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怎麼了?星系每114天閃光一次,科學家終於找到答案

2021-01-18 網易科技

作者 | 辰辰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一個距離地球5.7億光年遠的星系,大約每隔114天,就會像煙花一樣發出閃光,這幾乎像設定好的鬧鐘一樣準時。至少從2014年開始,有天文臺就記錄下這種奇異現象。而如今,天文學家們通過拼湊的零碎信息找出了原因。

這個奇怪的星系被命名為ESO 253-G003。在星系中心,有一顆恆星正圍繞著超大質量黑洞運轉。每隔114天,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接近到足以使黑洞將恆星的一些物質吸走,從而產生跨越多個波段的明亮閃光。然後恆星離黑洞又越來越遠,直至下次再次接近黑洞,又有部分物質被吸走點亮。由於閃光發生的規律性,天文學家給這個星系取了個「老忠實」的綽號。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夏威夷大學天文學家安娜·佩恩(Anna Payne)說,「這些是我們從星系中心觀察到的最具規律性且發生最頻繁的多波段閃光,這為我們研究『老忠實』這個星系提供了獨特機遇。」

佩恩補充說,「我們認為,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造成了爆炸,因為它正在吞噬繞其運行的巨型恆星的部分物質。」

2014年11月,全天候超新星自動搜索系統(ASAS-SN)首次探測到了這些閃光。當時,天文學家認為這種現象源自ESO 253-G003星系中的超新星。

但在2020年,當佩恩在查看ASAS-SN上有關ESO 253-G003的數據時,她發現了來自同一處的多個閃光。

佩恩總共整理出了17次閃光發生,每次間隔約為114天。她和團隊隨後預測該星系將在2020年5月17日、9月7日和12月26日再次爆發閃光,結果如期所至。

研究人員將重複爆發的閃光命名為ASASSN-14ko,這種有規律的現象意味著他們能夠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強大的凌日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對去年5月份發生的閃光進行更詳盡的觀測。在此之前,其他儀器的觀測結果已經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不同波長範圍內的數據。

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家派屈克·瓦萊利(Patrick Vallely)表示,「TESS提供了一幅關於星系特殊閃光的詳盡照片,但由於該衛星探測太空的特殊方式,其無法觀察到所有爆發的閃光。」瓦萊利指的是TESS只能對著一個區域觀測27天。「而ASAS-SN雖然收集到的閃光爆發細節較少,但涵蓋範圍較廣,這在對特殊閃光的觀測中至關重要。這兩種研究方式能夠相互補充。」

研究人員最初推測,由於超新星爆發會破壞原有恆星,因此只會在夜空中閃爍一次,然後就消失了,因為這樣的事件會摧毀最初的恆星;所以在可見光、紫外線以及X射線波段反覆產生亮光的一定是其他什麼東西。


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現因超大質量黑洞吞噬恆星而產生規律性的閃光。去年就發現了一個周期為9小時的類似閃光。但ESO 253-G003的情況更特殊。

這是因為研究人員發現,ESO 253-G003實際上是兩個處於合併最後階段的星系,這意味著星系中心應該有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有研究表明兩個相互作用的超大質量黑洞可以導致閃光反覆發生。但是研究人員通過觀測認為,ESO 253-G003中心的兩個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太遠,還不足以反覆產生閃光。

另一種可能性是,黑洞在吞噬物質時會形成吸積盤,而一顆恆星在圍繞黑洞運行的過程中反覆穿越吸積盤,從而產生耀眼的光芒。但研究人員也排除了這一點。因為如果這顆恆星以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穿越吸積盤時,其每次產生的閃光應有所不同;但觀測結果表明,來自ESO 253-G003星系中心的閃光幾乎完全一致。

第三種可能是反覆發生的潮汐破壞事件。具體的說,就是一個較大質量天體不斷從繞其運轉的較小天體上剝離物質。

研究人員推測,如果一顆恆星沿著偏心軌道繞黑洞運行,而公轉周期正好是114天,那麼當它接近黑洞時就會產生潮汐破壞事件,恆星的部分物質被黑洞剝離,恆星繼續繞黑洞運行。

