和它來自日本的前輩和血裔產生了微妙的差別。有些作者會被忠實的日本輕小說吐槽「太起點文」「太中國化」,而反過來有些刻意模仿日本輕小說行文風格的作者也反過來被批評為「完全模仿日本人說話」。從結果來看,《作弊藝術》《SMS舍子花》等小說的成功已經暗示,風格不同於日本作品仍然能夠收穫成功。然而當時日輕在國內已經大行其道,國輕地位處於邊緣,加之作者缺乏出版和連載獲利出路,這一現象尚未引起重視。

總體而言,此時稚嫩的中國輕小說還遠遠不能和處於發展高峰的日本輕小說相比。20010年時,在SF輕小說網站上,除了《SMS舍子花》《魂武紀》等少數例外,國產原創作品收藏數能突破2000大關的寥寥無幾,而翻譯的日本輕小說收藏數通常在5倍以上。國內的雜誌開始接受國人作者的原創輕小說投稿,然而因為政策變化、雜誌市場萎靡、資金鍊斷裂等原因,這些雜誌在之後幾年不斷減少,後來徹底消失。

中國究竟能不能發展輕小說,成為了許多輕小說愛好者時常探討爭論的話題。而「日本輕小說VS中國網文」也成為了一大奇景,雙方各執一詞,在龍的天空、輕之國度和百度貼吧等社區引發了一次又一次爭論。

3、天聞角川登陸中國——中國輕小說第一次熱潮及退潮


日本輕小說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終於引起了日本方面的重視。2010年,日本輕小說領域的巨頭角川集團登陸中國,在廣州成立合資公司天聞角川,一年以後,天聞角川與臺灣角川舉辦了第一屆角川華文輕小說大賽,力圖開墾中國大陸這一塊有潛力的版圖。

一時間風波攪動國內整個輕小說圈子,輕之國度、龍的天空、SF輕小說、百度輕小說吧的作者、讀者熱烈討論著輕小說在中國發展的可能性。筆者當時正巧在百度輕小說吧見識了這一盛況。《蒼髮的蜻蜓姬》《棺物語》《無用神力兄弟會》等天角系的獲獎及連載作品都成為了熱點話題。

輕小說的概念第一次在中國引發了廣泛關注。彼時,起點中文網已經確立了在網絡小說領域的統治地位,輕小說是否是下一個熱點,能否與中國已經樹大根深的網絡小說分庭抗禮,也引起了諸多猜想。

然而,遺憾的是,此時中國輕小說的傳播範圍依然有限,受眾有相當部分是缺乏消費能力和意願的學生,天聞角川登陸後發覺實際圖書市場有限。再加之天聞角川自身的發展策略問題,導致在中國原創市場收穫十分有限。華文輕小說大賽在兩屆以後不再於大陸舉辦,而天聞角川最重要的原創平臺《天漫·輕小說》也在一年多以後停刊,僅剩電子雜誌。

天聞角川基本放棄中國原創輕小說,自此主要代理日本正版輕小說。這一事實對當時的中國輕小說原創發展產生了嚴重打擊。許多滿懷熱忱而來的作者因而心灰意冷,放棄了輕小說寫作。這是日輕式的國輕創作的挫折,也是實體書市場國輕創作的挫折。自此之後,國輕的發展轉向網絡。

長久以來輕小說愛好者與網絡小說愛好者之間的爭論,看起來得出了結論:在中國發展輕小說沒有前途,輕小說這一作品類型不適合中國。自此,輕小說的發展在國內進入了嚴冬。

筆者所在的SF輕小說,自2007年建站直到2015左右是中國網絡上唯一的原創輕小說投稿平臺。在國內輕小說、動畫、漫畫雜誌相繼停刊的情況下,有一段時期竟成為作者唯一的去處。

SF輕小說在2013年舉辦了第一屆SF輕小說徵文大賽,試圖鼓勵為數尚少的作者們進行創作,挖掘有潛力的年輕作者,筆者當時作為大賽的組織者和評委與SF輕之殿的同事們一道工作。時值天聞角川放棄原創作品,輕小說圈子一片蕭索之際,我們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大環境依然嚴酷,作者普遍創作水平尚有待提高,創作難以取得穩定收入,出路有限。

