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傳人與龍文化!

2021-02-18 道緣天下

孫東川先生在《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8月12日第487期上發表《龍與Dragon不能混為一談》,認為龍是中華民族思維的創造物,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人是「龍的傳人」。而西方的Dragon是邪惡與兇殘的象徵。為龍正名,既關係到中國傳統的現代解讀,也關係到中國文化的世界形象。

中國人是「龍的傳人」,西方的Dragon是邪惡與兇殘的象徵,筆者贊同為龍正名,但不同意「龍是中華民族思維的創造物」的圖騰說。筆者認為:龍是真實的存在,中國人的確是龍的傳人,中國道家文化就是龍文化。

盤古開天闢地,首出御世者,即是龍神。《五運歷年紀》說:「天氣濛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 《皇王大紀》指出:「首出御世者曰盤古。」 《廣博物志》說:「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

盤古,龍首蛇身,桐柏山盤古塑像的頭部有兩隻龍角,與「盤古氏龍首」之說如出一轍。黎氓者,盤古身之諸蟲也,中國人就是黎氓,盤古身之諸蟲因風即元氣感化而成,大聖遺體也。故中國人是龍的傳人。盤古碑記(明弘治諫議大夫左長史翰林檢討馬政撰文)載:盤古氏,生參三才而贊兩儀,子三皇而孫五帝,蓋自是而人極始立,人道始明,人文始著。這裡所說的就是「龍的傳人」之始祖。

道家學說最早劃分了中國歷史:上古、中古、下古。道教經典《開天經》載:太初時雖有日月,未有人民,漸始初生,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間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人民之初,曰太初,是時唯有天地日月人民,都未有識名。太初後而有太始。太素已來,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長生,死不知葬埋,棄屍於遠野,名曰上古。太素即沒而有混沌。

混沌即沒,而有九宮。九宮沒後,而有元皇。元皇之後,次有太上皇。太上皇之後,而有地皇,地皇之後,而有人皇,人皇之後,而有尊廬,尊廬之後,而有句婁,句婁之後,而有赫婿,赫婿之後,而有太連,太連以前,混沌以來,名曰中古。太連之後,而有伏羲。自伏羲以前,五經不載,書文不達,伏羲沒後,而有女媧,女媧歿後,而有神農。神農沒後,而有燧人。燧人沒後而有祝融。

三皇修道,人皆不病。三皇之後,而有軒轅黃帝。黃帝之後,次有少昊。少昊之後,次有帝顓頊。顓頊沒後,而有帝嚳。帝嚳之後,而有帝堯。帝堯之後,而有帝舜。帝舜之後,而有夏禹。夏禹之後而有殷湯,殷湯之後,而有周,周后而有春秋戰國、秦、漢、唐、宋、明、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間有元清入主中原。由此看來,我們的祖先是盤古、伏羲、女媧、神農、黃帝。媧皇在羲皇之後。女媧時,媧皇摶土造人。應該說,現在的中國人是女媧皇帝的後人,盤古、伏羲、女媧是我們的祖先。

伏羲以前,五經不載,書文不達。因此,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伏羲。

伏羲,龍身人首,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宋代羅泌的《路史》記載:「太昊伏羲氏華胥,居於華胥之渚,尚暨叔姬翔於渚之汾。巨跡出焉,華胥決履以輇之,意有所動,虹且繞之,因孕十有二歲。生於仇夷,長於起城。」意思是說,伏羲的母親華胥,生活在華胥水邊,因為踩雷神的足跡而懷上伏羲。伏羲生於仇夷,長在起城(今甘肅秦安)。

雷神在《山海經?海內東經》記載:「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因此,伏羲是龍身人首。女媧人首蛇身。她摶土造人,鍊石補天。功德無量。凡聖共尊。

神農,又稱「神農氏」,即炎帝, 三皇五帝之一。據《春秋緯?元命苞》記載:「安登」亦稱「女登」遊於華陽,有神龍首,感之於徜徉,生「神農」。人面龍顏,好耕,是謂「農神」, 始為天子。

