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神秘柜子。
作者 | ColorsWorld
製作 | 小魚
自ColorsWorld的提問箱於4月27日推出以來,我們收到了79份提問。
感謝大家願意信任ColorsWorld,願意和我們分享這些問題:
無論是對自我認同的猶疑,還是對少年心事的糾結,又或者是對茫茫前程的不確定;無論是提問者還是回答者,你們的聲音都不可或缺。我們也期待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不但能幫助到發問者,也能讓更多的人找到共鳴。正如我們對提問箱的宣傳所言——讓我們彼此照亮。
因此,我們選摘了以下問答內容刊出,以期帶來更多跨越隔閡、溫暖彼此的可能。
A :可以先問家長目前對於LGBTQAI的理解,然後再補充。比如,家長說我只知道同性戀和異性戀。這個時候就可以再補充,說,性取向還有別的種類的,比如無性戀,雙性戀,泛性戀等。關鍵是先知道家長的了解程度,然後再補充。可以結合視頻材料,比如B站的一些視頻,或者推送的文字材料等。加油哦!家長的工作真的是個持久戰,你可能會遭遇家長的強烈攻擊,要給自己多打打預防針。
Q: 請問對於男生沒有情感渴求但是可以接受(並有過了)no-dick do 愛,是否與我身為les的身份和原則相悖?有點苦惱(更像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但我是會否因此承受道德譴責?)。
A: 其實性少數不僅僅是一種標籤,還有一種包容和多元的含義在裡面。所以不用異性戀標籤固化自己的同時,其實也建議不用les標籤固化自己。滿足自己正常的生理需求,又沒有傷害到對方(需要明確對於發生關係的理解,不然可能會導致誤會),是不會也不應該遭受道德譴責的。
A: 是的,深有感觸。因為本來人數就少,然後很大一部分的小夥伴也並不願意表示自己是性少數。但是也不用就此悲觀,畢竟還是有很多性少數小夥伴對於尋找真愛充滿期待並且在去嘗試。而且也正是因為經歷了一些挫折,獲得的愛情才是真愛嘛。行動起來,不斷探索和嘗試,才是找到真愛的不二秘籍哦。
Q: 最近心情一直很down。我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極度自卑的人,155的矮個子,長得也一般,這種外形上的缺陷讓我感到非常消極。因為自己是les, 本身生活中遇到同類的概率就很少,加之自卑帶來的社交恐懼,我覺得自己可能註定孤獨一生,沒有人會愛我……我該怎麼辦?越想心情越煩躁,最近也沒心情靜下心來學習了……
A: 可能現在社會對於外表的物化,讓我們對外表其實過於重視了。但是去學習親密關係的理論可以發現,決定兩個人能不能長久在一起的因素,外貌只佔一小部分。最為關鍵的是,自己能不能扮演好兩個人在一起的之後的各種角色,能不能相互體諒和相互陪伴。所以,即使有好看的外貌,但是沒有辦法相互體諒和陪伴,也是沒有辦法在一起的。在了解理論之後,最為重要的其實是讓自己相信。具體是說,自己選擇對象也不應該只看對方的外貌。如果自己沒有這樣,然後也知道了建立長期親密關係的關鍵,相信你會有甜甜的愛情的哦。
Q: 你們好,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攻」和「受」的。在生活、影視作品中接觸到的同性戀人群,往往有兩個「陣營」的明顯劃分。那麼他們真的如此嗎?如果兩個非「攻」非「受」的人之間會產生同性戀情,這種戀愛是什麼樣的感受呢?第二個是關於「恐同」的。我認為「恐同」是源於對同性戀不了解,或者了解很片面,比如只了解了性行為。人們應該怎麼了解同性戀這一群體呢,有沒有相關的推薦呢?祝所有情感都有安放之處,謝謝你們的回答。
A: 謝謝你的提問。其實影視作品裡面的「攻」和「受」的分類對於同性戀群體來說確實有些刻板,實際上還有一部分「可攻可受」的群體,而且並不是少數。了解同性戀說起來也很簡單的。專業角度而言,可以選擇到Coursera上聽取性別相關的課,會涉及同性戀。此外可以關注一些公眾號,比如「北同文化」,這是國內非常大的的一個LGBTQAI NGO。北京同志文化中心的官方微信有很多同志方面的比較專業的推送。
A: 其實性取向只是一個標籤,千萬不要太過糾結和固化了。因為,對於個體來說,只要能找到合適自己的人就好。
Q: 想知道跨性別的同學一定會對自己的身體很厭惡並且強烈想要變性嗎?