4、IP熱、二次元熱與中國輕小說的第二次熱潮


在2015年,隨著《十萬個冷笑話》電影版獲得破億票房,IP一詞進入了資本和公眾的視野。看似畫風簡陋的漫畫,在改編後取得了驚人的票房收益。

而之後眾多ACG風格濃厚的手遊在引進國內後,也取得了驚豔的收益。其中《擴散性百萬亞瑟王》的設定和絕大多數文案正是出自日本著名輕小說作家鐮池和馬之手。

而輕小說卻恰恰處於IP熱潮和二次元熱潮的交集中。

如前所述,2000年以後日本輕小說獨創的「輕小說-TV動畫」聯動商業模式,實質上正是2015年至今國內熱炒的IP商業模式。同時,輕小說作為日本ACGN版圖中最年輕的部分,正是所謂「二次元」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兩點全佔的輕小說自然也很快成為了資本追逐的寵兒。

資本的湧入為輕小說發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動力,動輒千萬級的投資也使得這一度荒涼的領域迎來的春雷。短短幾年內在資本的澆灌下,打著「二次元」「輕小說」旗號的網站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先前難以找到投稿平臺的輕小說作者也成為各網站爭奪的寶貴資源。

長期作為免費網站運營的SF輕小說也適逢此時實施商業化轉型,建立VIP制度和作者福利制度,試圖模仿起點創立的付費閱讀商業模式,輔以構建出中國輕小說的網絡生態。

同時,最早的作者也終於在幾年的歷練中漸漸成長起來,創作漸漸圓熟,展露出自身的風格。這一階段的中國輕小說終於在質和量上有了長足長進。《武林之王的退休生活》《最後的戰神者》《因為我是開武器店的大叔》《我是高富帥》《英雄?我早就不當了!》《暗殺失敗的他卻成為了她的騎士》等一系列作品得到了人氣和口碑的雙豐收。在SF輕小說站內,中國輕小說不但第一次能與日本輕小說分庭抗禮,還更勝一籌。截止2017年8月25日,SF輕小說的大熱作品《英雄?我早就不當了》收藏數已經突破了64000,實際讀者數量數倍於此,改編的漫畫也反響熱烈。

國內的日輕讀者群體與國輕讀者群體出現了顯眼的分化,以前的日輕讀者拒斥國輕這一風格特點不同於日輕的作品,而越來越多沒有接觸過日輕的新讀者接受並喜愛上了國輕。

中國輕小說仍處於高速演化的階段,更為輕鬆、娛樂化、語言更中國化,它的誕生發展於網絡時代,更進一步地貼近年輕讀者,擁有網絡寫作時的交互性。

這些現象標誌著中國輕小說正在脫離它的日本前輩的影子,斬頭露角,以自身優點獲得讀者認可。

5、中國輕小說的歷史脈絡與讀者群體


    中國輕小說所繼承的歷史脈絡主要有三條:

其一,日本輕小說是輕小說這一概念的直接來源,也是與中國輕小說「血緣」最密切的一支。沒有日本輕小說的發展和傳入中國,不會有今天的中國輕小說。日輕從題材、故事情節、基調、人物塑造等方面啟發影響了眾多中國的作者。時至今日,國輕的諸多作品身上仍可以看到日輕的影子。

其二,中國輕小說也有中國網絡小說的「血緣」,繼承了中國網絡小說的發展脈絡。許多輕小說作者在學生時代大量閱讀網絡小說,在創作時也不免帶入了網絡小說的諸多要素。此外,以現在國輕佔據主流的網絡連載形式和付費閱讀機制都直接來自於起點中文網主導推廣的網絡小說商業模式。以上種種,導致中國輕小說與網絡小說之間有著諸多親緣聯繫。如《最後的戰神者》的作者就受到網絡小說《高手寂寞》的諸多影響,在行文風格和主題上也有所體現。

其三,中國輕小說與獨立於TV動畫誕生發展的日輕不同,在誕生之時日本動畫、漫畫文化已經成熟並走向世界,對中國輕小說有密切的「血緣」。在一段時間內,日本當季熱播的動畫直接影響SF輕小說熱榜的標題,許多作品套作短期內火熱的動畫作品;國輕中除了同人作品外依然亂入了許多日本動漫的現成人物形象。

