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諸葛亮都自嘆不如的蜀漢奇才,若不早逝,何來劉備伐吳失敗

2021-02-23 鵬說歷史

得到了諸葛亮的劉備,就像是進入山中的老虎,要多威猛有多威猛。孔明有才,劉皇叔識才,並且願意聽取孔明的意見,所以劉皇叔的勢力才能快速建立起來。

不過,向來以計謀稱著的孔明也有沮喪的時候,甚至覺得自己不如另一位謀士。在眾人眼中,孔明就是劉備最好的良配了,連孔明都覺得比不上的人,該是怎樣的存在呢?圖片:諸葛亮與劉備劇照

一、劉備大敗,孔明感慨

關羽的死告訴我們,面對生死時親戚往往不會救你,說不定還會在你背後捅刀子。劉備把鎮守荊州的事交給關羽,然後把親戚麋芳交到他手下管制。然而,這位皇親國戚卻在最要緊關頭,因為工作失誤害怕被嚴懲而投向了吳國。結果,關羽受到前後夾擊,兵敗不說,還丟了老命。

關羽的去世,對劉備造成了巨大損失,劉備失去了一個兄弟不說,蜀國還失去了一位猛將。為了替國家和兄弟報仇,劉備舉兵伐吳。然而,自以為借著關羽之死的名義一定可以打勝仗的劉備,卻敗給了年輕將領陸遜。差點成了俘虜不說,還被氣得丟了老命,不但沒有報仇,反倒丟盡了老臉。

事實上,諸葛亮是不同意劉備朝吳國下手的,三國當中,吳國是老二,排在最末尾的蜀國拿什麼去和吳國拼呢?可是,孔明看到了這點,劉備卻沒看到,執意要這樣做。

主公要作死,作為軍師的孔明能勸說,卻不能直接阻攔。孔明在攔不住劉備的時候由衷感慨,如果法正在就好了,有他在,肯定能制止主公,就算無法制止,也不會弄成這樣。圖片:劉備舉兵伐吳劇照

二、法正奇人,助劉備奪取益州

孔明口中的法正,正是劉備入主益州的大功臣。法正的祖父是位大儒,父親則是大名士。在董卓之亂還沒有發生以前,法正一家人在老家生活。後來因為董卓等人的禍害,導致法正的家鄉出現糧食危機,法正為了躲避災荒離開了家鄉,與孟達一起到益州投靠劉璋。

法正從小受到祖父與父親的影響,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在軍事方面非常在行。可惜,劉璋卻是個不識貨的主,強者就在他的身邊,卻一直沒看出來,反而把人家當作走投無路的軟腳蝦。

結果,法正在益州待了幾年的時間,還停留在小官的位置。法正投靠劉璋,可不是為了這麼一個小官的。看著劉璋不識才,法正的心裡開始產生不滿之心。

208年,法正有幸見到了劉備,並且與劉備有過些許往來。在法正看來,劉璋和劉備同樣姓劉,能力與性格卻相差甚遠。劉璋是個昏庸的主,劉備卻是識才且惜才的人。為此,法正決定不再擁護劉璋,改奉劉備為主。益州,將是他對劉備的投誠禮。圖片:法正劇照

三年後,法正總算等來了他眼中的賢主,曹操讓手下部將討伐張魯,向來膽小的劉璋擔心曹操把張魯收服以後會順帶把益州也收服了,心裡異常恐懼,這時,劉璋為保命,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執意讓劉備入川。前去迎接劉備的,恰好是早就想向劉備投誠的法正。

法正總算等來了劉備,從他接到劉備的那一刻開始,就把他當作自己真正的主子了,全力輔佐他。有法正作為內應,劉備只花了三年的時間就佔據了益州。

從劉備入川到得到益州,每一步都有法正的影子,如果沒有法正,就算劉備再強,同樣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搞定益州。圖片:劉備入川劇照

