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 | 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

2021-02-08 九畹話劇團

由徐克導演的《青蛇》,改編自李碧華的《青蛇》,取材於中國古代民間傳說愛情故事《白蛇傳》,後者與《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孟姜女傳說》齊名,並稱中國四大民間愛情故事。不同於其他取材於《白蛇傳》的作品,擅長寫情的李碧華將故事中「小青」角色放在較為突出的位置,徐老怪也在電影中融入了禪悟的道理,升華了電影的格局。

白娘子的故事最早出自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用來警戒世人:「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而電影《青蛇》,主要講「修行」,其次講「人性」,講的就是白素貞、小青、許仙、法海四人的修行。

身為蛇妖的白素貞修煉千年,渴望修煉成「萬物之靈」——人,擁有的人的七情六慾,卻也嘗到了愛情的苦。身為人的法海渴望修煉成佛,一直以來降妖除魔的他,最後發現自己也只是一個執著於功過是非的普通人。教書先生許仙從告誡學生勿要沉迷「男歡女愛」,到頭來自己「真香」,膽怯如他,面對逼迫,斬斷與白素貞的情,成了和尚。

」你們說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真是可笑,連你們人都不知道。」真應了歌詞中那句: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不同於三人的執念與糾纏,小青不願做人,只因姐姐想做人,她便跟著做,姐姐要跟人「相處」,她也跟著,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姐姐。姐姐說她不懂情,姐姐與許仙之間是情,她與姐姐五百年的陪伴何嘗不是,最後為姐姐去救許仙卻發現其早已剃度,為姐姐留下了第一滴眼淚,她何嘗不是懂情的。

其實她才是修行最成功的,論定力,她贏了法海,論情深,她不遜於姐姐,她不執著於變成人,認為人往往「簡單複雜化」。人性本複雜,小青看到了姐姐的悲劇,她也學到了「情」,於是,她殺了許仙去陪姐姐,在法海指責她犯了殺戒時,她苦笑道:「我到人世來,被世人所誤。」

緣生緣死,情終情始,《青蛇》透過這樣一個綺麗詭譎的故事,留給我們一個難以給出答案的問題: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