綜上所述,日本輕小說、中國網絡小說、日本動畫漫畫作品,這是中國輕小說所有繼承的主要三條歷史脈絡。

今天的中國輕小說誕生於三條歷史脈絡交匯之處,卻漸漸顯露出不同於以上三者的特點,與這三條「臍帶」做出切割。它既不是日本輕小說,也不是中國網絡小說(或者至少不同於其中的主流類型),也不是動漫作品衍生文字產品。相對日輕,它更中國化、本土化;相對網絡小說,它又十分地「輕小說」,風格獨特;相對於動漫同人,它是完全的原創作品。

而呼喚著中國輕小說演變發展的讀者群體又如何呢?

首先,他們是中國的少年讀者,使用著中國的語言。日本輕小說儘管經過了翻譯,出自日本作者之手,瞄準的是日本的讀者。使用的語言有著ACG環境的共通性,也有許多日本讀者才能理解到位的趣味和意蘊,對中國讀者有異域風情,閱讀上卻不夠友好。

再者,相對於日本的輕小說讀者,以及1980-1990年看武俠小說長大的前輩,他們是在中國的泛ACG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日本在2005年以前,宅文化被主流文化排斥,是一種相對封閉的亞文化。然而在中國,ACG文化藉由貼吧、QQ群等社交媒體和發達的移動網際網路不斷滲入主流文化中。原本帶有濃鬱宅屬性的「萌」一詞卻從央視新聞節目的播音員口中說出。

今天的中國,不再是封閉的ACG,而是開放的泛ACGN。歐美電影、韓國遊戲、國產漫畫中的卡通元素與日本ACG文化交融在一起,共同構築了今天新一代讀者成長的文化土壤。他們生活的環境中充滿各類ACG風格的精神娛樂產品。不再像過去的前輩一樣,主要依靠武俠小說和都市小說來餮足自身的閱讀饑渴,也不像日本的讀者,局限於一種封閉的亞文化。

第三,中國當前以及下一代的年輕讀者成長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他們從懂事起接觸的是IPAD,VR設備,從小就通過行動裝置接受網際網路上的信息。與他們要靠紙質書和網吧電腦上網的前輩截然不同,他們從小就是網生一代。

第四,經過了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已經有了巨大提高,一線城市的生活水平逼近發達國家。成長起來的小讀者面臨的不再是他們父輩「必須努力改變命運」「奮鬥得到物質生活,養活孩子老婆」這樣的問題,他們在物質上的缺憾漸漸削弱,而精神上的渴求則日益凸顯出來。

綜上所述,正在塑造著中國輕小說的年輕小讀者將既不同於塑造了日本輕小說發展的日本讀者,也不同於塑造了網絡小說發展的70後、80後和90後。他們與後兩者,存在著年齡、語言、文化土壤、技術、經濟社會環境的諸多斷裂。

中國輕小說的歷史脈絡交匯於2007年以後,在95後和00後的呼喚下誕生,今後也將在05後和10後的影響下不斷向前發展。

五、輕小說的秘密:進入少年讀者的世界


行文至此,我們總結了輕小說演變歷史,梳理了其歷史脈絡和發展背景。

輕小說從其前體,一種青年向的讀物,最終演化成熟,具有了自身標誌性的特點。

如果要給如今的輕小說下一個定義,筆者會回答,這是寫給少年少女的小說。

輕小說在日本經歷了長期的演化,變成一種主要瞄準這一人群的作品;在中國,許多輕小說作者們年輕時,甚至現在都是日本輕小說的讀者,同樣瞄準這一人群。

這裡,所謂的少年少女沒有明確嚴格的定義。筆者根據經驗將其定義為年齡從14歲-22歲的讀者。這一時期的讀者處於青春期,正是從兒童過渡成長到成人的階段,也是他們強化自我意識,形成人格的關鍵時期。