A: 其實並不是都是。因為跨性別其實是一個涵蓋面非常廣的統稱,它包括變裝和修改生理特徵等,所以並不是說跨性別的小夥伴都很討厭自己的身體。
Q: 喜歡一個學弟,但是沒有什麼交集,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和他有故事。
A: 兩個人「不經意」的相遇,其實很容易會親近起來。所以,需要知道學弟對什麼感興趣,看看學弟感興趣的東西自己是不是也感興趣。如果都感興趣,那還等什麼,可以找機會暢談起來啦!
A: 對於為什麼會有sm產生,目前並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但這並不是不正常的,就像性取向一樣。對於別人認真思考之後的沒有影響和傷害到他人的選擇,我們選擇尊重就好啦。
Q: 被性別定式規訓太難受了。每次嘗試暴露真實的自己時,總會被他人譏誚的冷言澆滅希望的火花。惡意既來自親近的友人,又來自陌生人。因此,越來越只願一個人躲著,越來越社恐,越來越消極。怎麼才能陽光起來呢……
A: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在說性別定式是應該被改變的,所以你不是一個人哦。你是對的,要堅定自己的想法。遇到對方的反駁,可以大膽和對方說理。如果自己做不到一開始就這樣可以通過一些鍛鍊,比如參加一些性少數議題辯論等,去鍛鍊自己表述性少數相關知識的能力。如果對方態度惡劣,可以完全不理會,因為不會尊重你的人也不值得你的尊重。
Q: 我好想知道年紀大了(三四五十)之後主要是性能力衰退還是sex欲衰退,還是都沒有只是普遍刻板印象。
A: 不少老年人也保持著穩定的性生活喲。隨著年齡增加有些人性生活的頻率會降低而有些人變化不大。只是社會對於老人的性生活基本處於看不見的狀態。
Q: 想問為什麼我會喜歡同性的襪子和運動鞋?我是不是同性戀裡的異類?
A: 真的不是呢,這只是個小癖好,所有群體裡都會有這樣類似的人。所以,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喜好並沒有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坦然接受就好了。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是,鞋子和襪子裡面可能會有隱藏的真菌。之前就有報導說長期聞鞋子和襪子導致了肺部真菌感染,需要注意。
Q: 對象有親密關係恐懼症,以前最長交往的只有半年左右。問她可能的原因,她說對前任們沒有特別喜歡,或者慢慢發現性格不合就分手了。我們剛在一起的時候她說我很不一樣,特別喜歡,而且性格很合得來,相處很舒服,對我也特別好。可是現在五個月了,她態度慢慢有轉變,沒有一開始那麼喜歡我,以及疫情期很久沒見,又趕上她持續性情緒低落。我沒法判斷她是重蹈覆轍還是單純心情不好,問了她她說自己也分不清楚。我該怎麼處理這種情況?
A: 可以和她多進行一些有效溝通。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和她一同分析對於親密關係恐懼的來源,這可能是源於之前的感情經歷,也可能是源於原生家庭等。探索之後根據問題的源頭進行一些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同時對關係抱有信心,給彼此一些小驚喜來維持關係的親暱。如果可以的話或許找一些專業的心理諮詢來幫助她面對病解決對於親密關係的恐懼,這或許對於你們的戀情也是有幫助的。
Q:我是一名同性戀,平時會參加一些性少數舉辦的活動,也認識不少同類,但我依然覺得很孤獨。很多活動流於表面,多是以交友為目的,感覺沒有什麼深層次的討論交流。整個大環境也越來越割裂,很難自由地和其他人深入交往。我想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克服這種孤獨感嗎?
