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事:英國第一位「飲茶皇后」

2020-12-23 觀海茶樓

印象中,喜歡喝茶談事的,一般都是男性多,女性相對少一些。

而作為歐洲人的凱薩琳,與當地女性更為不同,她不喜歡喝咖啡等甜性飲品,偏偏喜歡從中國進口到葡萄牙的紅茶。

凱薩琳是葡萄牙的公主,她長相靚麗,端莊大方,身材纖細,整個人身上都散發著傳統西方女性美的感覺。

當她如約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的時候,她的嫁妝中,沒有什麼金銀珠寶,最為「新奇」的一種就是來自於中國的茶具和221磅紅茶

當時,中國的紅茶「正山小種」已經在葡萄牙盛行,凱薩琳嫁入英國之後,便把這名貴的紅茶帶入英國,並且在皇宮貴室流傳開來。

凱薩琳每天清晨起床都要喝上一杯紅茶,因此,也被人們稱為「飲茶皇后」。

而茶葉英文「Tea」的由來,也與凱薩琳皇后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早期中國的茶葉,主要都是出口到葡萄牙和荷蘭等國家的,英國、法國等國家,對於茶葉的認知並沒有很高。

凱薩琳的到來,讓飲茶之風迅速在英國皇室傳播開來,為了皇后這個特殊的嗜好,宮中開設專門用來飲茶的茶室。

更是由於皇宮女眷都飲用紅茶,所以貴族的婦女們開始一一效仿,在家中設立茶室,這樣流傳的紅茶,總不能沒有一個自己的名字。

因為當時出口到歐洲的所有茶葉,基本上都是福建廈門那邊種植的,而「Tea」是廈門茶方言的發音,自然而然,歐洲就把茶葉稱為「Tea」了。

因為茶,在當時還鬧出了一場令人不可思議的「紅茶案」。

相傳凱薩琳和查理二世的大婚盛宴上,凱薩琳總是端著高腳杯自己獨自飲用一種其他人都不知道的「紅液體」,這讓前來參加宴會的法國皇后非常好奇。

聰慧的凱薩琳便把自己的「紅液體」給法國皇后飲用,法國皇后細細品味了一番,便心生醋意,想要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名貴飲料。

於是她便派了一名侍衛潛入了英國皇宮,當侍衛想偷走一些「茶汁」的時候,被發現了,不僅將其逮捕,還將其處死了,於是鬧出了當時轟動一時的「紅茶案」。

放在我們現在的社會,因為一點點茶葉鬧出一條人命,確實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但在當時的英國,紅茶的價格相對來說是非常昂貴的。

舉個例子來說,當時英國普通人家的年收入在20鎊左右,而茶葉最高被賣到了10鎊一磅,也就是說,一磅的茶葉是一個英國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

可以見得,當時的紅茶,其價格多麼昂貴。

凱薩琳經常會邀請一些貴族家的夫人到宮中飲茶,所以飲茶也成為上層社會一個必有的社交項目。

凱薩琳飲茶的這個習慣,逐漸成為歐洲所有女性的習慣,在她25歲的生日宴會上,英國詩人埃德蒙還做了一首詩來讚美:

飲茶皇后之歌

花神寵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與秋色,美難與茶比。

一為後中英,一為群芳最。物阜稱東土,攜來感勇士。

助我清明思,湛然志煩累。欣逢後誕辰,祝壽介以此。

這首詩作為英國第一首飲茶詩詞,在西方茶文化中佔有一定的地位,而凱薩琳,則成為了對中國茶葉出口和茶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一位女性。

