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大的昏君,因為他,曾是世界第一的大唐帝國徹底走向覆滅

2020-12-23 煮酒君

提到唐朝,相信不少人腦海中最先想到的都是繁榮、富庶、開放、強大等形容詞,作為我國古代最重要的王朝之一,唐朝在前期也確實配得上這些讚譽。

然而,因為唐玄宗執政後期不問政事、肆意放權,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轉衰,此後逐漸走上了下坡路。唐朝的衰落和唐玄宗關係十分密切,所以這位曾帶領唐朝走向極盛的君主飽受批評。

其實,如果只是唐玄宗這一位皇帝統治不當,那麼依靠大唐雄厚的家底,用不了多久唐朝還是能夠重回盛世的。但可惜的是,玄宗之後唐朝的皇帝大多能力平庸、缺乏進取心,唐朝也就沒有迎來再度繁榮的機會。

其實最為可惜的,是繼玄宗之後,唐朝出現了一位大昏君,經過他的治理,唐朝徹底失去了重回巔峰的機會。他之後的帝王也因為他而再無翻身之力,他便是唐德宗李适。

天寶元年(742),李适生於長安大內的東宮,不過,他卻並不是太子的兒子,而是孫子。十四歲那年,安史之亂爆發,李适跟隨其他皇室成員逃出長安,飽受漂泊之苦。

不久後李适的爺爺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唐肅宗,肅宗在位六年便病逝,皇位被傳給了李适的父親李豫。李豫繼位後,安史之亂也進行到了末期,寶應元年(762),二十歲的李适被封為天下兵馬元帥,在郭子儀等名將輔助下平定了安史之亂。

大曆十四年(779),李豫也因病離世,作為長子又有平叛之功的李适成功繼位,史稱唐德宗。如果光看他的廟號"德",似乎這個皇帝是一位很有品德的皇帝。

然而,德宗的實際作為卻無法與之相匹配。繼位之初,德宗吸取歷史教訓,堅決不許宦官從政,對於文武百官,他都十分信任和重用,一時間朝野上下都對這位新君非常期待。

因為戰亂剛結束不久,很多武將手中還有兵權,於是德宗陸續採取了一系列將其收回的措施,如將郭子儀尊為太尉、中書令,但剝奪其元帥職務,將其舊將分散到各地擔任節度使等等。輕鬆解決對很多帝王來說都非常棘手的兵權問題,人們對德宗的期待越來越大,紛紛認為他能夠帶領唐朝完成中興大業。

另外,德宗在位之初十分提倡節儉,他詔告天下減少或停止進貢,還將宮中的伶人、宮女遣散不少。

對於珍禽野獸,德宗也非常疼惜,不但下令各地不得捕捉進貢,還將原本宮中的放歸山林。總之繼位之初,唐德宗的種種行為的確給了全天下人唐朝即將再度繁盛的信心。然而,事情往往不會像人們想像的那樣一帆風順。

建中四年(783),德宗為了削弱地方上節度使的力量而開展改革,卻遭到了強烈反對,其直接結果便是涇原鎮的士兵發動叛變,攻陷了首都長安,德宗倉皇出逃,還被叛軍包圍了長達一個月。

在這場叛亂中,德宗信任的禁軍統領效率十分低下,反而是自己平日裡疏遠的宦官盡力救駕,這對德宗的心理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回到長安,德宗任命宦官竇文場、霍仙鳴為禁軍統領,對於其他宦官也是愈發重用,如派他們到各藩鎮擔任監軍。這些舉措導致了後來唐朝皇帝的皇權深受宦官掣肘,甚至有兩位直接死於宦官之手。

另一方面,在經歷逃亡之後,德宗也認識到了錢財的重要性,於是他一改節儉作風,要求各地積極上貢,甚至有時還派宦官直接前去強行徵收。

皇帝向地方官員索取,地方官員自然是向當地百姓強徵了,久而久之,德宗的貪慾不見抑制,百姓卻生活悽苦。在本就嚴峻的局勢下,德宗又在火上澆了桶油,這桶油便是奸臣盧杞。

盧杞擅長的事情只有三件,一是溜須拍馬,二是結黨營私,三是橫徵暴斂,在靠第一件討取德宗歡心,靠第二件鞏固自身地位後,他便開始做起了第三件事。

德宗任用奸臣盧杞為相,盧杞又派貪婪奸詐的裴延齡掌管財政,此二人為了博德宗歡心在民間興風作浪,搜颳了巨額財產,當時丞相陸贄直言進諫是"侵削兆民,為天子取怨於下",但眼裡只有錢的德宗卻反過來將陸贄貶斥。