這一時期的少年情感起伏強烈,成長帶來的心理困擾眾多。他們內心情感豐富,同時又敏感脆弱;自尊心強烈,渴望得到成人和同齡人認同,又不滿於自身的弱小無力,自怨自艾;社會經驗匱乏,活動範圍狹窄,酷愛幻想,偏好精神活動帶來的另類自由;對自己過去的「兒童」階段持一種大體否定的態度,又對老師、父母所代表的「成人」有複雜的情緒。

其中最後一點尤為重要。

輕小說聚焦於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它時常會隱喻地表現「少年與成人世界對抗」。

輕小說鼓勵讀者們從乖巧溫馴的「兒童」走向具有反叛精神和自主意識的「少年」。輕小說即是少年成長的重要精神養料,既幫他們緩解成長和生活中的痛苦,獲得快樂和情感經驗,同時也用獨特的方式幫助他們成長成熟。

輕小說有一個十分奇妙的特點,就是「排斥成人」,這是輕小說完全不同於其它作品的地方,也是本文結尾處會談到的與兒童文學所對立的地方。輕小說不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為少年講述成人希望他們知道的事,不是去規訓、教育他們。相反,輕小說是用少年的視角,去講述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

1、大歷史、大世界與溫暖的「小世界」


本文第一部分談到,輕小說有一種奇特的結構,即通過幾個少年少女角色,去觀察大歷史和大世界。

一方面,在所有輕小說中,故事重心都在幾個主角之間。他們理解彼此,抱著善意幫助對方,「舔舐著彼此傷口」。這種傷口大多是隱秘痛苦的,在成長的過程中釀成,他人無法理解,也不能輕易言說,卻最終可以靠同伴、朋友的熱情幫助來解決彼此的心結,共同維繫這樣一個溫暖的小花園。

另一方面,輕小說涉及大歷史和大冒險,或者人生的長遠規劃追求。主角們或者捲入浩大危險的時代洪流中,要面對大國戰爭和革命的危險,例如《發條精靈戰記:天鏡的極北之星》中主角一行人作為軍人走上戰場;或者各自有著美麗的夢想,熱愛某一條藝術/體育類的道路,在不斷地努力,例如《櫻花莊的寵物女孩》中主角們為了成為畫師、動畫配音演員而奮鬥。

這兩方面彼此滲透影響,既有限微小,又無限宏大。

宏大歷史、宇宙命運可能因為主角們的關係變化而產生影響,例如《灼眼的夏娜》《涼宮春日的憂鬱》;反之,戰爭、革命的洪流,追求夢想的坎坷,也會直接影響幾個主角的「小世界」,例如《全金屬狂潮》《我的妹妹不可能這麼可愛》。

區別於單一主角的中國男頻網絡小說,輕小說注重描寫幾個主要人物之間微妙、敏感、歡快、溫馨的關係,以及他們每個人成長的心路變化。同時,輕小說的這一結構又區別於《小時代》和眾多女性向網絡小說作品。儘管輕小說聚焦於少年少女們的小世界,核心矛盾卻不是感情糾葛,而是「主角們在戰爭和革命中命運如何」「主角們能否實現心中的夢想」。

2、成人與少年的形象隱喻


在輕小說的故事中,成人與少年的對立有著具體鮮明的形象來展示。

例如《刀劍神域》中,主角桐人是個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少年,因為神經接入式網路遊戲與女主角富家大小姐亞絲娜結識,在遊戲中冒險而後相戀。而反派角色須鄉伸之覬覦著亞絲娜的美麗,企圖利用職權和女主角父親的信任趕走桐人來霸佔她。

桐人與須鄉伸之在故事第三卷的末尾做最後的對決。後者辱罵男主角是「只會玩遊戲的小鬼」「劣等垃圾」。而男主角,一個「只會玩遊戲的小鬼」當場駁斥了對方的言論,徹底擊敗了反派,而後送他進了監獄。

這一價值衝突的結果隱喻的內容不難分析:

成人與少年的對決以少年的徹底成功告終——不止是現實戰鬥的勝利,還有精神品格的勝利,信念勇氣的勝利。

一方是沉溺網路遊戲的高中生少年,孱弱無力,卻善良勇敢,不惜犧牲要保護友人,伸張正義;另一方是邪惡瘋狂的成年人,擁有足夠的權力和社會資源,喪盡了良知,搶女不成還要殺人滅口。