九天之上,滋蘭南畹。

南水不涸,青鬱匆匆。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九畹話劇團

圖文編輯:賈子怡 張怡然

文字編輯:賈子怡 張怡然

本期編輯:賈子怡 張怡然

責任編輯:崔文淇

相關焦點

  • 「恨人間情是何物」與「問世間情為何物」
    金庸引用的版本是「問世間情為何物」,其實這首詞的第一句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恨人間情是何物」。這兩個版本到底哪個更接近元好問的原作,一直以來都沒有統一的答案。為了弄明白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還是看看整首詞的意思。元好問在創作時寫了一個小序,介紹了創作背景。他在乙丑年前往并州參加考試,路上遇到了一個獵人,獵人捕獲一隻大雁。大雁體型碩大,成年的大雁展開雙翅大概有一米多寬。
  • 《青蛇》:人間愛恨情痴,是靈魂的狂熱,也是宿命的輪迴
    於是,青蛇和白蛇為了體驗凡人之情,感受凡人之愛,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來到人間。竹林中,一位婦人正在艱難生產,法海將此情此境視為汙穢,不忍入目。我也笑了,只是我笑她還不懂情為何物,多麼幸運。直到那一場鬥法,讓青蛇考驗自己禪心的法海,終是在沸騰的泉水中失了定力,二人但行男女之歡。你看,愛情果然是天底下最兇的利器。
  • 《青蛇》:王祖賢和張曼玉雙妖纏綿,既然不知情為何物則寧可為妖
    「你們說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連你們人自己都不知道,等你們弄清楚,也許我會再回來。」青蛇的這句話倒是一語成讖,當電影上映時,人們並沒有弄清楚情為何物,或者是對於這種情並沒有達到如現代社會般的包容,藝術作品走得太超前時只能留下一聲嘆息。
  • 『人物篇』電影《青蛇》小青為何要殺了許仙?
    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這部片子叫青蛇而不是白蛇?還有為什麼最後青蛇找到已剃度的許仙之後把他殺了?關於小青為何要殺許仙,方君感覺有如下原因1,感覺許仙背板了她的姐姐在許仙認為,自己被迫入空門以求法海放過青白二蛇是有情有義,仁至義盡。而在小青認為,生死之事為浮雲,姐姐要的是愛情,可許仙屈於法海之威。從一開始白蛇就是畏懼法海法力的,但是後來帶著孤注一擲的決絕水漫金山,她心底必是期望許仙站在同一戰線以死相抗。
  • 經典電影《青蛇》,主要講述的什麼內容,你有沒有看過呢?
    其實電影的開頭,在青紗隨清溪流瀉的時候,那輕輕的吟唱便為整部影片要闡述的「情」定了個基調。《青蛇》之所以叫「青蛇」,在於其對以往的白蛇傳的故事進行了顛覆性創造,嘗試從青蛇的角度來觀察這個大千世界。小說如此,電影亦如此。青蛇只有五百年的修行,幻化為人以後,常常顯露出自己蛇的本性。而白蛇卻有一千年的修行,通曉人情世故。在青蛇的眼裡,白蛇既是自己的姐姐,更是自己的老師。
  • 電影《青蛇》:小青,人間情愛的學習者
    在香港90年代的電影中,《青蛇》是一部我會不斷的品味和翻看的電影,每一次看都能獲得一個不同的視角和體會。《青蛇》也是一部為眾人所追捧的電影作品,很多人也許不懂,明明講的是白娘子的故事,為何電影名字卻叫做《青蛇》?
  • 情為何物?最美武俠:「石橋」無悔,《劍雨》有情
    武俠是一種情懷,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武俠夢,或者說,都有一段夢著武俠世界的舊時光。對於武俠片,其實人們的要求並不高,不一定需要多麼眼花繚亂的特效,波譎雲詭的劇情,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武俠世界,裡面有一些武俠人行走江湖,講一個愛恨情仇的武俠故事,就足夠。
  • 張曼玉的青蛇,有一股妖孽的風塵氣
    青蛇見了許仙,最是不屑一顧,她一直都在嫌棄這個凡夫俗子:「我們加起來一千五百年,就陪他一個人兒玩啊。」但白蛇用「情」字來擋,說小青不懂。小青不懂情,也不屑於懂。一個窮酸書生,遇見一個美女倒貼作伴還不是死心塌地?而白蛇看中許仙,又怎麼敢說不是因為他的樣貌?
  •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初識這句話,大概是在看《神鵰俠侶》的時候吧,其中有一個叫莫愁的女子,一位美貌而又略帶憂傷的女子。她痴痴的追求自己的愛情,卻又為情所傷,最後在情花烈焰中死去――自始至終,她總是在叨念著這樣一句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那時年齡尚小,十一二歲的樣子,懵懵懂懂,安識人間情味?
  • 張曼玉和王祖賢這部讓人面紅耳赤的《青蛇》,到底在講什麼?
    徐克版的《青蛇》,雖然是李碧華擔任編劇,故事卻和原著相去甚遠。電影版《青蛇》淡化了小青和許仙之間的曖昧,美化了許仙的人物性格,還增加了大量法海的戲份。這些改編使得原著中濃濃的女性抗爭意味在電影裡幾乎感受不到。電影的內核成了探究「情為何物」。在這點上,《青蛇》這部電影,可謂道盡了情字之前的眾生相。
