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梅都是高潔之物,詩人在梅下飲茶境雅心悠

2021-01-12 熱巴畫室

茶與梅都是高潔之物,詩人在梅下飲茶境雅心悠

茶之水與茶之境的選擇在宋代是如何表達的,我們從茶詩裡能看出來。第一,茶之水的選擇早在陸羽《茶經》中就有記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陸羽認為最好的水是山上的水,但是山上最好的水又數乳泉;江水其次,並且江水最好選取距離人遠的地方的水,井水最次,而且要求井水要選取人們經常汲水的井。不僅陸羽,張又新《煎茶水記》託言陸羽所評二十水之事,列舉二十處適合烹茶的水,其中最後一名屬於雪水。並最後指出:「夫茶烹於所產處,無不佳也,蓋水土之宜。離其處,水功其半,然善烹潔器,全其功也。」

②張認為水質的好壞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實地考察,用產茶地的水烹茶,茶沒有不好的,如果水不是產茶地的水,只要茶器乾淨,也會烹出好茶,這是在陸羽基礎上對茶水認識的一種質疑和進步。隨後,歐陽修的《大明水記》又對陸羽《茶經》和張又新《煎茶水記》中品評烹茶用水的言論觀點進行評論。不論是陸羽還是張又新抑或歐陽修,從唐代到宋代我們都可以看出茶人對茶之水選取的重視。晚宋人亦不例外,在晚宋的詩歌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關茶水的記錄。方一夔《食菜》:「茶甌氣味堪相配,更汲源頭活水煎。「

「活水」即流動的新鮮的主用水,蘇軾詩歌中曾提到「活水還須活火烹」,詩人在這裡沒有分水質的好壞,張用活水烹茶井水煎茶待客俞德鄰楊公遠《沽酒行》:「朝來啜韭暮食鹽,汲井煎茶待佳客。

《龍金庵借張山長韻》:「薇烹石挑供常撰,太和。」在陸羽定是一位懂茶之人《茶經》中,山泉排名第一,詩人用山泉水煮茶,茶煮山泉當可見詩人一。與此同時,詩人也選擇雪水煮茶,如楊公遠((雪》:「何如猾拙爐邊坐,雪水煎茶興味高。」詩人認為雪水煎出來的茶水興味高,遠勝羔酒。

第二,古人講究「天人合一」,對飲茶環境十分重視,喜歡在遠離世俗的大自然中選取境幽的地方飲茶。如孫正平《春口嶺南》:窗前修竹靄如雲,巧語春禽只聽聞。睡起蒲團跌坐穩,惟將茗惋對爐薰。看窗前一排排高高的竹子上雲煙繚繞,聽鳥兒乖巧的聲音。起床之後坐穩在蒲團上,什麼都不做,只把茗碗放在爐子上煮茶。此刻,詩人的心情是閒適的,而周圍的環境又是靜謐的,詩人在此刻對爐薰茶,人閒境幽正是喝茶的好時候!何籌齋《書鄉僧庵》:「蕭蔘安得諸王謝,竹下清譚煮露芽。」幽竹清潭下煮茶,環境優雅。黃庚《王直翁相遇》:「開蹲茅屋裡,煮茗竹林間。」在竹林下煮茶,等。

除此之外,梅花下品茗在晚宋的茶詩中也經常可見,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劉克莊。劉克莊是江湖詩派中創作最豐,名聲最大的人。我們都知道劉克莊喜歡梅花,曾因兩首《落梅》詩遭到詩禍,後又有《梅花百詠》問世,梅花寄託了劉克莊的理想人格。而茶同樣因為自身所具有的獨特氣質,深得詩人喜歡。茶在詩人的生活中也是一位常客,在劉克莊的詩歌中,經常可見茶梅同時出現的情形:「已修茗事將安枕,因看梅花復啟開。」詩人想遠離官場與茶為伴度過餘生,卻因看到梅花又有不甘之心。梅花詩案之後詩人在政治上遭到沉重的打擊,茶「致清導和」的功效可以讓詩人的心靈多一分淡然;《九月初十口值宿玉堂七絕》之一「窗外茶梅幾樹斜,薄寒生意已萌芽。」

茶與梅都有著高潔的品格,詩人愛梅也愛茶,自然在生活起居的地方要有梅茶相伴。《荔枝二首》其一:「寂寂南州少物華,有園池處枝梅茶。」在詩人看來南州是沒有豐富的自然景物,但是有園林有水池的地方卻少不了梅花和茶樹;《和方時父立春》:「茶梅有意如相伴,梨棗無根未易栽。」「茶梅」與「梨棗」對比著寫,茶梅是願意與詩人相伴的,而梨棗因為沒有根不容易栽,言外之意梨棗不願意與詩人相伴,這裡「茶梅」與「梨棗」都投射了作者的主觀情感,進一步可以看出詩人對「茶梅」的喜愛之情。茶與梅都是高潔之物,詩人在梅下飲茶境雅心悠。

