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氏北魏的那些事---從追劇說起

2021-02-23 傑克船長的時光

      船長打小就追劇,雖然現在年齡大了,但優良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追劇不僅可以補腦、補心,還可以延緩衰老,實是居家旅行必備之良藥。船長近期正在看《錦繡未央》,這部電視劇以南北朝為歷史背景,故事的兩大帥哥拓跋浚、拓跋餘分別是鮮卑族王朝魏國的皇孫和皇子,女主李未央是北涼的公主,女主二弟李敏德則是柔然可汗的王子。這麼多國家,這麼多關係,估計很多童鞋都暈了。確實,這個時期紛繁複雜,涉及的民族、王國、人物和事件比較多。船長閒來無事,跟大家嘮一嘮北魏那些事。

      要聊北魏,需要先從三國末年聊起。三國末年,影帝司馬懿奪取了曹魏的軍政大權,司馬昭接班後打敗了姜維將蜀漢併入了魏國版圖,繼承人司馬炎不僅篡奪了曹魏帝位還消滅了孫吳,一統中國,建立了西晉王朝。司馬炎死後,兒子「肉糜皇帝」晉惠帝不僅水平不太高,還河東獅吼,其大權旁落,後來八個不太夠意思的親戚輪番叛亂,史稱「八王之亂」,給國家搞得一團糟。此時,周邊的五大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族、羌族、氐族)趁機大規模入侵中原,就是常說的「五胡亂華」,西晉宗室撤到江南的建康城(今南京)延續帝祚,也就是東晉了。從此,中國北方進入了黑暗的戰亂時代,先後出現了十六個國家,這個時代被稱為「東晉十六國」,南北方開始了長達278年的戰亂和對峙時代,直到隋文帝楊堅再次統一中國(公元581年)。這個時期還發生了一件與船長相關的大事,那就是為躲避戰亂的中原漢族大規模遷徙到南方,船長的祖先估計就是這個時期遷到南方的。

      東晉小朝廷勉強撐了100年後被劉裕奪取了,改國號宋,史稱劉宋。劉裕也就是辛棄疾在京口鎮江寫的那首詞裡提到的寄奴,其出身貧寒,從小軍官幹起,依靠戰功一步一步往上爬,最後成功出演了一幕屌絲逆襲記。劉裕稱帝的19年後,鮮卑族拓跋氏魏國在太武帝拓跋燾的帶領下統一了我國北方,從此南北朝拉開了序幕。這之後,南方依此出現宋、齊、梁、陳四朝,北方的魏國後來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東魏和西魏又分別被北齊和北周取代,後來,北周消滅了北齊,最後北周皇帝的外公楊堅趕跑了外孫,自己爬上了那把大凳子,揮軍南下,消滅了南方的陳朝,統一了中國,這就是隋朝,隋朝很短命,楊堅老婆的外甥李淵奪取了最後的勝利,建立了唐僧口中的東土大唐。

     背景介紹完了,下面來說說鮮卑族。鮮卑族是發源於東北大興安嶺的古老民族,早先沒什麼勢力,被雄霸北方的匈奴人欺負慘了,鮮卑人一把鼻涕一把淚謹小慎微地伺侯著匈奴大爺,吃不上飯就算了,時不時還得挨頓打。直到有一天,匈奴大爺被漢朝大爺打慘了,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北匈奴繼續跟漢朝對著幹,南匈奴則投靠了漢朝成了北匈奴眼裡的「匈奴奸」,受苦受難的鮮卑人終於找到了機會,馬上聯合漢朝和南匈奴,將北匈奴狠狠幹了一頓,出了一大口鳥氣。後來,北匈奴被打殘了,越過伊犁草原整體逃亡中亞,後來到了東歐,並在「上帝之鞭」阿提拉可汗的領導下成了歐洲一霸,並將西羅馬帝國打成一級傷殘,當然,這是後話了。說個題外話,從新疆出國最方便的路就是伊犁草原,出去後是哈薩克大草原,而其他地方則是崑崙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和阿爾泰山脈等高海拔大山脈,中國古時候的遊牧民族大多是從伊犁大草原遷徙出去的。

