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諸葛亮的劉備,就像是進入山中的老虎,要多威猛有多威猛。孔明有才,劉皇叔識才,並且願意聽取孔明的意見,所以劉皇叔的勢力才能快速建立起來。
不過,向來以計謀稱著的孔明也有沮喪的時候,甚至覺得自己不如另一位謀士。在眾人眼中,孔明就是劉備最好的良配了,連孔明都覺得比不上的人,該是怎樣的存在呢?圖片:諸葛亮與劉備劇照
一、劉備大敗,孔明感慨
關羽的死告訴我們,面對生死時親戚往往不會救你,說不定還會在你背後捅刀子。劉備把鎮守荊州的事交給關羽,然後把親戚麋芳交到他手下管制。然而,這位皇親國戚卻在最要緊關頭,因為工作失誤害怕被嚴懲而投向了吳國。結果,關羽受到前後夾擊,兵敗不說,還丟了老命。
關羽的去世,對劉備造成了巨大損失,劉備失去了一個兄弟不說,蜀國還失去了一位猛將。為了替國家和兄弟報仇,劉備舉兵伐吳。然而,自以為借著關羽之死的名義一定可以打勝仗的劉備,卻敗給了年輕將領陸遜。差點成了俘虜不說,還被氣得丟了老命,不但沒有報仇,反倒丟盡了老臉。
事實上,諸葛亮是不同意劉備朝吳國下手的,三國當中,吳國是老二,排在最末尾的蜀國拿什麼去和吳國拼呢?可是,孔明看到了這點,劉備卻沒看到,執意要這樣做。
主公要作死,作為軍師的孔明能勸說,卻不能直接阻攔。孔明在攔不住劉備的時候由衷感慨,如果法正在就好了,有他在,肯定能制止主公,就算無法制止,也不會弄成這樣。圖片:劉備舉兵伐吳劇照
二、法正奇人,助劉備奪取益州
孔明口中的法正,正是劉備入主益州的大功臣。法正的祖父是位大儒,父親則是大名士。在董卓之亂還沒有發生以前,法正一家人在老家生活。後來因為董卓等人的禍害,導致法正的家鄉出現糧食危機,法正為了躲避災荒離開了家鄉,與孟達一起到益州投靠劉璋。
法正從小受到祖父與父親的影響,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在軍事方面非常在行。可惜,劉璋卻是個不識貨的主,強者就在他的身邊,卻一直沒看出來,反而把人家當作走投無路的軟腳蝦。
結果,法正在益州待了幾年的時間,還停留在小官的位置。法正投靠劉璋,可不是為了這麼一個小官的。看著劉璋不識才,法正的心裡開始產生不滿之心。
208年,法正有幸見到了劉備,並且與劉備有過些許往來。在法正看來,劉璋和劉備同樣姓劉,能力與性格卻相差甚遠。劉璋是個昏庸的主,劉備卻是識才且惜才的人。為此,法正決定不再擁護劉璋,改奉劉備為主。益州,將是他對劉備的投誠禮。圖片:法正劇照
三年後,法正總算等來了他眼中的賢主,曹操讓手下部將討伐張魯,向來膽小的劉璋擔心曹操把張魯收服以後會順帶把益州也收服了,心裡異常恐懼,這時,劉璋為保命,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執意讓劉備入川。前去迎接劉備的,恰好是早就想向劉備投誠的法正。
法正總算等來了劉備,從他接到劉備的那一刻開始,就把他當作自己真正的主子了,全力輔佐他。有法正作為內應,劉備只花了三年的時間就佔據了益州。
從劉備入川到得到益州,每一步都有法正的影子,如果沒有法正,就算劉備再強,同樣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搞定益州。圖片:劉備入川劇照
劉備成功得到益州以後,法正開始新的謀劃——讓劉備娶吳懿的妹妹。他之所以讓主公娶這位美人,自然不是操心主公的後代,而是得到了這位女子,就能和益州士族相處得更加融洽。
劉備作為男人,有機會得到美人,而且還是對自己有好處的美人,自然是樂呵呵答應了。還真別說,法正的這招還真管用,劉備既得到了美人,又得到了益州士族的支持。
劉備向來最懂得收買人心,法正給他帶來了那麼多驚喜,他自然不會讓法正白忙活。於是,法正被封為了蜀郡太守,還當上了大將軍,甚至得到比諸葛亮還多的賞賜。
蜀郡太守原本是由劉璋的人擔任的,管理非常鬆散,在法正與孔明等人的聯合管理下,益州不好的地方都得到改善。
然而,法正的主要特長是在軍事策略方面,管理卻是他的短板,所以,蜀郡太守這位個職位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再者,法正的性格並不算好,胸襟過於狹隘,不放過任何一個與他有過節的人。為官者過於狹隘,自然是當不了好官的,最終,他的種種做法引起了民憤,使他的名聲大為降低。圖片:法正與張松劇照
三、再助劉備奪取漢中
益州穩定下來後,劉備開始向漢中進軍,法正在這次行動中再次起到關鍵作用。在法正的幫助下,劉備勢力順利取得漢中,還成功抵擋住了曹操的報復,法正的存在讓曹操知道以後,連曹操對他都有極高的評價。
劉備成功把漢中收入囊中後,總算能與其他勢力一較高低了,於是乾脆在漢中稱王,還把法正封為護軍將軍,給了法正極高的待遇。圖片:劉備把漢中收入囊中劇照
四、奇才早逝,劉備痛哭
可惜,對於劉備給出的極好待遇,法正卻無福享受。劉備219年稱王,法正220年就去世了,時年四十五歲,法正死後,劉備大感傷悲,經常在提到此人時哭泣。如此看來,法正在他心中的地位還是非常高的。
有人說法正與孔明所代表的勢力不同,所以私底下有諸多紛爭。事實上,這兩人雖然在私底下代表不同的集團,但是他們同屬劉備陣營,大方向總是沒錯的。
再者,這兩人雖然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但是雙方沒有帶著對對方的偏見工作,而且兩人的職務也不相同,孔明前期主要負責軍資與後方,法正則在前方衝鋒陷陣,兩人相互配合。圖片:劉備大感傷悲劇照
法正去世以後,孔明身上的擔子顯得更重了。既要操心前方,又得保證後方。所以,在他沒有勸住劉備,導致劉備差點被擄走以後,心裡不由得想起了法正這位軍事奇才。確實,如果法正還在的話,劉備就算依舊東徵,至少也不會輸得那麼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