相關焦點

  • 飲茶,不必究境
    吃茶談境者眾,得境者寡。是否飲茶必有其境,才能得識茶好茶之名?答否也。盞茶的時間,是閒時的清趣,忙時的小憩。它於人解渴,清心,醒神,覓閒。是靜,是境,也是鏡。茶靜茶,以沸水點之,氣熱卻韻清。杯茶在手,古琴在耳,竹風拂面,書香墨香茶香,各香入心,皆以物生和,以靜生悟。
  • 梅放高潔,芬芳自在
    我喜冬之清靜,無蟲豸之亂耳,無鼠輩之橫行,青山飛霞,長河煙浪,一任我與你愛戀的情絲展翅,舒捲九疇隨心馳騁千裡之外。菊花剛謝,你給我的沉香猶在心頭嫋繞,轉眼間一枝梅紅,我又看到你綻放給我的燦爛笑臉。你已化作凌寒仙子,動我為你敞開的心扉,半卷愛情珠簾。梅放高潔,芬芳自在,無蚍蜉之擾,儘是仙韻綽約,傲然出塵,雪中逸樂骨透春,靈通天地做本真。
  •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賞析
    白瓷碗裡漂著青色的餑沫的茶湯,如長生不老的瓊樹之蕊的漿液從天而降,一飲後洗滌去昏寐,神清氣爽情思滿天地,再飲清潔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飛雨落灑於輕塵中,三飲便得道全真,何須苦心費力的去破煩惱。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來自欺欺人。愁看畢卓貪圖飲酒夜宿在酒甕邊,笑看陶淵明在東籬下所做的飲酒詩,崔使君飲酒過多之時,還會發出驚人的狂歌。誰能知飲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
  • 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茶談
    在蘇軾、黃庭堅等大文豪的涉茶之作中便滲透著禪詩秒理,充滿著哲理精神的人生智慧。唐宋文人在飲茶的過程中得到了禪悅,才使得禪茶一味之論調深入人心,成為中國古代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精神內涵!二、唐宋茶詩文化背後的意蘊在唐宋茶詩文化中蘊含哲理性的茶詩一般都與儒教,佛教,和道教文化或者與詩人的品格修養有關。
  •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深秋季節寒蟬叫個不停,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怎麼能忍受這秋蟬扇動烏黑雙翅,對我一頭斑斑白髮,不盡不止地長吟。秋露濃重,蟬兒縱使展開雙翼也難以高飛,寒風瑟瑟,輕易地把它的鳴唱淹沒。有誰能相信秋蟬是這樣的清廉高潔呢?又有誰能為我這個無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 古代文人四大雅,您還保持著幾雅?
    調查一下:您有幾雅呢?焚香重在「香」之美;品茗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掛畫重在「境」之美。但這四雅之美,如今卻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第一雅:焚香。此雅,除了少數佛道宗門及寫經墨客,多數人都不會。會者,也是多數不精。香有香道。古人焚香淨手,方可讀書寫字,以為恭敬。焚香淨氣、焚香撫琴、吟詩作畫和焚香靜坐健身更是美好的習俗。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到沉靜、靈動的境界,於心曠神怡之中達於鎮定。
  • 梅魂之風雅頌
    【梅魂之風雅頌】作者/古世華                                 【開 篇】    梅之高潔情懷,梅的亮風高節,梅的精彩神向度,念念切切,珠露瑩點,詩在心。    梅花含笑風雪中,優雅地吐蕊綻放,溫雅的清香,不屈的傲骨風姿,屹立蒼茫天地間;那一抹嬌羞的嫣紅,點亮了生命之燈,奏響生命冬日的一曲戰歌!    雪含真情展風華,梅花啟綻揚思念,一抹嬌羞暖詩心,醉了眉間。情之真,心之切,愛之深,意綿綿,雪與梅,一場曠世之戀昭然天地間!
  • 心雅與物雅
    我認為,這僅是對雅的一種追求。你可以不認可,但我卻依然很執著。一件物品在不同人眼中是會呈現出不同狀態的。比如:一塊漢磚,有些人怎麼看都是一塊磚,甚至是髒兮兮的垃圾,別說放在潔淨的案几上,就是放在屋內角落裡,都會嫌棄它,甚至會毫無留戀地扔掉它。而對另一些人來說,漢磚的古拙與質樸,則是大美大雅之物。
  • 唐朝詩人盧仝飲茶後唱《七碗茶歌》竟欲乘風歸去
    今天本文只詳細介紹一首唐朝詩人盧仝寫的一首把飲茶行為升華到富有哲理境界的代表作《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也就是人們熟悉的《七碗茶歌》,下面先請欣賞全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唐 盧仝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口雲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 茶六品
