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江湖兒女》裡的「邊界」

2021-02-21 葆金峰資管


              某大報總編或許沒看明白,觀影后針對《江湖兒女》語帶不屑地發表一篇短評。然後賈樟柯很不客氣的辛辣回復——很難得的跨越「邊界」的溝通。我相信如果不是他的電影正在公映,需要些宣傳的由頭,賈樟柯是不會回復這種電影評論的——我就是因為他們互掐才注意到賈科長又有了新作。   


    一如《小五》,《江湖兒女》仍是賈樟柯的藝術本色。毫不修飾的邊緣真實,好似萬般編排的華麗交響樂中突然冒出一嗓子粗喇喇的吼聲,或者是無比矯情的攝影作品裡露出的枯枝黃泥。如此斜刺裡生猛帶出,於觀者會帶來浮世之破碎、若失之恍然;而於那造影做局者,則有當街戳穿之功效。其惱羞無名,可想而知。
   
    但《小五》被禁,而《江湖兒女》卻能公映,也許是因為當初審片的人早被提拔,做大報總編了吧。
   

    《江湖兒女》不如《小五》凝鍊精緻,它講述的方式更寬泛也更活潑。但聚焦的幾乎全是邊緣人群,只不過這種邊緣人群已經變得過於廣泛,不如當初的小五那麼一小撮容易描摹調布罷了。
   
    有人說歐美的階層分布屬於橄欖形,中產階級是主流,因此階層流動通暢、社會結構穩定,既有利於效率又有利於公平;有人說中國階層分布類似於金字塔形,想一想也符合實際,還能接受吧,並且變成橄欖形狀的希望很大。
   
    又有人調侃說未來有可能會成為倒著放的圖釘。這種調侃讓人尷尬。回頭看,《江湖兒女》或許就是賈樟柯獻給圖釘帽們的正史。
   

    故事發生在大同,普通的三四線城市;故事主線由一個叫「巧巧」的女人展開。她頗有姿色,打小混社會,江湖經驗豐富。
   
    但在這裡沒有傳奇,一切都是瑣碎的消磨,連那些街頭火拼和來往巧遇都很家常自然,甚至這些情節在電影裡發生的烈度和頻率都會低於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過往。這種簡單真實賦予賈樟柯的作品一種奇特的美感:看天下眾生來來往往的生活,無論如何笨拙不堪都要耐著性子不要去自以為是的打擾,然後堆疊起來,成最後的喟嘆。如果不能體悟這種藝術風格,那就不可能進一步看出他要講述的世界。
   
    他利用電影語言,通過這些極其普通人的生命掙扎,告訴我們人生被強加的邊界。邊界之內有接納和溫情,邊界之外有欺騙和冷酷,不同邊界之內的人,欺騙和溫情、接納或冷酷都是相仿的,區別僅僅在於,宏大者可以馭使氓民,卑微者在逼仄的空間裡回還。這就是生的真實,卻得不到解脫,電影的張力即來源於此。
   
    我們自然會想到,能夠穿越邊界的會有人性的力量,人的神性,但賈氏電影甚至連這方面的暗示都沒有——他只是記錄,均不得擺脫。唯一能扯上一點邊的是巧巧的愛情經歷。但巧巧最後推著輪椅,告訴已經殘疾的斌哥說「我收留你是因為江湖情義」、「林間燕(巧巧的情敵)怎樣和我沒有關係啦」。你看,如果不能迴避要冒火出來,導演就直接按去水裡熄滅。
   
    斌哥不能滿意於她的回答,同時也被拒絕,他略有好轉後一瘸一拐的離開啦,要藉此維護最後的尊嚴。而巧巧要去挽回,卻在門後猶豫止步了,心跳聲在重重地敲擊她。電影鏡頭此時採自於巧巧剛安裝的監控錄像,提醒觀眾要把自己抽離出來觀察,其實賈導多慮了,估計沒有人責怪巧巧無情,是斌哥根本配不上成長以後的她。他們的邊界本來是可以通過愛情擊穿的,可是斌哥太作,把這個邊界弄得太遙遠太堅厚啦,如此自戀,為難別人到了混蛋的地步。
   

    巧巧家在礦區,在煤炭行業低谷的那十年,國有煤企經營更困難。個別領導自然仍會發財,耳熟能詳的故事務須多說。巧巧的父親氣不過,在厂部喇叭裡痛罵廠長,語言鏗鏘,卻全部來自於毛選。巧巧拔掉了電源讓父親回家,他慢慢伏在那裡無聲地哭泣。傷害者和被傷害者根本不在一個邊界內,他們沒有平等的維度和共享的語言溝通或博弈,一旦想逆襲,大概率成為另外一群人趁手的工具和炮灰。荒誕不僅僅止於此,還在於沒有人被允許告訴他真相如何,因為人為故意劃定的邊界限制了這一切。邊界越繁密,人越不自由,對某些人越有利。
   