劉備成功得到益州以後,法正開始新的謀劃——讓劉備娶吳懿的妹妹。他之所以讓主公娶這位美人,自然不是操心主公的後代,而是得到了這位女子,就能和益州士族相處得更加融洽。

劉備作為男人,有機會得到美人,而且還是對自己有好處的美人,自然是樂呵呵答應了。還真別說,法正的這招還真管用,劉備既得到了美人,又得到了益州士族的支持。

劉備向來最懂得收買人心,法正給他帶來了那麼多驚喜,他自然不會讓法正白忙活。於是,法正被封為了蜀郡太守,還當上了大將軍,甚至得到比諸葛亮還多的賞賜。

蜀郡太守原本是由劉璋的人擔任的,管理非常鬆散,在法正與孔明等人的聯合管理下,益州不好的地方都得到改善。

然而,法正的主要特長是在軍事策略方面,管理卻是他的短板,所以,蜀郡太守這位個職位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再者,法正的性格並不算好,胸襟過於狹隘,不放過任何一個與他有過節的人。為官者過於狹隘,自然是當不了好官的,最終,他的種種做法引起了民憤,使他的名聲大為降低。圖片:法正與張松劇照

三、再助劉備奪取漢中

益州穩定下來後,劉備開始向漢中進軍,法正在這次行動中再次起到關鍵作用。在法正的幫助下,劉備勢力順利取得漢中,還成功抵擋住了曹操的報復,法正的存在讓曹操知道以後,連曹操對他都有極高的評價。

劉備成功把漢中收入囊中後,總算能與其他勢力一較高低了,於是乾脆在漢中稱王,還把法正封為護軍將軍,給了法正極高的待遇。圖片:劉備把漢中收入囊中劇照

四、奇才早逝,劉備痛哭

可惜,對於劉備給出的極好待遇,法正卻無福享受。劉備219年稱王,法正220年就去世了,時年四十五歲,法正死後,劉備大感傷悲,經常在提到此人時哭泣。如此看來,法正在他心中的地位還是非常高的。

有人說法正與孔明所代表的勢力不同,所以私底下有諸多紛爭。事實上,這兩人雖然在私底下代表不同的集團,但是他們同屬劉備陣營,大方向總是沒錯的。

再者,這兩人雖然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但是雙方沒有帶著對對方的偏見工作,而且兩人的職務也不相同,孔明前期主要負責軍資與後方,法正則在前方衝鋒陷陣,兩人相互配合。圖片:劉備大感傷悲劇照

法正去世以後,孔明身上的擔子顯得更重了。既要操心前方,又得保證後方。所以,在他沒有勸住劉備,導致劉備差點被擄走以後,心裡不由得想起了法正這位軍事奇才。確實,如果法正還在的話,劉備就算依舊東徵,至少也不會輸得那麼丟臉。