在這場戰鬥中,作為主角的少年彰顯了自身的諸多優秀、美好的品格,而對立面,反派是一個試圖否定少年價值,鎮壓少年的「壞大人」。

類似的隱喻在大量的輕小說中都有滲透。

輕小說中少年與成人的形象可從下圖簡單表徵:

 

在輕小說之中,以同伴和主角面目出現的少年大多擁有諸多真、善、美的品質。特別是輕小說中以塑造可愛的角色為宗旨,通常會塑造惹人憐愛的異性同伴。

而作為成人出現的形象則分裂為兩種:

「好大人」以「導師」和「保護者」出現的成人,他們理解少年們,以寬容的方式教育、保護他們;另一種則是「壞大人」,也是少年眼中成人世界負面價值的形象,冷酷、自私、狹隘、愚蠢。他們是以敵人的形象出現。

在這一價值對抗體系中,以主角形象出現的少年要理解、保護同樣是少年的同伴,得到他們的認同。同時,主角要堅決地和「壞大人」做鬥爭,爭取「好大人」的認可——最好是他們認可贊同自己的理念主張。

3、少年少女們的純淨世界


試看輕小說發生的舞臺:

《魔法禁書目錄》中幾百萬人的都市,平時禁止成年人入內,都市內高度自動化管理,除了教師和保安外,各類職業都由學生兼職擔任。在這個世界裡,成人除了扮演教育者和保護者外,並不幹涉少年少女們的世界,任由他們自由地發展。這是一個極少有大人的世界,一個幾乎只由少年少女構成的「純淨」的世界。

又例如輕小說愛好者常談論的《蟲之歌》這部作品,這一部作品的設定中,少年少女的夢想被吞食,被怪異奇幻的蟲所詛咒,則與此對應的是獲得了強大的超能力。只有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們能獲得力量,一旦長大就自然地失去夢想,失去力量。所有戰鬥和支援工作都由遭受詛咒的「附蟲者」少年少女們來執行,而代表了整個成人世界的日本政府對於這些男孩女孩的態度是冷漠、利用和警惕。這一世界設定的隱喻意味深長。

如果說這些作品還只是隱喻,那麼推理作家櫻庭一樹的代表作《糖果子彈》則把這一切都推向極端,擺在了明面上。故事中描寫了初中生和小學生的校園生活,卻隱藏著黑暗——可愛的女孩海野藻屑遭到了父親的折磨戕害,卻依舊靠著幻想和人格面具在同學面前勉強維持著正常的樣子,最終她慘死於父親之手。

孩子之間美好純粹的小世界被大人以恐怖的方式毀滅。

在這個陰鬱又驚悚故事的結尾處,作者用敘述者的悲愴同情口吻寫到:

「或許我也會變成那樣。

或許我也會裝做沒有暴力、沒有失去、沒有痛苦、什麼也沒有,在某天辛苦得變成大人吧。把朋友的死當成是年輕時代的勳章,當作滿懷同情心在居酒屋喝酒時聊天的話題,我不想變成這種腐敗的大人——我有這種預感它將要發生了。但是,我以十三歲的年紀生活在這裡,周圍也都是拿著拙劣武器、波叩波叩射擊著奇怪子彈的戰士們。我認為,決不能忘了這裡曾經有過存活下來的孩子,以及死去的孩子。」[1]

「手持糖果的孩子無法與這個世界對抗。

這點,我心裡明白得很。」

在現實中,少年們處處面臨著成人世界的強權,隨時能感受到家長、老師對自己的權力。成人對他們意味著「保護」「教育」,同時也意味著「鎮壓」「強迫」,即便少年們想要反抗,卻要面對現實:成人是強大的,擁有巨大的權力和力量,而相對的,少年是孱弱的,無助的。

而輕小說的世界,除了《糖果子彈》等極少數作品赤裸揭露外,往往悄然進行了奇妙扭曲:要麼少年得到了超能力,能夠主導保護成人世界(《蟲之歌》);要麼存在一個只有少年少女的純淨舞臺,很少有管束人的大人(《魔法禁書目錄》)。

