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對壞人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卻要好人經歷萬般磨難才能成佛。命運讓你是壞人,只需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假如你是好人,卻需要經歷萬般磨難和痛苦後才能成佛。」
我不是要從佛家引經據典來談這個事,我想給出個人角度看待這種現象的看法。我們大多是俗人,自然是沒有成佛的追求,對我們來說,「成佛」可以是代表所誠心追求的東西,可以是一段感情,一個物質或精神目標或理性的實現等等。
首先放下屠刀成佛這個故事或現象其實有其深刻的含義,我們看待這個現象則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觀,善惡觀掛鈎。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個現象很豐富,有好人,壞人,有放下屠刀和經歷磨難兩種選擇,以及說這話的人和聽這話的你。換句話說,這是我們無法逃避的問題。我們怎樣看待這個這個事情,決定了我們自己是個什麼人,會採取什麼態度去追求和奮鬥。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永遠不去想明白這些問題,渾渾噩噩的過完物質的一生就好。畢竟人生已經很扯淡了,有些選擇並沒有對錯,只要開心就好。
但是即使你對這個現象沒有看法,你也是在這個問題之中的。更是逃不掉宿命的安排。
但如果你想弄清楚這個問題,請你繼續看下去。
01
「佛對壞人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卻要好人經歷萬般磨難才能成佛。而一個惡貫滿盈的人若是知錯能改,則是善莫大焉。」
幾年前的時候我看到類似的這些類似的話,更多情緒是的是為好人抱不平,頗有種老天瞎了眼的憤青感,其次是不解疑惑的情緒,想要去弄個明白,問天問大地的那種。
當時想不到,幾年過後,在我人生觀裡,已經接受並認可這種設定了。尤其是在最近,時常感覺人生社會的虛無和荒謬。越發覺得善惡不再像以前那樣那麼旗幟分明。
好人只知行善,不知為惡,那是不完整的體驗。更重要的是,他沒有經過足夠驗證,一種體驗只有到達極致才能消亡,如果唐僧不經過八十一難的驗證,取經途中的誘惑,是難以驗證自己好人的屬性的。而一個壞事做盡的惡人,做壞事已經做完了,可以說做到了盡頭。當有一天他真實的從內心產生巨大的愧疚,然後不在做壞事了而去做好事,這樣他就是真的改變了,因為他已經體驗過了,做壞事已經對他沒有誘惑了,可以說是通過徹底的驗證了,我以為,這是一個人真正可以「成佛」的人。那可能有的人會想,我就是個普通人,自認為從小到大遵紀守法也沒做過傷天害理壞事,那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沒錯,你也感覺到了,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情況,我們既不是唐僧,也非惡貫滿盈的人。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現狀,處在不自知的迷霧中,還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去看物質世界。
02
那麼我們該怎麼自知呢?我儘量簡單說說——觀察我們下意識的行為和思想,儘可能多的去尋求驗證。即通過觀察自己內心的活動和行為去驗證自己內心。總之,自知是個很難得的東西。
這個社會需要歷經磨難的好人,但更需要那些放下屠刀的壞人,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只有壞人才能明白怎麼去做好人。一個偷搶無數的江洋大盜比保安更明白如何保護珍貴物品,一個鑽盡法律漏洞投機倒把的人更知道怎麼去完善法律的漏洞,假使這樣的人做安保管理,做律師,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完善,法律會更健全。這也是更深層次的原因。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這樣,那我乾脆直接做壞人好了。我要說的是這還真不是你要做就能做的,人性是複雜而確定的,你可能做得了壞事,但你做不了壞人,或者看起來做了幾件好事,但做不了好人。
說句狠點又貼近生活的,只有渣男才知道怎麼去當好人,至於他當不當,全看他自己是否能放下屠刀,這就是是另一回事。我並不是說渣點好,也不是鼓勵形式上變壞。你自知是什麼樣的人就用什麼方式就行,放下屠刀需要的愧疚和經歷八十一難的誘惑本質是一樣的東西。
有時候重要的不是一個人做的,而是他想的,本來知和行就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