相關焦點

  • 讓諸葛亮都自嘆不如的奇才,有他在,劉備不會兵敗夷陵
    法正年長諸葛亮四歲,兩人同為劉備股肱(《先主傳》云: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雖然性格和興趣彼此不同,但雙方始終能以公事大義為重,諸葛亮負責後方事務,足兵足食;法正則隨軍徵討,出謀劃策。互相之間能夠緊密合作,取長補短。後來劉備東徵孫權為關羽報仇,群臣大多進諫,皆不聽從。章武二年(222年),蜀、吳因關羽之死而爆發的夷陵之戰,蜀軍戰敗,退回白帝。
  • 劉備伐吳怎麼失敗的,劉備伐吳被火燒連營
    劉備伐吳失敗劉備伐吳是歷史上經典的戰役,也是劉備一生中最後一次的大規模作戰,這一次大戰的失敗徹底擊垮了劉備的精氣神,本就年老的劉備認識到這次失敗將會埋葬自己半生心血打下的蜀漢,憂鬱之下,病痛夾雜,最後在病魔的折磨下結束了輝煌的一生
  • 劉備伐吳失去了十位大將,若他們在諸葛亮北伐必勝,第一讓人心痛
    夷陵之戰是劉備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失敗,此戰使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劉備不僅損失了大量士兵與物資,連他本人都「僅以身免」,而隔年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丞相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平息了這些叛亂,並讓國力提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除此之外,此戰中蜀漢多名將領或死或降,蜀漢的精英集團受到很大程度的打擊。
  • 蜀漢尚書令劉巴——看不上劉備、張飛,諸葛亮卻自嘆不如!
    相信在很多人心目中,諸葛亮絕對算得上三國第一人。然而諸葛亮也有自嘆不如的人,他就是劉巴。諸葛亮稱讚劉巴:「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見《三國志·蜀書·劉巴傳》裴松之注)諸葛亮所贊的這位「子初」,就是劉巴。
  • 劉備伐吳到底損失多少員猛將,若他們不死諸葛亮北伐會成功嗎?
    張飛要是參與了伐吳之戰,張飛督前部,劉備鎮中軍,趙雲合後,東徵便將從容得多。就算敗了,也能在趙雲的接應下從容撤軍,保存實力。而且按照張飛的年紀,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也是完全可以統兵出戰的。只能說張飛的逝世令人惋惜。黃忠季漢因為伐吳折掉的第二員五虎大將。三國正史中黃忠在定軍山陣斬夏侯淵立下大功被封為五虎大將的次年便因病去世了,並未參與伐吳之戰。
  • 劉備伐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答案在這裡!
    諸葛亮那麼厲害,劉備伐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文學漫談第一百零一期,點評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
  • 諸葛亮生平多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司馬懿為何還說他是天下奇才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提起來諸葛亮很多人都不陌生,他無疑是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一位謀士。諸葛亮未出山前就已經名聞於世,之後輔佐劉備開闢蜀漢基業更是立下了蓋世功勞。諸葛亮是一個全能型人才,不僅能夠領兵作戰而且還能治理政務,然而相對於其治理國家的才能來說軍事上的謀略則稍顯不足,關於這一點從劉備出徵從未將其帶在身邊也可以看得出來。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握蜀漢最高權力,他生平中多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司馬懿為何還說他是天下奇才呢?劉備是寒門出身本來一無所有,得益於諸葛亮的苦心籌謀在赤壁之戰過後才有了轉機。
  • 劉備伐吳,為啥不帶馬超趙雲魏延等大將?其實這不怪劉備
    後是劉備因孫權聯合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劉備伐吳夷陵之戰成為了蜀國衰敗的關鍵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趙雲馬超等大將沒有跟隨劉備一起伐吳。這場戰役的結局大家也都知曉,劉備中了陸遜的計謀被火燒連營,損失慘重。兵敗而歸的劉備接連受到打擊,最後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後逝去。蜀國至此徹底失去了和魏國爭奪天下的機會。
  • 劉備伐吳時失去幾位大將?若還在的話想必北伐必勝,第一位太心痛