貞元二十一年(805),德宗病逝會寧殿,享年六十四歲。他在位之初,推行了不少值得稱讚的政策,也讓人們看到了唐朝復興的希望,但他削藩不利,留下了日後藩鎮割據的隱患;重用宦官,留下了宦官專權的慣例;橫徵暴斂,更使得民怨沸騰、民不聊生,他的統治,無疑是導致唐朝無法翻身的重要因素。

相關焦點

  • 繼唐玄宗後唐朝第一昏君,他的出現,讓大唐徹底走向滅亡
    提到唐朝,大家定然會想到「大唐盛世」這四個字,似乎唐朝是古代眾多朝代中歷史影響最大的朝代,唐朝前後存世289年,傳位21代,但是這麼多皇帝,大家最熟悉的還是唐太宗李世民
  • 大唐頭號昏君,因此人的一系列操作,大唐帝國無法避免地走向覆滅
    而一般人認為,導致中唐局勢惡化的是這位君主,這位君主被視為唐朝最大的昏君,並且,唐的滅亡,其實也和此人有著一定的關係,那麼,這位君主是什麼人?因為玄宗在位後期貪圖享樂,唐朝的吏治開始腐化起來,甚至到了更後期,玄宗皇帝在官吏任免方面,已經不考慮才幹,而是考慮自己的個人好惡,比如李林甫和楊國忠讓唐玄宗感到開心,因此就先後委任這兩位為宰相,在李林甫和楊國忠的折騰下,安史之亂爆發了。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唐朝從公元618年高祖李淵建立大唐起,到公元907年後梁太祖朱溫廢唐哀宗李柷終結,大唐共傳289年曆21帝,此篇來簡單介紹下曾經強盛的大唐帝國的歷代皇帝。1:唐高祖李淵(566-635年)大唐開國皇帝,公元618年-626年在位。
  • 閃電戰橫掃歐洲,希特勒三大致命錯誤,令第三帝國走向覆滅!
    不過,德國在經歷了極其強盛之後,僅僅在五年時間後,希特勒稱霸世界的美夢就宣告破產。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自己的狼穴中自殺身亡,而德意志第三帝國隨即滅亡。 盛極一時的德國,為什麼在短短五年時間覆滅,除了正義不可戰勝外,希特勒還犯下三個致命錯誤。正是因為這三個致命錯誤,才導致德國一步步走向敗亡之路。
  • 唐朝名將高仙芝戰敗,不僅改變唐朝國運,更改變世界歷史的走向!
    -----王昌齡《出塞》公元6到8世紀,除了鼎盛一時的唐朝,在西方的歐亞大陸上也有一帝國處於鼎盛時期,它就是阿拉伯帝國。而阿拉伯帝國也就是當時的大食國,實力非常強大。唐太宗高宗時期,唐朝開疆拓土,先後滅了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等一些西域小國。
  • 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巔峰對決,影響世界格局的怛羅斯之役
    再與另一位初唐名將李世勣雙劍合璧,一舉將東突厥徹底消滅。大唐帝國刀鋒所向,進而開始經營西域。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西突厥汗國先後被唐朝所滅,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龜茲、疏勒、于闐等西域小國在此後的幾十年中或被迫投降唐朝、或被武力滅國。唐朝從此建立了以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為核心的西域統治體系。
  • 世界十大帝國,漢朝第六,唐朝第三,第一和第二不得不服
    歷史上總不乏驚才絕豔之輩,建立疆域遼闊的超級大帝國,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顫抖;細數下歷史上曾經建立過的十個超級大帝國,不僅僅是疆域面積,還有地域影響力和世界上的名氣度。TOP、10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法國皇帝,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取代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 楊廣絕對不是昏君,其功績堪比秦皇漢武,醜聞全是唐朝污衊
    楊廣絕對不是昏君,其功績堪比秦皇漢武,醜聞全是唐朝污衊在初唐編纂的《隋書》中,有關隋煬帝楊廣的描寫是極其負面的,其昏君的形象經過唐朝的演化後更加鮮明,幾乎成為和夏桀、商湯一樣殘暴的古代君王。固然隋朝在形式上結束了魏晉南北朝政權的混亂局面,但南北朝王朝更迭中最大的不安定因子便是大臣謀反。因此,楊堅始終對臣下十分不信任。楊廣奪取帝位,同樣是陰謀上位,其原先並非太子,是依靠一幫謀士搞掉自己的手足才繼承帝位。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個隋朝之所以短命,就是陰謀上位的結果。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大唐兵戰歷史——世界中心帝國的締造(上)