當這些剝離物質與吸積盤中的物質發生碰撞時,就會產生閃光。這似乎就是ESO 253-G003星系正在發生的事情。

考慮到這種情況,研究小組深入分析了觀測結果。他們研究了每個閃光的光曲線,並與其他已知的黑洞潮汐破壞事件進行了比較。他們確定,這顆恆星很可能繞著一個質量相當於7800萬個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運轉。

在每一次接近黑洞的時候,這顆恆星都會損失約0.003個太陽質量(也就是3個木星的質量),這足以形成天文學家能夠觀測到的閃光,同時讓這顆恆星繼續存在下去。

「如果一個帶有膨脹外層的恆星沿著非常狹長的軌道運行,當其距離黑洞足夠近、但也不是太近的情況下,黑洞就會剝離一些物質,且不會撕裂整個恆星。」夏威夷大學天文學院天文學家班傑明·夏皮(Benjamin Shappee)說。「在這種情況下,這顆巨大的恆星會一次又一次地返回,直至消耗殆盡。」

目前尚不清楚恆星和黑洞的這種現狀已經持續了多久時間,因此很難計算出這顆恆星還能存活多久。但是研究團隊已經預測出接下來的兩次閃光發生時間分別在今年的4月份和8月份,研究人員計劃對其進行更多的觀測。