    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可以說是劉備一生中遭遇到的最大戰役危機,這個時候的蜀漢政權遭受到了巨大打擊。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劉備在伐吳的過程中損失了如下這四位大將,其實如果劉備不會損失這些大將們的話,說不定北伐一定會勝利的!第四位:馬良。
  • 劉備帳下的第一謀士,連諸葛亮都自愧不如!
    大家之所以這樣認為,只因為《三國演義》太過於家喻戶曉,以至於諸葛亮就像神一樣的存在。可蠻荒君要告訴大家:小說總歸是小說,不是真實的歷史,劉備手下能稱得上第一謀士的只有他:法正,法孝直。《三國志》作者陳壽說他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就連諸葛亮也嘆服法正的智慧謀略。我們都知道,劉備當年為報關羽被殺之仇率軍伐吳,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從此蜀國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 諸葛亮北上伐魏為何註定會失敗?《三國志》作者陳壽是這麼說的
    諸葛亮竭盡所能,助其從弱小的割據政權成長為可與曹魏、東吳相抗衡的三足鼎立勢力之一,並且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更是軍政統抓、鞠躬盡瘁,為了完成先主劉備的復興漢室之夙願,對魏連年用兵,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積勞成疾,年僅54歲與世長辭。諸葛亮為何要連年用兵、炫耀武力?
  • 若關羽不失荊州,張飛不遇刺身亡,劉備能統一天下嗎?
    的,但是蜀漢統一三國有一個自始至終的變數!我們先分析一下劉備能夠統一華夏的可能性!
  • 以當時的外交和軍事條件來說,劉備伐吳完全不具備徹底勝利的可能
    就當時的外交和軍事條件來說,劉備伐吳完全不具備徹底勝利的可能。這並不是說劉備不能取得一定的軍事勝利然後勝利凱旋,而是說劉備完全不具備滅吳的可能。按照很多人所想像的、劉備伐吳成功就要滅吳的情況,劉備必須要在夷陵之戰中給予吳軍主力殲滅性打擊,然後才有可能繼續前進。
  • 諸葛亮北伐之時,若大將軍是韓信的話,蜀漢能北伐成功嗎?
    223年,蜀漢皇帝劉備在彝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打敗,令國力大減。劉備逝世於白帝城後,丞相諸葛亮受託孤重任輔助後主劉禪,蜀漢國力慢慢恢復。
  • 劉備死後30年不滅國,因為有此三人,一名相,一奇才,一名將!
    兩年後(221年),劉備建立蜀漢,緊接著對吳宣戰,發起大規模進攻(222年),於夷陵慘遭大敗,「僅身以免」的慘痛最終讓劉備氣不過,積怨成疾,於223年病逝白帝城。劉備的死去,導致國內叛亂四起,後主劉禪無力駕馭「病入膏忙」的蜀漢,剛剛建立的蜀漢政權變得搖搖欲墜。
  • 此人若不死,諸葛亮不可能有大作為,可惜天妒英才
    此人若不死,諸葛亮不可能有大作為,可惜天妒英才在三國歷史上,諸葛亮的地位一直是拔高的,因為他歷經蜀漢兩朝,是國之柱石,是創業功臣,然而這一切都要歸咎於一人之死,這人是誰,為什麼會對號稱天下第一謀士的諸葛亮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了
  • 劉備死前將兵權交給李嚴,卻不給諸葛亮,其實他早就看穿了孔明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相信很多人看過《出師表》,從這篇文章我們就能看出諸葛亮對於蜀國真的操碎了心,蜀國夷陵慘敗,劉備一病不起,臨終之前託孤於諸葛亮,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是劉備對諸葛亮說的話,從這就能看出兩人的君臣關係,真的不一般。
  • 劉備為何發動夷陵之戰?原因不簡單:諸葛亮與劉備的「宮心計」
    關於這次戰爭,《三國演義》寫到了諸葛亮的反應:「陛下初登寶位,若欲北討漢賊,以伸大義於天下,方可親統六師;若只欲伐吳,命一上將統軍伐之可也,何必親勞聖駕?」不過,最終《三國演義》當中的諸葛亮並沒有勸動劉備,只在劉備八百裡連營之後來了一番「事後諸葛亮」的言論。
  • 三國六大奇才,一龍一鳳,一馬一鬼,一虎一麒麟
    比如《水滸傳》裡的108條好漢都有一個有趣的綽號,而綽號也使這些人物更富個性化特徵。而作為與《水滸傳》並列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其中描寫的很多天賦異稟的奇才也都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稱號。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著不同稱號的六位三國奇才,一龍一鳳,一馬一鬼,一虎一麒麟。
  • 劉備舉全國之力伐吳慘敗、損失5位武將、4位謀士!
    劉備為關羽報仇,舉全國之力伐吳。在集結兵力之時,張飛被手下範強、張達殺害,帶著張飛首級投奔東吳。這兩件事情加起來,劉備對孫權更加怨恨。於是舉全國之力伐吳,不聽勸諫,結果大敗。劉備退回白帝城駐紮,後因劉備病重,於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