4、從自信與勇氣,到戰鬥與反抗


輕小說解決的所有青少年的心結中,最多的莫過於自信和勇氣。幾乎每一本輕小說中都會存在一些人物,由於童年和少年時的經歷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而故事的過程大多是他們幫助他人,或者幫助自己重新拾回勇氣的過程。

例如《加速世界》的故事中,因為肥胖而自卑的少年為了尋求認同,尋找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加入終極加速世界戰鬥。他面對的最大敵人,不止是強大的對手,還有自己內心的自卑。在與好友和學姐並肩作戰的過程中,他一點點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找尋到另一種有意義的人生,也找回了自信和勇氣。

輕小說中的戰鬥目的不是為了獲得地位、權勢、力量、金錢,而是為了克服少年內心的軟弱,治癒他們的傷痛,從而走向成長。

六、輕小說的可能性


輕小說這一創作的意義可以從諸多方面進行解讀。由於篇幅和主題所限,筆者這裡僅拋磚引玉,簡單提一些觀點:

首先,輕小說與其它ACG媒體融合成了一個奇特的「二次元」虛構世界,提供了一個「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家園。對現在的年輕讀者來說,虛構的世界中能夠給他們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經驗。正如高爾基在《我同年讀書的故事》中所提到的那個庇護他靈魂的文學樂園一般,虛構的「二次元」世界,比起現實生活更加重要,更美好,在現實中他們只是工作,活著,而虛構出的世界卻能庇護滋養他們的靈魂。

再者,輕小說是一種促成少年脫離「兒童」走向「成人」的精神養料。它在少年的成長中扮演獨特的作用。以往的兒童文學雖然時常使用兒童的視角敘述故事,從根本上說,卻是用來教育兒童的,講的是「大人希望孩子聽的道理」;輕小說和兒童文學相反,它以少年少女自己的視角,去講述他們願意聽,渴望聽的故事。儘管這包含了一種迎合讀者的「作偽」傾向,但這種走入他們內心引發強烈共鳴的寫法,對於青春期的讀者覺醒自我意識,反抗意識,構築自我認同,緩解痛苦和困擾,有著兒童文學無法替代的作用。

第三,輕小說還包含了一種奇特的企圖。輕小說和其它宅向作品相比,不是在現實之外開闢一個可逃避的世界,而是試圖創造出新的話語和視角,反過來重新詮釋現實。由於輕小說對少年青春期的獨特影響,這種傾向也往往也長久地影響了輕小說讀者,他們會從輕小說中學習為人處世,用帶有「輕小說式」味道的觀點和視角去看待現實生活。隨著輕小說影響力的擴大,這一現象將會更為普遍。

 

結語


輕小說在日本的發展已經成熟,而在國內,中國輕小說正處於「野蠻生長」的時期,相比它的日本前輩更加狂飆突進。輕小說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本身蘊含了許多種可能性和值得研究的特點,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青少年精神世界的新視角。