      這時,鮮卑人抓住了機會,大規模遷徙並佔領了漠北高原,也就是今天的外蒙古和貝加爾湖等地區,之後不斷開拓,佔領了內蒙古和西域的部分地區。鮮卑人將佔領的各民族編入鮮卑部族,匈奴族宇文部就是在這時編入鮮卑的,後來成了叱剎風雲的鮮卑宇文氏,如果不是外公楊堅作亂,估計統一中國的可能就是宇文氏了。鮮卑的拓跋部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漠北高原的,後來又到了內蒙,其他如慕容部等留在了東北一路南遷到遼西。慕容部曾先後建立了幾個燕國,傲視北方群雄,大家熟知的「南慕容」慕容復就是鮮卑慕容氏的後代,他一心想光復燕國,最後卻灑(sha)了;拓跋部更厲害了,其建立的魏國不僅統一了中國北方,還促進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此外,在武俠世界裡,獨孤求敗絕對是大佬,各路英雄見到他都要不斷鞠躬的,他就是鮮卑人,獨孤是鮮卑族的姓。

 美麗的大興安嶺,古老民族的搖籃

      嘮完鮮卑,嘮嘮北魏。北魏是由鮮卑族的拓跋部建立的,前後立國171年(公元386年到557年)。早先拓跋部隨鮮卑大部遷入漠北高原,後來又逐漸遷到了內蒙,並趁著中原大亂之際建立了代國,沒多久,代國被前秦苻堅(投鞭斷流和風聲鶴唳的男主)消滅了。淝水之戰後不久,不可一世且喜養男寵的苻堅大帝被人幹掉了,前秦解體了,拓跋珪(前代王的孫子)又趁機建立起了代國,不過不久就改名魏國(為區別各個時期的魏國,史稱北魏),開始了開疆拓土的徵程。拓跋珪與兒子拓跋嗣、孫子拓跋燾祖孫三代,勵精圖治,不斷進取,終於統一了我國北方。《錦繡未央》裡的皇帝就是太武帝拓跋燾,他完成了北方統一大業,並將都城從內蒙遷到了山西平成(今大同)。早期北魏強盛,雖南有強敵南朝,北有勁敵柔然,但其三國殺玩得挺好,基本都佔了上風,著名的花木蘭童鞋就是戰鬥在拓跋燾時代。傳到孝文帝拓跋宏時,他在皇祖母馮太后的支持下,將首都遷到了洛陽,開啟了民族大融合的新篇章,拓跋氏亦改漢姓"元"。這個民族大融合可真不得了,大量少數民族融入漢族,也給漢族注入了新的文化,當時許多人都有多民族血統,後來的大名人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就都至少有一半鮮卑族血統。

     再後來,北魏朝政被權臣高歡控制,新皇帝不滿被控制,出逃並投靠大將宇文泰,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還是一樣被殺了。後來,高歡和宇文泰又各立一個皇帝,北魏開始分裂,分成東魏和西魏。再接著高家和宇文家都不滿足現狀,分別把皇位都拿下了,變成了北齊和北周,後來北周滅了北齊,楊堅篡奪了北周的皇位建立隋朝,鮮卑族政權結束。此後,鮮卑族就在漫漫歲月中融入到漢族和其他民族中。


蒼茫的大草原,哺育著幾千年的遊牧兒女

      

      那未央的北涼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北涼是匈奴人沮渠氏建立的王國(一說是漢族人段業建立,沮渠氏殺了段業奪了地盤,所以北涼從段業開始算起)。北涼王稱王沒稱帝,一直在北魏、南朝和柔然等大國間平衡,被北魏和南朝封為河西王,中間不斷擴大地盤,消滅了西涼,佔領了南涼的部分地區,其鼎盛時期疆域大概包括甘肅西部和青海寧夏新疆的部分。後來,北魏打過來了,北涼王被繳械了,後來被舉報意圖謀反,被殺了,他弟弟跑到新疆苦撐了一段時間後,被柔然人幹掉了,至此,北涼徹底over了,前後立國不到100年。

