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料理告訴你,蠔油,魚露哪一個更能讓食材提鮮?大家好,我是美食翻譯家。
說起蠔油,魚露和醬油等調味料,美食翻譯家有一個慘痛的教訓。記得丈母娘第一次來家做客,那時,美食翻譯家雖然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研究美食,但是希望能給丈母娘留個一個良好的印象,最後還是鼓足了勇氣,親自下廚炒菜做飯。當時沒有蠔油了,我想當然的認為魚露和蠔油差不多。結果上菜後,丈母娘看她閨女的眼神簡直讓我懷疑,我在天天虐待她的女兒。不過,自那次以後,美食翻譯家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記憶深刻啊!
後來,美食翻譯家也問過朋友們相關的問題,結果是:幾乎所有的朋友都答對了,但就是說不出為什麼。小夥伴們,你們知道嗎?
1,蠔油可以代替醬油嗎?為什麼?
2,魚露可以代替蠔油嗎? 為什麼?
後來一段時間裡,美食翻譯家迷上了分子料理,分子料理的世界真是一個奇妙的世界,認識了分子料理,就會對食材的烹飪方式有了新的理解。另外,掌握分子料理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缺乏調味料的情況下,可以想辦法找出替代品。
參考分子料理的知識,美食翻譯家也終於知道了以上問題的答案。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解答上面的問題吧。
一,製作工藝的區別
蠔油製作的做法是用水煮鮮蠔,經過長時間的熬煮,最終達到理想的黏度,形成蠔油。優質的蠔油應帶有蠔的鮮味。魚露的製作過程就是新鮮的魚蝦和適量的水經過暴曬和發酵,然後就可以加入適量砂糖、大蒜、辣椒及檸檬等調味,經過過濾配製的一系列步驟,最終形成魚露。醬油是指以大豆或脫脂大豆、小麥或麩皮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製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體調味品。小結:
蠔油和魚露是由生蠔,魚蝦等海鮮食材調製而成,屬於動物性調料;而醬油是由大豆等原料煉製成,屬於植物性調味料蠔油是通過熬製過程後濃縮形成的,魚露是經過發酵過程後過濾形成的,相對蠔油和醬油,魚露的腥味和異味較重
二,基本成分的區別
蠔油:
水、蠔汁、砂糖、食鹽、穀氨酸鈉、羥丙基二澱粉磷酸脂、焦糖色
魚露:
海魚,水,食鹽,苯甲酸鈉,焦糖色
醬油:
水,砂糖,食鹽,黃豆,甜味劑,穀氨酸鈉,苯甲酸鈉,焦糖色
小 結:
1,無論蠔油還是魚露,都含有食鹽成分
2,蠔油內含有穀氨酸鈉,與味精的成分相同,主要起增鮮的作用
3,魚露和醬油中都含有苯甲酸鈉,主要起到防腐的作用
三,營養價值的區別
蠔油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多種胺基酸,其中主要含有豐富的鋅元素,是缺鋅人士的首選膳食調料。蠔油中胺基酸種類達22種之多,蠔油還含有牛磺酸,具有防癌抗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多種保健功能。魚露中所含的胺基酸很豐富,含量較多的是賴氨酸、穀氨酸、天門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等;相對於魚露,由於製作工藝不同,蠔油中很少含有防腐劑
四,最終答案
根據以上內容,可以總結出問題的答案:
1,蠔油可以代替醬油嗎?
可以代替:一般的燒炒燉煨的烹飪過程,如果用老抽上色,可以用蠔油代替醬油不可以代替:對味道要求清淡的素菜類蒸煮的烹飪過程,不建議用蠔油,蠔油屬於動物性調味汁,會略帶有一定海鮮味道2,魚露可以代替蠔油嗎?
不能,魚露中不含有穀氨酸鈉,因此提鮮的作用無法實現。但偶爾魚露可以代替醬油,當然,前提是你得喜歡魚露中較重的「海鮮味」。
好了,小夥伴們應該了解了蠔油,魚露以及醬油3種調味料的區別了吧。對於美食翻譯家來說,平時燒菜喜歡用蠔油多一點,在做東南亞風味的食物時,才會用到魚露,例如冬陰湯等。這裡需要提醒一下小夥伴們,蠔油也不是萬用的,要注意以下的事項。
不能多加,蠔油本身就是超濃縮的調味,多加蠔油,會造成食材本身的味道被掩蓋。不可久炒,蠔油是一種極其容易揮發的調味料,炒久了,就會失去鮮味,最好的方式是在出鍋的時候再次加入蠔油不可直接使用,最好是將蠔油加熱後再使用,或者加蠔油和鮮湯煮開勾成芡,再淋到食材上面,這樣才能夠吃出蠔油的鮮味和香味避免與其它提鮮的調味品共用,蠔油的提鮮能力很強,因此避免使用其它的鮮味的調味品,比如白糖,雞精,味精等。例如甜味菜,放糖就有增鮮的作用,如果再放入蠔油,就會讓鮮味更加突出,而菜品的味道就被破壞了。避免在口味重的菜品中使用,要是做口味重的菜品的時候, 蠔油不能完全發揮它的提鮮調味作用。例如辛辣菜
今天,美食翻譯家向各位小夥伴介紹了蠔油,魚露和醬油的區別,以及使用情況。了解了這些知識,小夥伴們今後就可以舉一反三,靈活使用這些調味品了。比如沒有蠔油了,用醬油+味精可以替代,沒有魚露了,甜醬油+蝦醬可以代替,等等。
最後,真心希望各位小夥伴能喜歡這篇文章,並且轉發分享和關注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