這是了解超大質量黑洞質量吸積的極難得機會。

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家克裡斯·斯坦內克(Kris Stanek)說:「總的來說,我們真的很想了解這些黑洞的性質以及它們是如何成長的。」「準確預測下一事件發生時間的能力,讓我們能夠獲取原本無法獲取的數據,而且我們已經有所收穫。」(辰辰)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本文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 秦一晗_NBJS12572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家:宇宙也許沒那麼多星系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王鑫方)依據「哈勃」太空望遠鏡先前觀測結果,宇宙可能有兩萬億個星系。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星系實際上可能只有數千億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近期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新視野」號冥王星探測器收集的數據研究宇宙背景亮度,結果與預想的差距甚遠。這是美國航天局2015年7月17日提供的「新視野」號探測器16日傳回的冥王星照片。(新華社/法新)參與研究報告撰寫的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馬克·波斯特曼12日發表聲明說:「星係數量是人們需要知道的重要數據。
  • 科學家繪製最大宇宙三維地圖,涵蓋200多萬個星系!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經過為期5年的深入勘測探索,最新發布了「迄今宇宙最大的三維地圖」,涵蓋了200多萬個星系,跨越宇宙110億年歷史。這是由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發布的動畫靜態圖片,展示膨脹中的宇宙地圖。間隙期開始於大爆炸之後的幾十億年,基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科學家能夠測量出宇宙此前的膨脹速度,還可以通過測量地球和附近星系之間的距離如何隨時間增加,來計算近期宇宙的膨脹。
  • 宇宙中的遠古超級巨獸被發現,巨型星系成為宇宙黎明的見證者!
    此星系是被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中的阿爾瑪射電望遠鏡跟阿斯特(權屬歸日本)望遠鏡所發現,阿爾瑪與阿斯特可以捕捉亞毫米波段的信號,是專業用於觀測遠距離的觀測對象。發現靈蛇巨型星系的是日本東京大學的學生五十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發現了這一怪物。
  • 人類被「宇宙牆」困住了?科學家給出答案
    根據消息稱,在2018年,著名的科學雜誌《新科學家》發布了一篇關於「宇宙牆」的報導。這篇報導闡述了科學家在距離地球100億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堵宇宙牆,其組成部分與地球上人類建造的「牆」不同,它的溫度達到了絕對零度。同時,這堵牆的內部什麼都沒有,就連暗物質科學家們也沒有檢測到。
  • 科學家發現的宇宙長城有多厲害?橫跨100億光年,最大宇宙結構
    地球是一個行星,屬於太陽系,也屬於銀河系,現代天文學證明,我們的宇宙其實是永遠層次分明的結構分級的,像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只能算是最小的組成部分,甚至是銀河系這樣的大型星系,也只是本星團中50個星系中比較大的一個,那麼在人類的探索中,宇宙中最大的物質結構有多大?
  • 宇宙是無限大的嗎?它到底有沒有盡頭?科學家的回答讓人意外
    所謂的「無邊無際而廣闊的宇宙」,但宇宙真的是無窮無盡的嗎?根據目前所知道的知識來看,「恐怕是無限的吧?」然而實際上,並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今後也許會得到答案,但現在還無從得知。但是,科學家們認為宇宙將無限擴張,是為什麼呢?宇宙廣闊無垠。它包括了我們生活的地球,太陽系的所有行星,以及漂浮在夜空中的所有恆星,甚至是太遠而無法看到的星系。
  • 宇宙是無限大,還是有限大?探索偉大科學家們的答案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非常宏大的話題,那就是我們的宇宙是怎麼來的?首先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界,我們先來看看物理界的老祖宗牛頓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牛頓覺得宇宙當然是無限大的,他的理由非常的簡單,因為宇宙裡的萬事萬物之間存在萬有引力,如果宇宙是一個有限大的區域,如果是一個球形的物體,裡面布滿了各種而養的天體,行星、星系,那麼在宇宙更加靠外面的天體的,它們會受到更加靠宇宙內部的天體的萬有引力,從而向中間聚攏。
  • 實拍:DIY自製114F900牛頓式反射鏡星雲星系拍攝記
    現在,終於能有機會帶出野外來挑戰一下更高難度的深空星雲星系拍攝。對於成本僅四五百元的114反射鏡而言,能拍攝月球環形山甚至木星土星,已經超出預期了。但對我而言,我更希望能用它嘗試一下深空天體拍攝。現在,終於遇上了一個好天氣+有假期的日子,太難得啦。收拾設備,騎小摩託跑去隔壁漳州市找星友@莊昱,和他一起去野外進行星空實拍。出發之前,為了確保鏡片的安全,於是把114反射鏡片從pvc管子裡面拆解了出來。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開啟了了解宇宙歷史的窗戶
    它們是未來星系的「積木」,只有一個大的恆星形成區域,還是更加碎片化和塊狀?它們都爆發出強烈的恆星形成,還是像今天的大多數星系一樣,有一些更放鬆?早期的星系是否有時間像銀河系那樣形成盤狀結構,或者它們是否過於頻繁地合併而無法形成盤狀結構?我們會找到充滿原始氫氣和氦氣的星球嗎?還是第一顆超新星用較重的元素過快地富集了它們?早期星系在質量和數量上是如何快速形成的?事實上,它們是否對宇宙的再電離負有責任?
  • 如果宇宙變成二維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科學家給出答案