相傳黃帝之母在野外碰到閃電繞著「北鬥樞星」,竟感而有孕,懷胎 24 個月生下黃帝。黃帝「生而神靈,幼而徇齊,弱而能言,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天官書》說「軒轅,黃龍體」 《史記?天官書》說:「 軒轅(黃帝)黃龍體」,《天官書?注》:「 (黃帝)人首蛇身, 尾交首上,黃龍體。」《大宗師》篇說:「夫道,有情有性,無為無形,……黃帝得之,以登雲天。」《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

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黃帝是由帝王而仙的中華聖人。其文化傳流人世的,最著名的是崆峒山問道和《黃帝內經》,後人將其學和老子創始的道學聯繫起來,合稱黃老道。

盤古創世到黃帝有熊氏,凡275.7780萬年,黃帝時代至今4400多年,共約276.2180萬年,基本上是道化民族。

盤古,龍首蛇身;伏羲龍首蛇身,女媧人首蛇身。神農,人面龍顏,黃帝,黃龍體。中國人是炎黃子孫,自伏羲至炎黃二帝,歷史一直沒有中斷。故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是符合歷史實際的。

中國本土文化是龍文化,強名曰道,故道學就是龍文化。

盤古氏,生參三才而贊兩儀,子三皇而孫五帝,蓋自是而人極始立,人道始明,人文始著。初步奠定天人合一之龍文化基礎。

伏羲畫卦。根據傳說和史籍記載,伏羲的主要功績是:

1、教民作網漁獵;教民馴養野獸。

2、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

3、始造書契,用於記事。

4、發明陶壎、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幫助人們「修身理性,反其天真」。

5、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六、創製古代曆法。七、伏羲創立八卦,標誌著中國古老哲學的誕生。

女媧承伏羲之制,並作笙簧。有《地母經》傳世。

黃帝修道成仙,白日飛升。道學之至道論:至道,著書《黃帝內經》,初步奠定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

炎黃子孫如今所傳承的道家文化和中醫,都是黃龍傳下來的。而且黃帝自己修道,以其求道之經歷和得道之聖跡,昭示了中國文化的獨特性質:天地人合一,修心立德,超凡入聖。

後來,由老子作道德經,創造了千古聖學道學,即是對龍文化的系統總結和闡述。漢朝張道陵以《道德經》為基礎,創立了道教。

道教立天地人之道,天人合一。凡人可以修道成仙。盤古,龍首蛇身;伏羲龍首蛇身,女媧人首蛇身。神農,人面龍顏,黃帝,黃龍體等以及修成正果的神仙是真龍。天庭又稱為龍堂。玉皇和王母為龍堂之主。按照道家學說,人修心立德,功德圓滿者,可超凡入聖。

由凡龍化為真龍,即神仙。盤古、伏羲、女媧、神農、黃帝、堯舜禹等,本身是凡間龍體,治世有功,皆修成神仙上品。根據道教經典記載:盤古升天為元始天尊、伏羲為東方天帝、女媧是地母后土、黃帝是中央天帝、堯舜禹是天官地官水官。

中華文明的特點是道教,信仰就是道。道的神格化就是三清道祖,是玉皇。三清道祖與玉皇的關係,是虛無和妙有的關係。從玉皇的職責是代表道,代表三清道祖度化眾生。他總執天道,是萬天帝主,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即使現在,農村和下層人民也多崇奉儒道釋三教,而且三教合一:以玉皇最大,以盤古、太上老君、女媧娘娘、王母娘娘、觀音菩薩、如來佛和孔子最為著名。以道治國國當興,背道治國國必亡。這是中國百萬年歷史的最基本的特點和規律。從這個意義上看,道教是一神教,即以玉皇為最高神的一神教。

中華文化的根本是孝道。孝道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文明。盤古分天地,媧皇制人倫。《地母經》云:「九州大地眾。誰非父母生。十月懷胎苦。三年乳哺辛。膝下蘭桂茂。高堂白髮新。一生苦拮据。無非為兒孫。思量父母苦。當發敬孝心。烏雅知返哺。羊有跪乳情。人不孝父母。何以超獸禽。」先王行之而天下治,兒女行之而家和睦興旺。

媧皇時期,孝道始發,彼時乃原始社會,非封建社會也。孝是我們中華民族所獨有的自然情懷和人性,所以,無論社會形態如何更替,朝代如何更換,但孝道卻因其是中華民族之人倫之根,文化之本,被世世代代傳承下來,並不斷發揚光大,湧現出以《地母經》《道德經》和《論語》和《孝經》為代表的孝道經典,以二十四孝為代表的孝道典範。由此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獨有的孝道文化。

