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啊格呀呀呆》譜寫民歌文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微電影《啊格呀呀呆》譜寫民歌文化
2019-07-05 16:21:26來源:北方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2019年07月05日 16:21 來源:北方網

參與互動 

  7月8日至18日,《左權民歌匯·2019年國際民歌賽》將舉辦。城市微電影《啊格呀呀呆》近日也拍攝完成,通過當地的民歌歌手和民歌愛好者本色出演,呈現了一場原汁原味的民歌大合唱,質樸中激蕩著熱血,歌聲裡蘊含著深情。

  本色出演 體會原汁原味民歌魅力

  微電影主要講述了羊倌歌王石佔明通過電視了解到《左權民歌匯·2019年國際民歌賽》即將在家鄉左權舉辦,而這引起了本就致力於發展民歌文化事業的石佔明也想為家鄉左權出一份力、為民歌傳承盡一份心的責任感。於是他在網上發起萬人同唱《桃花紅杏花白》的活動,並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網際網路平臺,邀請左權當地的各路民間民歌高手前來支持,提前為《左權民歌匯·2019年國際民歌賽》預熱。微電影裡既有時下年輕人流行的直播互動,也有村口做著剪紙、剪窗花的極具民族特色的非遺大媽們質樸的聊天,熱愛民歌的人們從普通的解說員、導遊、公交車售票員到農民、學生……這些來自左權的平凡歌唱者們全方位向大家展示了左權民歌無處不在且最原汁原味的魅力。

  在左權,民歌文化已經深入人心,紮根生活。「對於咱們左權人來說,不論是什麼行業,民歌已經融入到了生活裡面,嘴裡隨時隨地、無時無刻都在哼著左權民歌。不論是賣涼粉的大姐、給人看病的醫生,還是售票員、女交警等等都能唱民歌,甚至連學校裡的學生們,在課間操期間都是在跳左權小花戲,很有特色。」微電影總策劃、左權縣委宣傳部部長劉二萍告訴記者,微電影採風期間,隨處可見的是唱著民歌跳著小花戲的人群,所以這次微電影中的演出人員,全是左權本地的民歌歌手和愛好者本色出演,「演的就是生活裡的自己,很自然。」「和我生活裡的性格一樣……」幾乎每個接受採訪的微電影演員都會很誠懇地說出這些話。這些人中有汽車售票員、博物館講解員、路邊賣涼粉的「涼粉姐」、醫生、交警等等,各行各業熱愛民歌的人都在微電影中匯聚起來,展現自己的幸福生活,用生活中真實的點滴,帶給觀眾最真實、直觀的體驗和感受。

  唱響民歌文化傳承新解

  左權民歌,一直都是晉中人民引以為傲的音樂藝術,是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是左權人民群眾生機勃勃的藝術創造,飽含著左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和不懈追求,更是來自五湖四海的革命者對左權民歌的藝術再加工和精神再升華的藝術結晶。

  如果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左權民歌無疑是一塊世界藝術瑰寶,但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年輕人對於傳統的認知越來越匱乏,尤其是現代化進程中,大多數傳統文化都在面臨一個問題:如何讓年輕人更多的了解和接受傳統文化,並讓其在未來得以更多的保留和傳承?

  而今天,左權民歌也走出了改變的一步——用《啊格呀呀呆》微電影,用年輕人喜歡的形式改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看法。據悉,《啊格呀呀呆》微電影已上線,傳播範圍覆蓋老中青各個年齡層。即使語言不通,但音樂的魅力無界限。

