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以「圓臉」橫闖娛樂圈的趙麗穎,最近發了一組健身照,她好像變了......
圖片來源:微博
165的身高,體重43kg,看起來纖瘦的趙麗穎,肌肉線條流暢、馬甲線清晰可見,這無疑是眾多健身者的終極目標。
圖片來源:微博
33歲的趙麗穎,去年剛生完寶寶,如今能夠練就這般身材全靠她對自己的狠。
沒有優秀的出身,她就拼盡全力,生活不會辜負努力的人,終究給了她甜甜的獎勵。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趙麗穎的成功也離不開一朝一夕的養成。
圖片來源:微博
「健身有點小優勢」的背後,藏著一個高度自律的靈魂。
豆瓣上一個博主的故事獲上萬網友點讚。
博主平時下班到家一般是8點,她會晚飯夜宵一起吃,奶茶、甜品、零食......毫無節制。
飽腹後就躺在床上刷手機,每天看到眼睛疼,才肯放下睡覺。
用她的話說,兩點前睡覺都是浪費時間。
三個月下來,她臉上長滿了痘痘,體重也從90斤猛漲到130斤。
這並沒有令博主感到太多不安,她依舊重複在之前「愉快」的生活中。
直到有一次坐地鐵,突然有人從背後拍了拍她說:「您是孕婦吧,來坐我這裡吧。」
博主瞧了瞧自己的肚子,進退兩難,滿臉通紅地坐下來。
她說:
我當時恨不得馬上鑽到地下去,更沒有勇氣說出我不是孕婦。
那晚我躺在床上沒有刷手機,失眠了。
被命運反覆羞辱,卻毫無還手之力。
這種啞巴吃黃連的遭遇,很多人也同樣經歷過。
博主沒有讓這次苦白吞,她開始了「折磨」自己。
每天下班先到健身房鍛鍊2小時,一周去5天,風雨無阻。
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做的減脂輕食,代替了油炸食品和零食。
睡前雷打不動地看半小時書,這樣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再來刷手機。
不再依賴手機,熬夜也就自然戒掉了。
圖片來源:網絡
就這樣堅持了半年,在健身房揮汗如雨已經是她的習慣,一天不去就會感到不舒服;吃慣了健康減脂餐,看到高熱量食物就會發自內心的厭惡;不知不覺睡眠質量也提高了,她一般會在11點準時睡覺。
因為持續地學習,在工作上博主也得到了升職加薪。現在的她買了一輛代步車,再也不用擠地鐵。
這位博主在一次採訪中說到:「原來自律的人生這麼爽!」
深以為然。
那些人生如開掛般的人,背後都刻著兩個字——「自律」。
自律,就是用理智、用情感來疏導欲望,就如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通過「存天理,滅人慾」的自我約束過程。
滅人慾並不是消滅人的所有欲望,而是消滅不正當的欲望,消滅的過程就是自律的過程。
自律,前期是激動,中期是痛苦,後期是享受。
一個自律到極致的人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好運也會接踵而來。
很多人的早上是不是這樣的:
鬧鈴響了無數次,卡著點起床,匆忙穿衣、洗漱,就出門上班,連一口熱水都來不及喝。
地鐵換乘的路上都在飛奔,生怕晚了一分鐘就遲到。
到了公司後,餓著肚子開始一上午的工作,效率為零,只盼著快到中午休息。
明知道早起就可以擺脫這種焦慮,但就是做不到,只能如此糟糕的日復一日。
一日之計在於晨。對於很多人來說,怎樣度過一個早上,基本就怎樣度過一天。
做不到自律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往往比你還自律。
我很喜歡的作家村上春樹,在寫長篇小說時,每天凌晨3點起床,寫作4個小時。
為了保持健康,他每天跑10公裡,並且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全程馬拉松,迄今為止已經堅持了三十多年。
圖片來源:豆瓣
他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講到:「一日之內,身體機能最為活躍的時間因人而異,我是清晨的幾個小時,因此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
在早晨,人們更容易完成那些需要個人自律才能做到的事情。
你看,當你還在抱怨人生起點太低時,有沒有想過,每天都是一個新的起點?