相關焦點

  • 茶人五部曲:茶痴,茶鬼,茶魔,茶仙,茶人
    最風雅莫過於:茶痴。▌茶人第一階:茶痴茶痴有三必:逢人必茶,逢茶必品,逢品必論。欲做茶痴,必先學茶。最快的方式,莫過於聯想。譬如:像蜂蜜一樣的香,稱為蜜香,像樟腦一樣的香,稱為樟香。若能夠更深入一點,就會很浪漫。譬如:東方美人的蜜香是因為小綠葉蟬在親吻茶葉過後留下了痕跡。
  • 事茶人千萬不能做的泡茶不良習慣
    不管是茶藝師還是茶店主人,只要上了茶桌給顧客泡茶,我們都統稱為事茶人。事茶人一舉一動都在落在現場賓客的眼裡,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細節決定成敗,泡茶不良習慣,能免則免。1、主人不介紹茶葉。邀請大家過來,除非是事先說好了的是盲品盲猜,否則都應在泡茶前向飲茶者介紹茶葉產品,一是表示對來賓的尊重,二是方便大家後續的品鑑與交流。2、徒手抓茶葉。既不乾淨衛生,又突顯事茶人的不專業,得不償失!3、衝泡前不溫杯。
  • 一起聊聊茶、茶人、茶服那些雅事
    茶——人在草木間。一片小小的葉子卻把天地人都包含在內,喜歡茶的人,講究「禪茶一味」生活都會慢下來,懂得飲茶的人也因茶開啟了智慧之門。漢唐時代茶人代表:陸羽、劉禹錫、白居易宋元時代茶人代表:歐陽修、範仲淹明清時代茶人代表:乾隆、鄭板橋現代茶人代表:吳覺農、王澤農、陳椽、張天福茶人所要的「茶德」,也就是說茶人的道德要求。
  • 在茶生活博覽會上,聽臺灣茶人聊聊「關於奉茶那些事」
    讓我們一起去茶生活博覽會上,聽臺灣茶人聊聊吧!請問你平時喜歡喝茶嗎?若喜歡,那有了解過「奉茶」嗎?現在新茶飲帶動的潮流,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也有茶食可品嘗我們來到這個展位,看到展板上有很大的中文和藏文寫到「你永遠不知道茶有多好」,就很好奇,和展位前的茶人聊聊,收穫頗多。
  • 文藝茶人服!不是因為茶愛上茶人服,而是因為茶人服慢慢愛上茶
    茶人服,即茶服,始於漢,是一種有著千年歷史,專適於茶事活動的職業服裝。一般以薴麻、粗布製作,具有寬簡、質樸、舒適、大方的特點茶人服取茶文化之「靜、清、柔、和」的特點,吸收漢服的寬緩莊靜之美與唐裝的流暢舒適,並融合現代服飾的簡約設計理念,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 皇后的嗜好引發了「紅茶案」,刺激了英國的生活時尚
    由於後來成為英國皇后的凱薩琳喜好飲茶,就被人們稱為英國歷史上的第一位「飲茶皇后」。1662年,美麗的凱薩琳公主嫁給了英國的國王查理二世,成為了大英帝國的皇后。因此,英國、法國等國家的人對茶葉的認知了解及飲用情況,就遠不如葡萄牙、荷蘭等國家的人。當時,出口到歐洲的茶葉,大多是福建廈門種植、生產的,因此,英語中「茶」這一單詞的發音,也就依據廈門的方言發音,稱茶為「Tea」。當喜歡飲用中國紅茶的葡萄牙公主嫁到英國的同時,也把中國的紅茶作為高檔、貴重的飲料帶到了英國。
  • 飲茶,開心就好
    就好像飲茶似的,有的人飲茶,不管茶是苦是甜,皆欣然品味。而有的則是愁眉苦臉,努力下咽,若是後者的態度,不如不飲茶。還是跟飲茶相似,開始喝茶的時候,會覺得茶苦。可喝的多了,就不以為苦,反而會覺得香甜無比。
  • 十年心血一杯茶《茶人三部曲》解讀茶與人生
    上海書展期間,「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茶人三部曲》精裝修訂本讀者見面會」在上海長寧圖書館和上海展覽中心中心活動區舉行。在見面會上,著名作家王旭烽與浙江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王曉樂進行了精彩的對談,與大家共同分享了關於茶葉、茶人、茶事的點點滴滴。
  • 茶與梅都是高潔之物,詩人在梅下飲茶境雅心悠
    不僅陸羽,張又新《煎茶水記》託言陸羽所評二十水之事,列舉二十處適合烹茶的水,其中最後一名屬於雪水。並最後指出:「夫茶烹於所產處,無不佳也,蓋水土之宜。離其處,水功其半,然善烹潔器,全其功也。」②張認為水質的好壞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實地考察,用產茶地的水烹茶,茶沒有不好的,如果水不是產茶地的水,只要茶器乾淨,也會烹出好茶,這是在陸羽基礎上對茶水認識的一種質疑和進步。
  • 古代煮茶飲茶什麼樣?看看茶事圖和茶具吧
    作者不詳 河北宣化下八裡韓師訓墓出土 壁畫右側一女人正端杯飲茶,桌上還有幾盤茶點,左側有人彈琴。,桌上放著茶託、茶盞。 壁畫中一人碾茶,一人煮水,一人點茶,反映了當時的煮茶情景。
  • 春茶飄香,你真的會健康飲茶嗎?
    「飲茶一分鐘,解渴;飲茶一小時,休閒;飲茶一個月,健康;飲茶一輩子,長壽。」這是茶界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的一句名言。的確,喝茶養生是中國人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抗癌、保護心血管、防輻射、抗過敏、防老年痴呆……近年來,關於茶葉健康功效的研究越來越多,似乎人們許多健康問題都可以靠一杯茶來化解。