     船長上中學時讀過《木蘭詩》,知道那會有柔然這個民族。關於柔然的起源,有說是來源於匈奴,有說是來源鮮卑,也有說來自於東胡。反正,剛開始柔然人是被鮮卑人欺負的,鮮卑人認為柔然人智商低下,稱他們為「蠕蠕」,就是說他們像蟲子一樣,侮辱致極。後來,鮮卑人南下中原,柔然人趁機佔領了整個漠北高原,慢慢強大了起來,柔然和鮮卑開始玩起了多回合的自由搏擊大賽。柔然四處擴張,東邊到達大興安嶺,西邊到達西域,北邊到達貝加爾湖,南邊到達內蒙古,也是強大的草原帝國。後來,煉鐵奴隸突厥人打敗主人柔然人,奪取了蒙古高原的統治權,柔然民族從此就慢慢地融入到其他民族裡了(歐洲有個柔然,但估計不是一個柔然)。

相關焦點

  • 北魏拓跋氏:宇文家才多少高加索血統
    不知何時出現了「花木蘭是白種鮮卑人、沒你們漢人什麼事」的奇怪言論,還有人為此畫了漫畫。對此類玩「宣揚花木蘭白種論」的歷史虛無主義者,不外乎在對於高加索人種充滿迷之崇拜,不願意相信也不想看到中國人自己能出英雄這類事情罷了。在網絡上,很多人認為一花木蘭生活在北魏時期,是鮮卑族軍戶。
  • 天蒼蒼,野茫茫:北魏拓跋燾是如何與周邊敵對鬥智鬥勇的?
    這首北朝時期的「敕勒歌」正好似在描述拓跋部落,一派北國風光美景映入後人眼帘。現在的我們,一看到這首詩想到的就是詩人在歌頌草原風光。然而,大家可否知道,這首詩歌的背後也隱藏著一段故事。公元431年,北魏的雲中郡和河西郡的幾千家敕勒百姓一起反叛,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派尚書令劉潔前去平亂。
  • 這個娃娃不簡單,孤兒寡母把死棋走活,建立北魏噁心一下司馬氏
    這其中就有不少的皇帝屬於死裡逃生,國家滅亡之後,僅以一人一己之力扭轉死局,意外翻盤並且改變歷史走向,其中北魏太祖拓跋珪就是這樣的人。 北魏太祖拓跋珪 西晉八王之亂後,司馬睿南遷,北方陷入五胡亂華的亂局之中,崛起於東北的鮮卑人乘著匈奴人和羯人擾亂中原的機會,公元338年,鮮卑索頭部拓跋什翼犍乘機建立代國,稱代王,正式加入亂華之一。
  • 拓跋氏第一帥哥:沙漠汗 || 【拓跋,上馬】系列⑩
    拓跋沙漠汗比他們都帥。沙漠汗身長八尺,就是超過一米八。這在拓跋家族裡大概只能算中等身材。拓跋氏「帝室十姓」間禁止通婚,決定了他們的子嗣,往往是不同部族,甚至是不同種族的混血兒。混血兒的基因優勢,又導致了一個能亮瞎人眼的結果:姓拓跋的男兒,如果不是威猛高大的漢子,便是風姿卓犖的美男。
  • 元氏與源氏——在拓跋國家的漢姓與日本的賜姓
    柔然國家與稱為北魏的拓跋國家之關係,若以日本史作為比喻,或許就少利兩氏般原本在相似之外,也是鄰居。導致爭吵的原因,在此時早已萌芽,在這之後個別採取了獨自的發展方向。結果在大範圍政局中成為對立的兩極,並且重複地進行併吞或是被併吞的炙熱激烈戰鬥。一方面,也有類似近親互相憎惡的部分。
  • 《錦繡未央》大揭秘:拓跋浚開鑿雲岡石窟!李未央原型大同北魏馮太后
    不過也有網友透露,該劇套用的是北魏歷史,因為架空重生這類的現在廣電不過審,李未央歷史原型其實是北魏歷史上的馮太后,劇中叫馮心兒,男主是北魏文成帝,劇中叫拓跋浚。這個講述北魏皇室鬥爭的故事,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李未央、拓跋浚、拓跋餘,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樂寶為大家帶來《錦繡未央》大揭秘——
  • 從電視劇《錦秀未央》探尋傳奇皇帝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下面我們來一起探尋史海沈溝的往事,聊聊這位北魏王朝的傳奇皇帝。拓跋濬少年時聰慧明達,深受祖父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喜愛,常隨祖父左右巡遊;公元444年(5歲),拓跋濬隨祖父出巡,遇到邊將解壓俘虜而過,當即以王者口氣命令邊將釋放俘虜,因而深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器重;拓跋濬年長之後,風格異常,每有大政,常參決可否,開始參於政治決策。