A: 這個時候或許可以嘗試自己去做一些活動的發起者,讓有興趣的參與進來,這樣可以找到對同一個議題感興趣的小夥伴。那如何發起這樣的活動呢。可以嘗試與一些組織聯繫,然後自己寫活動方案並與負責人討論,看看能不能舉辦等。可能活動最後並沒有舉辦成功,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許就已經認識小夥伴了, 而且是願意和你討論的熱情的小夥伴哦。
Q: 我在寫問題的時候發現表示性少數的幾個字母在提問箱裡都是敏感詞。經常會被這種審查搞得非常惱火繼而無力,而性少數的很多朋友也因為種種原因漸漸習慣了自我審查自我閹割,很多話題無法討論很多活動無法舉辦。你們面對這種無力感能坦然接受嗎?
A: 無法坦然,只能接受。我們戴著鐐銬跳舞,會盡最大努力把可行範圍內最好的帶給大家。比較遺憾的是很難在線下公共空間做展示,希望終有一天可以光明正大地在百講看到ColorsWorld的身影吧。
Q: 你好,我是性少數中的一員,自己對性少數個體在步入中老年後面臨的未來有迷茫和困惑。我個人不確定未來是否可以遇到一位能夠建立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的伴侶,所以想知道單身中老年性少數群體會面臨什麼樣的困境,應該如何應對,以及在年輕時可以做些什麼準備。
自己最近想到的一個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就是身體狀況逐漸變差,逐漸力不從心。由於自身身體情況,我擔心年紀大了後發生意外的可能性也增大了,比如獨居家中突發暈倒無人及時(發現而可能危及生命)。
A: 其實對於年紀大了擔憂自己身體狀況這一方面的問題,不僅是性少數,很多異性戀但是不想結婚的獨立女性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之前看到過幾個例子,想分享給你看看會不會有所幫助。第一個是日本的已經發生過的例子。70年代,幾個有著不想結婚的相同想法的女性想著年老以後相互照顧,就一同在同一棟公寓各自置辦了房產,如今70多歲在一起相互照顧。第二個是在中國,幾位感情非常好的閨蜜相約年紀大了一同居住相互照顧,就一起在南方一個省的城郊購置了一塊依山傍水的土地按大家的喜好建造了一棟別墅可以一同居住。7個姐妹大約一共花費400萬(確實價格有點高),現在由於還未開始居住就先行出租。這種收租+貸款的模式應該是有可能建立起來的。以上的例子當然只是參考,是想說明這個問題其實是大家都會面對的,或許可以找有相同想法的小夥伴,大家一起相互照顧。甚至可以組建一個性少數養老院,這樣也很不錯的。不好意思,腦洞有點大了,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Q: 從同性戀或異性戀的視角看雙性戀、無性戀是怎樣的呢?這會影響他們對伴侶的選擇嗎?
