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打小就追劇,雖然現在年齡大了,但優良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追劇不僅可以補腦、補心,還可以延緩衰老,實是居家旅行必備之良藥。船長近期正在看《錦繡未央》,這部電視劇以南北朝為歷史背景,故事的兩大帥哥拓跋浚、拓跋餘分別是鮮卑族王朝魏國的皇孫和皇子,女主李未央是北涼的公主,女主二弟李敏德則是柔然可汗的王子。這麼多國家,這麼多關係,估計很多童鞋都暈了。確實,這個時期紛繁複雜,涉及的民族、王國、人物和事件比較多。船長閒來無事,跟大家嘮一嘮北魏那些事。
要聊北魏,需要先從三國末年聊起。三國末年,影帝司馬懿奪取了曹魏的軍政大權,司馬昭接班後打敗了姜維將蜀漢併入了魏國版圖,繼承人司馬炎不僅篡奪了曹魏帝位還消滅了孫吳,一統中國,建立了西晉王朝。司馬炎死後,兒子「肉糜皇帝」晉惠帝不僅水平不太高,還河東獅吼,其大權旁落,後來八個不太夠意思的親戚輪番叛亂,史稱「八王之亂」,給國家搞得一團糟。此時,周邊的五大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族、羌族、氐族)趁機大規模入侵中原,就是常說的「五胡亂華」,西晉宗室撤到江南的建康城(今南京)延續帝祚,也就是東晉了。從此,中國北方進入了黑暗的戰亂時代,先後出現了十六個國家,這個時代被稱為「東晉十六國」,南北方開始了長達278年的戰亂和對峙時代,直到隋文帝楊堅再次統一中國(公元581年)。這個時期還發生了一件與船長相關的大事,那就是為躲避戰亂的中原漢族大規模遷徙到南方,船長的祖先估計就是這個時期遷到南方的。
東晉小朝廷勉強撐了100年後被劉裕奪取了,改國號宋,史稱劉宋。劉裕也就是辛棄疾在京口鎮江寫的那首詞裡提到的寄奴,其出身貧寒,從小軍官幹起,依靠戰功一步一步往上爬,最後成功出演了一幕屌絲逆襲記。劉裕稱帝的19年後,鮮卑族拓跋氏魏國在太武帝拓跋燾的帶領下統一了我國北方,從此南北朝拉開了序幕。這之後,南方依此出現宋、齊、梁、陳四朝,北方的魏國後來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東魏和西魏又分別被北齊和北周取代,後來,北周消滅了北齊,最後北周皇帝的外公楊堅趕跑了外孫,自己爬上了那把大凳子,揮軍南下,消滅了南方的陳朝,統一了中國,這就是隋朝,隋朝很短命,楊堅老婆的外甥李淵奪取了最後的勝利,建立了唐僧口中的東土大唐。
背景介紹完了,下面來說說鮮卑族。鮮卑族是發源於東北大興安嶺的古老民族,早先沒什麼勢力,被雄霸北方的匈奴人欺負慘了,鮮卑人一把鼻涕一把淚謹小慎微地伺侯著匈奴大爺,吃不上飯就算了,時不時還得挨頓打。直到有一天,匈奴大爺被漢朝大爺打慘了,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北匈奴繼續跟漢朝對著幹,南匈奴則投靠了漢朝成了北匈奴眼裡的「匈奴奸」,受苦受難的鮮卑人終於找到了機會,馬上聯合漢朝和南匈奴,將北匈奴狠狠幹了一頓,出了一大口鳥氣。後來,北匈奴被打殘了,越過伊犁草原整體逃亡中亞,後來到了東歐,並在「上帝之鞭」阿提拉可汗的領導下成了歐洲一霸,並將西羅馬帝國打成一級傷殘,當然,這是後話了。說個題外話,從新疆出國最方便的路就是伊犁草原,出去後是哈薩克大草原,而其他地方則是崑崙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和阿爾泰山脈等高海拔大山脈,中國古時候的遊牧民族大多是從伊犁大草原遷徙出去的。