宇宙的目的即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得一則清,地得一則寧,神得一則靈,萬物得一則生。天道曰陰陽,地道曰柔剛,人道曰仁義。三才之道實為一道也。道法自然。道即自然。自然者,自己本來就是這樣。《道德經》引導世人清靜無為,遣欲澄心,返璞歸真。老子曰:天地長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人若長生,必須效法天地,清心寡欲,謀事未於有,凡事順其自然,萬物源道歸道,不妄為,不隨心所欲,這就是長生之道,也是國家之長治久安之道。

歷代真龍記載很多,但是,這些龍多是業龍,即為天地人服務的龍。

道家的經典《抱樸子》記載,太上老君憑藉青龍,上天入地,穿山涉水等。

(後漢書.五行志〕:龍降溫明殿。靈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蓋,起奮迅,身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似龍。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黃龍出現在武陽赤水,逗留九天後離去,當時曾為此建廟立碑。

東晉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兩條龍,出現在龍山。燕王親率朝臣,在距離龍200多步的地方,舉行了 祭祀活動。

《唐年補錄》記載,唐鹹通末年某日,有青龍墜在桐城縣境內, 因喉部有傷,當場死去。龍全長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佔一半。尾呈扁平狀。它的鱗片跟魚差不多,頭上有雙角,口須長達兩丈 ,腹下有足,足上有紅膜。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邊發現一條龍,巨鱗長鬚,腹白背青,背上有鰭,頭上聳起高高的雙角,在幾裡之外都能聞到腥味。當地群眾用蓆子遮蓋它的身體,官府還派人親自祭祀。一夜雷雨過後,龍消失了。它臥過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溝。

郎瑛《七修類稿》記載,明代成化末年,廣東新會縣海灘上 墜落一條龍,被漁民活活打死。此龍約一人高,身長數十丈,酷似畫中龍,只有腹部呈紅色。

《永平府志》記載,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遊的樂亭縣境內,蠅蚋遍體。當地群眾為它搭棚以遮蔽陽光,並不斷用水潑灑它的身體。三天後,在一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原地。

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餘縣陳家圍子村後,數百人圍觀一條趴在沙灘上的黑龍。據仍然健在的目擊者任殿元說,該龍長約20多公尺。這個動物外形像四腳蛇,臉形和畫上的龍差不多,長著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長鬚,身子的前半部份直徑約一公尺多。四個爪子深深扎進沙灘裡。它全身都是鱗片,形狀像鱷魚鱗。

據《臨安府志》記載,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雲南石屏縣東南的異龍湖中發現巨龍「須爪鱗甲畢露,大數圍,長數十丈」

《永平府志》記載,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遊的樂亭縣境內,蠅蚋遍體。當地群眾為它搭棚以遮蔽陽光,並不斷用水潑灑它的身體。三天後,在一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原地。

人們信賴的史書《左傳》曾提到舜帝賜為自己養龍的人姓董,名為豢龍氏,意思是養龍的人;一向對光怪陸離的上古傳說持審慎態度的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曾記載夏代有專門養龍的人,名為御龍氏。

綜上,作為邪惡與兇殘的象徵的西方的dragon,與中國龍(Long)沒有任何關係,不應當再無原則地混淆和比較。中國是龍的故鄉,龍的傳人,中國文化是龍文化,即道家文化(包括儒禪道)。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仁慈之都,天佑中華。這是歷史的真實存在,誰也否定不了。

