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薏米、黃芪、小米四物合用,祛溼和胃,養陰固表止虛汗,很...

2021-01-12 瀟湘名醫

團隊醫學導師:

知名養生專家、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

【毎日一膳】或湯,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盡顯嶺南飲食之文化,中醫藥膳之精華。感恩自然所賜予毎一種食材的特性,感恩毎一種食材為人的健康帶來無限的可能。人類在獲得健康的同時,我們更要愛護地球。地球健康,人才能長久健康!

今日推薦

消暑益氣粥

材料:

鮮荷葉1張,薏米50克,黃芪30克,小米100克,食鹽或白砂糖適量。

做法:

(1)先將鮮荷葉及黃芪放入清水中,慢火煮30分鐘,然後撈去荷葉及黃芪,放入薏米和小米,繼續煮30分鐘。

(2)最後加食鹽或加白砂糖調味即可。喜歡肉食之朋友,可以在粥煮好後,加60克肉沫,煮至肉沫熟,調味即可。

專家點評:

荷葉清暑化溼,薏米利水祛溼,有利於祛除夏季的溼氣。黃芪有益氣固表的功效,中醫益氣固表止汗的名方「玉屏風散」中,黃芪就是其中一味很重要的中藥。小米和胃養陰,補充體內津液以防汗出過多而虧陰液。四物合用,祛溼和胃,養陰固表止虛汗,很適合暑天時而太陽猛烈,時而夏雨傾盆的天氣食用。若脾胃虛寒之人,可適當添加生薑及陳皮同煮。

小貼士:

孕婦不建議食用。

↑點擊進入,全面分析您的健康狀況

福利

《每日一膳》全面升級啦!

我們會定期評選「粉絲靚菜」,參與製作的您,會得到一份神秘大獎哦!