  • 茶中「黑暗料理」,韓國「茶」的前世今生 | 茶事百味
    溯本追源,韓國飲茶習俗是從中國唐朝傳入的,至新羅時期興德王三年,遣唐使金大廉自中國帶回茶葉,種植於地理山,這才成為促進韓國本土茶葉發展及飲茶之風的開端。當時全國有慶尚道6個茶區、全羅道28個茶區等共計35個茶產地。
  • 《一代茶聖千利休》 惜茶愛人 方為茶人
    電影劇照-千利休信長在本能寺之變喪命後,利休改仕秀吉,並在1585年於天皇居所舉辦的禁中茶會上,獲天皇賜予「利休」這個居士號。幾乎每一件他挑選出來的茶道具,不論原來是農家的水碗也好,還是 裂了的竹子也好,都成為後世茶人珍愛的至寶。利休將茶道回歸到了淡泊自然的最初:「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夏天如何使茶室涼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溫暖,炭要放得適當,利於燒水 ,茶要點得可口,這就是茶道的秘訣。」惜茶愛人 潔靜正雅 守真益和千利休是日本茶道集大成者。
  • 茶人告訴鐵觀音屬於什麼茶
    茶人告訴鐵觀音屬於什麼茶。大家好,這裡是茶人談生活,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茶人談生活就為大家分享下鐵觀音屬於什麼茶。鐵觀音是綠茶嗎?「鐵觀音是綠茶嗎?」相信對於這個問題有兩種答案,一種是綠茶,另一種不是綠茶。回答前者說明你對茶葉的了解甚少,設置沒喝過;回答後者的人,恭喜你,答對了!鐵觀音不是綠茶,更不是紅茶。
  • 【紅茶俱樂部】江蘇衛視大型紀錄片《茶界中國》| 記錄近百位茶人的悲歡、25種茶類春夏秋冬的生長與製作
    《茶界中國》總導演劉嘉說:我們策劃《茶界中國》時,就是看到茶既有中國的歷史深度,又有世界的廣泛性,還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符號,所以選定來拍茶。關於茶,我們有自己的故事。我們認定:茶應該回歸飲品的本質屬性,因此選擇了對廣大消費者最具有「啟蒙」和「實用」價值的角度:什麼是好茶?好茶是怎麼做出來的?怎樣才能得到一款好茶?這是一個樸素而宏大的發心。
  • 唐朝詩人盧仝飲茶後唱《七碗茶歌》竟欲乘風歸去
    今天本文只詳細介紹一首唐朝詩人盧仝寫的一首把飲茶行為升華到富有哲理境界的代表作《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也就是人們熟悉的《七碗茶歌》,下面先請欣賞全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唐 盧仝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口雲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 美國大選川普獲勝,重出江湖的「茶黨」到底跟茶有什麼關聯?
    茶黨,可不是飲茶人或者賣茶人組織的黨派。愛茶人都是閒雲野鶴,估計也無心政治吧?準確的說,它是一股美國右翼民粹的運動。也確實有人以此黨自居,據說還開了代表大會。當然,這些人的行為咱們今天不過多的討論。現在提起西方與茶的關係,首推英國下午茶文化。但在英國開始飲茶的最初50年中,也就是1658年至1700年,茶葉的價格相對昂貴。通常每磅茶,售價在16先令到50先令之間。
  • 愛茶人必看的10部茶紀錄片,絕對值得收藏!
    該記錄片講述中國所蘊含的悠遠中華文明,以及中國茶葉為全世界帶來400多年的深厚影響,深度走訪中國茶葉的源產地,探尋茶葉最正宗的口感,力求為觀眾傳達最正確的茶葉認知,倡導健康的飲茶方式。推薦理由:畫風清新、配音配字看起來都非常舒適。
  • 茶人服不只是茶人服
    又,2012年張衛華提出「茶人服」概念,受茶人與業外人士的追捧,短短幾年的發展勢頭,茶人服已成為當代茶人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服飾及文化符號。之所以名曰茶人服,並不是指人們在事茶時的著裝,而是指穿這樣的衣服更有茶氣的韻味,且著茶服亦需合時宜、合時令,也合於身分場合,不追求過分華麗,也不刻意衣衫襤褸。
  • 飲茶者,眾生芸芸;知茶者,眾生渺渺
    飲茶者,眾生芸芸;知茶者,眾生渺渺!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道發祥地,茶道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先決條件:其一,廣為種植;其二,普遍飲用。「茶道」二字最早見於唐代詩僧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熟知茶道全而真,唯有丹丘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