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項目

相關焦點

  • 從日本輕小說到中國輕小說:一種文化現象的興起和演變(上)
    :一種文化現象的興起和演變(上)周文韜 本文嘗試通過介紹、梳理、分析日本輕小說和中國輕小說的發展歷史2、日本輕小說的演進歷史,以及推動其演變的因素3、中國輕小說的出現的原因,它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4、輕小說這一文化現象的意義和影響一、日本輕小說:具有一定世界影響力的流行文化現象輕小說(ライトノベル,和製英語:Light Novel)是一種盛行於日本的通俗文學體裁
  • 北大輕小說專輯目錄和導讀
    主要介紹了輕小說的發展歷史,由日本進入中國的發展軌跡。並簡單介紹了輕小說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興起和演變。並且談了輕小說這一文化現象的意義和影響。二、 輕小說閱讀初體驗二次元閱讀的讀者評論相對較少。故本節特意選取了讀過輕小說和沒有讀過輕小說的讀者來一起談談他們的閱讀初體驗。
  • 中國網文與日本輕小說誰更強?
    比起中國的網絡小說,相信各位二次元愛好者們更喜歡去觀看日本輕小說。比起中國網絡小說動不動就幾百萬字的長篇大論而言,一本才區區十萬字的輕小說實在是太容易「消化」了。而且中國網文寫作門檻極低,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各種毀三觀甚至語句不通順的作品比比皆是。
  • 書鄉觀察:輕小說能夠「重」起來嗎? 「二次元」文化在中國日益流行
    什麼是輕小說?輕小說「輕」在哪兒?人們為什麼喜愛閱讀輕小說?輕小說能夠承載「重量」嗎?作者: 曾子芊隨著以「ACGN」(動畫、漫畫、遊戲、小說)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在中國日益流行,所謂「輕小說」受到追捧。在世界範圍內亦是如此。
  • 看輕小說發展,思ACG文化
    輕小說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20年後,幻想出現,指明方向,注重現實,走入內心,而發展過程中的染指,終究還是讓幻想回到現實,進而逐漸走入了世界系,走向了新文學。談到輕小說的發展,還要從上個世紀50年代談起。1950年的日本活的並不自由,二戰的烙印與美軍的駐紮,使這個不大的島國遍體鱗傷,政治的方向,讓人民深陷堆積如山的瓦礫中,男女比例的失衡,使一夫多妻的現象比比皆是。
  • 看漫畫:中國網絡小說VS日本輕小說,都是老二次元,誰才是王者?
    熟悉動漫界套路的人都知道,日本輕小說和中國網絡小說可以說是當前動漫界改編的兩大素材來源,很多人對於兩者也有著相當大的爭論,曾幾何時,輕小說愛好者跟網文愛好者之間還存在著一種「互相鄙視」的氛圍。前者認為後者的劇情太過於套路跟幼稚,而後者又覺得前者太小家子氣。
  • 日媒關注:輕小說越來越中國網文化了嗎
    不過近年來由於輕小說的存在感日益增強,因此很多人將遊戲拿掉,而把輕小說放在裡面了。在中國,很多宅人都是因為《涼宮春日的憂鬱》、《灼眼的夏娜》、《零之使魔》等作品而入宅的,而這些作品恰恰都是改編自輕小說。再加上很多原本喜歡青年文化跟日本推理小說的讀者也慢慢接觸到了輕小說,因此目前輕小說已經成為了宅人們的一種品牌。
  • 輕小說是新希望還是偽命題?
    目前角川輕小說在日本一家獨大,不僅通過收購和推出新的子品牌壟斷和擴大市場,還引領了一股輕小說改編動畫的風潮。在國內,目前還罕見類似的紙質書籍,但電子版的輕小說風潮已初顯鋒芒,騰訊動漫開設輕小說頻道,引進角川輕小說;奧飛投資sf輕小說網站;掌閱旗下也成立了i次元輕小說網站。
  • 日本2015年度輕小說排行榜
    但是我們都知道,日本不少知名動畫作品都是根據輕小說改編而來的,與其重金布局國內的網文IP,日本的輕小說或許也是一個新的方向,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貼近二次元用戶,另一方面當這些作品被改編為動畫後,甚至還是免費的遊戲廣告。輕小說是一種源自於日本的小說體裁,從字面簡單理解為可輕鬆閱讀的小說,其受眾群也主要為青年用戶。
  • 【輕小說】異世界輕小說好流行 同樣類型的小說作品流行的3個原因是?
    今天這個話題大概就有不少人有共鳴,關於異世界、劍與魔法、轉生這一類的作品近年實在有點多,日本作家鈴木輝一郎就在推特上面聊到這個話題。1.設定與世界觀可以自由發揮如果是現實世界題材,像是知識類、文化類都會牽涉到考據
  • 中國網文與日式輕小說區別在哪?