  • 情為何物?金庸告訴你,人之執念有多可怕
    讀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印象最深的是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念叨的那首「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詞,這詞也因此而廣為流傳。這首詞出現於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中,全文如下:【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
  • 朱梅馥和傅雷:問世間情為何物?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句詞,是在歌詞中,並且多了一個「人」字。這首歌便是根據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梅花三弄》的主題曲,歌詞感人,歌曲旋律優美,讓人心醉神迷。也有人是在看根據金庸小說《神鵰俠侶》改編的電視劇中,女魔頭李莫愁痴戀陸展元,為情所困,走火入魔,不時吟誦這句話。加上一個「人」字,更順口,以至於不少人以為這就是原句。
  • 再品《青蛇》:我欲度你成佛,以我身煉你心,以我命換你六根清淨
    有人說,他愛白蛇,也愛青蛇。在白蛇的溫柔鄉裡,思戀著青蛇的誘引,是凡人都有欲,這情在徐克的鏡頭下悱惻纏綿。我也笑了,只是我笑她還不懂情為何物,多麼幸運。直到那一場鬥法,讓青蛇考驗自己禪心的法海,終是在沸騰的泉水中失了定力,二人但行男女之歡。你看,愛情果然是天底下最兇的利器。
  • 與有情人做快樂事,未問是劫是緣——隨《青蛇》一去不回的青春
    許仙佔據了姐姐的愛與性,使青蛇感到冷落。青蛇愛姐姐勝過一切,又對男女之情充滿好奇,她嫉妒,有愛的渴望,也有性的困惑。所以,她多次勸白蛇離開許仙,想獨自佔有姐姐的愛;而對許仙,她幾次三番魅惑勾引,為證明這個白蛇嘴裡的「老實人」並不是「從一而終」,也為證明自己在男女情的技巧中可以達到白蛇的境界。
  • 問世間情為何物——觀《西遊記女兒國》
    影院剛剛上線,網上已經有了盜版。但手機上觀看的效果太差,往往開頭看上一段就了無生趣,還是去影院看吧!讀《西遊記》原著,我覺得最精彩的就是女兒國這一部分,這是全書中唯一一處讓人感受到唐僧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的地方。而他的卓越之處在於:在貌美如花的女王陛下熱烈追求之下,他能控制住自己的慾念,毅然斬斷情絲,回歸取經路上。
  • 問世間情為何物,什麼是愛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苦不堪言!一場遇見,唯美了歲月,一聲嘆息,滄桑了流年。若!
  • 光與影的漩渦之再看青蛇
    再看青蛇,便看得細緻了。蛇是冷血動物,不會流淚,但是她們渴望做人,修成人身,所以她們有淚了。許仙是個可憐人,其實,只要是正常人,都會害怕蛇,更何況是千年的蛇!妖!並且她還是自己的心上人。小青殺了許仙,法海質問其為何還要大開殺戒,小青反問,你不也殺了人嗎,金山寺這麼多和尚都是你殺的。這一刻,法海才察覺:原來我也是先功後過……小青說:我到人世間來,卻被世人所誤,都說人間有情,到底情為何物?等到人們明白的時候或許我還會再來。隨即一個翻滾墜入汪洋沒了蹤跡。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不知是你送我一程情還是我送你一程情往後餘生又惦你一輩子 回眸若按因果前世未了情債今生已互不相欠為什麼在心裡依舊殘存你的影子問世間情為何物?今生不如牽牛織女金風玉露一相逢卻害怕成為那一朵曇花在人間一現只為找尋轉世投胎的韋伯望一眼 一解相思千年之苦與其這樣悲情活著不如出家為僧甘願化作佛前那盞燈燃燒自己解脫自己了卻過往紅塵如若連佛祖都不肯收留那就縱情一躍到洛河在奈何橋上喝下千碗孟婆湯若還化不去你植入我心的情花毒
  • 情慾音畫與女性主義——電影《青蛇》評析
    情與欲總是在不斷的糾纏,糾纏久了,便看不清什麼是情,什麼是欲。在影片中,有人想要修得人間的情慾,努力成人;有人想要了斷情慾,努力成佛;有的人沉浸在情慾的香甜美夢中,被欲望搞得暈頭轉向,早已忘卻情為何物。 影片中的四個人物,帶著濃厚的悲劇色彩,講述了情與欲的糾葛。
  • 93版《青蛇》—被隱藏了25年的真相
    為何這部改編自《白蛇傳》的電影卻讓青蛇做主角?最後一段裡,青蛇說道:「我來到世上,為世人所誤,都說人間有情,可是情為何物,真是可笑,連你們人都不知道,等你們弄清楚了,或許我會回來。」很明顯,青蛇從情慾魅惑走向頓悟,電影裡的青蛇正是佛經故事裡的「主角」,而徐克藉助李碧華的改編表現的正是對傳統強權的諷刺。顯然,青蛇才有絕對資格作為這部電影的主角。片中的法海究竟是何方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