這時,鮮卑人抓住了機會,大規模遷徙並佔領了漠北高原,也就是今天的外蒙古和貝加爾湖等地區,之後不斷開拓,佔領了內蒙古和西域的部分地區。鮮卑人將佔領的各民族編入鮮卑部族,匈奴族宇文部就是在這時編入鮮卑的,後來成了叱剎風雲的鮮卑宇文氏,如果不是外公楊堅作亂,估計統一中國的可能就是宇文氏了。鮮卑的拓跋部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漠北高原的,後來又到了內蒙,其他如慕容部等留在了東北一路南遷到遼西。慕容部曾先後建立了幾個燕國,傲視北方群雄,大家熟知的「南慕容」慕容復就是鮮卑慕容氏的後代,他一心想光復燕國,最後卻灑(sha)了;拓跋部更厲害了,其建立的魏國不僅統一了中國北方,還促進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此外,在武俠世界裡,獨孤求敗絕對是大佬,各路英雄見到他都要不斷鞠躬的,他就是鮮卑人,獨孤是鮮卑族的姓。
美麗的大興安嶺,古老民族的搖籃
嘮完鮮卑,嘮嘮北魏。北魏是由鮮卑族的拓跋部建立的,前後立國171年(公元386年到557年)。早先拓跋部隨鮮卑大部遷入漠北高原,後來又逐漸遷到了內蒙,並趁著中原大亂之際建立了代國,沒多久,代國被前秦苻堅(投鞭斷流和風聲鶴唳的男主)消滅了。淝水之戰後不久,不可一世且喜養男寵的苻堅大帝被人幹掉了,前秦解體了,拓跋珪(前代王的孫子)又趁機建立起了代國,不過不久就改名魏國(為區別各個時期的魏國,史稱北魏),開始了開疆拓土的徵程。拓跋珪與兒子拓跋嗣、孫子拓跋燾祖孫三代,勵精圖治,不斷進取,終於統一了我國北方。《錦繡未央》裡的皇帝就是太武帝拓跋燾,他完成了北方統一大業,並將都城從內蒙遷到了山西平成(今大同)。早期北魏強盛,雖南有強敵南朝,北有勁敵柔然,但其三國殺玩得挺好,基本都佔了上風,著名的花木蘭童鞋就是戰鬥在拓跋燾時代。傳到孝文帝拓跋宏時,他在皇祖母馮太后的支持下,將首都遷到了洛陽,開啟了民族大融合的新篇章,拓跋氏亦改漢姓"元"。這個民族大融合可真不得了,大量少數民族融入漢族,也給漢族注入了新的文化,當時許多人都有多民族血統,後來的大名人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就都至少有一半鮮卑族血統。
再後來,北魏朝政被權臣高歡控制,新皇帝不滿被控制,出逃並投靠大將宇文泰,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還是一樣被殺了。後來,高歡和宇文泰又各立一個皇帝,北魏開始分裂,分成東魏和西魏。再接著高家和宇文家都不滿足現狀,分別把皇位都拿下了,變成了北齊和北周,後來北周滅了北齊,楊堅篡奪了北周的皇位建立隋朝,鮮卑族政權結束。此後,鮮卑族就在漫漫歲月中融入到漢族和其他民族中。
蒼茫的大草原,哺育著幾千年的遊牧兒女
那未央的北涼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北涼是匈奴人沮渠氏建立的王國(一說是漢族人段業建立,沮渠氏殺了段業奪了地盤,所以北涼從段業開始算起)。北涼王稱王沒稱帝,一直在北魏、南朝和柔然等大國間平衡,被北魏和南朝封為河西王,中間不斷擴大地盤,消滅了西涼,佔領了南涼的部分地區,其鼎盛時期疆域大概包括甘肅西部和青海寧夏新疆的部分。後來,北魏打過來了,北涼王被繳械了,後來被舉報意圖謀反,被殺了,他弟弟跑到新疆苦撐了一段時間後,被柔然人幹掉了,至此,北涼徹底over了,前後立國不到100年。
船長上中學時讀過《木蘭詩》,知道那會有柔然這個民族。關於柔然的起源,有說是來源於匈奴,有說是來源鮮卑,也有說來自於東胡。反正,剛開始柔然人是被鮮卑人欺負的,鮮卑人認為柔然人智商低下,稱他們為「蠕蠕」,就是說他們像蟲子一樣,侮辱致極。後來,鮮卑人南下中原,柔然人趁機佔領了整個漠北高原,慢慢強大了起來,柔然和鮮卑開始玩起了多回合的自由搏擊大賽。柔然四處擴張,東邊到達大興安嶺,西邊到達西域,北邊到達貝加爾湖,南邊到達內蒙古,也是強大的草原帝國。後來,煉鐵奴隸突厥人打敗主人柔然人,奪取了蒙古高原的統治權,柔然民族從此就慢慢地融入到其他民族裡了(歐洲有個柔然,但估計不是一個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