掃一掃,來投稿,驚喜大獎等著您~

溫馨提示

【每日一膳】設立了每期當值醫生,如果大家有什麼疑問,可以留言提問。

本期當值醫生:林淑嫻

中級營養醫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廣東省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從事臨床營養工作5年。擅長各種慢性病的飲食指導和各種臨床常見病的腸內腸外營養支持。臨床擅長運用各種營養測量、營養評價、膳食調查等方法進行個體化的膳食及營養狀況評估,並進行一對一的飲食指導和制定各種營養治療方案。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每日一膳|荷葉、薏米、黃芪、小米四物合用,祛溼和胃,養陰固表止...
    今日推薦消暑益氣粥材料:鮮荷葉1張,薏米50克,黃芪30克,小米100克,食鹽或白砂糖適量。做法:(1)先將鮮荷葉及黃芪放入清水中,慢火煮30分鐘,然後撈去荷葉及黃芪,放入薏米和小米,繼續煮30分鐘。(2)最後加食鹽或加白砂糖調味即可。喜歡肉食之朋友,可以在粥煮好後,加60克肉沫,煮至肉沫熟,調味即可。
  • 每日一膳|時暑時雨,這四物合用養陰固表止虛汗
    汗水不僅含有水分和各種電解質,還含有「心之氣血」。適當的出汗能調動人體氣機運行,但汗出過多,則易耗傷心的陰陽氣血。所以夏日比較適合一些慢節奏的運動,微微出汗便可,避免大汗淋漓。今日推薦——清暑益氣粥材料:鮮荷葉1張,薏米50克,黃芪30克,小米100克,食鹽或白砂糖適量。
  • 出虛汗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如何解決出虛汗
    將浮小麥和甘草洗淨。將大棗去核。將浮小麥、甘草和大棗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燉煮30分鐘,然後加入冰糖即成,可吃棗喝湯,每日服一劑。甘麥大棗湯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方中的浮小麥味甘、性涼,可入心經,具有除虛熱、止汗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冰糖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的功效。
  • 黃芪「最佳搭檔」上線,泡水喝,祛溼排寒,肝腎可能會很高興
    黃芪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能夠幫助疏通血脈,而且對於治療脾臟的問題也有一定的效果,所以經常用黃芪泡水喝能夠養脾益氣。止汗補腎。黃芪含有蛋白質和維生素非常豐富,如果經常出虛汗,多喝黃芪泡水能夠幫你止汗,而且黃芪所含的微量元素有助於提高腎臟功能,所以想要養腎補腎,多喝黃芪泡水也是很好的選擇。
  • 小米 薏米 燕麥 山藥…五穀雜糧大揭秘,受用一生!
    01 小米 小米能益腎和胃、除熱補虛、安神健胃。小米所含豐富的色氨酸,可輕鬆被人吸收,色氨酸會促使分泌五羥色氨酸促睡血清素,是很好的安眠健胃食品。
  • 我在臨床重用生黃芪的點滴經驗
    民國大醫張錫純擅長應用黃芪,而且,用量甚大。他有一篇黃芪解:「性溫,味微甘。能補氣,兼能升氣,善治胸中大氣下陷。《神農本草經》謂主大風者,以其與發表藥同用,能祛外風,與養陰清熱藥同用,更能熄內風也。謂主癰疽、久敗瘡者,以其補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潰膿自排出也。表虛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氣虛。小便不利而腫脹者,可用之以利小便。婦女氣虛下陷而崩帶者,可用之以固崩帶。
  • 玉屏風和虛汗停哪個好?體虛多汗用藥分享
    他建議我去藥店買些玉屏風或虛汗停顆粒。後來在店員的科普下,我最終選擇了虛汗停顆粒。考慮到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像我一樣會體質虛弱,經常熬夜,所以我來講講自己的用藥分享,包括玉屏風和虛汗停哪個好,如何選擇。玉屏風和虛汗停哪個好?比較藥方據專家介紹,玉屏風的方劑,由黃芪、白朮、防風三味配伍。黃芪益氣固表,實衛止汗,為君藥。白朮健脾益氣,助黃芪益氣固表,為臣藥。
  • 小孩出虛汗是怎麼回事,吃什麼好得快?
    原標題:小孩出虛汗是怎麼回事,吃什麼好得快?上周收到一位媽媽的提問:「小孩睡覺時滿頭大汗,老是出虛汗是怎麼回事呢?」面對孩子經常出汗、汗多的情況,不少媽媽都會特別擔心。小孩出汗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出汗,病理性出汗又分為虛汗和實汗。實汗大多是積食引起的,及時促進消化就可以了。虛汗主要與體質有關,也比較常見。
  • 枸杞麥冬黃芪一起泡茶喝有什麼功效?
    黃芪作為補氣藥,有「補藥之長」的美譽,功專補氣昇陽。而枸杞與麥冬均為補陰藥,但側重不同:枸杞則有益氣養血之功,而麥冬則重在養陰潤肺、益胃生津。三者均有補虛之功,一起泡茶則有補益氣血、滋陰生津的好處。三者的整體功效,則需從各自的功效來進行分析——黃芪的功效黃芪味甘、性微溫,有補氣昇陽、利水消腫、益胃固表之效。黃芪歸脾、肺二經,尤其補肺、脾二氣,對於因肺氣不足、從而外邪入侵、導致的感冒流涕等症,或是脾氣運化失司從而導致腹痛、腹瀉、嘔吐、乏力、食少便溏等問題,均有很好的作用。
  • 中醫補氣有三寶:黃芪、人參、西洋參!