    突然也就明白了「圖釘帽」的穩定原理——邊界分隔,讓正常的互通變成千山萬水,然後彼此冷漠地欺騙。

    斌哥的機車廠當然也不景氣,他成了當地黑社會老大。帶一幫小弟呼嘯街頭,一邊打麻一邊用關二爺的神像擺平爭執,高級古惑仔身邊一定要有阿妹旖旎相隨,這個阿妹就是主人公巧巧。房地產支撐了過去二十多年很多行業的興旺,對于斌哥的事業也不例外,他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於一個做房地產的一個叫「二哥」的商人。影片在此處很雞賊,講的是黑社會拿錢幫「二哥」驅鬼,而非通用的橋段。「二哥」突然喜歡上了國標舞,如果愛情不能適合所有人,他就打算藉助藝術穿越邊界。但隨後被刺死!這是電影中唯一的一個隱晦的故事。
   
    刑警隊長過來給斌哥匯報「二哥」的案情,彼此兄弟般的融洽又因靈前死去的「二哥」而塗染上一層莊重。可以看出,斌哥在某些範圍內和另外一個邊界是重疊的,但默契的調情僅限於此。當巧巧鳴槍救下斌哥時,他們就觸犯了另一個邊界的忌諱,這對戀人鋃鐺入獄。斌哥提前走出監獄後遠走他鄉,移情別戀,仰人鼻息,日現落寞光景。
   
    巧巧走出監獄為尋找斌哥開始在拖沓的劇情中漂泊,電影鏡頭開始轉向下層的各種邊界範圍。這時候,賈樟柯突然沒有了前面部分的謹小慎微,開始在自己熟悉的風格裡大撒把,反倒喪失了一些緊湊和精緻。
   
    在巧巧尋親的路上,她被人騙,也騙別人,有些是棋逢對手,有些是降維打擊,其人格形象開始逐漸豐滿成熟。黑衣女人偷走她的錢和身份證後,給巧巧留下了一本聖經,巧巧的第一反應是想辦法填飽肚子,而不是用聖經安慰自己。這倒是一個可愛的態度,沒有一絲一毫對人的褻瀆。
   
    她草草閱歷了一個條條邊界分割的底層社會,好像只有欺騙、背叛、傷害才能讓人莽撞地探出頭來,嘗試著大口的呼吸。這種姿態是有破壞性的,所以要披一件如此不堪的外衣嗎?
   
    能穿透這些邊界的除了無恥的欺騙當然還有兒女情感。這是唯一能夠在世俗中獲得自我的影子,一種超驗的暗示。這種情感易被點燃,可以穩定不熄,又因為依賴於彼此而搖曳不定。
   
    後來巧巧一直獨身,她並非是痴情于斌哥,或者放不下他。而是因為男人會在世俗邊界之外,再用自己的幻覺為自己設置邊界,用那個克拉瑪依男的話來表述就是:「我們都是宇宙的囚徒」。這種幻覺可能是江湖地位、金錢、欲望、權力……。她從火車上離開克拉瑪依男後,可能就已經徹底喪失了用愛情穿透這層層邊界的勇氣。
   
    她獨自一人走下火車,邊疆小站,路邊昏黃燈光下有黑乎乎的爛尾樓,背後有人騎俊馬施施然走過,她抬頭看到滿天繁星的夜空滑過一個UFO,這時她縮著肩膀露出了微笑——那是克拉瑪依男一再向她描繪的幻境。這是電影裡唯一慢慢浮起的浪漫溫柔。我懷疑這是導演的不忍心,不忍直視巧巧內心的孤冷絕望,或者怕刺痛正要穿越邊界的人們。這讓人想起塔可夫斯基講述的一個故事:
   
    一個人被電車碾過,軋斷了一條腿,他被扶到路旁房子的外面靠牆而坐,在眾人的注視下,他坐在那兒等待救護車到來。突然間,他再也忍不住了,從口袋裡取出一條手帕,把它蓋在被截斷的腿上。

 