相關焦點

  • 山西左權民歌再「上新」微電影《啊格呀呀呆》憑什麼抓住年輕人?
    「呆~啊格呀呀呆~啊格呀呀呆~」隨著羊倌歌王石佔明響亮的吆喝,由汽車售票員、博物館講解員、路邊賣涼粉的「涼粉姐」、鄉村醫生、交警、學生等各行各業熱愛民歌的人組成的人潮從四面八方湧入祝融公園中心廣場,共同唱起《桃花紅杏花白》。這是山西省左權縣城市微電影《啊格呀呀呆》裡一幕萬人快閃唱民歌的場面。
  • 陝北民歌拍成微電影 何志銘導演:希望展示更多陝北文化
    陝北民歌拍成微電影 何志銘導演:希望展示更多陝北文化微電影不少,但你看過表現咱陝北民歌的微電影嗎?談起微電影結緣的過程,何志銘很感慨:「我是地道的陝北人,一直對陝北文化情有獨鍾,雖然離開家鄉到西安工作多年,但從來沒有忘記過家鄉。所以接到參與拍攝的邀請後,我特別激動,馬上加入其中,希望能為我所熟悉的文化做出一些貢獻。」
  • 左權民歌:黃土地上「長」出的旋律
    其中的「文社火隊」就是小花戲的前身,那時的小花戲唱曲便是民歌。遼縣即今天的左權。從遼縣到左權,太行山深處傳出的歌聲從未中斷,越唱越動聽,越唱越有味道。「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我尋你來呀,啊格呀呀呔……」在晉中市左權縣城沙河公園,有一塊專門的「民歌角」,每天下午,都會有一群喜歡唱民歌的人在這裡引吭高歌。
  • 地區文化 | 「昭烏達民歌專場演唱會」暨首屆「昭烏達民歌學術論壇...
    地區文化 | 「昭烏達民歌專場演唱會」暨首屆「昭烏達民歌學術論壇」圓滿舉辦!,豐富多元、特點鮮明,是蒙古族傳統民歌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昭烏達民歌的傳承與傳播。在草原音樂周期間,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內蒙古昭烏達民歌學會籌備委員會、內蒙古曲歌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昭烏達民歌專場演唱會」和「昭烏達民歌學術論壇」在呼和浩特圓滿舉辦。
  • 左權民歌匯總決賽!與閻維文、關牧村等一起,見證歌王誕生
    「桃花來你就紅,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尋你來呀,啊哈呀呀呆"熟悉的旋律,從太行山響起傳遍全國,飛向世界今晚(9月5日)8點左權民歌匯總決賽暨頒獎晚會大幕即將拉開2020年左權民歌匯的總決賽暨頒獎晚會上除了會有民歌手強強對決,還有各位評審帶來精彩的節目。
  • 【影視】中國首部羌族母語微電影《莫朵格依》舉行審片會
    《莫朵格依》在四川茂縣國際影城舉行審片會。 該片以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創作背景,描寫了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故事。這部微電影的成功拍攝,意味著國家級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首次以電影藝術形式呈現給全國觀眾,用電影講述羌族的故事。
  • 《喪屍未逝》呀呀,枯燥難懂啊。
    (╯‵□′)╯︵┻━┻,果然還是編不下去的嘛~~湊字------------我是外星人的分界線--------------------推薦指數:★★☆(5/10分),呀呀,枯燥難懂啊。
  • 新民歌|親呀個呆/ 張枚同作詞 柴帥 柴京雲 作曲 馮麗媛演唱
    山西民歌以河曲的山曲和二人臺、左權開花調和小花戲、以及祁太秧歌為主要代表。可以說,山西民歌源遠流長,世代相傳,有如一條長河,從遠古流淌至今,成為華夏文明與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凡熟悉山西民歌的人幾乎無人不知「親呀個呆」,可以說,「親呀個呆」這一左權民歌中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襯詞已為全國聽眾所熟悉。只要一聽到「親呀個呆」,就會想到左權民歌,想到山西民歌。也因此,我將這首歌的題目定為「親呀個呆」。歌詞分三個層次來表現民族團結和熱愛祖國的主題。
  • 文化丨蒙古族傳統民歌
    自20世紀80年代初,文化出版部門對這一民族文化瑰寶進行了系統的搜集、研究和整理,已出版的較有影響民歌集有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族民歌一千首》(其中近一半為科爾沁敘事民歌)、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科爾沁敘事民歌》(上、中、下)和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間民歌手查乾巴拉演唱的民歌》(大部分為敘事民歌)。
  • 金山本土民歌《啥鳥飛來節節高》真的很好聽!頂起!