    從藥性上來說,西洋參平和且清熱,補氣、養陰、生津。陰虛患者建議使用西洋參。 西洋參用法也較簡單,選擇1至3克左右的西洋參,再配上5克玉竹和5克麥冬,用開水衝泡後服用,可養陰潤肺。 玉竹和麥冬能養肺陰,玉竹偏於走胃,麥冬偏於走肺,配合西洋參能起到滋陰清熱的作用。
  • 黃芪加一物常吃,腎強肝好,皮膚白皙滑嫩,血壓也悄悄降了
    黃芪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物,黃芪至今已經2000多年的歷史了,黃芪被譽為「平價人參」,非常受大家的喜愛,黃芪可以補氣、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還能保肝利尿抗衰老,黃芪本身的功效就非常強,但若想黃芪藥效再翻倍,就可以搭配以下食物吃,黃芪搭配一物常吃,腎強肝好,皮膚白皙滑嫩,血壓也悄悄降下來了
  • 黃芪功效核心:治肌表衰弱
    汪昂在《本草備要》中指出黃芪「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張元素也說過黃芪「無汗則汗之,有汗則止之」。「知其要者一言以終」,黃芪所有功用都源自其核心功效「治肌表衰弱」,「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只是其中一例。黃芪之「有汗能止」「有汗能止」較易理解。如《湯液本草》稱黃芪「治氣虛盜汗並自汗」。
  • 祛溼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
    很多人會選擇薏米。的確,薏米營養價值很高,且有很好的祛溼功效。但是,熟悉中醫藥知識的朋友都知道,用薏米祛溼一定要分清體質。一般來說,只有熱性體質的人,才適宜用生薏米祛溼。而對於寒性體質者,則適宜用炒薏米祛溼。如果您不能很好地為自己辨證,那麼,還真不如選用另一種祛溼佳品——芡實。
  • 西洋參和黃芪都補氣,但禁忌各不同,如何用才健康?聽藥學專家說
    黃芪又稱小人參,它的作用與人參相似,都是補氣的。但人參是大補,作用迅猛。而黃芪相對溫和,且比人參固表的作用更強,所以成為最常用的補氣藥。西洋參和黃芪是常見的補氣藥,但是禁忌卻大不相同,另外,對於西洋參和黃芪這兩味補氣藥,應該如何用才健康呢?西洋參和黃芪各有哪些功效?
  •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這些人不能吃它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黃芪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藥,它的營養價值是非常的高的,那您知道黃芪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平時有哪些人是不適合吃黃芪的呢,黃芪又有哪些要用價值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黃芪的功效與作用1、益氣固表生用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2、補氣養血蜜炙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適用於內傷勞倦、脾虛洩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症。
  • 薏米祛溼效果真的很好嗎?
    如果單純地吃薏米祛溼,基本是沒有太大效果的,除非每天都長時間堅持吃,這樣堅持幾年,大概會有效果吧?對於祛溼確實有效,但是作用主要是在健脾,但是薏米作為食療,健脾的能力有限,而且很多人吃薏米的方法不對,所以很少有人靠吃薏米來祛溼。
  • 什麼是虛汗 經常出虛汗怎麼辦
    我們的全身或者是身體的某個部位會有出汗的情況,中醫認為,這種出汗都是因虛而起,故稱為虛汗。那麼,經常出虛汗怎麼辦?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虛汗1、虛汗最常見的是肺虛自汗和陰虛盜汗。肺虛自汗的表現是汗出怕風,易患感冒。取中藥黃芪、防風、白朮各10克,煎水服,每日2次。
  • 黃芪泡水喝:補氣健脾、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脫毒生肌
    黃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之一,相信大家對黃芪都不陌生。黃芪是深受中國人喜愛的一種滋補藥材,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黃芪也是補中益氣的好東西,不僅可以改善身體氣虛的情況,還可以增強體質,美容養顏。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健脾,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脫毒生肌的作用。
  • 紅豆薏米芡實丸~祛溼首選,甜糯軟綿,香甜味濃!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款,吃著零食唱著歌,就可以輕鬆祛溼的神奇寶貝,它就是——紅豆薏米芡實丸。效果雖好,但中藥的泡熬煎太麻煩,且難以下咽,所以國內的從業30年以上的老中醫們組成研究團隊嚴格按照孫思邈的祛溼方子,將十幾種材料精確配比,反覆實踐,做成了下面的,也是中醫界大名鼎鼎的祛溼--- 紅豆薏米芡實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