A: 同性或者異性戀其實可以都歸納為性取向,而無性戀簡單地說是不被性吸引的人。無性戀包括同性戀無性戀者,異性戀無性戀者等。這樣看來的話,性取向是會影響到無性戀者對於伴侶的選擇的。
Q: 怎樣克服短暫而強烈的喜歡?(之前問沒有被回答, 來補充下)用「克服」這個詞, 是因為囿於現實註定沒有結果。而斬斷聯繫, 是我最捨不得也最不想做的事。真的無解嗎?想聽你的回答。誠心發問!謝謝😭
A: 聽到你的敘述之後,真是心疼你。看到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然後將自己的喜歡割捨掉真的是太難受了。明明喜歡但是要直接過渡到不喜歡,真的是一件跨度非常大的事情。時間有時候真的是非常好的良藥。如果自己現在沒有辦法直接割捨,還是可以和對方交流的。不要對自己要求太嚴格,給自己一段時間去過渡,讓時間慢慢給自己答案。
A: 感覺肉體出軌包含一部分精神出軌。在不是開放性關係的前提下,對方知道出軌肯定會傷害到自己的對象但是還是選擇肉體出軌的時候,其實已經是不那麼愛了。覺得對象相對於出軌對象之間的差異開始模糊的時候,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部分精神出軌了。但是肉體出軌更加直接,對於不合適的雙方其實可以說得更加明確,去尋找更合適自己的人。而精神出軌更加隱蔽,可能會導致雙方雖然是不那麼合適,但是會彼此耽誤比較長的時間。所以要看哪一種對於自己來說傷害更大吧。
Q: 感覺到了三十多歲,已經算同性戀群體的邊緣了? 沒了顏值,但自己還是顏控;沒了體力,但欲望還很強烈。
A: 不是的。三十多歲其實算是一個比較能思考清楚自己人生,想清楚自己要什麼的年齡呢。覺得自己邊緣可能是因為十幾二十幾歲的群體太活躍了,三十多歲的同性戀群體相比起來就沒那麼活躍而已。但是每一個十多歲二十多歲的人都會走向三十多歲,所以人群數目肯定是在的。
Q: 你好! 我是一名跨性別學生,90%在櫃裡,幾年內大概都沒有開始使用藥物或進行手術的希望。Pass不了讓我對出櫃特別恐懼,但可能因為從小就是怪人,不知道怎麼強迫自己按刻板印象「男性化」。如果說「我目前以非二元方式自我表達,但我是男性」會被人理解麼? 另外我喜歡過是gay的朋友,但當時因為自己不夠「男性」,非常不好意思甚至有罪惡感,也沒敢向他出櫃。請問怎樣減少這種自相矛盾、總是在壓抑自己的感覺?
A: 真的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作為一名性少數,會看到一些顯而易見的需要我們去思考而然後解決的問題,比如怎麼去出櫃,怎麼讓周圍的人理解自己等。但是有些問題,不是一下說解決或者不解決的,而是說它其實存在一個解決的過程。比如像出櫃這件事情,直接向不知道會不會傷害到自己的人出櫃真的會感到很害怕,很慌張。這個時候,可以先考慮向一些比較安全的人出櫃或者說向別人學習怎麼出櫃,比如去認識一些已經出櫃的跨性別小夥伴。這可以藉助一些公眾號,像跨之聲、北同,他們會組織跨性別小夥伴一起參加活動,相互認識和分享。真的會感覺到和自己相似的小夥伴的行動能給予自己力量,能去面對對於自己來說感有些害怕的人或者地方,這也是某種意義而言的陪伴下的成長吧。此外,在出櫃的過程中確實會遇到不友好的人,這也需要做好心理準備但這真的不是你的錯誤。如果對方沒有尊重甚至攻擊你慎重思考下做出的、沒有傷害別人只是表達自己想法的決定,這是對方的問題,不是你的。所以,出櫃其實可以看成表達自我,至於別人喜不喜歡那是別人的事,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尊重對方的選擇是基本的。當然,你可能會有些糾結自己喜歡的人會不會喜歡這樣的自己,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是如果一個人沒有喜歡上真實的你,感情也很難長遠,因為親密相處中,兩個人其實處於開誠布公的狀態。所以,真正能讓我們尋覓到長遠感情的方法就是做自己。一蹴而就很艱難,那就一點點來,嘗試著去勇敢地做自己,去表達自己。如果在生活中還遭遇到更加困難的問題,可以向北京同志文化中心請求幫助,他們有非常豐富的經驗,相信能夠給予你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加油哦!