免責聲明

「本材料為葆金峰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葆金峰資管)面向特定合格投資者發放,所登載產品的歷史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相關聯的基金業績並不構成新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在任何情況下本材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葆金峰資管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材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材料僅作為特定合格投資者的參考文件,有關產品信息的具體情況,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說明書,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產品信息、注意投資風險。本材料版權歸葆金峰資管所有,葆金峰資管對本材料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焦點

  • 《江湖兒女》裡女人的颯
    前兩天和兩個姐姐飯後散步談論起了賈樟柯的電影《江湖兒女》,今天忍不住翻出來又看了一遍,不得不說趙濤把小縣城黑社會老大女人(巧巧)那種又土又颯的感覺演繹的很到位,尤其是模仿美國電影《低俗小說》裡面的尬舞片段,莫名的喜感又可愛!
  • 電影|《江湖兒女》:賈樟柯的這場江湖盛宴
    《江湖兒女》,今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唯一的華語片。這應該是賈樟柯情感最細膩的一部電影了。
  • 電影《江湖兒女》的原型-影評
    因為,父親回到家裡是非常落魄的,口袋裡只有幾百塊錢。所受的委屈不必多講,電影裡那個老賈跟斌哥對賭的時候說的話,在我父親這裡是:「落地的鳳凰不如雞」。而說這句話的人,是我父親曾經幫過大忙的親兄弟。父親在家裡就是閒人一個,還要抽菸,自己又吃不了苦,也沒有手藝。我家境並沒有好轉,母親反而更辛苦了。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現在。如今,我已工作,母親隨我生活,照看小孩兒。
  • 從《江湖兒女》解讀什麼是「賈樟柯式」電影
    賈樟柯的新片《江湖兒女》正在熱映中,電影講述了一女主巧巧和隨男友斌哥「闖江湖」,一次斌哥在路上遭到襲擊,巧巧為了保護斌哥,朝天鳴槍嚇跑了襲擊的眾人,但卻因為非法持槍被判入獄,五年後等巧巧出來卻發現江湖散盡,斌哥也不知所蹤。
  • 《江湖兒女》:一部賈樟柯鋪墊了20年的「中國往事」
    但賈樟柯,讓我看到了另一塊規避了想像,規避了浪漫,有點粗糲、草莽,但信而有證的「江湖」。這也是我第一次,在賈樟柯的電影中感受到了他全新的電影訴求。《江湖兒女》,賈樟柯的第九部劇情長片。她讓賈樟柯第五次走進了坎城主競賽單元,也讓中國電影時隔三年再次走到了世界電影舞臺最耀眼的燈光下。The Hollywood Reporter在坎城電影節發布的權威影評人最期待的五部坎城電影中,《江湖兒女》位列第一。
  • 《江湖兒女》裡面的江湖到底是什麼?
    賈樟柯新作品《江湖兒女》正在熱播中,截止今日票房5254萬,豆瓣評分7.8分,對於國產電影來說,這個評分不算太低,但是這樣的票房比起同分的其他電影卻顯得很低,這部電影已經是賈樟柯目前為止票房最高的電影了,2015年的《山河故人》票房不過三千多萬,賈樟柯說《江湖兒女》的票房已經高出他的預期,是電影市場擴寬了,還是喜歡「賈樟柯式"電影的人變多了呢?
  • 賈樟柯《江湖兒女》:五湖四海,情深義重,你我皆為「江湖兒女」
    《江湖兒女》中,有江湖,亦有兒女。從2001年至2018年,時空變換中,江湖與兒女都在變化,但他們之間始終有一條紐帶在聯結,那便是&34;。《江湖兒女》中的客串也是同樣,導演們用實際詮釋電影江湖的情義,而且更多是一個&34;。
  • 「江湖」路遠,「兒女」情長
    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從前期籌備到影片上映可以說都賺足了眼球。去年入選《電影手冊》「年度最期待電影」,以及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也給作品增加了一圈光環。「一場狂暴的愛情「《江湖兒女》是一部犯罪愛情片,賈樟柯在文章《江湖兒女:我在等待另一個自我》中將其描述為「一場狂暴的愛情」。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巧巧和斌哥超越時間和地點,在無情的時代變遷中沉浮的愛情故事。