    一席茶中味,可憶經年唐宋事,他時廬中飲茶,觀鶴起舞,倚梅讀書,閒情逸事,盡付煙霞。而今空山人去遠,回首流水落杏花,茶人茶事,還需不斷品味。童子扇爐煮茶,嫋嫋茶煙,詩人詩興大發,且飲且唱,古人之興,茶酒皆可興發。而對於生活志趣,遠不止於此。
  • 茶人茶事:英國第一位「飲茶皇后」
    凱薩琳每天清晨起床都要喝上一杯紅茶,因此,也被人們稱為「飲茶皇后」。而茶葉英文「Tea」的由來,也與凱薩琳皇后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早期中國的茶葉,主要都是出口到葡萄牙和荷蘭等國家的,英國、法國等國家,對於茶葉的認知並沒有很高。
  • 詩中茶韻丨——清正,清幽,清雅,清心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詩人體悟飲茶所能漸次達到的滌昏、清神、悟道三個境界。歷代文人從茶的品飲中感悟到茶之清,由茶湯的清濁升華到為人的清廉,延伸到人的品質清白,由物的清儉深化為人格的象徵,由此出現了以茶代酒的清正廉明之風。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認為茶可致清導和,蘇東坡讚美茶的品格為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且正。
  • 吟 唱 美 好 生 活,放 歌 偉 大 時 代 ——福建詩人陳敦謙格律詩選萃
    撥 動 心 弦 懷 夢 境,      悠 悠 逐 水 一 鴛 鴦。       02.      感 觸 未 曾 豈 可 知,      琴 弦 腸 斷 奏 相 思。      忽 風 忽 雨 忽 花 好,      駐 足 凝 神 且 自 疑。
  • 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賞析
    這茶的優雅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來自欺欺人。愁看畢卓貪圖飲酒夜宿在酒甕邊,笑看陶淵明在東籬下所做的飲酒詩,崔使君飲酒過多之時,還會發出驚人的狂歌。誰能知飲茶可得道,得到道是最真實的道?只有傳說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 春天記遊之幽蘭賦
    處春煦而暗儀秋冷,慕菊清而隔季孿生;懷冰操而遙赴冬心,解雪梅而相為魄魂;稟松之高潔兮同蒼松之質,賦竹之清操兮共雪筠之神。悟僻壤而為其幽境,詠林風而浴其碧澄,感幽月而得其麗質,參地懷而蘊其冰心。沐雪吮冰純其質,掬輝挹雨養其精,是以其清瑩瑩,其雅殷殷,玉質冰清如濾,靜虛沁幽芳境。秀莖蘊韌,狂飆摧豈有折?冰骨砌玉,霜雪凌而丰神。噫!
  • 周末茶會 | 雅的是茶與器,樂的是心
    為什麼霍夫人其他禮物都不選,偏偏鍾愛茶葉?理由是:茶葉雖不貴,但高雅,與氣度不凡、自有乾坤的榮先生很配。茶,可以滋潤養身體,也可以凸顯氣質。不是容顏易老,而是茶喝得太少。不是茶喝得少,而是器還沒有選好。茶讓器更圓潤悅目,器讓茶更更有滋味,好器配好茶,喝好茶用好茶器,相互成就,美感呈現,茶席更顯高級感,雅的是茶與器,樂的是心。
  • 閒飲茶
    喝的是什麼茶,人家沒交代,但景況不惡。晨推窗:紅雨亂飛,閒花笑也;綠樹有聲,閒鳥啼也;煙嵐滅沒,閒雲度也;藻荇可數,閒池靜也;風細簾清,林空月印,閒庭悄也。此番風致比周作人喝茶於紙窗瓦屋更具風韻。  一直喜歡喝茶,有幸喝到天南地北那麼多品種的好茶。四方之茶,異色異香異味而同樂。茶之樂,樂在隱逸,樂在閒適,飲啜間發現人生與自然的情致。寫茶的風氣古已有之。
  • 【萬物興書齋】王忠敏榜書系列作品鑑賞《室雅蘭香》
    梅蘭竹菊是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人和大師畫中最常見的題材,四君子各具特色,其風骨寫意惟妙惟肖。 圖片來源於網絡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
  • 詩由茶而生,茶因詩而美,確有情到意深之感!
    詩由茶而生,茶因詩而美,詩茶不分,或茶詩相依,確有情到意深之感,而我國最早的詠茶詩,是西晉詩人張載寫的,詩日「芒茶冠六情,滋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把品茶與人生的歡樂相連。其後蘇軾的「松風竹爐,提壺相呼」,以茶會友,品茗吟詩,鄭清之「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體現出一種文化生活,是藝術和美的享受。
  • 古代煮茶飲茶什麼樣?看看茶事圖和茶具吧
    畫中間桌上放些茶碗、貯茶瓶等物,畫左側有四童躲在櫃後嬉樂探望。壁畫反映了遼代的烹茶用具和方式,細緻真實。作者不詳 河北宣化下八裡韓師訓墓出土 壁畫右側一女人正端杯飲茶,桌上還有幾盤茶點,左側有人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