    很多科學家相信,宇宙是一個多個維度的空間。而人類就生活在三維世界中,而這是低級生物最基本的一個維度。再往上的話,便是人類一直都非常想要看一看的四維世界。按照科學家們的推測,宇宙至少有11個維度存在,而我們一直尋找卻毫無線索的外星人,或許就生活在高維世界之中。
  • 與銀河系相似的星系被發現;國科大通知書傳遞宇宙的聲音
    與銀河系相似的星系被發現;國科大通知書傳遞宇宙的聲音 2020-08-18 14: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地球是可觀測宇宙的中心?科學家:宇宙一直在膨脹,它沒有中心
    當我們知道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930億光年的時候,心中不禁有了一個疑問,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答案和地球有關,地球的位置恰好處於可觀測宇宙的中心區域,從地球到可觀測宇宙的邊緣地帶的距離是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自然就是930億光年。還有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宇宙一直在膨脹。
  • 距地球五億光年,每16天一次,外星文明正在「呼喚」人類?
    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也為了找到文明和科技發展中可以參考的「燈塔」,科學家們開始在宇宙中「吶喊」,各種信號不斷地向浩瀚的宇宙發出。1977年,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相繼進入宇宙。這兩個攜帶人類DNA信息、地球聲音、圖片和太陽系位置的探測器,不僅肩負著探索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任務,還充當著「地球名片」,希望有一天被外星文明發現。
  • 宇宙中處處充滿危險,但唯獨太陽系安全,科學家找到幕後功臣
    廣袤的宇宙中充滿未知和神秘,科學家預測大約有成千上萬億個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甚至更多。要說完全安全的地方幾乎不存在,只能說太陽系比其它恆星系相對安定。在理科生熟知的科幻小說《三體》第二部中的「黑暗森林法則」,就講述了普通文明不得不接受的一個事實:若大的宇宙就像一個幽深的暗黑叢林,其中隱藏著許許多多神秘莫測的文明,一旦某個文明不慎將其暴露出來,就會無例外地遭到其他文明的攻擊。雖然小說的描寫不能全信,然而科學家們探測到我們的太陽系和銀河系確實隱藏得更好!
  • 5億光年外,有人一次又一次的向地球發射信號
    所謂的「精靈閃光」就是雷電天氣刺激上空電場,從而引發了一種特殊類型的閃光,這種閃光距離地面35到80英裡,而閃電只有7到10英裡,而且閃電會以快速滾動電球的形式出現,從而引起了部分的UFO事件。「精靈閃光」的事件雖然可以解釋UFO,但是太空本就非常浩瀚,人類能夠在地球上誕生,那麼整個宇宙當中,是否還存在著跟地球一樣的星系呢,比人類更加高的智慧生物是否又已經探訪了地球呢?
  • 地球每26秒「脈動」一次 科學家至今沒找到答案
    科學家對地球的認知還有很多不足,比如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這個問題困擾了專家60年了,到現在還沒有解決。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距離地球最遙遠的星系!來自134億年前,它藏著宇宙早期的秘密
    據報導,通過更加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後,科學家們再次確認發現的GN-z11星系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古老、最遙遠的星系,這個星系距地球134億光年,這意味著,我們看到的它,事實上是它最早期的模樣。研究者表示,GN-z11星系來自宇宙大爆炸結束後的4億年之內,它並不是一個恆星系統,相反的,它是一個大星系,雖然它的質量僅有銀河系的1%,但是卻仍然是太陽的10億倍,要知道,宇宙早期宇宙中的物質是非常匱乏的,這意味著,GN-z11星系在宇宙誕生早期,很可能就是一個「巨無霸」。
  • 宇宙那麼大,為什麼科學家們沒有找到有生命的星球吶?
    關於宇宙的演化、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結局,科學家們提出過很多猜想,目前主流科學認為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經過漫長時間的超光速碰撞,現在的可觀測宇宙直徑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據科學家估計,不可觀測宇宙直徑範圍現在至少達到23萬億光年,而一光年對於人類來說就是天文數字了。由此可以看出來宇宙是真的很大,大到難以想像。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太陽系內的一顆普通恆星,整個太陽系的大小如果把奧爾特雲當作是邊界的話,那麼直徑在2-3光年。而太陽僅僅是銀河系兩千多億顆恆星之一,而銀河系又是宇宙中2萬億個星系之一,這個數據是難以想像的。
  • 地球之外看宇宙有啥不同?探測器在50億公裡外的冥王星,找到答案
    今年我國科學家就利用這臺太空望遠鏡找到了迄今為止,人類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測量到的宇宙中的最強磁場——吸積脈衝星GRO J008-57;該成果已經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報通訊》雜誌上。遠程偵察成像儀(LORRI)設備位置簡單地說,宇宙光學背景指來自於除銀河系以外可觀測宇宙中所有光源的光。通過測量這些光,科學家能夠辨別恆星的位置、星系的大小和密度,並驗證關於宇宙結構的構想和形成的理論。
  • 「多元宇宙」真的存在?科學家發現:奇點爆炸產生很多「小宇宙」
    據報導,近日,有科學家提出了有關於黑洞的新觀點,認為宇宙中最原始的黑洞,或許都與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伴隨著宇宙膨脹而形成的「小宇宙」有關,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