青山微信號

微信號 : qshd112

道學/道醫/命理/風水/法器

相關焦點

  • 「龍的傳人」說根據何在?
    「龍的傳人」作為概念,是由中國臺灣籍音樂家侯德健作為歌曲名首唱出來的。其歌詞為:「遙遠的地方有一條江,它的名字就叫長江;遙遠的地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雖不曾看見長江美,夢裡常神遊長江水;雖不曾聽見黃河壯,澎湃洶湧在夢裡。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巨龍腳底下我成長,長成以後是龍的傳人。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
  • 蛇進化成龍,和鯉魚進化成的龍有什麼不同?
    之前去緬甸旅遊的時候,見過長頸族人,據說他們之所以把自己脖子掛上項圈就是因為他們深信他們是龍和鳳的傳人,所以他們也像祖宗一樣追求這無上的尊崇和榮耀,他們就將手上和腳上,套上了項圈,脖子上也套上了項圈,讓脖子長長的,手腳也都長長的,看起來就像鳳凰一樣,而且在她們的理論裡,越高其實是也接近神的。
  • 我們是龍的傳人嗎?
    客觀地講這首歌還是蠻好聽的,可是再回想起來我自己曾經考證過和聽到過的一些信息,又覺得「龍的傳人」這四個字作為中國人的標籤其實並不妥當。至於我何出此言,請各位細細看來。 我們常說的「龍」說到底就是大號的蛇,或者說是裝逼的大蛇。在古代,並不是只有中國地區有,瑪雅、希臘、埃及和印度的神話裡都有龍的形象。
  • 《金融博覽•財富》|幣觀龍文化
    歌曲《龍的傳人》曾在20世紀80年代傳唱中國大江南北,影響力遍及整個華語世界。
  • 不是紅歌的紅歌——《龍的傳人》 遇見臺灣
    也是因為聽到李建復演唱的這首《龍的傳人》,她的母親深受感動,最終理解了李建復投身音樂的理想。李建復從此走上了職業歌手的道路,《龍的傳人》成為了他的代表之作。1981年,臺灣著名導演李行拍攝的電影《龍的傳人》上映,由當紅的鐘鎮濤、林鳳嬌和秦漢等明星演出,片中以戲劇化的表現了《龍的傳人》從創作到走紅的全過程。侯德健、李建復、陳明韶、楊耀東等民歌手也以真實身份參演。所以,將這部影片視為民歌經典的紀錄片也未嘗不可。
  • 王力宏2018演唱會龍的傳人2060將開唱 龍的傳人2060什麼意思
    ­  2018開年,王力宏開啟大項目,世界巡迴演唱會「龍的傳人2060」即將開唱。所謂「龍的傳人2060」其實是王力宏對於未來的預期,即,打算改編《龍的傳人》至2060年。待到2060年,王力宏已經84歲,該是頤養年壽的歲數,卻還夢想著做音樂。在常規認知裡,這屬於標準的「白日夢」。­  但是,他不同,他是王力宏,這個「白日夢」,可以有。
  • 紅歌《龍的傳人》在臺灣與大陸的複雜遭遇
    侯德健供圖 在侯德健看來,《龍的傳人》裡「百年前寧靜的一個夜,巨變前夕的深夜裡,槍炮聲敲碎了寧靜的夜」已經成為過去,「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要挑釁中國,恐怕得先琢磨琢磨了」。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侯德健從來都認為《龍的傳人》就是一首「紅歌」,他也從不介意任何人、任何團體以怎樣的方式運用它。
  • 天機:龍是否真的存在過?龍的傳人緣起
    首先,龍是圖騰信仰,是複合型圖騰信仰,與龍相匹配的圖騰信仰是鳳圖騰信仰,龍鳳圖騰構成我們圖騰信仰的重要的一部分,一樣一樣謂之道,那麼,陰代表鳳,陽代表龍,而龍也作為皇權的象徵和天地人唯一的精神領袖,有其合法性。
  • 歌曲《龍的傳人》適合用來教小學生嗎?
    ID:mrleuchinese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曾經有位老師來信問道:「呂老師,你覺得用《龍的傳人》這首歌來教四年級的學生怎麼樣?」。這位老師認為《龍的傳人》是一首很受歡迎的歌曲,而且歌詞也不難,所以,她的學生應該會很喜歡。
  • 王力宏「龍的傳人」唱響世界 全場合唱淚目
    人民網北京4月15日電 (記者李巖)前晚,王力宏「龍的傳人2060」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北京首場開唱,炫酷的燈光、高科技的舞美讓大家眼前一亮;快慢兩個版本的《龍的傳人》兌現了他要改編歌曲到2060的諾言,也展現了他要把歌曲唱響世界的決心;並且他還在舞臺上跟粉絲分享喜悅證實了自己將要迎來自己的第三個孩子,真的做到了事業家庭雙豐收。