    方言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 它傳承千年,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 。 湯婉蓮,一位新金山人 演繹一曲金山本土民歌 《啥鳥飛來節節高》 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民歌湖畔唱民歌 邕賀群文譜新曲
    歌舞《回家過節》2020年12月10日晚,在南寧群眾藝術館的盛情邀請下,賀州市群眾藝術館與賀州市八步區文化館、賀州市平桂區民族文化傳播中心在南寧市民歌湖大舞臺聯手舉辦了「相約民歌湖畔·共眷天下民歌」2020大型民歌專場——瑤族專場晚會。
  • 非遺傳承河曲民歌
    希望共同挖掘整理出更多極具文化神韻的傳統經典原生態鄉土民歌。王愛召(一)(小妹妹)上房(那)個,見一個那王愛召,二小那個妹妹捎來一句那話呀,她要和喇嘛那哥哥交噢。(二)喇嘛哥哥人緣好,喇嘛哥哥嘴又牢,來得遲走得早,三年五載誰也不知道。(三)喇嘛哥哥好心腸,半夜五更送冰糖,冰糖放在鍋蓋(或枕頭)上,紫紅袍袍(咱們兩個)夥蓋上。
  • 哎呀呀呀呀呀我的寶貝
    還真的沒有我當時之所以學這首歌就是因為這首歌的和弦真的簡單尤其是對於新手來說畢竟學吉他都是著急為了給女孩子顯擺的啊所以能簡單就簡單能快速就快速就好你不要跟我說當時《我的歌聲裡》火的不行拜託!>但是簡單的歌你要說【小星星】肯定也不行畢竟你說你好容易約出來姑娘了月下散步情到濃處你正過來背後背的吉他深情的看著姑娘眼睛說【寶貝我給你唱一個小星星吧】你信我姑娘一定會打死你的但是你要說你給女孩子唱《寶貝》「哎呀呀呀呀我的寶貝
  • 烏拉特民歌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烏拉特民歌主要流行在幕那山(烏拉山)周圍,包頭境內的蒙古族居住區、牧區,烏拉特中旗蒙古族居住區,烏拉特後旗蒙古族居住區。這些民歌風格雖各不相同,它主要受近鄰鄂爾多斯民歌和地方文化多樣性的影響而唱腔有所不同,由此體現的民風民俗是怎樣的?下面我們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剖析。
  • 975 民歌四十五
    年輕一代已日益習慣於聆聽外來旋律,本土文化的印記已經漸漸在外來文化面前磨滅殆盡。60年代末期,臺灣樂壇上湧現了一批具有劃時代影響的詞曲創作者,最為著名的當屬莊奴與左宏元。他們對於本土原創作品的關注和努力,在當時倍受音樂界的矚目。本土創作上的起步,帶動了一批歌手的發展,姚蘇蓉、鄧麗君、鳳飛飛、崔苔菁。鄧麗君和甄妮都是當年風光一時的歌手。
  • 民歌專輯《娜愫情歌》唱出地道山西風情,臨汾籍歌手高娜娜做客FM94.6直播間
    「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我尋你來,啊嘚呀呀呔……」山西的民歌藝術從遙遠的上古時期一路走來,且歌且行,不斷解開藝術形式與思想上的桎梏,以開放、大膽與創新的姿態擁抱新時代的元素,一次又一次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 今晚我們聽音樂 臺灣民歌時代(上)
    (陶曉清女士和她的兒子馬世芳先生)臺灣民歌時代是整個臺灣(地區)流行音樂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上世紀七十年代,臺灣民歌在陶曉清的空中電波裡,逐漸萌芽開花。她的兒子馬世芳先生,接過母親的旗幟,成為新一代跨音樂、廣播、文字創作等文化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最近,他們在上海參加「40·20」民歌展,10月8日晚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聽音樂》就請到這對傳奇母子,主持人張穎將和他們一起來聊聊臺灣民歌時代代表人物和歷史時刻。
  • 海南黎族民歌《祝酒歌》:經久不衰的酒桌文化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海南特色民族文化,讓更多人聽到海南民歌,近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策劃了「2018中國(海南)民歌盛典」系列活動。活動開啟後很多歌手踴躍報名,其中不乏海南知名組合翩哈組合以及海南黎族文化傳承人符天志等知名人士。
  • 民歌四十,三個多小時不僅僅是民歌,更是屬於幾代人的情懷
    ——李宗盛 我被人稱為民歌之母,但我一直認為我是保姆……民歌40我還能參與,誰也無法預料10年後的民歌50還有誰在,因此這次有著極為重要的傳承任務,希望能從文化與歷史的角度,全方位記錄下當年陪著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我是多麼幸運啊!可以見證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