  • 北魏「世嫡皇孫」拓跋浚:一生冷酷到底,一世溫暖到家
    公元452年3月,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被宦官宗愛所殺,駕崩。之後,北魏經歷了幾個月的宗愛篡權。公元452年10月,拓跋燾年僅12歲的的嫡長孫拓跋浚(jùn,又名:拓跋濬)在尚書長孫渴侯、尚書陸麗等人的支持下被迎立繼位。北魏「世嫡皇孫」拓跋浚公元440年,拓跋浚在東宮出生,當時他的父親、原北魏太子拓跋晃剛12歲。
  • 《錦繡未央》說哪裡 北魏平城拓跋情——1600年前大同的故事
    近日熱播大劇《錦繡未央》,講述了北魏皇室鬥爭的故事,故事發生地在平城(今山西大同),1600年前這裡是北魏的都城
  • 西夏何時出現的,西夏皇帝是拓跋氏之後,為何姓李?
    西夏皇帝姓李,但這是唐朝皇帝的賜姓,他們自己則認為是北魏拓跋皇族之後,李元昊就常稱自己是拓跋魏之後。拓跋氏入唐後依然混得風生水起,傳到唐末有個牛人叫拓跋思恭。唐末天下大亂,拓跋思恭趁亂佔據宥州。宥州在哪?就在內蒙古西部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以南的毛烏素沙地中。
  • 史上那些活地自我的女人:拓跋濬皇后馮氏
    我是他倆的CP粉,當時也追了這部劇。 熱愛歷史的我,沒有止於電視劇,而是繼續開挖劇中人物。 羅晉和唐嫣在劇中扮演的這對夫妻在史上是有原型的,他們就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jun)和他的皇后馮氏。 馮氏,原是北燕皇室之後,後北燕被強大的北魏打敗,馮氏的父親向北魏投降,並在北魏謀取了一官半職。
  • 熱播大劇《錦繡未央》的劇情就發生在咱山西大同 殊不知北魏古都竟然有這麼多好玩的去處
    近日熱播大劇《錦繡未央》,成了人們茶餘飯後關注的焦點和「談資」。《錦繡未央》講述了北魏皇室鬥爭的故事,故事發生地在平城(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大同啦),1600年前這裡是北魏的都城。三國魏晉之際,鮮卑拓跋氏興起。公元398年,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大同長達96年定都歷史由此開端。北魏所處時代,正是五胡紛紛進入內地的民族大融合時期。鮮卑人從拓跋珪開國北魏,經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燾、文成帝拓跋濬、獻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等數代皇帝的相繼治理,逐步完成了鮮卑族的漢化,同時也結束了中國北方的割據混亂局面。
  • 北魏亡於拓跋宏全盤儒化的改革,尤其是全盤接收儒家士族門閥制度
    【北魏亡於拓跋宏全盤儒化的改革,尤其是全盤接收儒家士族門閥制度是北魏滅亡的根源!】這些案例再一次證明了一個觀點:儒家士族門閥,是任何形式的政權的毒瘤。拓跋宏為了顯示改革的決心,於是將自己的姓由「拓跋」改為「元」,他自己貼金的說法是:拓跋是軒轅帝的後裔,而拓是指「大地」,是萬物的元始,故改姓「元」。元宏之所以要推行「全盤儒化」的改革,跟他媽媽是漢人有關。因此,元宏先生估計從小就是背「六經」長大的,他接受了完整的儒家系統的教育。
  • 「讀通鑑講故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果真是被出軌的皇后氣死的嗎?