  • 新訊 / 時隔40年 《龍的傳人》經典再現
    這首《龍的傳人》發起人李建復,李建復的女兒李友珊去年無意間翻閱的資料裡得知,如今這支華人膾炙人口的《龍的傳人》將邁入40個年頭,然而,又因美國總統川普拜訪北京故宮時,提及『龍的傳人』的時代與意義,這次興起將《龍的傳人》經典新唱念頭。
  • 龍傳人「潑水節」7月13日-21日,全民開潑!
    中國銅梁龍,揚名龍精神!在銅梁龍景區,你可以感受到龍文化的獨特魅力:巨型石龍、拜龍臺、神龜山、騰龍閣…更有青雲湖、休閒風光長廊、二龍戲珠、小長城等特色景觀,一票在手,值得擁有!中國·銅梁龍景區首屆龍傳人·嘉年華潑水節即將隆重啟幕,此次活動將打造一個全民歡樂的戲水文化盛宴,不僅有你想我印,金句龍衫尋金嘴大神,還有超十項清涼娛樂任你暢玩。
  • 王力宏「龍的傳人2060」:2020年昆明演唱會詳情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遙遠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都是龍的傳人。王力宏「龍的傳人2060」來了!王力宏2020昆明演唱會,歌唱巨龍的傳奇!2000年,一首《龍的傳人》出來了,王力宏正式進入人們的視線,這首歌也獲得了第七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最佳受歡迎歌曲獎。王力宏是與周杰倫同個時代的歌手,同樣也是創作型音樂人,也有中國風的標籤,但是不同的是,王力宏致力於將西方流行音樂元素與中國文化相融合。《龍的傳人》就代表了他的態度。
  • 中國畫龍第一人,6條龍價值超3億,網友:看看,這才是龍的傳人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這是著名歌曲《龍的傳人》中的歌詞,龍的形成記錄了古代民族發展的聚合過程,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標誌。然而,雖然我們總以龍的傳人自居,但是我們幾乎都不會畫龍,只會在嘴邊哼唱:來,左邊跟我一起畫個龍。
  • *麒麟金店* 翡翠龍的寓意
    隨著東西文化的結合和融匯,龍文化的審美意識和觀念已深入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千姿百態的龍也把其特有的氣場和寓意更加完美地體現,多元化的發展也成為一種趨勢。我國是世界公認的龍的國度,我們是龍的傳人,所以佩戴翡翠龍是再合適不過,因為不僅龍是我們的標誌,翡翠的溫潤凝重也符合我們東方人士的氣質。
  • 「愛的行動——龍傳人志願者愛心衣物漂流」捐贈活動
    「愛的行動——龍傳人志願者愛心衣物漂流」捐贈活動 2020-07-21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龍的傳人 - 肆拾年》新歌發布會在滬舉辦,巨龍甦醒盛世再現
    1978年12月16日,《龍的傳人》這首歌誕生,至今已有40年之久,歷經了多次的改版、多人的演繹,依然不減這首歌的影響力。回顧當時在複雜環境下催生出的歌曲,道盡許多人的民族情懷。四十年過去,《龍的傳人-肆拾年》全新的版本,由李建復、王力宏、方文山、劉卓、李壽全、李友珊等人聯袂打造,巨龍甦醒、盛世再現!2018年12月17日,《龍的傳人-肆拾年》音視頻同步在全球上線。
  • 優學派《龍的傳人》第四季榮耀回歸,少年國學再添佳作
    全國首檔親子國學傳承節目《龍的傳人》首次亮相,便讓觀眾體會到什麼是師者儒雅、少年博學,更讓無數大朋友、小朋友對傳統國學文化心生嚮往。在歷經前三季的火熱播出後,這檔被《人民日報》盛讚為「螢屏國學清流」的節目最新一季終於又將與大眾見面了。
  • 《橄欖樹》、《龍的傳人》、《小茉莉》……念念不忘的青春是唱不盡的
    很多人也許會哼起侯德健的《龍的傳人》、齊豫的《橄欖樹》、包美聖的《小茉莉》、楊弦的《鄉愁四韻》、胡德夫的《美麗的稻穗》……。那個年代,臺灣民歌道盡了那一代人對國的情愛,也唱盡了對青春的追戀。沒有大情和小愛,又何足以談人生。 這些音樂背後,也藏著很多很多的故事。不知道會不會有一些片段、有一些歌詞可以喚起你當時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