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3M
作者:滕飛
審稿:淺夢
據港媒報導,中國空軍退役大校王湘穗於近日公開表示,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裡,中國一直在為海上與陸上的核武器庫建設防禦設備而努力,因為這樣才能確保軍方可以在面對核攻擊時能進行有力反擊,也能夠有效地阻止其他國家可能會發起的圖謀不軌的核攻擊。做好了這些防禦準備,即便是發生了最壞的情況,中國的安全也會有所保障。
中國做出這樣的規劃,並非是杞人憂天,而是未雨綢繆。因為一直以來,美國的軍事動作選項,一直都有「對中國發動核打擊」,但是由於這20多年來中國的變化與調整,美國的「對中國發動核打擊」選項,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
美國曾有專業人士評估稱,只有一枚中國核彈頭能夠在美國發起的首次打擊中存活下來,而且還會反擊到美國土地上。
但王湘穗反駁了這種說法,並稱其「顯然是一派胡言」。他表示,中國採取了一系列的防備措施,以此來建立可靠的「二次打擊」能力,從而來應對核攻擊。
實際上,除了開闢洲際彈道飛彈隧道外,中國也研製了先進的飛彈,並擴大了南海和黃海的「堡壘水域」,以確保這些飛彈潛艇可以平穩運行。而這為中美對抗規定了一條底線,即「對抗不太可能成為大規模入侵」,這是中美兩國進行權衡的重要依據。
據悉,中國現在擁有200-300枚核彈頭,但中國也做出「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而且中國所擁有的核彈頭數量,相較於美俄兩國各自擁有的4000枚左右的核彈頭而言,也僅僅只是個零頭而已。
此外,我國軍方還在全國各地建設了一個總長5000公裡的「地下通道」,專門用來隱藏、移動和發動核反擊部隊。
不僅如此,解放軍還開發了自己的飛彈組合,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枚超音速滑翔飛彈東風-17,其速度足以突破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與東風-15對比,其有效載荷有所降低,這也讓東風-17的射程大大提升。同時,東風-17的彈頭能夠在大氣邊緣進行滑翔飛行,而且還可以在中途變軌,躲避各種攔截反導飛彈和防空飛彈,具備極強的突防能力。
現如今,中國已經擁有了近程、中遠程和洲際彈道飛彈,這讓我們有了應對突防的底氣,這也意味著,中國終於擺脫了「落後就要挨打」的局面。
免責聲明:本文由崛起中國原創創作,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國防時報社。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