    北魏馮太后、孝文帝影像為了杜絕母后和外戚專權,北魏創立者太祖拓跋珪效仿漢武帝誅殺鉤弋夫人的做法,立下了一條十分殘忍的「家規」:皇子一旦被冊立為太子, 就必須將其生母賜死。拓跋宏已經將融入中原和推行漢化作為基本國策,盛怒之下,他先是將元恂廢黜幽禁,很快又賜死,連早已死去的元恂生母林皇后,也被追廢為庶人。馮昭儀的上位。封建專制時代之所以宮鬥不絕,道理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長子元恂被廢,不僅改變了皇次子元恪的命運,也給撫養他的女人帶來了機遇。
  • 北魏馮太后的兩次垂簾聽政奠定了北魏強大的根基
    馮皇后在丈夫北魏第四帝文成帝拓跋濬去世後曾以太后身份兩次「臨朝稱制」,實際掌權前後長達二十餘年之久。她逝世後諡「文明」,故史稱「文明太后」。 據史籍記載:馮皇后,漢族,其伯祖馮跋本系鮮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後燕重臣,409年奪權自立為王,成為北燕(公元409~436)開國君主。後來馮跋被其弟即馮皇后祖父馮弘奪走王位。
  • 北魏歷代皇帝列表,北魏歷代皇帝的年號及廟號,北魏怎麼滅亡的
    明元抱純孝之心,逢梟鏡之禍,權以濟事,危而獲安,隆基固本,內和外輯。以德見宗,良無愧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簡介 一同北方的卓越軍事家北魏太武帝拓跋燾(408~452年),字佛狸,鮮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2年,被立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
  • 北魏和明抗擊柔然長城: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北魏的起源北魏政權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一個政權。鮮卑原本屬於東胡,居住在遼東外。鮮卑其實一直是以打獵為生,不曾使用文字,處於原始社會階段,生活很辛苦。公元91年(和帝永元三年),東漢名將竇憲擊敗了北匈奴,北匈奴只得撤走。
  • 遊牧帝國——4世紀北魏帝國的軍事及政治模式探究
    拓跋鮮卑是鮮卑六部中的一部。屬於典型的遊牧民族,「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是鮮卑部落中漢化程度,文明程度最低的部落之一。拓跋鮮卑大致起源於大興安嶺嘎仙洞一帶。原居於額爾古納河和大興安嶺北段。據《魏書·序紀》載,鮮卑之先「積六十七世」,至拓跋氏遠祖拓跋毛時(約在公元前2世紀後期至1世紀前期左右,相當西漢武帝在位期間),為「遠近所推,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
  • 北魏馮太后:為了男寵,不惜毒死皇帝!
    太延二年(公元43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討伐北燕,馮弘逃到高句麗,馮郎則向北魏投降,隨後移居到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幾年後,馮太后出生於此。馮太后姓名史書失載,為敘述方便,本文將其一律稱為馮太后。馮太后的叔叔馮邈,被北魏任命為將軍,領軍攻打北部的少數民族柔然,但是,馮邈戰敗,並且投降了柔然。消息傳回北魏,皇帝震怒,按照北魏律例,一人降敵,全家皆被株連,於是,馮太后的父親被下獄處死,馮太后則被送入皇宮做婢女。
  • 這有個規律:北魏與劉宋,帝王更迭幾乎神同步
    這標誌著對中國古代民族融合、政治走向產生深遠影響的拓跋氏,正式邁入封建王朝階段。而在南邊的東晉,則於公元399年11月爆發了規模龐大的孫恩之亂,東晉朝廷派出了在淝水之戰中力挽狂瀾的謝琰、劉牢之等人前去鎮壓。正是這個時候,在孫無終的推薦下,出身貧寒的劉裕以參軍的身份進入劉牢之麾下,啟動了自己的開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