    眾所周知,小說目前流行的兩大派系,一是中國網文,二是日式輕小說。我們先談談它們的來歷,網文小說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小說,在時代的背景下被創造出來的一種書籍,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審美觀,日式輕小說是從日本漂洋過海傳到中國。
  • 【推薦】在天朝做輕小說的人們
    你也許很少看輕小說,但在網絡上,輕小說早就名氣不小。國內的輕小說從貼吧和論壇裡出現,圍繞著二次元為核心進行創作。憑藉輕鬆的文體和充滿想像力的內容,收穫不少小說讀者。國內的輕小說發家並不早,雖然早期田中芳樹的《銀英傳》對國內影響甚大,但初期的作品也只是局限在網絡同人小說的程度。
  • 國內大型原創輕小說平臺編輯雪鼠教你:從零開始創作網絡輕小說 !
    我們得去抓住目標讀者們的閱讀訴求,把故事的側重點要放在更細膩的情感勾勒,更生動的形象刻畫,讓處於青春期的他們在小說中獲得代入感。 除了過於網文之外,我幾乎每天都會收到一些傳統日式輕小說風格的投稿。這些小說從題材到內容都比較王道,遣詞造句也十分精緻,作者自我表達的欲望十分強烈。  可他們忘了,  網絡輕小說的採用的也是單章付費的收費模式。
  • 輕小說低調的文庫,三大輕小說文庫之一,不為人知卻佳作無數
    輕小說是談及ACGN文化不可繞過的一環,特別是圍繞輕小說IP的發掘已經形成了一套ACGN圈內的產業閉環。不過很多人在閱讀輕小說或者觀看輕小說作品的同時恐怕很少真的去關注文庫極其背後的公司,其實如果稍加關注不僅可以對於輕小說行業和整個ACGN行業有自己的見解,同時也能順藤摸瓜發現一眾適合自己閱讀習慣和喜好風格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日本輕小說三大文庫中創建最早卻最低調為行業做出巨大貢獻的——角川Sneaker文庫。
  • 可能……我們對輕小說一直存有誤解
    天聞角川(對輕小說感興趣的可關注):廣州天聞角川動漫有限公司,簡稱天聞角川,是一家中國大陸的圖書發行公司,成立於2010年4月12日,由 湖南天聞動漫傳媒有限公司(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出資51%)與角川集團中國有限公司(日本角川控股集團在香港設立的子公司,出資49%)合資成立,資本金3000萬人民幣。
  • 國產漫畫、輕小說兩重天:突圍機會何在?
    從玩具產業由下至上布局產業鏈的奧飛動漫,此前在K12領域已經有著較為豐富的變現經驗,在從漫畫IP到網劇、電影直到周邊的整個鏈條上,奧飛所建立的「內容生態」顯然會比單純靠漫畫盈利的漫畫平臺愈加多元化:即便單純的漫畫賺不到錢,IP的後端價值也有可能會創造更多的贏利點。輕小說:仍然是個偽命題?
  • 輕小說背後的三波網際網路動漫引進潮
    其中一條就是騰訊動漫和日本角川宣布雙方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騰訊動漫將通過天聞角川引進優質輕小說的電子網絡版權,開闢輕小說專頁,第一批入駐的知名作品有《陽炎》、《無頭騎士異聞錄Durarara》、《記錄的地平線》等。
  • 日本輕小說銷量上升 成碩果僅存的「成長股」
    作為輕小說的先行者,角川出版集團早在1988年就創設了角川Sneaker文庫和富士見Fantasia文庫,專門出版以青少年為主要讀者的輕小說,該集團目前佔據了日本輕小說70%的市場份額。日本出版業兩大巨頭之一的小學館則於2007年創刊專出輕小說的GAGAGA文庫和RURURU文庫,另一大巨頭講談社也於去年11月推出了講談社輕小說文庫。
  • 泰國輕小說《轉生到異世界當偽娘》紅到日本!
    相同的題材,在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下可能會孕育出各具特色的作品……最近一部講述遭殺害政客秘書轉生到異世界當偽娘的泰國輕小說《เกิดใหม่ครั้งนี้จะสร้างประเทศที่ดีได้ไหมนะ เล่ม
  • 馬化騰收購日本角川震驚國內輕小說讀者群
    (天聞動漫)與通訊合作:角川提供版權,騰訊利用自己的網絡平臺優勢,在「騰訊動漫」上發布正版角川輕小說。        「輕小說」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輕小說」(Light Novel)本身就是日本人的造詞。字面理解為「可輕鬆閱讀的小說」。那麼,普通小說就不能輕鬆閱讀了嗎?     臺灣角川書店綜合了日本媒體報導與各家出版社出版時的方向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   l 主要以青少年等年輕讀者為對象的娛樂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