Q: 我知道喜歡直男沒有結果,我覺得暗戀的情結很卑微,完全是我一個人在高潮,甚至我喜歡的對象已經漸漸變成我喜歡這三個字本身。我覺得這樣沒有意義,但是又不想放棄這一點生活的寄託與快樂。
A: 人生也可以說是一個不斷地去經歷、去感悟的過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所以,暗戀直男本身其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擔心這樣容易沒有結果的暗戀會讓你受傷,以及作為過來人會覺得你可能一段時間回頭過來發現自己浪費了青春在直男身上會後悔。但是人生的道路本來就是未知的,需要去自己探尋的,畢竟沒有去嘗試過自己想去嘗試的道路怎麼知道哪一條道路是自己最想走的呢?所以,只要自己做出的決定自己不會後悔就好,或者說哪怕後悔了,你覺得結果自己也可以承受,就沒問題。
A: 參加一些自己信賴的性少數組織組織的一些線下活動可以說是比較直接的方式;還可以藉助性少數朋友的介紹;也可以自己去認識的線上小夥伴發展成為線下夥伴;或者告訴自己比較信賴的小夥伴自己性取向或者公開出櫃,去認識更多的性少數群體。
Q: LGBT群體該如何規劃未來的生活呢?未向家人出櫃,感覺很迷茫啊……
A: 雖然說LGBT群體是性少數群體,但是世界總人口已經達到70億,所以即使我們只是5%,也是3.5億人,存在很多可供參考的對於未來生活方式的規劃,所以不用害怕和慌張。可能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但是我們做到經濟獨立,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的時候,家人會更能接受我們認真思考後做的決定。所以,首先可以思考自己怎麼去做到經濟獨立和照顧好自己。如果已經做到,可以看看自己還有什麼需求和想做的,去實現就好。其實有按照上面說的,一步步走下來,就是在規劃自己未來的生活。
Q: 為什麼我總是害怕和別人不同?就比如說別人看過電影,或者提到了很多美劇,韓劇,我自己都沒有接觸過,就會有恐懼感。別人看動漫,我沒有看過動漫,我也會覺得心裏面會覺得有落差。就是總是感覺以別人為中心,該怎麼去解決這種問題呢?
A: 與大家看過和接觸過的作品不一樣其實是在每一社交圈都會出現的情況呢。大家會提到一些作品,主要還是為了能夠溝通起來以及分享自己覺得很棒的感受和經歷。所以,對於大家分享的感覺很棒的作品可以之後自己也去看看;同時也可以分享自己覺得很棒的作品,說不定也會讓大家覺得很驚喜呢。因為相互補充,會讓每一個人的生命體驗都更加豐富和多彩。
A: 單戀甜蜜又心酸,刺激又苦悶,兩種對立的情感總是相互摻雜,不受控制似的同時出現在自己心中,讓自己很慌亂。感覺好像對於自己為什麼要放下想得很清楚,才能讓自己的大腦給自己的心一些信號去讓自己有時間去喘息,去平靜一些,去嘗試著放下。嗨,感覺說得總是輕巧,單戀的時候好像只要有一點點希望都沒辦法說服自己,都想再去嘗試一下,再去努努力,試圖去獲得一個自己想要的結果。如果感覺自己需要「絕地才能重生」,那就去再去試試吧。青春的時候勇敢一點地去「撞撞南牆」又何嘗不是一種活法呢?但是要注意保護自己哦,不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雖然是單戀,但是自己的情感和靈魂是應該被尊重的。
Q: SOGIESC這個概念具體是表達什麼呢?用這個概念跟LGBT有什麼區別?
A: SOGIESC指的是我們自己對於自己的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SO)、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GI)、性別表達(Gender Expression,GE)和性特徵(Sex Characteristic,SC)四個維度的表達。性傾向就是自己的性取向,像異性戀、同性戀、泛性戀和無性戀等;性別認同就是覺得自己什麼性別,像順性別、跨性別、酷兒等;性別表達就是自己會想用中性氣質、男性氣質還是女性氣質表達自己等;性特徵指的是自己的生理特徵,單一生理特徵、間性等。LGBTQ+是其實包含了性取向,LGB;性別認同 TQ;性特徵I(間性)。所以兩者的區別是,SOGIEC是自我性表達的各個維度;LGBT是性的具體的表達。
文中圖片均源自網絡
ColorsWorld神秘柜子
一個PKUers自發組成的有愛團體
關注性別性向平權
期待能為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發出一點微弱但篤定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