假如你能每天早起1小時,1年就會多出整整15天。這一小段時間你可以讀一本書,做一次冥想,或者是完成你一直都想開始的慢跑。
這樣延續下來,3年、5年、10年......你得到的遠遠超出早起的1小時。
早起並不僅僅只是改變作息規律,更多的是對自己健康、對時間、對未來的負責與管控。
如果說,自律是成功的終點,那麼早起就是自律的起點。
優秀的人身上,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的品質和特點。而這些品質中,最突出的莫過於自律。
前幾天,上了熱搜。
她是終極格鬥冠軍賽歷史上首位中國冠軍,當被問到:「你怎麼做到不喝可樂不吃火鍋?」
張偉麗說,
想想你的對手。
詹姆斯是她很崇拜的運動員,因為詹姆斯的自律性實在太強了。
八年來,為了保持身材,他從不吃豬肉。
每年花費數百萬美元維持身材,無論身在何處總要保證身邊有一名隨行教練。
圖片來源:微博
某一次比賽之後,詹姆斯在更衣室看到一份香噴噴的香腸芝士披薩,他立即轉身並且念叨著「這不是詹姆斯應該吃的食物」。
系列賽結束後,其他球員都在度假遊玩,詹姆斯卻在第一時間到健身房揮汗如雨。
圖片來源:微博
這樣一個自律到極致的人,得到了什麼?
擁有著冠絕聯盟的身體素質;一次次刷新著籃球界的新記錄;2019年福布斯100名人榜,詹姆斯排名第17位。
人生沒有白吃的苦,總有一天,你的能力會配得上你的野心。
很喜歡羅胖的一句話:
我們現在的樣子, 是曾經的我們使用時間親手塑造的。
而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樣子,又取決於現在的自己使用時間的方式。
我們使用時間的方式, 就是我們塑造自己的方式。
自律不僅會讓人變得優秀,更會給你帶來一種浸入骨髓的優越感。
越有用的事情,做起來的過程越痛苦,若是感覺很輕鬆,那麼你的努力一定還不夠。
早起跑步,第一件事朋友圈打卡定位。
結果跑了十分鐘就買了瓶飲料坐在路邊喝了起來,還暗暗嘻嘻,覺得自己進步很大。
下午一杯茶、一本書,再來張照片,往朋友圈一發「今天要看完前50頁」。
一小時下來,回復留言20次,書只看了幾頁不到。
晚上10點,發個狀態「從今天開始每天都要在11點前睡覺」。
便和朋友煲電話粥去了,等到有些困意,再看時間已是凌晨1點。
這種朋友圈打卡式的自律其實是「偽自律」,精神上雖然很積極,但實際只是個積極廢人。
有句話說得好,你活得不快樂的原因大概是:
你總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既無法忍受目前的狀態,又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
可以像只豬一樣懶,卻無法像只豬一樣懶得心安理得。
貪圖享樂終究需要更大的代價來償還。
其實大多時候,你的焦慮,往往都源於不夠自律。
美國心理學家吉姆柯林斯提出過一個著名的「二十英裡法則」,講的是從美國西海岸聖地牙哥到某個地方有一段三千英裡的路程,這段路程地貌十分複雜,而且經常會遭遇天氣變化。
探險者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通過這段路程呢?
答案是,日行20英裡,即每天走32公裡。晴天不多走,雨天不偷懶。
圖片來源:網絡
這個法則應用到自律上,也同樣如此。
自律不是一兩天的衝動,而是日積月累的堅持,只有達到了最終的目標才能說明你是一個自律的人。
《死去的援助》中有句讓我感觸很深的話,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你想要的改變,沒有從現在開始,就永遠不會開始。
自律很難,但好在只要你願意,一切都不算太晚。
自律的人,不一定優秀。但優秀的人,一定自律。
既然決定不了起點,那我們就在終點一決高低。