  • 《江湖兒女》:江湖無存 兒女何處歸?
    》將這些影片中的種種元素都串聯起來,在一部影片中,用跨越18年的時間尺度,構建出賈樟柯「電影宇宙」。從「彩蛋」的角度出發,我們能發現《江湖兒女》中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點,廖凡飾演的斌斌,和趙濤飾演的巧巧,這兩個名字都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三峽好人》裡均已出現過。兩人在片中去到的重慶奉節,也是《三峽好人》中的故事發生地。此外,《江湖兒女》中還有《站臺》裡出現的山西街頭表演藝人,巧巧在新疆看到了《三峽好人》裡的飛碟,調解內部矛盾時也請出《山河故人》中出現的關公像。
  • 看·電影|《江湖兒女》:如何串聯他們的淺醉人生
    第十二集:《江湖兒女》如何以音樂構築賽博朋克 時長:08:00 來源:電影網 《看·電影》第十二集:《江湖兒女》如何以音樂構築賽博朋克
  • 坎城提名電影《江湖兒女》即將上映!
    但是華語電影《江湖兒女》打破了這個僵局!4月21日,《江湖兒女》正式宣布入圍今年坎城電影節的主競賽環節。作為一個全球範圍的電影競賽,即使只是入圍都是全球導演們的夢想。而這部讓國人驕傲的電影,在國內的定檔期是9月21日!!!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電影《江湖兒女》
    江湖看中的是義氣,閒來無事看了一下賈樟柯的《江湖兒女》,聽一口地道的山西大同話,心裡非常親切。
  • 反英雄的《江湖兒女》
    《江湖兒女》結尾監視器的定格鏡頭,就是詩裡的這種情緒,塵世如潮,江湖不再。看完電影,走出影院,外面下開了淅淅瀝瀝的雨,如裂縫爬上破碎的碗,在街道上織成一片網。電影中巧巧在奉節見到郭斌時的雨也是這樣,細細密密,不辨牛馬。江湖上的世界,總該來點雨,才宜走入霏霏,才宜刀劍入鞘。
  • 《江湖兒女》貫穿賈樟柯20年的電影之旅
    我們今天來說一說《江湖兒女》,這一部是賈樟柯導演2018年的長片,也是他最近的一部長片作品。我們從1997年的《小武》直接跳到了最近一部,是為什麼呢?因為《江湖兒女》本身就是賈科長對以往電影之路的一個回溯。
  • 時代為主角,賈樟柯電影《江湖兒女》最重要的元素是情意
    作為新生代導演賈樟柯,無論是其第一部長片《小武》還是讓他奪得金獅獎的《三峽好人》,抑或是這部《江湖兒女》,在賈樟柯的電影裡,「時代」才是屹立不倒的主角。賈樟柯電影近乎標配性的許多元素都散發著一股熟悉並親切的味道。
  • 看電影《江湖兒女》
    看電影《江湖兒女》文/冬天的綠葉去影院看電影,對於我來說,不知道是幾年前的事了。
  • 《江湖兒女》不是懷舊,是活在當下
    在那之前,我從未在其他華語電影中看到過如此真實的90年代縣城生活。《小武》的故事發生在賈樟柯的故鄉山西汾陽。此後,賈樟柯的電影幾乎從未離開過山西,就連他的電影公司西河影匯也得名自汾陽的古稱「西河」。《小武》劇照縱然《山河故人》裡,賈樟柯故事中的人物已經置身於未來的澳洲,也依然鄉音未改。某種程度上說,山西就是賈樟柯拍攝電影的起因。
  • 《江湖兒女》江湖二字表義,兒女二字透情
    江湖情義,兒女情長。電影《江湖兒女》講的是巧巧與斌哥跨越17年的情義故事,反映了本世紀初以來山西大同風雲激蕩的街頭江湖生活。電影2018年9月上映,巧合的是,當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啟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 《江湖兒女》: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從處女作《小武》(1998)到新作《江湖兒女》,賈科長的鏡頭都在聚焦邊緣人。來自小縣城的大導演,有著濃鬱的「江湖」情結。《小武》通過一個社會最底層最被人鄙視的小偷來捕捉時代的脈搏,鳳頭、豬肚、豹尾讓人目不暇接,代表了新時期中國電影的最高水平。兒時好友、暴發戶小勇不想在婚禮上看到小武,甚至都沒邀請他。
  • 以《江湖兒女》分析,賈樟柯的電影宇宙為什麼無法成為主流
    、將藝術追溯於人本身,《江湖兒女》天然的反市場性《江湖兒女》的遇冷,對於許多電影工業從業者來說並不意外。雖然榮獲破億的票房,但這顯然在如今的電影市場並不是什麼偉大的功績。早年的賈樟柯,經常被指責為&34;製造的電影,大多是一些不面向普通老百姓,只針對外國獎項的電影。賈樟柯的電影,被當代主流人群指責為&34;同樣的問題出現在《江湖兒女》,許多人在影院看到最後第一感覺是——心裡堵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