    因為大唐帝國的前半期,真的堪稱當時世界上綜合國力最為強盛的國家,名副其實的世界中心帝國。長安,作為大唐帝國的京城,萬邦來朝的中心,是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城市之一。,作為當時世界上的最強帝國,幾乎是沒有任何明顯bug的國家。
  • 大唐曾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非也,曾經慘敗給大食
    在唐朝的歷史上,大唐的佛教文化圈和以大食為代表的伊斯蘭文化圈在怛羅斯( 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 打了一場決定中亞與西域未來走向的戰役,同時這也是大唐和阿拉伯國家爭奪中亞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可是這場戰役究竟是怎麼引起來的呢?
  • 銀河帝國與基地的覆滅,新的異族崛起,人類淪為次等生物和奴隸
    阿西莫夫所描述的故事格局不僅宏大,並且顛覆性強,正因為他敢於對自我的設定顛覆,而給讀者帶來的震撼是無以復加,在《基地》第一部曲時,阿西莫夫通過心理史學直白告訴讀者歷史的必然性,與可預見性,致使讀者留下一個「基地不敗神話
  • 歷史追思:曾經盛極一時的亞述帝國是如何走向覆滅的?
    呂海峰話說,世界上曾經有過很多消失了的國家。他們當中甚至還並不缺乏一度曾經非常強大的國家,而這其中就有亞述帝國。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我們先需要共同明晰一下、曾經的亞述帝國有多麼強大。
  • 阿拉伯帝國怎樣看同時期的唐宋王朝?
    這位大唐歷史上的第十八位帝王,一輩子除了鬥雞就是玩球,治國理政一團糟糕,形象出名負面,出名昏君一枚。 可就這個不務正業兼不學無術的昏君,接見伊拉克學者依賓瓦哈伯時,卻是談笑間縱論全球風雲變幻,一句評語,更叫對方當場肅然起敬:「大唐,希臘,阿拉伯,突厥,印度,就是世界五大強國。」
  • 大唐帝國的迴光返照,唐宣宗李忱和他的大中之治
    唐朝自安史之亂以後輝煌不在,一步一步地走向了黑暗的深淵。藩鎮自立,君主無為,外敵入侵,宦官幹政,奸臣當道,黨爭愈演愈烈。這是自安史之亂以後唐帝國的狀況,然而在無比黑暗的晚唐時期卻有一抹亮色,它照亮了黑暗,然而這抹亮光卻沒有持續多久,最終還是被黑暗吞噬,唐帝國走向了滅亡。
  • 曾讓第三帝國興起的那些因素最終使其覆滅:《第三帝國的興亡》可以...
    記者 | 實習生 黃俊儀 編輯 | 黃月 1 「在第三帝國短促的生命的前半期,我曾在那裡生活和工作過,親眼看到阿道夫·希特勒怎樣鞏固他作為這一偉大而茫然不知所從的民族的獨裁者的權力,後來又怎樣引導這一民族走向戰爭和進行徵服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大唐兵戰歷史(下)——世界中心帝國的擴張
    統一後的吐蕃王朝凝聚力極強,也不再固步自封,開始渴望衝擊青藏高原之外的世界。公元638年,統一20-年後的吐蕃王朝終於按捺不住地伸出魔爪,發兵20萬攻佔吐谷渾、党項、白蘭羌等地。這還了得?這些地方政-權已經盡皆歸順大唐帝國,這種盡在眼前地衝擊帝國霸權打其臉的行為豈能容忍?
  • 論昏君誰是昏君?被罵了千年的少年天子,其實是晚唐最後的裱糊匠
    那麼唐僖宗真的是個昏君嗎?很多人可能會說,看帶個「僖」字,就肯定不是什麼好鳥。 諡號——僖 周諡號,有過為僖,「僖」通常來講確實不是一個好諡號,所以很多人就武斷地認為,唐僖宗這貨是個昏君。
  • 享國289年大唐帝國為啥會滅亡?唐哀帝李柷:都是氣候變化惹的禍
    大唐帝國是中國古代史上光輝燦爛的一段時光,它曾經以自己絢麗光彩照耀了整個的世界。盛唐時期的中國,國富兵強,通過由國都長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絲綢之路,將古老而燦爛的中華文明傳播四海,世界各國的國君、使臣、客商、僧侶、學生、工匠、醫生、胡姬紛至沓而來。
  • 我國唯一沒有一位昏君的王朝,為何只堅持200多年還是走向滅亡?
    在古代,百姓們也渴望著一個正直賢明的君主,帶領自己走向平穩安康的生活。 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後,古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如果把每位皇帝的從政過程編成史書,那也是厚厚的一本文化財富。
  • 大唐帝國的盛衰,明知是割據的根源,為何大唐要設立節度使?
    可以說大唐帝國就是亡於節度使的分裂割據。今後幾百年的五代十國也都是節度使們的天下紛爭。在當代學界,總體上來說,對於「節度使制度」還是沒有太大好感的,並且很多史學家認為,正是因為節度使制度才導致大唐帝國的衰落和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